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掌握全省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提高钩体病防制水平 ,控制本病的流行 ,根据《1999年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和《1999年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计划》 ,我们开展了钩体病人群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和宿主动物间疫情调查 ,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全省监测点调查资料、各县市疫情报告资料。2 病人检测 对全省各医院临床确诊钩体病病例用MAT法检测抗体和无菌采血分离培养病原体。3 动物病原监测 各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在室外捕鼠 ,鉴定鼠种 ,计算鼠密度 ,用背式法解剖取双肾分离培养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衢州市2001-2012年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临床确诊病例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鸭、猪肾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采集鼠、蛙肾进行钩体聚合酶链反应监测。 结果 衢州市2001-2012年钩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0.27/10万,发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病例血清分型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宿主动物病原学监测阳性率为0.56%,以黄疸出血群和秋季热群为主;宿主动物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7.79%,以黄疸出血群及秋季热群为主,分别占50.00%和28.30%。 结论 衢州市钩体病防治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并继续加强对宿主动物和人群的监测,注意菌群变动。 相似文献
3.
4.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自 1 95 7年在我省乐山经病原学证实 ,1 95 8年发生较大规模流行以来 ,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本病菌群复杂 ,传染源种类繁多 ,疫源地分布面广 ,且活跃程度常有变化 ,现有的措施难控制住疫情的暴发和流行。为了掌握钩体病流行规律 ,了解流行因素 ,摸清传染源种类和流行菌群 ,给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 0 0 0年我站选择了省内 1 0个县 (市、区 )监测钩体病的传染源和发病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疫情来源于全省各县 (市、区 )疫情上报资料。2 鼠密度监测 :采用鼠夹法 ,以生花…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三门县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情动态及健康人群对钩体的免疫水平。方法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健康人群血清检测587份,阳性60份,血清抗体阳性率10.22%;鼠阳性率0.07%,为黄疸出血群;捕获青蛙1400只,牛中段尿140份,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夏秋季节为高发季节,青壮年农民为重点人群;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宿主动物带菌率不一致,应继续加强对宿主动物和人群的监测,注意菌群变动。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探讨钩体病流行规律 ,分析存在问题。用MAT法检测病人、水鸭和蛙血清抗体 ;同时分离培养病原体。用夹夜法捕鼠 ,采集鼠肾、猪肾、牛中段尿、蛙肾和水鸭肾分离培养病原体。结果表明 ,2 0 0 1年全省共发生钩体病 71例 ,死亡 1人 ,发病率为 0.15 7/10万 ,发病率比去年减少 8.46 %。病例主要分布在衢州、丽水和台州市 (地 )的江山、常山、三门、松阳、青田、莲都和龙游等县市。衢州、丽水、台州市的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总数的92.96 %。病例主要分布在 7- 10月 ,占 92.96 % ,但是季节分布有分散趋势。职业以农民为主 ,占 95.77% (68 /71)。年龄以 15 - 50岁为主 ,占74.6 6% (53/71)。男女之比为 2.5∶1(5 1/20 )。共检测病人血清44份 ,阳性 13份 ,阳性率为 29.54 % ,菌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全省鼠密度为 2.97%。鼠种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占 52.14 %。解剖培养鼠肾 4 91对 ,阳性 12对 ,鼠带菌率为 2.44 %。菌株分别为秋季热群和流感伤寒群。解剖蛙肾553对,阳性13对,阳性率为2.35%;测牛中段尿61份;检测猪肾84对,全部阴性。测定水鸭血清20份,阴性5份,阳性率为25%,菌株要主为秋季群;蛙血29份,阳性1份,阳性率为3.45%,菌株为秋季群。以此证明,钩体病防制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尤其在洪涝灾害后,必须加强钩体病监测。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了解常山县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1~2004年常山县钩体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病人和宿主动物病原学、血清学监测方法探索主要的流行菌群。结果1991~2004年常山县钩体病平均发病率为19.29/10万,以中青年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7~9月为发病高峰,流行形式主要呈稻田型。病原学监测检出钩体菌株32株,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占59.38%(19/32)。血清学监测阳性率50.74%(171/337),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分别占50.29%和30.41%。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带菌率为4.32%,蛙、猪、牛等未检出带菌者。结论常山县钩端螺旋体的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采用相应的菌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6-2010年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钩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钩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报告数据和全国钩体病监测哨点的病例信息,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6-2010年,中国钩体病病例报告数继续减少,年均719例,合计病死率为2.47%。南方长江、珠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四川、云南、湖南、江西、广西和广东6省病例占全国病例的74.58%。发病高峰为8、9月,占全年病例的38.96%。病例中农民占75.24%,学生占11.01%,35岁以上中老年病例占66.82%。10~15岁的儿童发病率出现小高峰,进入成年后发病率再次上升至中老年达到高峰。4年来我国共报告34起钩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病174例,死亡39例。2006-2010年,监测点搜集的1020例钩体病病例中62.94%发病前1个月有可疑疫水接触史,其中91.74%为田间劳动或游泳戏水史。10种常见鼠类及蛙、猪、牛、犬和小麂等检出带菌。黄疸出血群赖型、秋季群秋季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临海型和澳洲群澳洲型5种菌型的抗体近年来在人群中的最为常见。 结论 近年来我国钩体病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病死率较高且局部暴发仍时有发生。南方地区疫情较重、夏秋之交高发、以稻田型疫情为主的流行特点没有改变,但中老年已取代青壮年成为我国钩体病主要危害人群。局部钩体病暴发风险仍存在,医务人员培训和大众健康教育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全国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流行趋势(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为有效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9年全国钩体病监测及实验室数据做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全国钩体病的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处于低水平波动,发病构成未见明显改变。各监测点疫情与全国总体疫情变化一致。监测点鼠密度合计为3.63%,略高于2008年(3.43%)。各监测点捕获的鼠类总体仍以黑线姬鼠最多,占捕获鼠的44.36%。血清学抗体滴度阳性界值的判定标准仍不统一,致使各监测点的血清学监测结果相互间缺乏可比性。
结论 全国发病总体趋势呈现较低水平,部分地区偶见散发。各省应继续对钩体病疫情加强关注,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5-2007年浙江省衢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衢州市2005-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衢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413例,年发病率范围为 55.39/10万~95.30/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54.78%。 8-9月开始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逐渐增加,2005年、2007年11月出现发病高峰,2006年发病高峰提前到10月;散居和托幼儿童占57.09%;其次为农民占15.72%;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区)为开化县(146.28/10万)、柯城区(96.51/10万)、常山县(88.22/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0.97%,其中轮状病毒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占60.44%。3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10起,其中一起为诺如病毒感染,其他病原体均不明。 结论衢州市2005-2007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和托幼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各地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严重不均,轮状病毒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散在病例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余姚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志贺菌感染状况。 方法 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拭标本,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药敏试验和PCR毒力基因检测。 结果 2007-2011年共检验标本1360份,检出志贺菌36株,检出率为2.65%,其中福氏2a志贺菌4株,占11.11%;福氏2b志贺菌3株,占8.33%;福氏1d志贺菌11株,占30.56%;福氏Xv志贺菌12株,占33.33%;宋内志贺菌6株,占16.67%;检出的志贺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结论 2007-2011年引起余姚市细菌性痢疾主要病原菌是福氏志贺菌,其次为宋内志贺菌;福氏志贺菌有多种血清型,其中Xv血清型分离率最高;药敏试验以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部分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毒力基因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2004-2007年浙江省舟山市梅毒报告发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4-2007年浙江省舟山海岛梅毒报告发病监测结果。 方法对监测数据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舟山海岛2004-2007年累计报告各类梅毒3818例,其中Ⅰ期占30.17%,Ⅱ期占22.86%,Ⅲ期占0.37%,胎传占4.92%,隐性占41.67%。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8.62/10万,4年中年均上升率为19.84%,其中隐性梅毒年均增长率达47.65%。海岛地区梅毒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病例性比1∶0.87,其发病主要在20~29岁、30~39岁、40~49岁3个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5.72%,其中男性以30~39岁段最高28.05%,女性则以20~29岁段最高34.48%。早期(Ⅰ期、Ⅱ期)和隐性梅毒的病例年龄分布,女性高峰年龄段均比男性小10岁以上,其中隐性梅毒两性相差20岁左右。梅毒发病职业构成,以家务(政)及待业者最多41.27%,其次是渔(船)民14.60%,尤其是隐性梅毒中渔(船)民占22.12%,对梅毒传播扩散构成潜在威胁。结论梅毒发病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亟需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共同遏制急剧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从事牛、羊养殖、挤乳、屠宰、交易及兽医等布病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 结果 2011年全市共检测重点人群1387人,阳性49例,阳性率3.53%(49/1387),阳性者中患者8例,感染者41例,患者发现数为历年之最。 结论 金华市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建议畜牧兽医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病畜输入,对畜群进行整体免疫,卫生部门应加强布病监测、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年宁波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1年在宁波市建立水痘监测点,监测水痘病例,并调查病例的个案信息及监测点水痘疫苗接种率的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1年1-12月水痘监测点共监测水痘病例2797例,发病率为73.19/10万。其中,余姚市发病率最高,为117.62/10万,鄞州区发病率最低,为44.34/10万。每年5-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发病数较多,发病以12岁儿童为主,不同地区年龄分布存在差异。1~7岁水痘疫苗平均接种率为73.01%,各地、各年龄组接种率不完全相同(P0.001),接种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 结论 宁波市水痘发病率较高,水痘疫苗接种率存在地区、年龄差异,今后应继续加强适龄儿童和高年龄组儿童的水痘疫苗接种工作,将水痘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