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是细胞高尔基体上的一种Ⅱ型跨膜蛋白.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GP73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HC)关系密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了甲胎蛋白(AFP),有可能成为诊断PHC,尤其是早期PHC新的血清标志物.文章对GP73与肝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对肝癌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及预测复发,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的肿瘤血清标志物相继出现,一种新的血清标记物--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超过AF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和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membrane protein 73,GP73)变化趋势及其与肝癌复发、患者预后生存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定量测定61例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和65例肝癌患者术前、术后GP73,并在肝癌组患者中临床诊断肝癌复发时监测GP73变化.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观察GP73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结果 肝血管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间GP73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患者术前GP73值为9.9(3.7~15.8) RU,术后3、7、14 d GP73值分别为9.1(3.4~13.3) RU,4.3(1.7 ~9.0)RU,3.3(2.1 ~5.4)RU,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2.606,P<0.001).肝癌组患者中21例复发,复发者术前GP73值为9.9(2.9 ~ 15.0)RU,复发时GP73值为11.0(8.4~ 13.8) RU,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5,P>0.05).未复发肝癌44例,术前GP73值为10.5(3.9 ~16.1)RU,与复发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6,P>1.05).结论 肝癌切除导致GP73的下降,肝癌复发伴随着GP73水平上升,GP73可以作为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的关系及其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31)、肝硬化患者(n=60)、HCC患者(n= 71)、乙肝自愈者(n=21)及健康人群(n=42)进行血清GP73检测并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相关肝病组的GP73水平较乙肝自愈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在所有肝病患者中,肝硬化组GP73水平(231.13ng/ml)明显高于HCC患者治疗前组(117.63 ng/ml)(P<0.01)与慢性乙肝组(93.09 ng/ml) (P<0.01);HCC治疗前组与慢性乙肝组GP73水平近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肝自愈与健康对照组GP73水平近似(分别为36.79 ng/ml和45.40 m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手术患者术后组血清GP73(175.12 ng/ml)明显高于术前组(107.28 ng/ml) (P<0.01).肝硬化组与HCC组中血清GP73水平随肝功能的降低而升高.采用甲胎蛋(AFP)与GP73的比值(AFP/GP73)制作诊断HC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78 (95% CI:0.817~0.938),cut=off值为0.12时,敏感度78.87%,特异度86.21%,优于单独应用AFP检测.后者曲线下面积:0.826 (95% CI:0.755~0.897),cut-off值为19.52时,敏感度为67.61%,特异度为85.12%.结论 HBV相关肝病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与乙肝自愈者,并与肝损害的程度成正相关.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AFP/GP73)诊断HCC,相对于AFP单独检测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在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对预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O医院住院的流行性感冒患者83例(流感患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观察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退热后及出院随访1个月时血清GP73水平、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血清GP73、PCT和IL-6水平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采用Wilcoxon检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进行评价。 结果83例流感患者检出A型流感病毒72例(86.75%),B型流感病毒11例(13.25%)。72例A型流感病毒中,检出H3亚型65例(90.28%),H1亚型7例(9.72%),未检出H5、H7、H9等其他亚型流感病毒。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血清GP73浓度为137.7(100.6,179.4)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32.9(23.0,52.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2.30、P < 0.001)。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IL-6浓度为[12.98(11.28,19.80)] 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1.52(1.31,1.7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5.61、P < 0.001);血清PCT含量为0.032(0.022,0.082)ng/ml略高于健康体检者[0.025 ng/ml(0.019,0.035)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52、P = 0.253)。流感患者退热后血清GP73含量快速下降,退热后及随访1个月血清GP73含量分别为80.13(60.20,96.54)ng/ml和46.65(40.47,55.59)ng/ml,与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血清GP73浓度[137.7(100.6,179.4)n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退热后vs.发热时=-9.46、P < 0.001;Z随访1个月vs.发热时=-15.23、P < 0.001)。 结论流感患者发热时血清GP73浓度显著升高,退热后快速下降。血清GP73可能作为急性期炎症损伤或修复的快速反应蛋白,参与流感患者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甲胎蛋白(AFP)是临床上诊断肝细胞癌几乎惟一可用的血清标志物,其诊断准确率并不理想;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是当前被认为是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新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笔者就GP73及AFP两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的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系统性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Disc1.4软件汇总诊断准确性指标,计算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AUC)和Q*指数。采用Stata14.0软件计算验后概率,并绘制Fagan图来评估GP73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953例。血清GP73诊断HBV相关性肝癌的总敏感度为0.70(95%CI=0.68~0.73),总特异度为0.75(95%CI=0.73~0.77),总阳性似然比为3.37(95%CI=2.75~4.13),总阴性似然比为0.36(95%CI=0.29~0.45),诊断比值比(DOR)为9.67(95%CI=6.72~13.91),AUC和Q*指数分别为0.826和0.759。当设定验前概率为50%时,阳性、阴性GP73的验后概率分别为78%和26%。结论:血清GP73对HBV相关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其单独应用于确诊或排除该病的价值有限,尚需结合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8.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的肿瘤.因其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已多属晚期,虽经积极治疗,其预后仍差.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更是肝癌的危险因素.AFP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诊断肝癌的血清标记物,但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时有误诊漏诊,故并不令人满意.GP7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肝癌相关蛋白,它在人体的多种组织中均可表达,但在肝细胞中几乎不表达.最近研究表明GP73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中均有明显表达,尤以肝癌最为显著,肝硬化次之.因此,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Gf73进行监测,对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GP73对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AFP,若两者联合应用则更可提高对早期肝癌的诊断率.GP73有望成为最具潜力的诊断肝癌的一个新的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GP73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CHB病情进展和疾病转归的影响。 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 15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HBV-C)100例,CHB 550例,HBV相关肝硬化(LC)2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50例。选择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入组患者中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行肝组织活检的30例CHB患者肝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探讨血清GP73浓度与肝组织GP73表达的相关性。550例CHB患者中共200例接受ETV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血清GP73浓度的变化。 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 =191.60、P = 0.000),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HBV-C [(47.21 ± 17.69)ng/ml]、CHB [(101.56 ± 67.18)ng/ml]、HCC [(195.01 ± 104.22)ng/ml]和LC [(225.71 ± 99.37)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qHBV-C vs CHB = 7.82,P = 0.000;qCHB vs HCC = 15.85,P = 0.000;qHCC vs LC = 2.63,P = 0.009)。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 0.576、P = 0.000)。30例CHB肝组织标本中,肝组织GP73表达呈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的分别为6例(20.00%)、16例(53.33%)和8例(26.67%)。随着肝组织GP73表达程度的加重,其血清GP73浓度亦同步升高(F = 7.285、P = 0.003)。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浓度与肝组织GP73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 = 0.592、P = 0.001)。200例CHB患者已接受ETV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随着病情的恢复,血清GP73浓度在ETV抗病毒治疗1、3、6、9和12个月后逐渐下降,分别为(97.26 ± 42.52)ng/ml、(68.21 ± 33.65)ng/ml、(58.57 ± 29.52)ng/ml、(51.76 ± 25.39)ng/ml和(53.37 ± 21.62)ng/ml,与治疗前血清GP73浓度[(113.09 ± 48.91)n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月后vs治疗前 = 3.45,P = 0.001;t3月后vs治疗前 = 10.69,P = 0.000;t6月后vs治疗前 = 13.50,P = 0.000;t9月后vs治疗前 = 15.74,P = 0.000;t12月后vs治疗前 = 15.79,P = 0.000)。血清GP73浓度在ETV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下降幅度最大,与病情缓解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相符合。 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接受ETV抗病毒治疗后血清GP73浓度的下降,提示肝脏炎症损伤的缓解。血清GP73可用于慢性肝病的预后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浓度,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7例HCC患者、41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者血清中GPC3进行测定,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 HCC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10.85±0.58)μg/L;肝硬化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2.45±0.61)μg/L;健康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1.14±0.22)μg/L。HCC患者血清GPC3浓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者(H=327.000,P=0.0001),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2,P=0.429)。当以3μg/L为诊断界值时,GPC3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和85.9%。当AFP以20μg/L为诊断界值时,其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7%和76.2%。GPC3对HCC的敏感性显著高于AFP(χ2=10.995,P=0.001)。在23例AFP阴性的HCC患者中有17例GPC3阳性,阳性率为73.9%(17/23)。GPC3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898vs0.814)。结论血清GPC3对HCC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肝硬化等诸因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肝脏其它占位性变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并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小肝癌(直径≤5cm)21例,占原发性肝癌的8.5%,均无明显临床表现,术前确诊14例(66.67%),合并肝硬化者20例(95.24%);大肝癌226例,均有临床表现,术前确诊223例(98.67%),合并肝硬化者199例(88.05%);其它肝占位性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加强对本病的发病、病理分期及转归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 195 6~ 1998年间收治的 6 79例胆囊癌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囊癌的发病近年来有增高趋势而外科治疗仍不尽如人意 ,多数病人一经诊断已属晚期 ;胆囊癌多发于高龄女性病人 ,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 3∶1;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6 0 %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癌的手术前诊断与手术中发现的符合率过低 ,不少病人是以诊断胆结石病或急性胆囊炎而手术 ,意外地发现胆囊癌 ;更有不少病人因为只注意胆囊结石的诊断而延误了对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 ;胆囊癌的病理分型以腺癌居多 (84 4% ) ;影像医学的发展可望发现早期病例 ,改善预后。结论 加强对本病的发病 ,病理分期及转归的认识以及各种检查手段的合理运用是获得早期诊断及改善预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GP73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肝切除术的80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48例)和恶化组(32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GP73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计算其相关系数(r)。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恶化组患者术后血清中的GP73水平为(242.75±18.03)ng/ml,明显高于好转组(155.89±20.32)ng/ml,t=19.576,P0.05;分化程度低、肿瘤直径≥5 cm、有远处转移、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侵犯血管、侵犯淋巴和AFP≥400 ng/ml的肝癌患者术后血清GP73水平较高;肝切除术后GP73水平与AST、AL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CA19-9、AFP等肿瘤标志物指标呈正相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病情恶化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较高,且GP73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与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戊型肝炎患者血清GP73变化特征。 方法分析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6例戊型肝炎患者(观察组)血清GP73水平的变化。 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GP73水平为(38.82 ± 15.67)ng/ml,观察组患者血清GP73为(80.06 ± 52.33)ng/m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6.785、P < 0.00);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r = 0.28、P = 0.01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r = 0.36、P = 0.002)总胆红素(TBil)水平(r = 0.47、P < 0.001)均呈正相关,而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呈负相关(r =-0.329、P = 0.004)。 结论血清GP73显著升高的人群需考虑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可能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查阅获得联合检测血清GP73和AFP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从145篇文献中筛选出1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异质性检验提示GP73和AFP联合不存在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做Meta分析。结果显示:GP73和AFP联合检测和AFP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9、0.831;0.617、0.835。两者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2、0.7845,Q指数分别为0.8629、0.7225。结论 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其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可达到88.9%,而特异度保持在较高水平(83.1%),弥补了AFP的不足,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43例PHC及9例肝良性肿瘤患者接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GP73、VEGF浓度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浓度。结果 GP7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其GP73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有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P<0.05),伴有肝硬化的患者其GP73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有肝硬化的患者(P<0.05)。PHC组高于肝良性肿瘤组[(241.413±77.079)μg/L vs(101.866±74.192)μg/L,P<0.01]。手术前GP73、AFP和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手术后[(674.176±1090.083)μg/Lvs(178.560±289.330)μg/L,(256.666±164.760)μg/L vs(149.072±158.643)μg/L,P<0.01]。AFP、GP73、VEGF在PHC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791、0.612,GP73面积为最大。GP73诊断PHC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8.4%、77.7%,高于AFP。将AFP及GP73并联检测后发现,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63.7%,与单项检测相比,GP73联合AFP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GP73是一种灵敏度、特异度更高的PHC诊断的血清标志物,而GP73、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