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2.
3.
4.
5.
6.
7.
8.
目的 观测盲肠的形态和位置,回盲口和回盲瓣的形态、大小。方法 用53具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尸体,剖腹后精确测定上述指标。结论 低位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回盲瓣的位置和形态有一定关系。结论 回盲襞可作为寻找阑尾的标志和覆盖阑尾残端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回盲部肿块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因诊断失误导致回盲部肿块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与阑尾疾病相似,主要依靠病史和综合检查加以确诊.结论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综合检查,术中详细探查和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成人面部眶上孔(SOF)、眶下孔(IOF)以及颏孔(MF)的相关形态学指标,为颜面部美容整形及手术局部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积累国人人体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穿刺针、游标卡尺对56具成人出土骨骼完整颅骨的三孔进行形态学测量:O点(双侧鼻额缝交点)距左、右侧SOF、IOF、MF距离(OS、OI、OM),三孔深度以及三孔左右间距(SS、II、MM)。结果右侧OS、OI、OM分别为(2.68±0.48)cm,(4.80±0.39)cm和(10.92±0.50)cm,右侧三孔深度分别为(0.40±0.17)cm,(1.35±0.22)cm和(1.04±0.22)cm;左侧OS、OI、OM分别为(2.56±0.39)cm,(4.90±0.17)cm和(10.92±0.60)cm,左侧三孔深度分别为(0.27±0.13)cm,(1.37±0.35)cm和(1.18±0.48)cm;SS、II、MM分别为(4.86±0.72)cm,(5.99±0.78)cm和(4.95±0.21)cm。左右侧三孔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人面部三孔左右侧基本对称,以O点作为面部径线的中心点活体容易定位,易于测量。颜面部美容整形及手术局部阻滞麻醉等均应以面部三孔的形态学为依据方能达到良好的美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回盲部器官表面动脉形态特征,为临床提供回盲部器官微血管构筑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通过动脉乳胶灌注、解剖剥离的方法,观察回盲部器官表面的血供特点.结果 回肠直动脉发出长短支各一支,其中长支沿肠侧壁与长轴近似垂直抵达对系膜缘,与对侧长支吻合;短支行于两长支之间,供应系膜缘肠壁并与长支形成吻合.盲肠边缘动脉发长支到达肠壁多行于结肠袋之间的浆膜下,并发许多小支供给系膜带侧2/3的肠壁,其末支穿过网膜带及独立带分布到系膜带对侧1/3的肠壁;短支在肠壁外起于长支、长支间的细交通支或边缘动脉,逐渐穿入肠壁肌层后分布到系膜带侧2/3的肠壁.结论 回盲部器官表面动脉以系膜缘为优;该部器官表面动脉与器官内微血管构筑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9)
正患者男性,9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隐痛伴恶心、大便半个月2~3次/天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中下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5 cm×4 cm,质硬,压痛,界不清,活动欠佳,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麦征及墨菲征均阴性,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超声提示右下腹肿物,腹部CT提示回盲部占位性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完善相关检查后于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回盲部结肠鳞状细胞癌1例王文华,江晓龙,杨振栓关键词结肠肿瘤,鳞状细胞癌,病理形态中国国书分类号R735.35患者男性,68岁,因右髂窝部疼痛3个月入院。查体:右髂窝处稍隆起,可触及一肿物10cm×8cm×6cm大小,表面光滑,活动度差伴压痛。下消化... 相似文献
16.
回盲部肠管代胃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回盲部肠管代胃重建消化道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乳胶灌注尸体标本和14具新鲜尸体铸型标本上对回肠末端、右半结肠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点及分布类型、各分支间吻合,极其肠管长度与血管分支的关系进行观测。结果:①可分割型血管分布切取肠段长度根据乳胶灌注标本观察可达13—16cm,根据铸型标本观察可达10—15cm;②不可分割型血管分布根据铸型标本观察可利用肠段切取总长度达12—13cm。结论:无论属于那一类型的血管分布,可切取肠段的长度都能满足再造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18.
患儿男,1(1/2)岁、生后二个月左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包块,因包块坠入阴囊后不能还纳,以“左腹股沟斜疝嵌顿伴不全性肠梗阻”入院。入院后即行“左腹股沟斜疝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发现疝内容为回盲部,肠袢呈“V”字形嵌顿,脱出约12cm,肠充气膨胀,血运良好;阑尾长约8cm,直径约0.5cm,系膜 相似文献
19.
20.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1886年Fity首先命名,并由McBurney于1889年提出外科治疗本病的观点后,阑尾切除术一直是治疗阑尾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回盲部解剖关系不清以及对阑尾异常了解不够,在阑尾切除术中增加了很多困难,甚至于误诊、误切或术后残端大出血等。为了更好顺利地完成阑尾切除术。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和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