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崔军  李辉  纪威 《疾病监测》2010,25(8):645-647
目的了解和分析宁波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开展恶性肿瘤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宁波市监测区2006-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分性别年龄分布、主要恶性肿瘤顺位、不同年份发病趋势等。结果 2006-2009年宁波市监测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66.36/10万、212.29/10万。男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57∶1。2006-2009年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宁波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省内和全国的中上等水平,应进一步加强恶性肿瘤病因研究和一、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2.
周绍英  边国林  马瑞 《疾病监测》2010,25(4):267-269
目的分析1990-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规律。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8年宁波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1990-2008年报告乙肝424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05/10万,发病率最高为53.99/10万,最低为24.46/10万。乙肝患者20~44岁占乙肝发病总数的67.38%,0~7岁儿童乙肝的发病构成比从1990-1991年的6.40%下降到2002-2008年的0.96%。男女性别比为2.73:1。职业分类中,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64%和18.56%。结论宁波市1990-2008年报告乙肝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农村发病高于城市;乙肝多为散发,无明显的季节高峰;乙肝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0~7岁儿童乙肝的发病构成比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2004-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玲  陈左霞 《疾病监测》2012,27(5):382-384
目的 对2004-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0年金华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28种228 5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63.57/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76/10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肺结核、梅毒是金华市的重点传染病,发病率依次为103.76/10万、92.54/10万和63.73/10万。 结论 以感染性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以乙肝和梅毒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是该市危害较为严重的重点传染病,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2010年浙江省结核病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结核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转诊追踪和治疗转归等总体情况。 方法 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统计模块收集2010年结核病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浙江省2010年报告肺结核病例35 671例,报告发病率为68.86/1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例14 130例,报告发病率为27.28/10万;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呈现年初、年末低,中间两季度相对较高的趋势,涂阳病例发病率基本平稳,但也略呈现相同趋势;男性报告发病率是女性的2.24倍,随着年龄增长,结核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肺结核患者的职业分布以农民、民工、工人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75%。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结核病患者数为35 106例,经转诊追踪后总体到位率为96.61%。涂阳患者和新涂阳患者治愈率分别为 89.63%和91.20%。 结论 浙江省结核病疫情较前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老年患者高于年轻患者;患者总体到位率和治愈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宁波市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中肿瘤发病监测子平台,获取2011—2021年宁波市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资料。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结合人口学资料后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分部位发病率并标化。 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根据Segi 1960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 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根据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置信区间衡量上升或下降幅度。 采用频数表法计算平均发病年龄和标化平均发病年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1—2021年宁波市恶性肿瘤世标率的上升幅度为3.19%(2.49%~3.90%),其中女性(5.53%)上升幅度高于男性(1.07%),P=0.001;农村地区上升幅度为4.78%,城市地区保持平稳。 分年龄发病情况,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高(14.00%);恶性肿瘤经标化平均发病年龄每年平均下降约0.38岁。 分部位发病情况,男性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的世标率呈上升趋势,胃癌、肝癌、食管癌的世标率呈下降趋势;女性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体癌的世标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和肝癌的世标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   宁波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标化平均发病年龄降低,女性是重点防控人群,农村是重点防控地区,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是重点防控癌种。  相似文献   

6.
冯石献 《疾病监测》2012,27(8):654-656
目的 了解河南省辉县市全人群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四大类慢性病的发病状况和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辉县市慢性病发病监测系统获取当地2010年全人群四大类慢性病的发病报告数据,统计分析各类慢性病年发病率和构成比。 结果 2010年共报告慢性病发病11 917例,四大类慢性病总的年发病率为1455.37/10万,其中,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年发病率分别为723.47/10万(构成比为49.71%)、360.15/10万(构成比为24.75%)、259.51/10万(构成比为17.83%)和112.23/10万(构成比为7.71%)。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和肠癌。 结论 辉县市全人群四大类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危险因素,建议加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象山县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象山县2004-2010年性传播疾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象山县报告7种性传播疾病5415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142.48/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性传播疾病3种4276例,占78.97%。报告性传播疾病以淋病和梅毒为主,占78.78%。象山县性传播疾病2004-2007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检验Z=61.79,P<0.0001),2007-2010年呈增长趋势(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检验Z=12.70,P<0.0001),其中,淋病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检验Z=438.93,P<0.0001),梅毒年发病率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检验Z=601.86,P<0.0001)。结论淋病和梅毒是威胁象山县人群健康的主要性传播疾病,梅毒应作为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王萍  艾赛提 《疾病监测》2010,25(8):641-644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乌苏市2006-2009年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乌苏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8种6739例,年均发病率为783.00/10万,报告死亡病例21例,年均病死率为3.12‰。居乙类传染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型H1N1流感、梅毒,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40%。居丙类传染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88.88%。结论 4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χ2=216.14,P0.01),但除去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这两种新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疾病后,4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上没有明显增减趋势(χ2=1.17,P0.05)。乙类中的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有不同程度上升。主要病种发病位次发生一定的变化,病毒性肝炎逐渐退出首位甚至前3位,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是近年来威胁乌苏市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91-2007年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特征。方法对浙江省1991-2007年乙肝疫情资料、病例报告质量调查资料等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浙江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40岁发病占66.43%;发病职业人群以农民为主,占44.42%;民工发病构成逐年上升。2005-2007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15岁儿童发病率明显低于15岁以上成年人的发病率。各级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低,仅为49.11%。结论浙江省乙肝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在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
邢燕  金岿立  夏弟明  黄铮  何艳红 《疾病监测》2011,26(11):899-902
目的研究浙江省湖州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湖州市2个疾病监测点资料,采用ICD-10进行恶性肿瘤编码分类,分别计算2006-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年龄特点以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06-2010年湖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258.35/10万,死亡率163.64/10万,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为肺癌、胃癌、肠癌、肝癌和乳腺癌,死亡前5位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和食管癌;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平均发病年龄为62岁,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预防控制以老年人为主,青少年时期要注意白血病;恶性肿瘤减寿前5位为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和肠癌,减寿顺位与死因顺位不一致。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湖州市居民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多部门的重视和配合,制定可行的防治对策。有针对性的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早期的筛查,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王爱红  易波  申涛  许国章 《疾病监测》2012,27(9):698-701
目的 了解宁波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宁波市2004-2011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猩红热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宁波市共报告猩红热9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比2010年升高425%,84.61% (44/52)的周次报告病例数达到或超过目标阈值;宁波市猩红热发病季节性明显,冬春季节高发,其中4-5月为发病高峰,2006年和2011年发病高峰延迟;男女发病率比为1.80:1,发病人群以0~15岁为主,其中3~9岁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发病数较高, 6~岁组最高,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40/10万;部分地区存在高发,历年发病数均较高。 结论 2006年以后,宁波市猩红热发病的整体趋势缓慢下降,但是部分地区仍存在高发;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应加强落实晨检等措施,避免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1年福建省流腮疫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06-2011年福建省共报告流腮发病42 272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9.53%,无死亡病例;暴发45起,发病率趋于逐年上升。宁德市发病率持续在较高水平(年均39.38/10万)、莆田市持续在较低水平(年均9.27/10万)。季节分布呈双峰特点。男女性别比为1.92:1;发病集中在20岁以下人群,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暴发主要发生在学校。 结论 流腮的防控工作应密切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重点应做好学校暴发事件的及时预测、预警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春艳 《疾病监测》2011,26(8):623-625
目的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2006 - 2010年梅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全市梅毒报告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 结果 5年共报告梅毒308例,年均发病率为34.15/10万,呈高发态势,年均环比增长速度为17.96 %,发病数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前5位;以Ⅰ期梅毒与隐性梅毒为主,构成比分别占44.81%和36.36%,Ⅱ期梅毒与隐性梅毒呈上升趋势;发病以市区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6.82%;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 ∶ 1.10,男性以Ⅰ期梅毒为主,女性以隐性梅毒为主,女性梅毒增长幅度高于男性;发病集中在30~45岁,占全部病例的48.05%,45岁年龄组女性发病显著高于男性,45岁年龄组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职业以家务、待业和工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7.40%。 结论 满洲里市梅毒发病率正处于高发态势,需根据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对青壮年、文化水平较低的性活跃人群、外来人口、特殊行业人群等高危人群、重点人群梅毒监测工作,采取婚前、术前、分娩前的筛查筛检,提供免费梅毒咨询检测服务和规范化梅毒诊疗服务,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加大对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累计37 50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97.54/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4.27%。无霍乱、脊髓灰质炎报告。死亡8例,死亡率为0.068/10万。其中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年发病率波动较大,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未分型肝炎、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年发病率相对稳定。病例集中于春秋两季,5-7月为第1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31.53%。10-12月为第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35.53%。男女性别比为1.76∶1。5岁以下年龄组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79.37%。 结论 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散发为主,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叶莉霞  方挺  马瑞  陈小英 《疾病监测》2012,27(5):379-381
目的 了解2001-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探讨消除NT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2001-2011年NT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宁波市2001-2011年共报告NT确诊病例287例,死亡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5活产儿,年平均死亡率0.09活产儿,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病例主要发病年龄为3~9日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6:1,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外省流动人口最多(95.12%)。患儿以在家分娩,由未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婆、家人以及邻居)为主,患儿母亲中,未接受产前检查占71.43%,未接种破伤风疫苗占86.76%。 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尤其是育龄期妇女以及儿童的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和开展高危地区、高危人群中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宁波市消除N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1983-2011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结合猩红热病例监测数据、个案调查资料及人口统计学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石景山区1983-2011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239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62/10万,冬季及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岁,2~10岁儿童占所有病例的95.74%,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共占全部病例的92.55%。猩红热的三大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咽峡炎。 结论 2~10岁儿童是猩红热的高发人群,托幼机构及小学校是猩红热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 - 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05 - 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8.42/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生、幼托机构。 结论 2005 - 2009年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数和发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应推广普及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加强幼托机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监测和调查处置,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8.
肖伟  贺佩 《疾病监测》2010,25(2):150-152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04-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特征及网络直报信息报告质量。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仑区2004-2008年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宁波市北仑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起,其中一般事件13起,相关信息6起,均为传染病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为主占78.95%;共报告病例546例,死亡1例,平均罹患率为2.16%;84.21%的事件发生在学校。事件首例病例发生到报告时间平均为11.82d,从接到报告到网络直报时间平均为10.80h;报告数据完整率均在84.21%以上,原因查明率为100%。结论应重点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应用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事件现场处置水平。同时应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报系统管理,以提高网络报告及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