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蒿甲醚体外抗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探讨治疗泡球蚴病新药物。方法将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随机分为4组:蒿甲醚低剂量组(50μg/ml),蒿甲醚高剂量组(100μg/ml),阿苯达唑组(50μg/ml),空白对照组。每组设2个平行组,每组约含3 000个原头节,分别置含10 ml DMEM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每天观察1次,取样滴于玻片,用0.03%美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原头蚴约200个,计算死亡率。直至该组原头蚴全部死亡时培养结束,并对原头蚴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蒿甲醚50μg/ml和100μg/ml组不同作用时间原头蚴死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原头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第9 d时,蒿甲醚高剂量组原头蚴死亡率达100%,蒿甲醚低剂量组原头蚴死亡率93.28%,阿苯达唑组原头蚴死亡率99.03%,空白对照组原头蚴死亡率78.83%。结论蒿甲醚具有体外抗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  相似文献   

2.
王昕  薛弘燮 《地方病通报》2006,21(2):100-102
对棘球蚴病的治疗现在以外科手术为主药物为辅的综合手段,许多学者认为要解决好棘球蚴病的治疗问题,还是在于研制有效、安全的药物。1苯并咪唑类药物抗棘球蚴的作用1.1阿苯达唑(A lbendazole,ABZ):是苯并咪唑的一种衍生物。由于它在抗棘球蚴病的疗效和毒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3.
多房棘球绦虫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的研究是多房棘球蚴病免疫和诊断的基础。由于天然抗原来源有限,应用受到限制,重组抗原的研制则可解决质量控制和抗原来源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多房棘球蚴病诊断抗原尤其是重组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新疆塔城地区多房棘球蚴的鼠类宿主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1991年由新疆的塔城、裕民、额敏和托里等4个县市采集各类鼠类4科11属14种共9832只。剖检结果发现有0.014%(1/6980)小家鼠(Mus musculus)和0.09%(2/2211)赤颊黄鼠(Citellus erythrogenys)自然感染多房棘球蚴。二者发育的多房棘球蚴均系不育囊,囊内没有原头节。小家鼠和赤颊黄鼠均是本虫在我国的鼠类宿主新记录,而赤颊黄鼠又是本虫鼠类宿主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原头节实验感染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和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并以NIH小鼠和BALB/c小鼠做对照,观察了继发性棘球蚴囊的发育情况。四种鼠的细粒棘球幼感染率分别为31%(37/118)、21%(6/28)、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离子对肿瘤放疗比常规放疗更具优势,因为重离子放疗具有极佳的生物效应和剂量一致性。多房棘球蚴病具有肿瘤特性,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用重离子放疗作为多房棘球蚴病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LD50来评价原头蚴的死亡情况,应用光镜和投射电镜研究多房棘球蚴经X射线和碳离子电离辐射照射后形态结构变化。结果电离辐射使多房棘球蚴细胞质减少,生发层细胞深入到角质层内的绒毛消失。细胞器混乱并聚集,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大量消失,生发层细胞内出现大液泡。与X线相比,碳离子辐射对多房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结论多房棘球蚴经电离辐射后细胞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提示电离辐射可抑制多房棘球蚴生长。碳离子电离辐射对多房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比X线辐射照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体外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Protoscoleces,PSCs)和微囊的作用效果,为多房棘球蚴病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PSCs体外经不同浓度(5、10、20、40、80、100、200和400 μmol/L)的RES作用7 d,采用台盼蓝染色观察其活力与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甘肃合作牦牛自然感染多房棘球蚴,感染率1.6%。病理学观察,多房棘球蚴发育不良,无生发层与原头节存在,与人体多房棘球蚴病理观察相似。  相似文献   

10.
新疆尼勒克县首次发现伊犁田鼠感染多房棘球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年10月11-22日在新疆尼克县境内科古琴山南坡孟玛热勒林场进行野生动物度调查时,捕获并解剖野生伊犁田鼠916只,其中7只自然感染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0.76%,其中3只有发育完全的原头节;4只为发育不完全的雏囊可见完整角质层和生发层。但无原头节。伊犁田鼠体仙查获的多房棘球蚴为该绦虫中间宿主的一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泡球蚴组织体外培养的生长发育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泡球蚴的生长发育特性。 方法 在肝癌细胞系条件下体外培养泡球蚴,用光学显微镜定期观察其数量、大小及形态变化,并绘制囊泡生长曲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囊泡形态结构。 结果 体外培养后泡球蚴增多,至22 d其数量相当于开始培养第3~4天的6~7倍;囊泡具有出芽生殖能力。起初均为小囊泡,随时间增加,囊泡的直径也增加,在第22天时约30%为大的囊泡,70%为小的囊泡。发现介于原头蚴与囊泡之间的形态。 结论 肝癌细胞系体外培养的泡球蚴,生长发育较好且数量增加,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分泌或排泄抗原,该方法可为泡球蚴生物学及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充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兔抗鼠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抗体对长爪沙鼠体内多房棘球蚴(俗称泡球蚴)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IL-5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80只长爪沙鼠随机均分为3组,即抗OPN抗体干预实验组(A组)、兔血清干预对照组(B组)和模型对照组(C组)。3组均采用开腹肝脏穿刺接种泡球蚴组织混悬液(0.1 ml/只,约含原头节400个),感染当天前两组分别注射兔抗兔OPN抗体(效价1∶32)和兔血清,均0.15 ml/次,1次/2 d×7次,以后改为每周1次直到处死。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处理后20、60、100、140、180和220 d各组均剖杀10只沙鼠,取肝泡球蚴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IL-2和IL-5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长爪沙鼠的腹腔和肝脏中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A、B和C组各时段泡球蚴组织中IL-2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140 d和180 d时,A组泡球蚴组织中IL-5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0%和20%,显著低于B组(100%和90%)和C组(90%和80%)(P<0.05)。结论感染泡球蚴沙鼠进行抗OPN抗体干预后,Th2型IL-5细胞因子反应减弱,机体的免疫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体外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活性的影响,探讨MEK1/2作为治疗泡型棘球蚴病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建立Em空白对照组、DMSO及1μmol/L、50μmol/L、100μmol/L曲美替尼组,利用活力染色与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别观察虫体活性及体表结构变化;以Swiss Model同源建模合理构建Em MEK1/2分子的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μmol/L曲美替尼干预3 d、6 d、9 d的原头节活性分别为(84.72±0.27)%、(87.32±2.01)%、(85.12±3.64)%,低于相同时间DMSO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当1μmol/L曲美替尼干预时间延长至12 d,原头节活性降至(37.82±2.12)%,与DMSO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0,P<0.01)。SEM和活力染色显示曲美替尼组虫体活性与干预浓度成正比,同源建模结果显示Em与人MEK1/2分子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综合分析活力染色、SEM与同源建模结果,证实体外1μmol/L的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虫体活性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频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昆明小鼠皮下泡球蚴病灶的效果。方法将皮下接种泡球蚴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用不同强度的复频聚焦超声照射小鼠的泡球蚴病灶。对照组(A组)未照射,其他实验组均一次性照射5 min。其中小功率联合照射组(B组)的3个换能器的照射功率为4 W+4 W+5 W,大功率联合照射组(C组)换能器的照射功率为10 W+11 W+10 W。治疗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泡球蚴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用美兰染色法观察原头节存活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泡球蚴组织中的线粒体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泡球蚴的总蛋白含量。用琥珀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泡球蚴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复频聚焦超声照射后,透射电镜观察显示,B组和C组泡球蚴生发层细胞减少,线粒体肿胀破裂,内质网扩张,核膜不清,微绒毛变短或消失,且C组较B组损伤更严重。原头节存活率,B组(70.50%)和C组(59.83%)与A组(82.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含量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B组(3.07 mg/ml,2.15 U/mg)和C组(2.87 mg/ml,1.87 U/...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绵羊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制剂,给小鼠3次腹腔注射诱发初次免疫,然后腹腔移植泡球蚴组织作攻击感染,观察保护性免疫。实验提示,注射免疫原制剂后1月能诱发小鼠免疫反应,间接血凝试验(IHA)可测出血清抗体;攻击感染后23周,IHA阳性率达94.4%,而未诱发初次免疫的对照鼠IHA阳性率为90.0%,表明无论是初次免疫或攻击感染,均能诱发小鼠产生抗体,二者无显著差别(P>0.05);但IHA血清滴度1:256百分率分别为94.1%和55.5%,有显著差别(P<0.01),表明攻击感染有强化初次免疫的作用。攻击感染后23周,对比免疫鼠和对照鼠的腹腔泡球蚴湿重均值和病理分级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本文小鼠初次免疫未显保护性免疫之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胆汁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生长作用及形态学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别加入40%、60%、80%、100%的胆汁中体外孵育。0.1%伊红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检测原头节的活力及形态改变,实验重复三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TEM)下观察胆汁作用后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不同浓度的胆汁对原头节均有杀伤作用,其中浓度为100%和80%的胆汁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杀伤作用最明显。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不同浓度的胆汁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原头节多呈外翻型,原头节顶突上的小钩排列紊乱,部分脱落,吸盘突起,变形,活动性减弱。随着浓度的增加,变化越明显。超微结构显示40%的胆汁作用3d后,原头节纤毛出现少量缺损,合胞体带排列较紊乱,合胞体带内出现散在少量的空泡和脂滴。60%胆汁作用3d后,合胞体带内微毛出现融合,腔内出现空泡和脂滴,数量多且大。结论胆汁作用后,可导致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并有有抑制作用,然而关于胆汁在体内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K1/2抑制剂PD98059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分组后分别加入100、50、25、12.5μmol/L的PD98059后继续培养7d,利用伊红染色方法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蚴的活力,实验重复3次,绘制原头蚴活力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不同浓度PD98059组原头节表面结构改变。结果 PD98059作用1d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具有杀伤作用,第7d100μmol/L PD98059组原头节的活力仅为(12.4±0.9)%。超微结构显示原头节顶突外翻、变形,顶突界面缺损,吸盘变形,甚至出现虫蛀样损害。结论 PD98059在体外有显著的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可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抗包虫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噻虫啉(Thia)对棘球蚴的杀伤作用,评价噻虫啉应用于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的效果,旨在探索噻虫啉开发为抗包虫病先导化合物的潜能。方法体外实验中以不同浓度噻虫啉作用于多房棘球蚴原头节,以0.1%伊红染色评价原头节存活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改变。体内实验将继发性感染多房棘球蚴小鼠分为3组:模型组、阿苯达唑组(ABZ, 100 mg/kg)、Thia组(20 mg/kg),以未感染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经药物灌胃治疗4 w后,分离小鼠脾脏和包虫囊肿称取重量,计算脾脏指数和抑囊率,HE染色后观察囊肿形态学改变。此外,从体外(LO2和HepG2细胞)和体内(Balb/c小鼠)评价噻虫啉毒性。结果 40μg/mL噻虫啉在体外即表现出对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并导致原头节体表及内部结构破坏。体内药物治疗4 w后,小鼠脾脏指数较模型组增高(P<0.05),包虫囊肿重量较模型组减轻(P<0.05)。包虫囊肿病理显示Thia组未见生发层结构。噻虫啉浓度低于80μg/mL无明显细胞毒性,20 mg/kg噻虫啉无明显的体内肝肾毒性。结论噻虫啉在...  相似文献   

19.
中英法三国包虫病研究项目小组在欧共体EEC-STD3项目,中法科学技术友好促进会支持下,于1996年在新疆和布克塞布县进行了包虫病流行病学及生态学研究,将现场捕捉野鼠一赤颊黄鼠带回新疆医学院作多房棘球蚴感染敏感性实验,感染率功率达80%,说明赤颊黄鼠对多房棘球蚴高度敏感。有可能在塔城,阿勒泰地区的多房棘球蚴病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