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NF - κB和IκB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损伤的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缺血脑组织NF - κB和IκB的表达,IL-1β蛋白含量采用ELISA法确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2h再灌注3h后缺血侧皮质IL- 1β含量显著升高至(86.2±25.2)pg/ml(P<0.05),再灌注24 h IL- 1β含量达高峰(867.2±74.3)pg/ml(P<0.01),72 h仍处于较高水平(185.5±24.4)pg/ml(P<0.01).EPO治疗组缺血再灌注3h、6h、12 h(164.1±11.6)pg/ml和24h缺血侧皮质IL- 1β含量显著降低,与病理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分别降低了55%、33%、56%和50%(P<0.01).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相点NF - κB p65表达及活化明显增加,为Sham组的4~8倍(P<0.01),12h表达最高(P<0.01),是Sham组的13倍.EPO治疗组与病理组相应时相点相比,NF - κB p65表达显著减弱,EPO处理后1、3、6和12 h,NF - κB p65表达较相应的I/R组降低了33% ~40%(P<0.01).缺血2h再灌注1h后缺血侧皮质IκBα蛋白水平从248.6±4.2降低至195.3±4.8(P <0.01),6h降至最低(134.7±19.9,P<0.01).EPO治疗组可显著增高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皮质IκBa蛋白水平(P<0.01),各时相点分别增高了11%、34%、83%、40%、23%和20%.结论 EPO可能通过抑制NF - κB/IκB信号传导通路,减少炎性因子IL-1β的合成和分泌而达到保护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于缺血开始时EPO组给EPO 3000U/kg腹腔注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切片,进行HE染色、Bcl-2免疫组化染色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缺血2h再灌注24h后,EPO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皮层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且EPO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未见凋亡细胞;EPO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皮层Bcl-2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EPO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EPO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层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 2h ,再灌注 2 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 3 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于缺血开始时EPO组给EPO 3 0 0 0U/kg腹腔注射 ;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再灌注 2 4h后断头取脑、切片 ,进行HE染色、Bcl -2免疫组化染色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缺血 2h再灌注 2 4h后 ,EPO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皮层可检测到凋亡细胞 ,且EPO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 ,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未见凋亡细胞 ;EPO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皮层Bcl -2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EPO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EPO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层的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降纤酶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大鼠脑组织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降纤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RT-PCR技术,分析降纤酶治疗的脑缺血3h/再灌注3h、6h、24h和72h大鼠脑组织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水平。结果缺血3h/再灌注72h,降纤酶治疗组动物缺血侧脑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降纤酶治疗组动物缺血侧脑组织IL-1βmRNA的表达水平在缺血3h/再灌注3h和6h时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降纤酶减轻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下调细胞因子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天胃内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菌群失调组胃内注射头孢曲松钠,均2次/d,共持续4 d。第5天,行脑缺血再灌注手术,术后72 h,Zea Longa法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 RT-PCR法检测缺血侧半球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半球NF-κB和ZO-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较高,缺血侧半球脑含水量、IL-6、TNF-αmRNA和NF-κB表达显著增加,ZO-1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加重了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延迟时间窗再灌注的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96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随机分为缺血3 h组、缺血6 h组、缺血9 h组(每组各30只),分别在造模3 h、6 h和9 h后拔出线栓,使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各缺血组按照再灌注后是否给予亚低温治疗及亚低温持续时间分为常温、亚低温3 h和亚低温5 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有10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6只。缺血组大鼠在再灌注24 h后处死取脑,假手术组在术后24 h处死取脑,干-湿重法测定各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高。缺血3 h组中3 h亚低温和5 h亚低温亚组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与缺血3 h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9%±2.44%vs82.16%±1.50%,P0.05;79.20%±1.55%vs 82.16%±1.50%,P0.05)。其余各缺血组中经过亚低温治疗的大鼠与常温亚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可减轻缺血早期(3 h)再灌注的脑组织水肿,保护缺血脑组织,而对晚期(6 h和9 h)再灌注的缺血性脑水肿无论亚低温时间长短均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小时,再灌注48小时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注开始前,治疗组经腹腔注入EPO(3000 U/Kg);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8小时后断头取脑。制作 HE切片;以2%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FC)对脑片进行染色;经图像分析仪计算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同时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海马 CA_1区神经细胞减少(25.7±1.16)%,缺血组减少(31.2±1.49)%;治疗组与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比缺血组明显缩小(P<0.01)。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比缺血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EPO能够显著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抑制脑水肿,缩小脑梗死体积及减少神经细胞坏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Fas相关蛋白FADD和Daxx在缺血半暗带的表达变化.方法 ①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模型,缺血2 h后恢复再灌注,再灌注后1、3、6、12和24 h处死动物.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FADD、Dax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②免疫荧光双标分别标记神经元核区和FADD及Daxx蛋白染色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二者在缺血再灌注前后神经元的定位.结果 再灌注3 h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少量的FADD mRNA和蛋白表达(mRNA:0.441±0.038;蛋白:156.78±13.04),模型组FADD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在再灌注3 h开始上升(mRNA:0.628±0.059,P<0.01;蛋白:131.28±5.99,F=15.692,P<0.01),12 h达到高峰(mRNA:0.971±0.070,F=56.233,P<0.01;蛋白:104.36±8.55,P<0.01),24 h显著下降(mRNA:0.551±0.042,P<0.05;蛋白:123.01±11.87,P<0.01),模型组FADD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在再灌注3 h开始上升(P<0.01),12 h达到高峰(P<0.01),24h显著下降(P<0.05);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较高的Daxx mRNA和蛋白表达;模型组Daxx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再灌注3 h开始上升(P<0.01),此后持续上升,一直至24 h仍维持较高水平表达(P<0.01);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FADD的免疫活性位于胞质,Daxx的免疫活性从胞核向胞质移位.结论 大鼠脑缺血急性期FADD、Dax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二次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预处理与缺血再灌注模型(预缺血组),分别在短暂预缺血后1 d、3 d、7 d、14 d、21 d行脑缺血再灌注处理.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脑内EPO mRNA 、HIF-1α mRNA的表达;并与无缺血预处理组(无预缺血组)比较.结果 预缺血组1 d、3 d、7 d亚组的脑梗死体积较无预缺血组明显减小(均P<0.05) .预缺血组3 d、7 d亚组大鼠脑EPO mRNA、HIF-1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预缺血组的相应各亚组(均P<0.05);两组1 d、14 d、21 d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O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7,P<0.01).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使EPO及HIF-1α表达在脑缺血后明显增高,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5(OH)_2D_3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造模前,通过一个月低维生素D饮食喂养,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部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1,25(OH)_2D_3组(治疗组)。造模前3 d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2.4%乙醇,治疗组腹腔注射1,25(OH)_2D_3,共持续6 d。再灌注72 h后,Zea Longa法对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RT-PCR法检测缺血侧半球IL-1βmRNA和TNF-α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半球NF-κB p65和Claudin-5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72 h,治疗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较低,缺血侧半球脑含水量、IL-1βmRNA、TNF-αmRNA和NF-κB p65表达显著减少,Claudin-5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_2D_3减轻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其机制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种氨基酸突变后无促红细胞生成能力的变构促红细胞生成素(mEPO)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小鼠神经新生和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将30只成年雄性C57BL/B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 Veh组和I/R+ mEPO组,每组10只.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MCAO)模型,I/R+mEPO组小鼠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入mEPO(5 000 IU/kg),I/R+ Veh组小鼠在制模后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通过Br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转棒试验对小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在脑缺血后第14天,检测3组小鼠脑组织丢失比例、神经新生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用mEPO处理后,I/R+mEPO组小鼠脑组织丢失比例(14.62±5.80)%显著低于I/R+ Veh组小鼠(29.81±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mEPO组小鼠脑缺血后第3,7天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第7天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mEPO组小鼠脑缺血后第14天BrdU+/NeuN+双阳性细胞数量(36.25±10.53)和BrdU+/Laminin+双阳性细胞数量(25.25±6.34)显著高于Sham组小鼠和I/R+ Veh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PO促进了小鼠脑缺血周边区神经新生及血管新生,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并提高神经功能.这种无促红细胞生成作用的mEPO可能会成为临床脑血管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mRNA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 ~250 g,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Egr-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原位杂交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为轻度阳性表达。缺血2 h再灌注2 h后,缺血侧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再灌注4 h时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最高,再灌注22 h 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下降,至166 h时下降更加明显,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2)RT-PCR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Egr-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脑缺血2h再灌注2 h后,Egr-1 mRNA即高表达,缺血2 h再灌注4 h达高峰,再灌注46 h已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Egr-1 mRNA表达又逐渐增多,至再灌注166 h其表达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后Egr-1 mRNA有规律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脑缺血对白细胞介素 - 1β(IL- 1β)表达的影响 ,及脑缺血后 IL- 1β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 IL- 1β m RNA表达的影响 ;应用荧光双标检测 IL- 1β的表达细胞。结果 :(1)正常和假手术大鼠大脑皮层 IL- 1β m RNA阳性细胞表达较少 ,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皮层 IL- 1β m RNA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 ,再灌注后 2 h IL- 1β m RNA表达显著增加 ,再灌注后 2 4h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2 )缺血后表达 IL- 1β m RNA的主要细胞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后12 h IL- 1β蛋白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未见 IL- 1β的表达。结论 :脑缺血后 IL- 1β m RNA表达增加 ,IL- 1β可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缺血再灌注后 IL- 1β主要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并于再灌注24 h和48 h以微型渗透泵从侧脑室给予Ang-(1-7)(100 pmol,0.5 μL/h)或人工脑脊液(aCSF)(0.5 μL/h),由此分组为假手术组(假手术+aCSF)、Ang-(1-7)治疗组[MCAO+Ang-(1-7)]和aCSF治疗组(MCAO+aCSF).检测实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 h后脑水肿以及再灌注24 h后脑梗死体积,并以试剂盒测定再灌注24 h和48 h后缺血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再灌注48 h后脑梗死灶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结果 Ang-(1-7)治疗MCAO模型大鼠,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评分(P<0.05)、缩小脑梗死体积(P<0.05)、降低组织MDA含量(P<0.05)、提高组织SOD活性(P<0.01),并明显减少脑梗死灶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P<0.01),但对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 Ang-(1-7)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急反应、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等实现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纳络酮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β 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Naloxone)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β信使RNA(IL-1β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治疗组IL-1β mRN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纳络酮治疗组IL-1β mRNA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可通过降低脑内IL-1β mRNA水平来减轻IL-1所致的神经功能损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各亚型(PPARα、PPARδ/β和PPARγ)表达的改变,并初步探讨PPAR改变的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2 h模型(MCAO/R),治疗组于MCAO/R前1 h给予PPAR全激动剂苯扎贝特.分别采用3%氯化三苯四唑(2,3,5-triphenyhetrazolium,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PAR各亚型蛋白表达和分布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1)引起梗死的平均体积为44.30%;(2)使脑组织PPAR各亚型表达均增加,分别增加了1.47、3.52和2.25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值分别为8.63、9.29和13.62,Western blot检测t值分别为8.16、9.24和6.43,均P=0.000);(3)PPAR各亚型免疫阳性细胞增加主要表现在缺血侧半暗带区域,而非缺血侧(对侧)表达没有明显改变.与模型组相比,苯扎贝特能够:(1)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平均减少5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9,P=0.000);(2)进一步增加PPAR各亚型表达,分别增加了95.45%、183.47%、22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值分别为7.36、5.64和10.50,Western blot检测t值分别为13.02、17.52和13.64,均P=0.000);(3)不但使缺血侧PPAR免疫阳性细胞增加,而且使非缺血侧增加.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PPARα、PPARδ/β和PPARγ表达增加,可能是脑组织的一种代偿性神经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葡萄糖调节蛋白( GRP78) 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腩缺血预处理组(BIP),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PERK和GRP78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MCAO组12 h PERK mRNA表达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缺血各时间点其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MCAO组PERK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2d后表达开始减弱;BIP组较MCAO组PERK表达明显降低.②MCAO组12 h GRP78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较MCA0组GRP78 mRNA及其蛋白各时间点表达均明显升高(mRNA:12 h:136.70±9.53,F=32.265;24h:147.54±9.97,F=54.920;2 d:158.16±9.44,F=45.374;3 d:165.85±10.26,F=16.493,均P<0.05;蛋白:12 h:1.319±0.116,F=5.619,P<0.05;24 h:1.226±0.108,F=33.742,P<0.01;2 d:1.183±0.112,F=46.556,P<0.01;3 d:1.115±0.098,F=11.730,P<0.05).③MCAO组12 h细胞凋亡发牛率明显增加,24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牛率较MCAO组明显降低.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后PERK表达和诱导GRP78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移位的改变,并初步探讨该改变在脑缺血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4、8、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PPARγ核移位的改变以及PPARγ激动剂和拮抗剂对PPARγ核移位的影响;同时,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的改变.结果 (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4 h即引起PPARγ核蛋白增加,同时胞质蛋白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再灌注时间的增加,PPARγ核移位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与假手术组48.3%相比,缺血再灌注24 h胞核PPARγ阳性增加到8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3,P=0.00).(2)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PARγ激动剂进一步增加PPARγ核蛋白表达,同时减少胞质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PPARγ抑制剂GW9662则降低核蛋白水平而增加胞质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经TTC染色显示,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PARγ激动剂使脑梗死体积减少了48.40%(15.46±4.94与29.96 ±3.39,t=5.93,P=0.00);而PPARγ抑制剂则使脑梗死体积增加了58.95%(47.62±4.93与29.96±3.39,t=7.23,P=0.00).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大鼠PPARγ核移位增加,该改变可能是脑组织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糖尿病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糖尿病和正常大鼠于脑缺血 1h再灌注 1、2、5、11、2 3h后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脑组织中PA和PAI的活性。结果 :糖尿病大鼠脑梗死体积增大、再灌注时血流恢复显著降低 ;脑缺血后 ,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AI活性无变化 ,PA活性增高 ;再灌注 5h ,正常大鼠PA活性和PA/PAI比值增高。结论 :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PA活性和PA/PAI增高 ,且呈动态变化 ;糖尿病大鼠实际的应激促纤溶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