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单侧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步态进行CatWalk定量分析的可行性. 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数字表分为6-OHDA组(n=12)、假手术组(n=6)与对照组(n=6),其中6-OHDA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将6-OHDA溶液和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注入大鼠的左侧内侧纵束,对照组仅行麻醉处理.造模前1周训练大鼠并采集行为学数据基线值.造模后3d、1周、2周对大鼠依次进行圆柱实验,再将大鼠置于CatWalk自动步态分析仪中,记录其步态变化,离线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 圆柱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3d、l周、2周时,与理论值50%比较,6-OHDA组大鼠右前肢的使用比例均较左前肢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右前肢使用比例无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Walk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造模后左、右肢体对比,各肢体的造模前、造模后对比中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OHDA组大鼠左、右肢体对比中,右前肢的最大接触面积、爪印长度、爪印宽度和爪印面积较左前肢增加,左后肢的最大接触面积较右后肢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OHDA组大鼠各肢体的造模前、造模后对比中,左前肢的爪印长度、爪印宽度和爪印面积较造模前有所下降,右前肢的爪印面积、爪印长度和最大接触面积较造模前下降,在左后肢中仅爪印宽度下降,右后肢的最大接触面积、爪印长度、爪印宽度和爪印面积均较造模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CatWalk可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步态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其中最大接触面积可能是最佳参数之一,可为深入研究帕金森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atWalk步态检测方法 在评价大鼠脑损伤四肢运动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造中度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损伤部位均为大鼠右侧大脑皮层.损伤前及损伤后的第3、7、14、28天,对模型鼠进行CatWalk步态变化检测及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并同步记录相应结果 .结果 损伤后第7天,大鼠左后肢的各参数与损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左右后肢间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第14天,大鼠行走循环、平均强度、两步之间爪子离开平板的时间与损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左右前肢间的运动参数(最大接触面积、接触强度、爪印长度、行走循环)与损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及28天大鼠各项运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前、损伤后第3、7、14、28天大鼠m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第3,7天评分明湿高于损伤前.结论 CatWalk检测能准确反映出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对于研究脑损伤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2Y1受体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以及DEACMP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经水迷宫实验筛选认知功能合格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中毒组,CO中毒组制作DEACMP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对比两组行为学改变,神经元变化以及海马组织中P2Y1受体和星型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 通过水迷宫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造模后第21天、第28天CO中毒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HE染色发现造模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模型组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及神经元坏死明显,结合水迷宫可表明大鼠在21 d时出现DEACMP;与对照组相比,Western blot法检测提示各时间点CO中毒组海马区P2Y1及GFAP蛋白表达均增多(P<0.05),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免疫荧光表明海马区P2Y1和GFAP存在共表达,相对于对照组,中毒后各时间点海马CA1区P2Y1和GFAP都有表达上调(P<0.05)。结论 P2Y1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是DEACMP的发病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的动脉阻塞和阻塞时限建立大脑中动脉(MCA)远端阻塞(d MCAO)的脑缺血模型,比较脑梗死体积及行为学评分的差异,并确定最佳的阻塞动脉方式和阻塞时限。方法第1阶段:在相同阻塞时限(90 min)下,采用不同动脉阻塞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1电凝一侧大脑MCA远端(MCAO组,n=10);2电凝MCA+同侧颈总动脉(CCA)阻塞90 min(MCAO+1CCAO*90组,n=10);3电凝MCA+双侧CCA阻塞90 min(MCAO+2CCAO*90组,n=10);另设对照组(MCA和CCA皆不阻塞,n=8)。造模24 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第2阶段:采用电凝MCA+双侧CCA阻塞法,阻塞时限分别为30 min(MCAO+2CCAO*30组,n=10)、60 min(MCAO+2CCAO*60组,n=10)、120 min(MCAO+2CCAO*120组,n=10)建立脑缺血模型,于造模24 h后检测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结果在相同阻塞时限(90 min)下,MCAO+2CCAO*90组的脑梗死体积和运动功能缺损较MCAO组及MCAO+1CCAO*90组明显,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CAO组与MCAO+1CCAO*9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阻塞相同动脉(电凝MCA+双侧CCA阻塞)条件下,MCAO+2CCAO*120组死亡率高达60%;MCAO+2CCAO*60组的脑梗死体积和运动功能缺损与MCAO+2CCAO*3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CAO+2CCAO*60组与MCAO+2CCAO*9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凝一侧MCA+60 min一过性阻塞双侧CCA制作d MCAO模型可产生相对明显的梗死体积和运动功能损伤,且死亡率低、造模时间短,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早期0.25 MPa高压氧治疗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早期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后肢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模型,术后早期(第1天)即开始进行高压氧(0.25 MPa)治疗(60 min/d),5d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自发缩足次数、缩足阈值(PWT)和缩足潜伏期(PWL)等疼痛行为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t=4.772,P=0.000)、高压氧组大鼠体质量降低幅度小于模型组(t=2.411,P=0.029);模型组大鼠术后即出现缩足潜伏期缩短(t=28.345,P=0.000),第3天开始自发缩足次数增多(t=12.541,P=0.000)、缩足阈值降低(t=4.032,P=0.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大鼠术后第3天开始缩足次数减少(t=8.077,P=0.000)、缩足阈值增加(t=2.114,P=0.049)、缩足潜伏期延长(t=7.715,P=0.000)。结论早期施行高压氧(0.25 MPa)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敏症状,为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一种新的便捷、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锌离子螯合剂DEDTC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及AMPK/eNOS/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CAO组、DEDTC组,后2组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DEDTC组在造模前30 min给予DEDTC干预,比较3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生长细胞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脑组织AMPK/eNOS/NF-κB通路的差异。结果 造模6、12、24 h后MCAO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EDTC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MCAO组; 造模24 h后MCAO组大鼠的血清BDNF、VEGF、bFGF、TNF-α、IL-1β、IL-6、ICAM-1水平及脑组织中AMPK、eNOS、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DEDTC组大鼠的血清BDNF、VEGF、bFGF水平以及脑组织中AMPK、eNOS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AO组,血清TNF-α、IL-1β、IL-6、ICAM-1水平及脑组织中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CAO组。结论 锌离子螯合剂DEDTC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具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AMPK/eNOS/NF-κB通路介导的细胞因子分泌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束缚应激和注射糖皮质激素两种应激抑郁造模方法以及神经内分泌机制的探讨.方法 24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8只), 束缚应激组(MS组,8只)和糖皮质激素组(CO组,8只),用长期束缚制动方法和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大鼠应激抑郁模型,建模时间21天,每周进行体质量、1%蔗糖水消耗、旷场试验测定,造模结束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 MS组和CO组大鼠体质量增加量,1%蔗糖水消耗量,行为学水平评分和垂直评分在第3周末均较NC组明显降低(F=26.36, 16.66, 18.72,13.36,P<0.01).②MS组和CO组在第2周和第3周各项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建模后MS组和CO组GRmRNA表达较NC组明显降低(F=30.126,P<0.01).结论 两种造模方法均能较好模拟了抑郁症的精神运动迟滞和快感缺失,是可靠的应激抑郁动物模型,而GRmRNA表达的变化是应激介导抑郁样反应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离断L5脊神经根对下肢功能的影响,以明确将其用于构建膀胱反射弧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11只,以大鼠右侧为手术侧,将其L5脊神经前、后根截断,左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侧.术后1d3只大鼠行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神经示踪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测试大鼠脊神经离断术前1d及术后3月一般性参数、个体化肢体参数、疼痛相关性参数、协调相关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神经示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侧L5节段脊髓前、后角均未见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对照侧L5节段脊髓前角、后角均可见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从而证实模型构建成功;术后3月大鼠的一般性参数、个体化肢体参数、疼痛相关性参数等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协调相关性参数中规律性参数(RJ)及右后-左前联动与术前1d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离断L5脊神经后仅影响下肢行走的协调性,对其余步态相关参数无影响,因而可用于膀胱反射弧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VEGF、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丹参多酚酸治疗组(治疗组),按缺血时间分为4个亚组(6 h、12 h、24 h、48 h),采用Longa法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ELISA法测定血清VEGF、IL-10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VEGF、IL-10的表达。结果 (1)Sham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为0;治疗组与MCAO组相比,丹参多酚酸可以明显降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2)与Sham组相比,MCAO组与治疗组血清VEGF、IL-10含量均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3)MCAO组、治疗组缺血半暗区皮质神经元均较Sham组少,治疗组较MCAO组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Sham组可见少量VEGF、IL-10表达,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VEGF、IL-10的表达均较MCAO组增多(P均0.05)。结论丹参多酚酸增强大鼠脑缺血后VEGF、IL-10的表达,可能是其保护脑细胞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甘露醇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静脉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采用间隔3d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造模4周后将V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BMSCs组、甘露醇预处理BMSCs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实验干预措施.观察干预4周后实验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3区突触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甘露醇预处理BMSCs组行为学表现较其他实验组有明显改善,其第5天逃避潜伏期(s)比BMSCs组、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明显缩短(9.3±2.9,14.1±3.5,23.5士4.4,22.8±4.4,23.2±2.8,F=43.900,P=0.000),平台象限滞留时间(s)比BMSCs组、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明显延长(40.8±6.3,34.9 ±5.8,26.4 ±4.8,27.4±7.0,28.5±6.2,F=13.000,P=0.000),其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水平(39 624±7798)亦比BMSCs组、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明显提高(27 060±4668,18 294±6446,19 956±4244,18 946±4953,F=39.206,P=0.000).结论 甘露醇预处理后静脉移植BMSCs显著改善VD大鼠行为学表现,并使其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增加.甘露醇预处理明显提高静脉移植BMSCs治疗VD大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NGF、BDNF在脑梗死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鼠脑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 rotropic factor,BDNF)在大鼠单纯性脑梗死时脑中的表达情况及糖尿病对它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单纯脑梗死组和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2%链脲佐菌素按60mg/ kg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脑组织NGF、BDN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有少量NGF、BDNF的表达。局灶性脑缺血后24h,NGF、BDNF在梗死的缺血边缘区均有表达上调,其中单纯脑梗死比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NGF、BDNF表达更为明显。NGF、BDNF表达见于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胞浆。结论 NGF、BDNF在脑梗死时表达上调是机体对缺血性损伤的内源性代偿机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时NGF、BD- NF表达上调的不明显,NGF、BDNF表达不足可能与糖尿病加重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尼龙线栓法制备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对照)组和MCAO/R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处死; 标准湿干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的mRNA表达水平;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Ⅳ型胶原蛋白(Ⅳ type collagen,CoⅣ)水平; 电镜观察显示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1); 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降低了MMP-2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 治疗组脑组织Co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电镜观察显示治疗组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从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尼龙线栓法制备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对照)组和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麻素CB2受体在电针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方法 实验1: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电针(EA)+MCAO组、CB2受体拮抗剂(AM630)+EA+MCAO组、AM630的溶剂(V)+EA+MCAO组和AM630+MCAO组(n=8),线拴法制作MCAO模型,EA预处理在模型前2 h给予,AM630或其溶剂在模型前5.5h给予,于模型后72h行神经功能评分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的变化;实验2: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组和处理同上,EA预处理在模型前24 h给予,AM630或其溶剂在模型前27.5 h给予,检测指标的时间和方法同实验1;实验3: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和EA后2、6、12、18、24 h组(n=6).后5组给予EA处理后在不同时间点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右侧大脑中CB2受体的表达.结果 实验1:与MCAO组和AM630+MCAO组比较,EA+MCAO组、AM630+EA+MCAO组、V+EA+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与MCAO组比较.EA+MCAO组和V+EA+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降低.与EA+MCAO组比较,AM630+EA+MCAO组和AM630+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与对照组比较,EA后18 h组CB2受体mRNA水平增高,EA后24 h组CB2受体蛋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2受体参与了电针预处理诱导的延迟相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探讨大鼠脑局灶缺血/再灌注是否影响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的数量.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线栓法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动物模型组.取再灌注后1、3、6、12 h和1、2、3、4、7、14 d,10个观察点,测外周血单个核CD34+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在再灌注后1 h~2 d无明显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7 d明显减少,14 d后恢复.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1 h~2 d再灌注后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没有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7 d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有效性.方法 高脂膳食制备20只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采集骨髓,分离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并扩增培养,检测其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第7天采用线栓法制作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3 h进行移植,其中实验组经颈静脉自体移植BrdU标记的EPCs,对照组给予等量的PBS.急性脑缺血术后6 h和第1、3、7、10、14天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量表行行为学评价,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rdU标记的EPCs在缺血脑组织的分布和血管密度.结果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EPCs,细胞数目可达到5×106;CD34免疫荧光和FLK-1免疫组化鉴定呈阳性,并能特异性吸附FITC-UEA和内吞DIL-Ac-LDL.第14天实验组mNSS得分为6.13±0.30.对照组为8.50±0.4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第28天实验组脑缺血区和血管壁可见BrdU标记的EPCs,而对照组则为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数为16.87±5.52,对照组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数为12.76±4.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活体大鼠骨髓中分离的EPCs通过自体移植后可以进入脑缺血区并长期存活,其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与血管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自然恢复组和rTMS治疗组,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血14d、28d后各组大鼠海马中5-溴脱氧尿核苷(BrdU)与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共同标记的阳性细胞,并在高倍荧光显微镜下对双标阳性细胞计数。结果脑缺血后14d、28d,rTMS治疗组大鼠海马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17.12±2.91、23.20±5.97,较相应自然恢复组12.96±2.79、15.92±2.52明显增加,两组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脑缺血后14d、28d,rTMS治疗组大鼠海马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30.48±4.58、36.48±4.90,较相应自然恢复组37.44±3.58、43.60±5.96减少,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而rTMS可促进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星形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与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海马CA1区表达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2h制备SD大鼠脑缺血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按1d、3d、7d、14d、28d时间点再分5个亚组,各时间点处死取脑,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双标结合共聚焦扫描的方法来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和星形胶质纤维酸蛋白在脑内海马CA1区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FAP、HMGB1表达均高于同时期的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星形胶质细胞1d、3d、7d逐渐激活增生,7d达到高峰,14d开始下降;HMGB1在1d、3d、7d、14d是表达增加,14d达高峰,28d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P<0.05)。缺血再灌注组GFAP和HMGB1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存在HMGB1和GFAP共定位细胞。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HMGB1增加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成正相关,过度表达的HMGB1和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迟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应用头孢曲松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制备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缺血组(MCAO组)、头孢曲松钠治疗组(MCAO+CTX组)和盐水对照组,其中MCAO+CTX组为缺血90min时给予头孢曲松钠200 mg/kg.缺血后24 h、48 h、7 d时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水肿程度测定,同时比较各组大鼠皮层和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差异.结果 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逐渐提高;脑水肿在缺血后24 h、48 h时逐渐加重,至7 d时已逐渐消退.与MCAO组比较,各时间点MCAO+CTX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提高,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伤侧皮层及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从而减轻谷氨酸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eftriaxone on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in rats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Wistar ra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ischemic group (perform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ceftriaxone (CTX) therapy group (given CTX at a dosage of 200 mg/kg 90 min after MCAO) and control group (given physiological saline only). Twenty-four and 48 h, and 7 d after MCAO, neurological behaviors and cerebral edema level were evaluated in these 3 groups;glutamate transporter function in the cortex and hippocampus of rats was compared between each 2 groups. Results With time extended, neurological behaviors scores were obviously elevated in every group;and cerebral edema became worse at 24 and 48 h and decreased 7 d after MCAO.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ischemic group, glutamate transporter function, level of edema and neurological behaviors scores in cortex and hippocampus of rats in the CTX therapy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increased at different ischemic time points (P<0.05). Conclusion Ceftriaxone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which may relate to increased glutamate transporter function and reduced glutamate neurotoxicity.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模型组和头针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7d、14d、28d共6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进针后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2mA,每次20min,每天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头针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区海马齿状回NGF含量的影响。结果头针组与模型组各时相上的组间比较:(1)NSS指标:第7天、14天、28天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2)缺血区海马齿状回NGF表达情况:各时间点头针组和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血再灌注7d、14d、28d,头针组各时间点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头针可通过增加NGF的含量来促进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修复,实现对缺血脑组织保护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