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趋势及其疾病负担。方法 利用2010-2014年温州市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分类标准进行伤害死因编码。采用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分析伤害死亡特征;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评价死亡率变化趋势;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YPLL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WYPLL率以及潜在经济损失值(PEL)评估伤害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0-2014年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2.54/10万(男50.37/10万,女34.11/10万)。机械性窒息、溺亡、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非故意跌落分别是0~、1~、15~及65~岁以上年龄组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非故意事故以及自杀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跌落、溺亡和机动车以外运输事故变化趋势不明显。2010-2014年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YPLL为239 382人年,WYPLL为182 350人年,伤害死亡所致的PEL达832 314.69万元。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的主要死因之一,伤害死亡疾病负担重;不同类型伤害死亡变化趋势不同;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伤害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舟山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海岛地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舟山市2009-2015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5年舟山市居民伤害年均死亡率为51.3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23/10万,居全死因第5位,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2=245.588,P=0.000);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为意外跌落(18.29/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12.46/10万)、淹死(4.34/10万)、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4.26/10万)、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3.79/10万);淹死(3.51/10万)是0~14岁儿童的主要伤害死因,交通事故(10.74/10万)是15~64岁青壮年的主要伤害死因,非故意跌落(134.95/10万)是65岁以上老年人主要伤害死因;男性因渔业捕捞和船舶运输事故造成的伤害死亡率为8.46/10万;伤害平均减寿年数为12.19年,减寿率为6.75。结论 伤害是舟山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造成巨大期望寿命损失,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伤害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莫根强  乔圆圆 《疾病监测》2007,22(4):263-265
目的 探讨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及死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03-2005年嘉兴市秀洲区居民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 2003-2005年嘉兴市秀洲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61.60/10万-70.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64.91/10万,占死亡总数8.74%,居所有疾病死因第4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排位.伤害列居第2位,总PYLL为11010.5年,平均减寿数为18.29人年/人;伤害是1~44岁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占死亡的47.60%(35.83%~95%之间).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溺、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占伤害死亡的86.05%.结论 伤害死亡是嘉兴市秀洲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主要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实施人群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相似文献   

4.
喻潇 《疾病监测》2019,34(2):166-170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原因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10 — 2015年海淀区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ICD-10进行死因分类,采用Excel 2016、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0 — 2015年海淀区户籍居民共计伤害死亡1 608例,平均死亡率为11.67/10万,位于死因顺位第6位。 男性平均伤害死亡率为13.14/10万,显著高于女性10.18/10万(χ2=25.305,P<0.05)。 伤害死因前3位分别为非故意跌落(43.16%)、机动车交通事故(20.90%)和自杀(3.98%)。 非故意跌落主要发生在≥65岁的老年人,占86.46%。 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伤害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经趋势性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66.648和1 506.781,P<0.05)。结论伤害是海淀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男性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应加强对男性伤害防护;老年人是发生跌落的主要群体,应在老年人中积极开展防跌落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伤害死亡发生特点、变化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06-2010年昆明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Access/Deathreg 2005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0年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低了13.81%,居全死因的第4位。5年间伤害导致死亡14 88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75.93/10万,标化率为67.08/10万,男性年平均死亡率为101.80/10万,标化率为90.76/10万, 女性为48.72/10万,标化率为41.89/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2.09倍。居民伤害的前5位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溺水,其中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8.44/10万上升到2010年的20.12/10万,上升率为9.11%;自杀死亡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由2006年19.91/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2.04/10万,下降率为39.53%;意外跌落从2006年16.59/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4.50/10万,降低了12.60%。0~14岁年龄段男性主要为溺水,女性则以交通事故为主要死因;15~59岁年龄段男性以交通事故为主要死亡原因,而女性自杀是主要死亡原因;60岁人群男性和女性均以意外跌落为主要死因。城市居民伤害死亡为42.84/10万,标化率为35.83/10万,农村人群则为98.50/10万,标化率为89.94/10万,是城市的2.32倍。城市居民前5位伤害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和其他伤害,农村则为自杀、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溺水。 结论 伤害已经成为昆明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其变化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3-2007年浙江省温州市居民死亡趋势及死亡负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负担变化趋势。方法按照ICD-10编码对温州市居民2003-2007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计算出生率、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用Death Reg_200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温州市2003-2007年出生率、婴儿死亡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各为896.69/10万、510.06/10万、538.66/10万、424.27/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和中毒,前5位死因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78.41%。潜在寿命损失前8位分别为恶性肿瘤、伤害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先天畸形、源于围生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平均减寿率分别为1.26%、0.94%、0.23%、0.21%、0.17%、0.13%、0.08%、0.08%。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肿瘤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自贡市居民2001~2009年伤害死亡原因,为自贡市制定伤害防制策略、措施及提出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1~2009年自贡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对死因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自贡市伤害累计报告死亡10 957人,粗死亡率38.13/10万,标化死亡率36.07/10万。伤害死亡率以65岁以上老年人最高。前6位伤害死亡原因依次是:溺水、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的76.55%。伤害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334 325.50人年,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PYLL)为34.67年,PYLL率为11.63‰,男性PYLL率高于女性。结论自2006年以来,自贡市居民伤害死亡呈上升趋势,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伤害死亡已成为影响自贡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自贡市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杜淑菊 《疾病监测》2002,17(1):7-10
通过对北京市宣武区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 ,旨在为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对宣武区1990 -2 0 0 0年居民死亡报告系统中的有关数据进行不同性别、年龄伤害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的统计。结果显示 ,11年间 ,居民伤害年平均死亡率为 2 4 31/10万 ;男性较女性死亡率高 ,性比为 1 5 4,伤害的前四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意外跌落死亡的高发年龄 ;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男性的第一位死因 ,在 15 -5 9岁组更为突出 ;99.83%的自杀死亡者是在 15岁以上人群 ,其中 35 -59岁是自杀的高发年龄段。伤害死亡居疾病死因顺位的第六位 ,但人均寿命损失量却居第一位。结果表明 ,伤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史珊珊  邵迪初  邵哲 《疾病监测》2017,32(12):970-975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浙江省余姚市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1-2015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以及PYLL率(PYLLR)等指标。结果 2011-2015年余姚市伤害死亡率为73.2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2.86/10万;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为意外跌落(28.50/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14.39/10万)、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12.98/10万)、淹溺(5.48/10万)和自杀(5.20/10万);0~岁儿童少年组以淹溺(6.61/10万)为主要伤害死因,15~岁中青年组伤害死亡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12.25/10万), 65岁老年组伤害死亡以意外跌落为主(178.40/10万),PYLL为25 563.5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21.63人年,PYLLR为6.77。结论 伤害是浙江省余姚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造成巨大的寿命损失,需要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伤害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谢亚莉  应焱燕 《疾病监测》2006,21(8):409-413
目的探讨宁波市不同年龄组人群伤害死亡特点,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Methods对2002 ̄2004年宁波市死亡登记系统资料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分析。结果2002 ̄2004年宁波市伤害死亡率平均为61.13/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童的伤害死亡率是女童的2倍左右,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首位伤害死因,淹死和交通事故是0 ̄14岁儿童的前二位伤害死因。自杀是育龄妇女的第二位伤害死因,以低文化程度者居多。老年人伤害死因以意外跌落居首位,死亡率达84.43/10万。男性劳动力人群中因作业事故引起的死亡占伤害死亡的7.15%,以渔船事故和意外跌落居多。结论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伤害死亡特点进行伤害防治。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高密市居民伤害死亡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现阶段居民伤害死亡的发生频率及分布规律,探讨影响伤害死亡的主要因素。方法居民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死因监测系统,使用ICD-10进行分类编码。结果2006-2007年山东省高密市因伤害死亡826例,占全部死亡的7.87%,死亡率为47.96/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溺是高密市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伤害死亡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有必要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谢建妙  郑剑勇  陈佩  郑建浜  吴文秀 《疾病监测》2013,28(12):1012-1016
目的 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居民损伤与中毒死亡水平及对居民健康危害程度,为制定损伤与中毒死亡的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2012年的死因分类按国际分类ICD-10进行标准分类,使用Death Reg-2005软件生成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损伤与中毒平均死亡率为48.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81/10万。男性死亡率为56.79/10万,女性为39.44/10万,男性高于女性。非故意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溺水是瓯海区最主要的4类损伤与中毒死因,累计构成比为83.62%。损伤与中毒死亡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率为6.30。结论 损伤与中毒死亡已对瓯海区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应根据死亡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伤害死亡率。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指标分析疏附县维吾尔族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共调查死亡个案866例。 伤害死亡率为78.13/10万,占全死亡人数的13.74%,标化死亡率为79.20/10万。 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07.13/10万和48.10/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2.99/10万和44.19/10万。 伤害死亡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为3 978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40.00%。 伤害前3位死因依次是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溺亡。 1 ~ 岁组主要伤害死因为意外溺亡、意图不明的溺亡和道路交通事故;5 ~ 岁组为意外溺亡;15 ~ 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跌倒;45 ~ 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和跌倒;65 ~ 岁组为跌倒、道路交通事故和砸死。结论疏附县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且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壮年,伤害PYLL构成比较高,伤害已成为疏附县居民早死和劳动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组的主要伤害死因各异,应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2015 — 2017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死因登记报告数据,分析当地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和伤害原因。方法收集2015 — 2017年大理州居民伤害监测资料,对伤害致死的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 采用Excel 2007及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伤害监测数据。 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 分析指标包括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结果2015 — 2017年大理州平均粗死亡率为598.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1.29/10万,其中伤害死亡率59.93/10万,标化伤害死亡率为60.45/10万。 伤害死亡居于全死因第5位,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 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溺亡,死亡人数占伤害总死亡的86.94%。 意外窒息是<1岁婴幼儿的主要伤害死因,占48.72%;1 ~ 14岁儿童死亡主要伤害因素为溺水,占41.38%;15 ~ 59岁死亡主要伤害因素为交通事故;≥60岁人群意外跌落是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伤害死亡是大理州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开展针对性地伤害预防工作,探索推进伤害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合笑 《疾病监测》2011,26(9):727-731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照ICD-10编码对温州市居民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2000年标准人口构成进行率的标化。 结果 温州市居民2010年死亡率为559.1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6.86/10万。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和中毒,占总死亡的83.06%。 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为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3年广西居民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进行死因归类,进行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和平均期望寿命等分析。根据全国死因监测漏报调查资料计算死亡率。 结果 2013年广西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分别为634.22/10万和736.16/10万,性别和城乡之间均有差异;人群期望寿命为75.11岁。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食道癌。 结论 慢性病及伤害是广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加强慢性病与伤害的防控是当前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韩瑞琦  张秀梅  韩永 《疾病监测》2012,27(3):235-238
目的 为评价牙克石市人群死亡水平变化情况,以及目前不同民族的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掌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疾病死亡谱、死因构成及顺位,人群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疾病对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等,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牙克石市2000 年和2010年两个年度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死因编码采用ICD-10进行编码、分类。标化死亡率采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标化。 结果 通过对牙克石市2000年和2010年人群死亡情况对比分析得出: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男性期望寿命均低于女性4~5岁,总人群平均寿命提高了5.75岁,男性提高了5.29岁,女性提高了6.31岁。通过对2010年汉族和蒙古族人群平均死亡年龄分析,汉族平均死亡年龄为67.10岁,蒙古族平均死亡年龄为58.98岁,平均死亡年龄相差8.11岁。前6位死因顺位依次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和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合计2377例,占总病例的89.33%。 结论 牙克石市10年间人群期望寿命有了显著提高。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和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为居民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