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中青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脑出血中青年患者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24h内给予降颅压、调整血压及血糖等对症治疗。依达拉奉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每日2次,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I)。结果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和B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有效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明显地改善急性脑出血中青年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营养支持对急性卒中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因素对急性卒中患者产生的血清氨基酸谱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入院后48 h内、入院后(7±1)d及入院后(14±1)d时患者血清氨基酸谱、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感染率.随访发生急性卒中后的1、3个月患者的NIHSS及BI评分.结果 肠内组患者入院(7±1)d及(14±1)d的血清氨基酸谱、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随访1、3个月,NIHSS评分肠内组(9.0±1.4,7.9±1.3)优于对照组(11.1 ±1.5,10.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42,P<0.05),而BI评分肠内组(50.1±1.8,52.0±2.4)与对照组(49.0±2.1,51.3±2.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07,P>0.05).结论 对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血清氨基酸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并发症,促进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72%,较对照组的64.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2周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2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I)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及早期高压氧疗,治疗后7、14、28 d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NIHSS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高压氧疗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症状轻微的进展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2009-01-2013-01符合症状轻微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另外6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组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症状轻微的进展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选择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为主的治疗方案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于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2次/d,2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话话动能力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2周、4周的NIHSS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NIHSS及BI评分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显著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72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施普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同时使用相同剂量的激素、B族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治疗,施普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施普善治疗.治疗后4周和3个月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4周和3个月施普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61.1%×33.3%和75%×44.4%,总有效率分别为80.5% vs.50%和94.4% vs.72.2%,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House-Brackmann分级Ⅴ~Ⅵ级的重症患者施普善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为82.4%和44.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施普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7-08~ 2008-08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静滴,1次/d,连用14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治疗后尤瑞克林组以及对照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诊断均采用高木诚等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全部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50 mg·d-1,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能显著改善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1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连续入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比较2组0 d、14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及90天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4.5h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对照组56例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9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后若无明显出血,开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90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以评价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2h、24h、7d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90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虽然观察组总体出血事件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2组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4.5h以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ACI患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100ml,Bid,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Bid,连用14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奥扎格雷钠。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在治疗后一周差异即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周时差异更显著(P<0.01),而BI分值在治疗后1周和2周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周时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ACI患者疗效较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施普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氢质子波谱(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评价施普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施普善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应用MRS在兴趣区上测量氮-乙酰天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NAA/Cr)、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比值(Cho/Cr)及乳酸(Lac)与肌酸(Cr)比值(Lac/Cr),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病人NAA/Cr较治疗前升高,但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2组病人CHO/Cr及Lac/Cr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施普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6-04入住我院的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分为研究组89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差异,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0.90%,对照组为6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可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舍曲林治疗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10 mg/d)和盐酸舍曲林组(50 mg/d),每组各40例,疗程6周,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并辅以心理治疗。在治疗第l、2、4、6周,盲法评定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贝斯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进行比较。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与盐酸舍曲林组HAMD、NIHSS评分在第2、4、6周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均0.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第4、6周艾司西酞普兰组BI指数高于盐酸舍曲林组(P=0.016,P=0.02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舍曲林结合心理治疗均能改善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在短期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艾司西酞普兰优于盐酸舍曲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影响及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法检测152例ACI患者发病<24h(治疗前)、1个月和6个月时血浆Hcy水平。按发病<24h时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Hcy组、高Hcy组,后者又分为干预治疗组[给予叶酸5mg/d、维生素(Vit)B620mg/d、VitB120.5mg/d,连续6个月]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在发病后各时点对3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时,干预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比治疗前以及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均P<0.01);正常Hcy组和干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的ACI患者预后较差,对高Hcy血症干预治疗可以改善AC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的方法,选择82例老年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NIHSS评分、B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比较明显(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老年ACI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体外血浆脂类过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血浆脂类过滤Delipid Plus(DELP)系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DELP组(1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予阿司匹林、普伐他汀钠等基础治疗,同时DELP组给予2次DEL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4d时,DELP组NIHSS评分降低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第14d时BI、第90d时mR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DLEP组治疗第4d血浆Fib、血脂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全血和血浆黏度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d血浆Fib、载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均恢复至基线。结论DELP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Fib、血脂等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胸科医院2015-09—2016-09住院符合脑心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2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前列地尔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内静滴,bid,3周一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BI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心脏功能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提高脑心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800m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粒/次,3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NIHSS评分量表评估2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MoCA评估认知功能,改良Rankin量表、ADL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奥拉西坦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