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Ku80高表达对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Ku80基因转染到SMMC7721细胞;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Ku80的克隆细胞;流式检测显示,Ku80高表达克隆的凋亡率(9.44±1.52)%和(9.26±1.72)%与对照组(1.81±0.15)%和(1.83±0.25%)比较轻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UNEL实验显示,Ku80高表达克隆形成裸鼠皮下瘤的凋亡率(9.3±2.0)%和(10.0±2.1)%与对照组(3.5±1.0)%和(3.6±1.1)%比较轻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Ku80高表达克隆cleaved PARP-1、active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bcl-2的表达减低,而bax无变化。结论 体内外实验均证实Ku80高表达可引起SMMC7721细胞凋亡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Ku80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癌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及Westem blot技术,检测40例在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中Ku80的表达,分析Ku80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癌的分化程度及转移特性的关系.结果 Ku8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4.95%和4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u80在低分化肝和中、高分化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05%和1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门静脉癌栓和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Ku80的表达率分别为14.81%和1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u80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表明Ku80表达下调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肝癌的分化程度、转移特征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细胞增殖状态对DNA损伤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相同时间和强度的紫外线(uV)作用于过以及未经过植物m凝素(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荧光标记的磷酸化H2AX组蛋白(γ-H2AX)抗体特异性标记细胞核内DNA双链断裂(DSBs)处的,y-H2AX,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并分析DNA损伤,用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经PHA刺激PBLs细胞进人增殖状态,UV可引起DNA双链断裂,增殖期的PBLs细胞DNA损伤程度明显大于静止期PBLs细胞.结论 受到相同打击后,处于增殖期的淋巴细胞DNA损伤较静止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FOXP3基因对肝细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利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构建FOXP3稳定敲低的细胞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病毒感染效率。利用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并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下调FOXP3基因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通路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及Slug的表达变化。结果 感染FOXP3-shRNA后,肝癌细胞HepG2和MHCC97H中FOXP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体外试验证明敲低FOXP3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下调FOXP3可抑制EMT通路,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N-cadherin及Slug的表达。结论 下调FOXP3通过介导EMT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FOXP3可能作为肝癌复发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表达降低后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种肝癌细胞系MHCC97-H、Bel-7402,将肝癌细胞分为对照组、Con sh RNA组、Cat S sh RNA组。慢病毒介导的Cat S sh RNA转染肝癌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Cat S表达变化;Annexin V/PI双染流式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外源性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表达变化。结果:在肝癌细胞MHCC97-H、Bel-7402中,Cat S sh RNA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中Cat S表达(P0.01);Cat S表达降低后,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0.01);内源性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升高(P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P0.01);外源性促凋亡蛋白Fas-L表达明显增强(P0.01),Fas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at S可同时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凋亡途径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span 8基因对人肝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与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及组织中Tspan 8的表达;应用shRNA-Tspan 8(LV/GFP/Tspan 8)下调Tspan 8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2表达改变;最后应用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高表达Tspan 8见于高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Tspan 8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感染LV/GFP/Tspan 8、LV/GFP后,LV/GFP/Tspan 8感染肝癌细胞的Tspan 8表达显著下调(P<0.01);下调Tspan 8后,细胞增殖反应变化不明显(24 h,48 h与72 h,P>0.05);但MMP-12表达抑制明显(P<0.01),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下调Tspan 8基因的表达对肝癌侵袭与转移能力有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靶向PLK1基因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LK1小干扰核糖核酸分子(siRNA)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K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PLK1 siRNA转染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于转染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方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PLK1基因明显抑制癌细胞体外生长(P0.05)。肝癌HepG2细胞经siRNA转染处理后,PL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DNA电泳出现明显的梯度图谱;转染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结论 PLK1 siRNA转染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本结果为肝癌以PLK1基因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55例配对的肝癌与癌旁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标本中IFITM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IFITM3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IFITM3干扰片段转染在肝癌Hep G2细胞后,观察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FITM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8.2%vs.23.5%,P0.05),低/中分化的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的肝癌组织(80.0%vs.8.3%,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IFITM3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2 399 vs.0.9 565,P0.05);IFITM3表达量与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均P0.05)。Hep G2细胞转染IFITM3干扰片段后,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减弱。结论:IFITM3在肝癌中表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密切相关,提示IFITM3在肝癌的恶性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DNA双链断裂(DSBs)是真核生物后果最严重的DNA损伤之一[1].如果DSBs不能及时而准确地修复,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基因组不稳定、细胞凋亡甚至癌症的发生[2].磷酸化H2AX(γ-H2AX)是启动DSBs修复的关键因子,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已有研究结果表明γ-H2AX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但在胃癌中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观察γ-H2AX在胃癌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于广西医科大学胃肠腺体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岁18例,年龄>60岁12例,平均年龄53岁.所有患者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其他针对肿瘤的治疗.按照国际抗癌联盟1997年TNM分期标准进行肿瘤分期.γ-H2AX抗体、β-肌动蛋白(β-actin)抗体购自美国Abcam公司;SP即用型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公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调Tg737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下游机制.方法 SMMC7721和MHCC97-H细胞分别转染空白对照病毒和干扰Tg737表达的慢病毒后,用CCK-8法绘制肝癌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其增殖能力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周期变化,并进一步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变化,推断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与转染空白对照病毒的细胞相比,稳定下调Tg737的SMMC7721和MHCC97-H细胞增殖能力增强,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高,调控细胞周期完成G1/S转化的cyclinD1的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在肝癌细胞SMMC7721和MHCC97-H下调Tg737表达可能通过上调cylinD1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转化,进而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MAGE-A3基因过量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肝癌组织中制备出含NheI和KpnI酶切位点的MAGE-A3目的 基因,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酶切鉴定、测序验证.经脂质体法正义瞬时转染肝癌细胞株SMMC7721,通过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AGE-A3 mRNA和蛋白表达产量.以噻唑蓝(MTT)比色法、Boy-den小室实验观察MAGE-A3基因过量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成功扩增出目的 基因;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MAGE-A3,经过酶切鉴定与测序,结果正确;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AGE-A3基因mRNA及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3组MAGE-A3 mRNA量分别为7838、2847、1557,蛋白量分别为30938、24 088、29 654);转染组细胞数量增多,穿透Matrigel膜的细胞数显著增加,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pcDNA3.1-MAGE-A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后可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MAGE-A3基因在肝癌复发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45在正常胚肝细胞株L02、肝癌细胞株MHCC97和SMMC7721中的表达,同时检测该miRNA在正常肝组织及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mir-145在正常细胞株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同时收取肝细胞癌手术患者正常组织、癌周组织、癌组织,检测其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mir-145在肝癌细胞(MHCC97、SMMC7721)中的表达比正常肝细胞L02显著降低(0.312±0.025、0.396±0.076、0.954±0.037,P<0.05),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与癌周组织(0.162±0.002、0.972±0.054、0.956±0.018,P<0.05),正常组织及癌周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5在肝癌细胞及肝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作为肝癌的诊断及预后的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iR-145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HCC). We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miR-145 in human embryonic hepatocytes ( L02 cell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MHCC97 ,SMMC7721) ,HCC tissues and normal liver. Methods We detected the expressions of miR-145 in human embryonic hepatocy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 MHCC97,SMMC7721) ,HCC tissues,cancer organizations and normal liver by real-time PCR. Result The expression of miR-145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 MHCC97,SMMC7721)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human embryonic hepatocytes ( 0. 312 ± 0. 025,0. 396 ± 0. 076,0. 954 ± 0. 037, P < 0. 05), and compared with the cancer organizations and normal liver,the expression of miR-145 in HCC tissues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0. 162 ±0.002,0. 972 ±0.054,0.956 ±0. 018,P<0. 05).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R-145 probably involved in HCC pathogenesis and was the indicator of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the HCC.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和正常肝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32,Cx43酪氨酸磷酸化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对肝癌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细胞培养,Western blot分析技术,研究肝癌细胞系HHCC,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系QZG中,间隙连接蛋白Cx32,Cx43的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作用。结果:Western blot分析表明,Cx32蛋白在正常肝细胞系QZG细胞中高表达,但未出现酪化作用。结果:Western blot分析表明,Cx32蛋白在正常肝细胞系QZG细胞中高表达,但未出现酪氨酸磷酸化作用,Cx32蛋白在HHCC,SMMC-7721无明显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作用,Cx43蛋白在QZG,SMMC-7721细胞一定水平的表达仅在SMMC-7721细胞表现出酪氨酸磷酸化现象,在QZG细胞中无酪氨酸磷酸化作用,Cx43蛋白在HHCC细胞中无明显表达及酪氨酸酸化现象,结论:肝癌细胞Cx32,Cx43蛋白翻译后水平酪氨酸位点磷酸化修饰作用,是调控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关键,间隙连接基因connexin32,connexin43翻译后水平调节和信号转导机制异常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AFP增强子驱动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自杀基因系统体内外靶向杀伤肝癌细胞的效应.方法 构建人AFP增强子驱动的pAFP-cDNA3.1-TK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入AFP阳性肝癌细胞株HcpG2和AFP阴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K mRNA和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观察丙氧鸟苷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生长曲线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丙氧鸟苷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效应.采用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成功构建pAFP-cDNA3.1-TK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入肝癌细胞;AFP阳性肝癌细胞株HepG2中能检测到TKmRNA和蛋白表达;丙氧鸟苷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转染后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AFP阴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没有TK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生长曲线和凋亡均不受影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73,3.12,P<0.05).丙氧鸟苷可以特异性地抑制转染后肝癌细胞株HepG2治疗组中肿瘤的生长,肿瘤抑制率为46%,而在转染后肝癌细胞株SMMC7721治疗组中,对肿瘤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5).结论 人AFP增强子驱动的HSV-TK/丙氧鸟苷自杀基因系统可以靶向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I结合蛋白(AIB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正常肝细胞株L02,AFP阳性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及AFP阴性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AIBP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构建AFP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CD,TK)+AIBP基因过表达载体pcDNA3.1-AFP-AIBP-yCD/TK,并转染Hep3B和SMMC7721细胞,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AIB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AIBP mRNA和蛋白在正常肝细胞中高表达,而在各肝癌细胞系中均表达下调,且Hep3B和SMMC7721细胞中下调明显。成功构建pcDNA3.1-AFP-AIBP-yCD/TK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入Hep3B和SMMC7721细胞。转染后AFP阳性Hep3B细胞生长到明显抑制,但AFP阴性SMMC7721细胞增殖不受影响;两种细胞的AIBP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而VEGFR-2,VEGF和MMP-9基因与蛋白表达明显表达下调。定量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BP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下调,AIBP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关,而与细胞增殖能力无关;成功构建了联合基因载体pcDNA3.1-AFP-AIBP-yCD/TK。

  相似文献   

16.
Wang X  Liu F  Li X  Li J  Xu G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92-695,T002
目的:探讨宿主细胞表达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对人肝癌细胞在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将endostatin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内建立转基因肝癌细胞株。应用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人endostatin的转染、表达和分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试验检测表达的endostatin生物学活性。同时对转染细胞株在体外及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PCR证实,转endostatin基因的肝癌细胞 基因组中存在有550bp人特异性endostatin片段,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印迹分析示人endostatin在转染肝癌细胞株中获得稳定表达和分泌。转染细胞表达的endostatin能显著抑制人血管内皮生长,抑制率达48%(P<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人endostatin基因的肝癌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但在接种裸鼠皮下后,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22d时,肿瘤缩小率达94.5%(P<0.01)。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endostatin基因疗法对人肝癌SMMC7721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运用siRNA技术在肝癌细胞株中建立稳定低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1R)基因的细胞株。方法构建包含封闭IGF1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UPER-IGF1R-siRNA,转染SMMC7721和Hep3B细胞,G418筛选表达稳定的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blot分析与鉴定IGF1R mRNA和蛋白及cyclin D1、cyclinB1蛋白的表达,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在SMMC7721和Hep3B细胞中成功建立低表达IGF1R基因的细胞株,其生长明显减慢(P<0.05),且其cyclinD1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pSUPER-IGF1R-siRNA能抑制SMMC7721和Hep3B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