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 建立人乳腺癌细胞转移到人骨的"人源性"乳腺癌骨转移小鼠模型.方法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berg)雌小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0),其中实验组植入人骨后随机均分3组:A组(MDA-MB-231干细胞亚群,1×105个/只)、B组(同A组细胞,1 × 106个/只)和C组(MDA-MB-231亲代细胞,1×106个/只);对照组鼠随机均分2组:D组(阳性对照组,未植入人骨,MDA-MB-231亲代细胞,1×105个/只)、E组(阴性对照组,植入人骨,生理盐水).第4、7周行骨扫描,8周取人骨、鼠骨、肺等行HE染色及CK、CD34、CD105、SMA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骨扫描:第4周鼠植入的人骨均成活,第7周部分模型鼠出现可疑骨转移灶.HE染色及CK检查:B组人骨转移率最高77.8%(7/9),与C组人骨(20.0%)、D组鼠骨(20.0%)、E组鼠骨的骨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人骨(77.8%)、鼠骨(0)、鼠肺(11.1%)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骨表面结缔组织生长,骨内CD105、SMA、CD34均阳性的血管长入.结论 "人源性"乳腺癌骨转移小鼠模型骨转移发生率优于"非人源性"骨转移小鼠模型,能较好模拟人骨转移的血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并探讨对该转移模型的最佳评估方法.方法 将带GFP标记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注入裸鼠左心室,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6周后使用X线机、活体显像系统和病理学检查对裸鼠骨组织进行评估.结果 6周后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已扩散至裸鼠的脑、骨髓腔、肺等组织,X线影像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位置及程度,活体显像系统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分布.结论 X线、活体显像和组织学检查3种方法相结合是分析乳腺癌小鼠骨转移模型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核素骨显像对诊断泌尿生殖系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核素骨显像方法合身骨显像诊断尿生殖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8例。结果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骨转移率分别为67.74%、72.73%和31.25%。认为核素骨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具有方法简单等特点,较X线等检查方法更能早期发现骨转移肿瘤病例。  相似文献   

4.
对1331例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的患者进行检查前后护理和心理护理。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采集图像清晰、对比度好。提示在患者检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安慰、解释和指导,以及放射维护等措施,能帮助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三类制作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方法及采用该模型所开展的研究现状。方法 综述国内外的进展。结果 经左心室注射制作的骨转移模型应用最广泛;经局部注射制备骨转移模型最简便,但与临床状况相差较大;经外科原位接种制作骨转移模型为骨转移机理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工具。结论 各种骨转移模型各有其应用价值,建立与人体乳腺癌骨转移过程完全相同的人乳腺癌动物模型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约有90%骨转移癌病人受到疼痛的困扰,其治疗一直是肿瘤治疗的难点之一.放射性核素具有亲骨性强的特点,尤其是与膦酸盐化合物结合后更易积聚在骨骼重塑部位.放射性核素靶向性好、血液毒性小、易耐受,有良好的效能价格比,且可破坏肿瘤细胞,抑制癌症扩散.放射性核素治疗中干细胞的应用可提高机体耐受性;联合用药、激素应用均可相应提高核素的疗效.核素与膦酸盐联合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骨科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显像设备的进步和骨显像检查技术的提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适应证进一步的扩展。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骨的良、恶性病变能力上进一步增强外,在骨科疾病的早期诊断上具有更重要价值,能在影像学诊断之前检测出成骨细胞活力的改变,为骨肿瘤、骨愈合、骨髓炎、应力性骨折、关节炎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依据,也使骨显像在核医学和综合影像学领域的地位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9.
作者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了检查,并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其灵敏度为93.7%;准确性为93.3%;特异性为92.6%。本法诊断结果与同期X线片诊断结果进行了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认为核素骨显像是一种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灵敏、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对肾结核患者患肾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继往诊断的肾结核患者15例,均经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得出双肾总GFR值及分肾GFR值,同时获得患者的血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对两种检查方法评估肾功能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5例患者肾动态显像显示左肾、右肾或双肾不同程度的GFR值降低,根据GFR值级别判断标准,左肾功能异常者5例(其中重度受损者3例,中度受损者1例,轻度受损者1例),右肾功能异常者11例(其中重度受损者9例,中度受损者2例),其中1例双肾功能均为重度受损;而此15例患者中,10例血肌酐及尿素氮正常,仅4例有不同程度的血肌酐及尿素氮改变,另1例仅尿素氮异常改变,对于肾结核患者肾功能状态判断的敏感性仅达肾动态显像的33.3% (5/15);分肾GFR值与血清学肾功指标对肾功能状态的判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对于肾结核患者分肾功能的判断较血清肾功能指标更早更准确的发现肾功能异常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ERFP)的NOD/SCID-hu(非肥胖性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方法:选用6~8周龄体重为22~25g雄性NOD/SCID-hu小鼠,利用外科植入术将成人骨组织(HAB)植入小鼠皮下,3~4周后将携有ER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DsRed2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m与LNCaP,收获稳定表达ERFP的前列腺癌细胞PC-3m/ERFP与LNCaP/ERFP并配置成细胞悬液,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6~8周后通过整体荧光显像系统观察小鼠体内移植人骨组织处转移前列腺癌细胞ERFP的表达。结果:2只小鼠死于术后第2天;10只存活小鼠中,4只在整体荧光显像系统观察下发出红色荧光,成功建立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结论:本方法建立的表达ERFP的NOD/SCID-hu小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稳定、可靠;实验结果可以在体外进行无创性动态观察,具较强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是进行前列腺癌骨转移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2.
人大肠癌裸小鼠直肠黏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大肠癌(HICC)组织块裸小鼠直肠黏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方法 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注射接种于裸小鼠直肠黏膜下,获得直肠种植瘤.制备该肿瘤新鲜组织块,原位种植于直肠黏膜面,在2、4、6、8、10、12周取材,进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及CE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种植瘤成瘤率,生长情况及转移规律.结果 直肠黏膜组织块法原位种植2周后成瘤率达90%以上.肿瘤在6~12周成指数生长.种植4周见区域淋巴结(LN)部分转移,直肠上动脉LN转移率60%、系膜LN转移率20%;6周见腹主动脉旁LN转移,转移率40%;8周见区域LN均转移充分,分别为100%、80%、80%.10~12周见肝肺转移发生,分别为20%(1/5)、40%(2/5).LN转移发生在肿瘤指数生长之前.HE及CEA免疫组织化学证实LN、肝肺有癌细胞转移浸润.结论 裸小鼠直肠黏膜植块法能成功构建HICC原位模型.此模型操作简便、制模稳定、转移率高,且生物学行为更能模拟临床HICC发生、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鼠人乳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鼠人乳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43 5s( 2× 10 5/只 )原位接种至 2 0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 ,17周后处死 ,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肺转移状况。结果  17周后存活的 8只小鼠中 4只 ( 5 0 % )肉眼下见肺转移灶 ,1~ 3个肺转移灶/只 ,直径 1~ 2mm ,显微镜下所有 8只小鼠均观察到肺转移。结论 将MDA MB 43 5s细胞原位接种至SCID小鼠可成功建立小鼠人乳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CEUS观察裸鼠MDA-MB-231乳腺癌原位肿瘤及腋窝淋巴结的增强情况。方法雌性5周龄BALB/C裸鼠8只,于2只裸鼠右侧第二对乳腺脂肪垫下分别注射0.1ml MDA-MB-231乳腺癌细胞悬液,成瘤2周后,解剖取得肿瘤块后原位种植于另外6只裸鼠乳垫下,建立裸鼠乳腺癌淋巴转移模型。通过大体和常规超声观察原位肿瘤和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情况,在接种后第6周,采用经鼠尾静脉和经肿瘤周围皮下分别注射0.1ml SonoVue超声造影剂进行CEUS检查,造影结束后解剖裸鼠获得原始肿瘤及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接种后第6天,6只裸鼠接种部位均长出肿瘤,成瘤率100%(6/6),常规超声观察原始肿瘤内血流较丰富,后期出现液化坏死灶和微小钙化灶,大体和常规超声观察均未发现明显腋窝肿大淋巴结;2经鼠尾静脉CEUS示所有裸鼠的原始肿瘤均为不均匀增强,肿瘤内出现范围不等的充盈缺损区,病理诊断原始肿瘤块为浸润性癌;3经肿瘤周围皮下CEUS检出1枚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为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裸鼠解剖后共检出3只裸鼠各有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对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33.33%(1/3)。结论 CEUS在裸鼠乳腺癌淋巴转移模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氟他胺耐受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SCID鼠前列腺癌氟他胺耐受模型。方法运用我们前期建立的氟他胺耐受前列腺癌细胞LNCaPflu(5×106个/0.1ml),结合应用Matrigel胶,将LNCaP细胞、LNCaPflu细胞分别各接种20只SCID雄鼠皮下,成瘤后将LNCaP细胞种植荷瘤鼠随机分为两组(LNCaP组、LNCaP/flu组),同时将LNCaPflu细胞种植荷瘤鼠也随机分为2组(LNCaPflu组、LNCaPflu/flu组),每组6只,其中LNCaP/flu组、LNCaPflu/flu组两组给予SCID鼠氟他胺20mg/k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2次,另2组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状况。21d后测量瘤体大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种植瘤组织AR和PSA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过程中,LNCaP细胞接种成瘤率75%(15/20),LNCaPflu细胞接种成瘤率60%(12/20),种植瘤组织组化染色AR均为阳性,而PSA均为阴性,未观察到肿瘤的远位转移。LNCaP组、LNCaPflu组、LNCaPflu/flu组3组间瘤重、瘤体积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NCaP/fl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癌细胞氟他胺耐受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并解决临床氟他胺耐受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一种癌性恶病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癌性恶病质动物模型 ,并观察其营养指标和体液因子的变化。方法 将 2 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和荷瘤两组 ,荷瘤组动物皮下种植小鼠结肠腺癌 2 6细胞悬液 (1× 10 6个 /只 )。接种后监测两组小鼠的体重 ,摄食量和皮下肿瘤大小。 16d后测量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以及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结果 两组小鼠食物摄入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6d后对照组和荷瘤组去瘤体重分别为 (2 4.88± 1.78)、(19.73± 1.3 7)g ,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两组小鼠血清葡萄糖浓度分别为 (8.10± 1.18)、(4 .2 8± 0 .68)mmol/L ,胆固醇浓度分别为 (2 .86± 0 .2 5 )、(4 .5 6± 1.5 8)mmol/L ,皮质醇浓度分别为 (0 .0 4± 0 .0 2 )、(0 .17± 0 .0 4) μmol/L。对照组未测出TNF α和IL 6活性 ,而荷瘤组TNF α和IL 6浓度分别为 (10 5 .0 7± 2 7.5 6)ng/L和 (2 .62± 1.3 8) μg/L ,两组间血糖、胆固醇、皮质醇、TNF α以及IL 6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该模型成功复制了癌性恶病质 ,动物存在显著的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是研究癌性恶病质发生机制及其调控措施的较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稳定、高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方法 将稳定、高表达RFP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RFP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外科手术原位移植裸鼠皮下荧光肿瘤组织小块,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评价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肿瘤转移及微转移的发生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12只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建模成功率为100%.应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原发肿瘤的牛长状况以及在肿瘤生长早期即可检测到各脏器微小转移的发生.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RFP标记的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稳定、可靠,可以在体外无创性动态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具较强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体外复合经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大动物大段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青山羊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实验组缺损区植入CHAP和BMSc复合体,对照组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2、4、8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而实验组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再血管化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CHAP和BMSc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非常准确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细胞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C57BL/6小鼠30只,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将0.5×106个RM-1细胞注射入前列腺左、右背侧叶包膜下.每3 d随机处死5只小鼠,动态观察小鼠前列腺癌局部生长、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转移;术后15 d处死小鼠后,剩余5只常规饲养直至死亡,观察小鼠的平均荷瘤生存期.结果 C57BL/6小鼠前列腺原位移植RM-1细胞后第3、6、9、12、15天前列腺体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2天开始,出现明显尿潴留、双侧或单侧输尿管扩张、肾脏体积增大、肾盂扩张;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前列腺癌细胞逐渐取代正常的前列腺组织,术后第12天组可见肿瘤侵犯周围肌肉,术后第15天组可见肿瘤侵犯精囊和膀胱.术后第3、6、9天未见明显盆腔淋巴结转移,第12、15天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为80%.各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远处器官转移.各组小鼠成瘤率均为100%.小鼠平均荷瘤生存期为(15.60±0.89)d.结论 虽然未见明确的器官转移情况,但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人类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局部侵袭及淋巴转移的过程,是一种较理想的前列腺癌动物模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rity in establishing the prostate cancer 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 model in C57BL/6 mice. Methods RM-1 cells (0.5×106)were injected into the right and left dorsal lateral prostate capsules of 30 C57BL/6 male mice respectively using micro-syringe. Five mice were sacrificed every three days to observe the local grow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rostate cancer, and the remaining five mice were fed to death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survival period of tumorbearing mice. Results The volume of prostat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five groups. From the 12th day, significant retention of urine, ureterectasia (bilateral or unilateral ), increased kidney volume and pelviectasis were observed. The rate of tumor formation in the five groups which included the 3rd, 6th,9th, 12th d and 15th day was all 100%. HE staining showed that prostate cancer cells gradually replaced the normal prostate tissue. At the 12th day, muscle tissue around prostate was invaded by prostate cancer.In some samples there was metastasis of seminal vesicles and bladder at the 15th day. The rate of metastasis in pelvic lymph nodes at the 12th or 15th day was 80%. The average survival period of tumor-bearing mice was (15.60±0.89) days. Conclusion The prostate cancer 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 model in C57BL/6 mice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occurrence, development, local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and be suitably used as a model of prostate canc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