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是近年来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抗胆碱药,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受体,而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我们利用盐酸戊乙奎醚强力抑制腺体分泌而对心脏影响轻微的选择性优势,观察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基础代谢率(BMR)的影响,并与东莨菪碱相比较,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分成盐酸戊乙奎醚组和东莨菪碱组,每组25例。年龄20~70岁,男21例,女29例,体重47~76kg,ASAⅠ~Ⅱ级,无循环、呼吸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采用惠普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和静脉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油酸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LI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Ⅰ组)、ALI组(Ⅱ组)、盐酸戊乙奎醚雾化吸入组(Ⅲ组)和盐酸戊乙奎醚静脉注射组(Ⅳ组)。每隔60分钟记录大鼠BP、肺动脉压(PAP),并检验动脉及混合静脉血气。注射油酸240min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定量、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Ⅲ、Ⅳ组较之Ⅱ组能够缓解由注射油酸引起的PAP升高和PaO2/FiO2下降,Ⅲ组缓解更为明显(P<0.05)。Ⅲ、Ⅳ组BALF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和肺MPO活性均比Ⅱ组降低,Ⅲ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雾化吸入较静脉注射更能缓解油酸引起的ALI。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李醚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3组,A组: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n=40),从造模后1 h开始,经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每天3 mg/kg,卣至取材;B组:单纯损伤组(n=40),单纯损伤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组:正常对照组(n=10),不作任何处理.A组、B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在T10段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取材前24 h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溶液,对距离损伤中心5 mm处的脊髓进行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检测.结果 C组脊髓中央管周围及外膜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几乎看不到nestin阳性细胞.B组造模后24 h即可见大量BrdU阳性细胞,1周达到高峰,2周后开始明显减少,4周时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与B组比较,24 h时A组BrdU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周时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至2周时仍处于较高水平,4周时仍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表达.B组造模后7 d nestin阳性细胞增多,14 d达到高峰,28 d时可见极少量nestin瞄H性细胞.与B组比较,7 d时A组nestin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 d时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至28 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能够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区BrdU及nestin的表达,提示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脊髓损伤后自体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enequinine hydrochloride,PHC)对百草枯(paraquat,PQ)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PQ组(n=24)和PHC组(n=24),后两组均再分6、24、48、72 h四个亚组(n=6).PQ组和PHC组大鼠腹腔注射PQ(2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的生理盐水;PHC组在PQ注射后2 h再腹腔注射PHC(0.3 mg/kg),PQ组腹腔注射等容的生理盐水.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ehoalveolar,BALF)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dc,SOD)的含量;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NF-κB)p65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Q组各时间点血浆及BALF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浆中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BALF中SOD水平6、24 h时下降(P<0.05),但48 h后升高(P<0.01);PHC组与PQ组比较,血浆和BALP中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PHC组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PQ组减轻;PHC组肺组织W/D值及NF-κB P65的表达较PQ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PHC对PQ中毒所致的大鼠AL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心肺转流(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CPB前10 min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1)、主动脉开放10 min(T2)、停CPB即刻(T3)、术后2 h(T4)、6 h(T5)、18 h(T6)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进行静脉血气分析和血糖、血乳酸监测。结果 T2、T3、T5时P组血糖和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T3~T5时P组血浆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预先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可减轻围CPB期应激反应,可能与整体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使其趋于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盐酸戊乙奎醚对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东莨菪碱对老龄大鼠认知功能及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纤维和基底前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24只老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东莨菪碱组(S组)及对照组(C组).P、S组连续3 d腹腔给药,剂量分别为0.64、0.29 mg·kg-1·d-1,C组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2 ml.于停药后1 d行水迷宫测试,记录潜伏期及游泳距离,连续测试3 d.末次水迷宫测试后1 h处死大鼠,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海马AChE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基底前脑ChAT的表达.结果 三组3 d潜伏期较1 d缩短(P<0.05);S、C组3 d游泳距离较1 d缩短(P<0.05);S组水迷宫2 d及3 d潜伏期及游泳距离较C组显著延长(P<0.05).S组大鼠海马AChE阳性纤维数量较C组显著增加(P<0.05),S组基底前脑ChAT阳性细胞数量较C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对老龄大鼠的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东莨菪碱则对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小鼠胃肠运动及组织胃动素的影响.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24只,体重18~22 g,雌雄不拘,随机均分三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3 mg/kg,阿托品组(A组)腹腔注射阿托品0.3 mg/kg,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给药15 min后以营养性半固体糊0.8 ml灌胃,20 min后处死小鼠.采用放免法测定胃动素水平;计算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结果 与A组比较,P、C组小鼠组织的胃动素浓度、小肠推进率升高;胃残留率降低(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不抑制胃肠运动和胃动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对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重现效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C组)、吗啡依赖组(M组)和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P1-3组).M组和P1-3组连续8 d交替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9:00)或生理盐水(16:00),诱导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然后连续皮下注射生理盐水(9:00和16:00)10 d,使形成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逐渐消退;单次引燃皮下注射吗啡4 mg/kg,诱导消退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重现;C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在单次引燃皮下注射吗啡前30 min时,P1-3组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5、1.0、1.5 mg/kg,C组和M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处理结束后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试,记录大鼠15 min内在灰区停留的时间.结果 与M组比较,P1-3组灰区停留时间缩短(P<0.05或0.01).与P1组比较,P2组灰区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组灰区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重现效应,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盐酸戊乙奎醚对全麻患者肺胸顺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全麻机械通气患者肺胸顺应性(Comp)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级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诱导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以丙泊酚2~2.5 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诱导;采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正常范围;丙泊酚、维库溴铵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诱导后20 min,观察组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监测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5)、10 min(T10)、20 min(T20)、30 min(T30)的HR、MAP、SpO2、PETCO2、潮气量(VT)、Comp和T0、T30时的血气分析。结果两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T10、T20、T30时观察组VT、Comp均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T20、T30时观察组的V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全麻患者,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扩张支气管,改善Comp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慧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93-194
目的:评价气腹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5~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组:气腹前15mi 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和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两组均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和顺苯阿曲库铵0.15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2μg/ml,TC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4ng/kg),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1.2ug.kg-1`.mi n-1。维持BIS45-50。分别于气腹前15mi n给药前即刻(T0)、气腹后即刻(T1)、气腹15mi n(T2)和气腹放气后15mi n(T3)时记录肺动态顺应性、气道峰压和监测血气指标。结果:与T0比较,戊乙奎醚组T1-3时肺动态顺应性(Cd)及气道峰压(Ppea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T1-2时Cd降低,Ppeak升高(P<0.05),于T3与时恢复至T0水平(P>0.05),两组PETCO2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戊乙奎醚组T1-2时Cd升高,Ppeak降低(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气腹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可改善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引起的气道压升高和肺顺应性降低,增加气道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盐酸戊乙奎醚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血清炎性因子和气道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0~75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每组24例。P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 ml。分别于OLV前(T1)、OLV 6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采集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NF-κB浓度;肺叶切除后即刻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取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表示气道黏蛋白MUC5AC含量。记录术后72 h内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NF-κB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4时P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NF-κB浓度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气道黏蛋白MUC5AC含量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72 h内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下调肺叶切除术患者OLV时血清炎性因子和气道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前分别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P组)、东莨菪碱0.3mg(S组)和生理盐水(C组)。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术后6、24、72h采血动态监测三组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血浆sTM和vWF水平在手术结束、术后6、24h时均高于术前(P<0.01),但P组和S组低于C组(P<0.01);P组又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与东莨菪碱均可减轻梗阻性黄疸导致的VEC损伤,而盐酸戊乙奎醚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CPB)患者肠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Ⅱ或Ⅲ级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在CPB前10 min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1)、主动脉开放10 min(T2)、停CPB即刻(T3)、术后2 h(T4)、6 h(T5)、18 h(T6)采取中心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T2~T6时两组I-FABP、IL-6和IL-10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T2、T4、T5时P组I-FABP浓度显著低于C组,T4、T5时IL-6浓度亦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可减轻患者肠损伤和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和异丙嗪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不同剂量单次,多次皮下注射东莨菪碱及合并使用异丙嗪处理动物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诱发戒断反应,记录戒断症状,结果 单次皮下注射东莨菪碱1.0mg/kg及多次皮下注射东莨菪碱0.5mg/kg可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的躯体戒断反应,合并注射异丙嗪50.0mg/kg时的效果更好。结论 东莨菪碱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可以减轻吗啡戒断反应,异丙嗪则可能通过作用于平滑肌,血管内皮等组织上的H1受体与东莨菪碱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吗啡依赖大鼠脑组织神经甾体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纹状体和中脑组织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17α-羟化酶(P450c17)、3β-羟基甾醇脱氢酶(3β-HSD)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神经甾体在吗啡依赖中的作用。方法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吗啡依赖组(D 组)和吗啡戒断组(W组),D、W组采用剂量递增法腹腔注射吗啡制备吗啡依赖模型,连续注射7 d,每日2次,剂量分别为5、10、15、20、30、40、50 mg·kg-1,C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C、D组在末次给药1 h后断头处死大鼠,迅速分离出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纹状体和中脑组织。W组在末次给药1h 后注射纳洛酮(2 mg·kg-1),观察大鼠戒断症状,30 min后取不同脑区组织。RT-PCR方法检测大鼠不同脑区三种神经甾体合成酶mRNA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D组脑组织P450scc mRNA在纹状体表达降低,3β-HSD mRNA在额叶皮质、纹状体和杏仁核表达降低,W组3β-HSD mRNA在额叶皮质、杏仁核表达降低(P<0.05)。与D组相比,W组P450scc、3β-HSD mRNA在纹状体表达升高(P<0.05)。结论内源性神经甾体可能与大鼠吗啡依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巴氯芬与吗啡联合应用对脊髓背角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鞘内置管成功后,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NS组),吗啡10μg(M组),巴氯芬0.5μg(B组)和巴氯芬0.5μg+吗啡10μg(BM组)。每天9:00和16:00鞘内注射,在9:30行热水浴甩尾潜伏期(TFL)测定,连测3次,间隔5min,取其均值,将第1天注药后的TFL均值作为基础值,以TFL恢复到基础值作为出现吗啡耐受的标准。第11天晨,取大鼠腰段脊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脊髓背角GABAB受体的表达。结果注药后第10天M组大鼠TFL恢复至基础值,出现吗啡耐受现象,B组和BM组未出现吗啡耐受现象(P<0.01)。M组GABABR1及GABABR2表达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1)。结论巴氯芬与吗啡联合应用可以减轻吗啡对脊髓背角GABAB受体表达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创伤性休克兔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amson's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24只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PHC处理组(PHC组)、山莨菪碱(anisodamine,ANI)处理组(ANI组).分别在休克前(T1),休克末(T2),复苏后即刻(T3)、2 h (T4)、4 h(T5)、6 h(T6)等6个时间点动态观察MAP和HR,实验结束后放血处死动物取小肠组织,观察肠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光镜下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各实验组动物T2时的MAP显著降低(均≤45 mmHg)(1 mmHg=0.133 kPa);与Con组和PHC组比较,T3-T6时NS组的MAP显著低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和PHC组比较,T3~T6时NS组的HR较T1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PHC组和ANI组肠组织iNOS活性[(4.39±0.44)、(1.59±0.49)、(1.62±0.62) U/mg]及NO含量[(5.81±0.27)、(2.10±0.24)、(2.15±0.30) μmol/g]与Con组[(0.70±0.24) U/mg、(0.70±0.32)μmol/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肠组织iNOS活性及NO含量显著高于PHC组、A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PHC组和ANI组肠黏膜损伤较NS组显著减轻. 结论 PHC和ANI有助于稳定创伤性休克兔的血流动力学,对创伤性休克造成的肠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NOS活性,从而减少NO含量的生成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吗啡联合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对持续性术后痛大鼠脊髓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00g-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组)、持续性术后痛组[皮肤/肌肉切口和牵拉(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ction,SMIR)组]、SMIR组十鞘内吗啡组(M组)、SMIR组+鞘内GBP组(G组)和SMIR组+鞘内吗啡联合GBP组(M±G组)。S组和SMIR组于术前30min和术后1d-3d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 ACSF)20μl,1次/d;M组、G组和M组+G组于术前30min和术后1d-3d分别鞘内注射吗啡2.5μg、GBP50μg和吗啡2.5μg联合GBP50μg,1次/d;采用Flatters法建立大鼠SMIR持续性术后痛模型;于术前1d及术后3、7、12d和22d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脊髓TLR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术前及S组比较,SMIR组、M组、G组大鼠术后3、7、12d和22dMWT明显降低[术后12dMWT分别为(54.9±7.7)、(26.1±4.3)、(30.9±4.1)、(31.6±3.8)g](P〈0.05),术后3、7、12d脊髓TLR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术后7dTLR4分别为(22.4±1.1)、(73.9±5.6)、(71.3±3.2)、(70.4±4.5)](P〈0.05),而SMIR组、M组、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MIR组、M组和G组比较,M+G组大鼠术后3、7、12dMWT明显升高[分别为(49±6)、(47±7)、(43.8±2.9)g](P〈0.05),术后3、7、12d脊髓TLR4蛋白表达则明显较低[分别为(42.6±2.2)、(56.8±3.0)、(38.6±4.8)](P〈0.05)。结论在SMIR持续性术后痛大鼠中,鞘内吗啡联合GBP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TLR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