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背景:微载体药物因具有靶向性、控释性、稳定性、更好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于同一聚乳酸纳米粒的给药系统及体外释放特性。 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二元溶剂扩散法制备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亚微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及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测定异烟肼、利福平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观察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 结果与结论:载利福平和异烟肼纳米粒表面完整光滑,无明显粘连现象,纳米粒均匀度好。亚微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平均粒径80.4 nm。异烟肼载药量为(15.95±1.34)%,包封率为(5.01±0.17)%;利福平载药量为(4.66±0.97)%,包封率为(4.05±0.18)%。体外释药结果显示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过程较平稳。突释期纳米粒中异烟肼释放度为15.22%,到3 d累积释放度可达95.6%;利福平释放度为9.26%,到3 d累积释放度可达90.3%。提示采用改良的自乳化二元溶剂扩散法制备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所得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小且较均匀。纳米粒体外释药过程较平稳,无明显突释现象。关键词:聚乳酸;异烟肼;利福平;纳米粒;体外释药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14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共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protocells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介孔二氧化硅为内核,脂质双分子层为外膜,制备共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protocells纳米粒。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纳米粒的形貌、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势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制备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采用透析袋法对所制备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考察;应用粒径、Zeta电势、载药量等指标对所制备纳米粒的室温贮存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制备的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protocells纳米粒粒径分布均一性好、粒子表面呈电负性、平均粒径为(210.9±2.8)nm、PDI为(0.201±0.011)。其中左旋多巴的载药量为(20.28±0.43)%、包封率为(10.14±0.22)%;姜黄素的载药量为(1.97±0.01)%、包封率为(98.32±0.01)%。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该纳米粒48 h姜黄素累计释放率为59.2%,且可有效阻止左旋多巴的泄漏,降低其在循环系统中的暴露量。稳定性结果表明左旋多巴和姜黄素在protocells纳米粒中稳定性良好。结论载左旋多巴和姜黄素的protocells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及所预期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盐酸表阿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使用的不足多为药物释放快、目标组织药物浓度低,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不良反应明显。 目的:针对盐酸表阿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足,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 方法:以叶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高压匀质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蛋白负载盐酸表阿霉素纳米制剂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粒外观呈均匀球型,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57.73±     0.40) nm,平均 Zeta 电位为(-30.85±0.43) mV,载药量 22.78%,包封率可达96.24%。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突释阶段微球释药量在24 h内达42.6%,缓释阶段纳米粒释药持续时间长,在112 h 时释药量达 84.1%,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结果表明乳化结合高压匀质法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制剂粒径均匀,粒径范围分布窄,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医用纳米粒作为药物传递的新型载体,目前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 目的:构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负载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的载药纳米粒。 方法: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并计算成球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氟尿嘧啶载药量、包封率,并对体外释药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纳米粒呈球性,平均粒径为(186±14) nm,成球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0.8%、6.6%、28.1%,体外释药有突释现象,24 h内5-氟尿嘧啶累积释药量达36.2%,10 d达83.6%。提示成功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其具有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5.
载牛血清蛋白的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载牛血清蛋白(BSA)的PLGA纳米粒(NPs),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并研究其特性。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DCM)和丙酮为有机溶剂,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BSA的PLGA载药纳米粒。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BCA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同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呈大小均匀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219nm,包封率为44.7%;体外释放分初期突释和后期缓释两阶段,其2~28d的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28d末的累积释放量为87.37%。结论以PLGA为载体的BSA纳米粒具有较小的粒径、较高包封率和明显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可生物降解型药物缓释或靶向给药系统中。 目的:探索载药纳米粒制备条件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方法:以维生素E1000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为乳化剂、姜黄素为模型药物、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主要指标,单因素实验探索影响两指标的主要因素,再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 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的最佳工艺为:水油相比10∶1,聚合物浓度15 g/L,药物浓度3 g/L,乳化剂TPGS浓度0.03%。以此工艺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外形圆整光滑,粒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67.5 nm,包封率为89.52%,载药量为13.72%,纳米粒前期突释不明显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该工艺稳定、简单可行,优化制备工艺得到的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粒径适中、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万乃洛韦为模型药物 ,去溶剂化法制备普通载药纳米粒 ,结合高碘酸盐氧化法制备甘草酸 -万乃洛韦白蛋白纳米粒偶联物。对其表面甘草酸密度、形态、大小及其分布、体外释药特性、载药量、包封率、动物体内肝分布和体外肝细胞的摄取情况进行了研究。修饰纳米粒表面甘草酸密度为 9;平均粒径 d0 .5=2 6 8± 2 3nm;载药量1.35 % ;包封率 6 8.76 % ;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 ;对肝细胞具有选择靶向性。静注 15 min后 ,有 6 9.89%集中在肝脏 ,对照组为 6 4 .82 %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 .10 )。甘草酸表面修饰白蛋白纳米粒制备成功 ,为肝细胞靶向给药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或纳米微球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型缓释或定向给药体系已经研究了近30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体系能够控制粒径大小、延缓药物降解、延长药物释放时间、靶向释放、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等。目的: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为包裹材料,探索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等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超声乳化时间为15min,乳化剂浓度为1%,油水相比为1∶25,合成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制备出的载药纳米粒粒径为217.6nm,载药量1.79%,包封率85%。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优化制备条件,可制备出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的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经聚乙二醇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PEG/CS NP),并负载表柔比星(EPI),研究载表柔比星的壳聚糖纳米粒(PEG/CS-EPI NP)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应用阴离子凝聚法制备PEG/CS-EPI NP,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粒的载EPI量,动态透析法考察载EPI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当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为6∶1,壳聚糖与EPI质量比为8∶1时,制备的PEG/CS-EPI NP呈圆形或椭圆形,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322.1±14.4)nm,载EPI量为(13.9±1.1)%,包封率(74.2±1.8)%,72 h累积释药率达(82.0±2.1)%.结论 采用阴离子凝聚法制备的PEG/CS-EPI NP形状规则、粒度分布均匀,具有较高包封率和较好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环孢素A可有效抑制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但因难溶于水,不能配制成水溶性制剂用于眼局部。 目的:制备1%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并观察其眼刺激性。 方法:采用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对环孢素A药物进行包裹,制备浓度为1%的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以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对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通过家兔单次、多次给药眼刺激性实验观察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的眼刺激性。 结果与结论: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包封率为85.10%,载药量为21.3%;纳米粒子为球形粒子,分散均匀;载药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粒径大小为(296.9±32.06) nm;体外释放曲线显示,环孢素A从纳米粒子中缓慢释放,20 d左右释放量达总环孢素的91.3%。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单次、多次给药期间,家兔双眼结膜、角膜、虹膜的眼刺激性反应分值和综合评分均为0,说明其对眼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包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并评价其理化特性。方法应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并固定其他因素,选择不同的聚乙烯醇(PVA)浓度(0.5%、1.0%、1.5%、2.0%)和乳化速度(17 500、21 500、24 000 r/min),观察其对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度和载药量的影响;应用电子显微镜和粒度测定仪对制得的纳米粒子进行形态观察和粒径测定;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制得的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外观呈圆形或介于圆形与椭圆形之间,表面光滑圆整,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度为320 nm(标准差50 nm),纳米粒子载药量为(0.930±0.015)%,包封率为(79.14±1.78)%;纳米粒子中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在24 h突释期内累积释放率为31.2%,10 d内呈缓慢线性稳定性释放,释放量达81.5%。结论应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方法实用有效,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一种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其相关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药微球表面形态,测定平均粒径及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放情况,改良寇氏法计算小鼠半数致死量。结果制备的载药PLGA微球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平均粒径30.8μm,跨距0.9,包封率为85.5%、载药率4.28%,在体外28 d累积释放药物81.4%。羟基喜树碱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8.4 mg/kg,肌内注射半数致死量为71.3 mg/kg,而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肌内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38.5 mg/kg。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粒径适宜,包封率、载药率高,缓释效果好,毒性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5-氟尿嘧啶载自组装水凝胶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乙酰化普鲁兰(PA)为基质材料,采用透析法制备新型自组装水凝胶纳米粒,用以增强5-氟尿嘧啶的药物靶向性及药物选择活性,从而达到降低其毒副作用的目的。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动态光散射仪(DLS)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其进行表征。分别测量不同浓度、温度以及储存时间下,PA纳米粒的粒径的变化情况,以研究环境因素的改变对PA纳米粒的粒径及其粒径分布的稳定性影响。使用透析方将5-氟尿嘧啶(5-FU)物理包封于自组装纳米粒中,并模拟人体环境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结果表明,PA纳米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粒径基本保持恒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PA纳米粒的粒径在100nm左右,具有良好的表面球形度且分布均匀;不同环境条件变化下,粒径基本保持恒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18h内,5-FU释放量达70%左右,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乙酰化程度越低,5-FU的缓释效果越好,但载药量略有下降。PA纳米粒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5-FU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4.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PEC) nanoparticles based on poly (malic acid), chitosan (PMLA/CS) as pH-dependent delivery syste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MLA/CS Np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 prepared PMLA/CS Nps showed spherical morphology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212.81 nm and negative surface charge of ?24.60 mV, and revealing significant pH-sensitive properties as the mass ratio of PMLA to CS was 5:5. The prepared PMLA/CS Np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TEM and DLS. The prepared PMLA/CS Nps remained stable over a temperature range of 4–53 °C. Doxorubicin (Dox) as a model drug was loaded on the nanoparticles through the physical adsorption method. The high drug loading efficiency (16.9%) and the sustained release patterns in acidic media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lease accelerated in alkaline solutions. MTT based cytotoxic analysis also depicted the non-toxic nature of PMLA/CS Nps, while Dox-PMLA/CS Nps showed dose-dependent cytotoxicity towards MDA-MB-231 cells. Hence, the nanoparticles could be potentially applied as pH sensitive drug vehicle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子,并考察其在实验兔体内经DispatchTM球囊灌注后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原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紫杉醇纳米粒子.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形态、药物含量和体内外释放进行测定.通过新西兰兔腹主动脉局部给药模型考察紫杉醇纳米粒子球囊灌注后组织分布情况.结果 制备的紫杉醇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246 nm,包封率为93.25%,紫杉醇含量19.06%.体外可维持恒定释放30d以上.新西兰兔体内经腹主动脉实现DispatchTM球囊灌注,观察药物可在靶部位体内贮留长达21d.结论 紫杉醇PLGA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局部药物传递系统,经球囊灌注在动物模型体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实现缓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