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97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DM)47例作为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50例作为GIGT组,选同期非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产妇45例作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情况等资料并分析。结果 GDM组50例,HBV携带者4例,GIGT组47例,HBV携带者6例,对照组HBV携带者7例,GDM组和GIGT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260例孕妇在首次产前检查及怀孕后24 ~28周时测患者空腹血糖,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其中78例为妊娠糖尿病组(GDM组),75例为妊娠糖耐量受损组(GIGT组),107例为糖筛查试验阴性孕妇组(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孕妇及新生儿的结局.结果 260例孕妇均安全分娩,其中GDM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刮宫产、早产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37、5.32、9.37、5.67、6.60、4.67,均P<0.05或P<0.01),GDM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8.92、18.43、5.91,P<0.05或0.01);GIGT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剖宫产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x2=4.54、4.19、4.95,均P<0.05),GIGT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x2=4.99、4.65、4.99,均P<0.05).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可引起多种孕妇及新生儿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减少围生期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是指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耐量受损( GIGI)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可导致母儿出现一系列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1-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79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评价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孕妇,根据糖代谢有无异常分为3组,A组79例(孕前糖尿病组),B组7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C组71例(糖耐量正常组),比较三组孕妇的新生儿预后。结果A、B组中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新生儿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新生儿有不利影响,即GDM亦与孕前糖尿病一样可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妊娠期葡萄糖耐量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70例孕前无糖尿病的孕妇,进行50g葡萄糖应激试验(50gGT)阳性者进一步行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00gOGTT)。结果50GCT异常的发生率为17.02%,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的发生率为5.31%。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为2.55%,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巨大儿,手术产,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疾病等发生率显著增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5)
目的 了解糖代谢异常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1 550例孕妇在孕24~28周做50克糖筛查,阳性者再做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结果将孕妇分为三组,即糖代谢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异常组,对三组孕妇及围生儿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异常组的妊高征,早产,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但妊娠期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异常组间无差别.结论 糖代谢异常增加孕妇和围生儿患病率,应对其予以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糖代谢异常单胎妊娠孕妇108例为试验组,其中GDM 55例,CIGT 53例;选择同期糖代谢正常的单胎孕妇130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生儿的最终结局。结果: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高达7.64%,其中GDM的发生率为3.89%(55/1413),GIGT的发生率为3.75(53/1413),91.67%(99/108)的糖代谢异常孕妇接受了治疗;GDM组巨大儿发生率15.55%(8/55)、妊高征发生率16.36%(9/55),对照组分别为7.51%(98/1305)、7.89%(103/13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GIGT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GDM和GIGT组新生儿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45%(3/55)、3.77%(2/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5%(8/1305)(P〈0.01),而两组新生儿其他合并症发生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通过及时诊断和规范处理,GDM组巨大儿、妊高征发生率仍高于糖代谢正常孕妇:GIGT组结局明显改善.除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外.其母儿并发症与糖代谢正常者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经过及时诊断和规范处理,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糖代谢异常单胎妊娠孕妇216例作为试验组,其中GDM 110例,CIGT 106例;选择同期糖代谢正常的单胎孕妇2 6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生儿的最终结局。结果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7.64%,其中GDM的发生率为3.89%(110/2 826),GIGT的发生率为3. 75%(106/2 826),91.67%(198/216)的糖代谢异常孕妇接受了治疗;GDM组巨大儿发生率为15.55%(16/110)、妊高征发生率为16.36%(18/110),对照组分别为7.51%(196/2 610)、7.89%(206/2 61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IGT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GDM和GIGT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45%(6/110)、3.77%(4/ 1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5%(16/2 610)(P<0.01),而两组新生儿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通过及时诊断和规范处理,GDM组巨大儿、妊高征发生率仍高于糖代谢正常孕妇;GIGT组结局明显改善,除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外,其母儿并发症与糖代谢正常者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亲的新生儿脐带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其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24例足月妊娠期糖代谢正常母亲(对照组)、4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亲,其中妊娠期糖耐量异常30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12例(GDM组)及其分娩的新生儿参与了该项研究。结果 (1)3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水平、脐带血IGF-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脐带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呈正的直线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15,P<0.01)。脐带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有直线关系(R2=0.511,P<0.01)。结论糖耐量异常孕母其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母分娩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较高。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并依据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莆田市某三甲医院100例传染科门诊就诊的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强迫症状、焦虑、抑郁症状明显高于健康人,人际关系敏感,恐怖低于正常人。且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系统呈显着负相关。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其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目前缺乏有效药物治疗的状况下。在进行心理指导时应注意技巧,使其熟练掌握应对技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天津医药》2010,(11):1002
13.
14.
B型超声显像仪测量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肾脏体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B型超声显像仪测定了6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16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的肾脏体积。对其中34例NIDDM患者治疗后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B超声可准确测定受试者的肾脏体积。NIDDM患者肾脏体积明显增大(P〈0.01);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2hBS)明显相关。IGT患者肾脏体积略有增大趋势,但P〉0.05。12例代谢改善的N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孕期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孕期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控制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进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在产科定期行产检并分娩的HBsAg阳性,同时HBV-DNA也为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共198例,按照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变化情况进行分组:一组为HBV-DNA转阴者;二组为HBV-DNA下降者(不包括转阴组);三组为HBV-DNA升高者。对三组新生儿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多次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82%(162/198)的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总体出现下降,其中有4.95%(10/198)的孕妇HBV-DNA出现转阴,有18%(36/198)孕妇HBV-DNA含量上升。一组10例与二组152例的新生儿免疫失败率均为0,而三组36例新生儿免疫失败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考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拷贝数变化情况能够有效预测新生儿免疫失败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标志物定量检测指标与HBV 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6月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确诊的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大三阳368例和小三阳507例中,各随机选取50例作为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的血标本同时做HBV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大三阳组HBsAg含量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 P<0.01);大三阳组HBV DNA定量阳性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P<0.01);HBV DNA阳性的大三阳患者HBV DNA含量与HBsAg、HBeAg含量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中的HBsAg和HbeA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定量检测HBV DNA、HBsAg和HbeAg对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识物和DNA,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自(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164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病毒DNA、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和HBe Ag。结果: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的检出率和HBV DN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并且和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有相关性。在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高于HBe Ag,有统计意义。结论: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与HBV DNA检测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人机体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可以作为检测乙肝病毒复制的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炎症相关性,以判定是否以1×105拷贝/ml作为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标准。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44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肝功能、HBV DNA、乙肝标志物,依据血清HBV DNA将患者分为高载量(≥105)和低载量(<105)两组,同时依据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分0.05),0.05)。结论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轻度炎症,炎症分级G≥2者占19.7%;肝脏炎症程度与血清HBVDNA无相关性,1×105拷贝/ml不能作为是否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