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改进及并发症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董喆  史民权 《中国骨伤》2009,22(5):329-330
通过改进后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以预防和降低肘内翻的发生。方法:肱骨髁上骨折197例,男167例,女30例;年龄3~12岁,平均8.7岁;伸直型179倒,屈曲型1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单纯石膏托外固定34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3例,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23例,手术治疗87例。手术者中29例采用肘前外侧切口,58例采用后内侧切口。结果:197例中191例得到随访,时间1-5年,平均3.7年,参考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相关疗效评定,优142例,良27例,可13例,差9例,肘内翻发生8例。结论:肘内翻发生虽有其客观因素,但治疗时只要彻底纠正尺偏倾斜并维持复位后的稳定,可使肘内翻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方法对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95例,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骨折,桡偏型62例,尺偏型84例,旋转型49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6~3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评价结果:优146例,良31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为90.8%。发生需手术矫正的肘内翻12例,占6.2%。结论良好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是预防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对15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应用手法复位、牵引、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手术治疗,随访0.5~5年。结果失访4例,优142例,占95.3%,良7例,占4.7%,愈合时间平均4.5周。结论手法复位、尺骨鹰嘴骨牵引后复位并小夹板或石膏托超肘关节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髁卜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12例。结果:经手法整复后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对位或近解剖对位。临床愈合时间为4~5周,经6个月~1年的随访,完全恢复106例,有6例出现后划肘内翻畸形。经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有效的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疗效,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预防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防止肘内翻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伸直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1例,其中男64例,女27例;年龄17个月~15岁,平均7.3岁;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桡偏型36例,尺偏型31例,旋转型24例。采用手法复位、曲肘前臂旋前位夹板固定治疗。结果:9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9个月,参照李稔生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62例,良2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3.4%。肘内翻7例,占7.7%。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常用方法,预防肘内翻的关键是正确的复位与合理的固定以及早期正确的X线评价。  相似文献   

6.
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三级筛选式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定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规范化治疗方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36例骨折中轻度肿胀的89例采用手法复位,失败的38例连同重度肿胀的42例采用骨牵引复位,牵引复位失败中的23例(10例拒绝手术治疗)连同陈旧性骨折的5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的三级筛选式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手法复位成功51例,骨牵引后复位成功47例,手术切开复位成功28例。10例手法复位失败后拒绝手术治疗,后期发生肘内翻。随访136例,时间3~48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肘内翻畸形26例,占19%。无筋膜间室综合征、伤口及针孔感染的发生。结论:三级筛选式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肱骨髁上骨折的闭合复位成功率,降低手术率,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闭合夏位后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2岁,平均7.2岁。术前有桡神经损伤症状的例2例:有肘前青淤斑的5例;术前呈明显的S状畸形有6例。受伤至接受复位时间48~72小时,平均为38小时;手术治疗在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持续纵向牵引患肢,手法纠正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前后移位,C型臂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后克氏针从内外髁交叉打入,且交叉点位于鹰嘴窝顶上;术后屈肘700~80。石膏固定,术后3-4周拆除石膏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5个月(2—12月),所有骨折术后3-4周骨痂愈合良好,拔除克氏针。术后8周肘关节功能恢复。2例术后有尺神经症状,3个月内恢复。针道感染2例,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轻型肘内翻1例,明显肘内翻需手术1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卫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理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预防肘内翻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组(A组)31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B组)24例,尺骨鹰嘴牵引组(C组,2周后去除牵引改石膏固定)9例,手术治疗组(D组)12例。对A组与B组以及4组中的Ⅲa型骨折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着重对肘内翻的预防加以探讨。结果:所有病例经4~36个月随访,通过摄患侧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治疗前后测量鲍曼氏角(BA角)、携带角(CA角),参照郭仲华等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标准的评定。A组与B组的疗效比较(χ2=0·132,P=0·716>0·05),无显著性差异;C、D组与A、B组中的Ⅲa型骨折治疗结果比较(χ2=6·078,P=0·014<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肘内翻的预防应贯穿于骨折复位、固定、复查的全过程。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正确的复位方法,合理的复位判断及固定方式,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无论对保证肘关节的功能还是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均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附10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收治小儿肱骨踝上骨折102例,分别给予石膏托固定、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固定、皮牵后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固定治疗.随访77例.总优良率为76.6%.77例中发生肘内翻21例(占27.3%).作者认为骨折尺偏尺倾移位复位不全是发生肘内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肱骨髁上骨折均采取早期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4周后去石膏托,中药熏洗,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76例患儿有6例复位失败,1例骨折再移位改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余69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有62例获得随访,60例无肘关节功能影响及肘内翻发生,有2例肘关节功能轻度影响,伸屈在10°~130°之间。结论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应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3~12岁,平均6.4岁。骨折均为伸直型,Gartland Ⅱ型21例,Ⅲ型12例。分析术前、术后X线片,对肘关节功能进行Flynn肱骨髁上骨折分级评定,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8个月。33例均手法复位成功,14例有肘关节周围不同程度的张力性水疱,9例由于张力性水疱影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发生骨折再次移位,5例择期静脉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4例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患儿最后一次随访时Flynn肱骨髁上骨折评定分级:优11例,良16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仍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重要方法,肘关节过度屈曲位固定虽然可以提供骨折断端较稳定的固定,但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运及肘关节周围皮肤情况,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52例新鲜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28例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A组),24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B组),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肘内翻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8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A组较B组缩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不同情况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分别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而良好的复位,定期复查,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吴帆 《实用骨科杂志》2001,7(2):118-119
我院自 1 992~ 1 999年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1 98例 ,除陈旧性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需手术治疗外 ,其余均采用手法复位 ,尺骨鹰嘴牵引及小夹板外固定 ,效果满意。其中尺骨鹰嘴牵引及小夹板外固定 ,可较好预防缺血性肌挛缩及肘内翻畸形。肱骨髁上骨折 ,是小儿肘部最常见骨折之一 ,约占全身骨折的 2 6.7% ,占儿童肘部骨折的 60 %~70 % ,多发年龄 5~ 1 2岁 ,见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 ,系间接暴力所致 ,其并发症最常见肘内翻畸形 ,缺血性挛缩 ,肘关节功能障碍。本文着重就尺骨鹰嘴牵引及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法 ,肘内翻 ,缺血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12年2月采用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0例患儿中骨折端达到解剖和/或功能复位322例,占97.6%;余8例手法复位不满意,改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结合ū形石膏槽板外固定.随访时间0.5~6年(平均3.4年).骨折愈合时间3~6周(平均4.5周).术后1、2、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改良肘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全组患儿肘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X线片测量肘关节携物角为0°~5°者18例、6°~10°者246例、10°~15°者66例,平均肘关节携物角为11°.无迟发性肘内翻、外翻、过伸及内外旋转畸形,无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伸肘位有利于解剖/功能复位与固定;ū形石膏槽板设计合理、结构坚固、无需更换,能够维持骨折端稳定的固定效果,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尺骨鹰嘴牵引配合闭合复位治疗肱骨部分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以尺骨鹰嘴牵引为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干、髁上、髁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病例共66例,男46例,女20例;年龄8~78岁,平均38岁。外科颈骨折21例,骨干骨折8例,伸直型髁上骨折32例,髁间骨折5例。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骨折。上述骨折多数在行牵引前有1~2次手法整复失败史。本组均采用尺骨鹰嘴牵引为主,配合闭合复位、小夹板加纸压垫外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6例中治愈61例,好转2例,未愈1例,另有2例肱骨干骨折中途因软组织嵌插而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功能恢复满意达90%。所有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均治愈,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应用尺骨鹰嘴牵引为主的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干、髁上、髁间骨折能使骨折较好复位,促进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关节功能恢复好,肘内翻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预防方法和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95例儿童肱骨髁骨折病历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总结预防儿童肱骨髁骨折合并肘内翻畸形的方法和处理措施。结果本组治疗效果:优63例,占66.3%;良29例,占30.5%;可3例,占3.1%。本组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3例,占9.4%;克氏针内固定0例,开放内固定0例。结论准确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是预防肘内翻畸形并发症的关键;急诊微创克氏针内固定可提高儿童肱骨髁骨折治疗效果并减少肘内外翻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吴立功  杨世斌 《中国骨伤》2013,26(2):98-101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Ⅱ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及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0例,男76例,女34例;年龄2~13岁,平均7岁;伸直型98例,屈曲型12例;GartlandⅡ型32例,GartlandⅢ型78例;伴有远折端旋转移位37例。分别在血肿内、臂丛及氯胺酮麻醉下,握持患肢的上臂及前臂对抗牵引,牵引数分钟后行手法闭合复位,经C形臂X线透视示骨折复位满意后用石膏托固定,对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经皮桡侧穿入1~2枚克氏针内固定再加石膏外固定。术后3~4周摄X线片,拆除石膏并拔出克氏针,开始康复锻炼。结果:110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儿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9周。无一例出现肘内翻畸形、血管神经损伤或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按Flynn标准评定疗效:优74例,良26例,可10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并对不稳定性骨折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四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肘部损伤 ,多发生于 10岁以下儿童。通常手法复位、骨牵引及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首先方法[1] 。但对手法复位失败、肿胀严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失去保守治疗机会者宜选择手术治疗。我院自1990年~ 2 0 0 1年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肘外侧或内侧、肘外侧和内侧联合、肘后正中“S”形切口 ,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2 ] 四种手术入路 ,骨折断端应用 2枚细克氏针固定 ,共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132例 ,现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旨在提高对肱骨髁上骨折正确处理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2例中 ,男 91例 ,…  相似文献   

19.
欧阳晓 《中国骨伤》2000,13(10):615-615
我院自 1990年以来治疗肘部损伤由于手法复位不良所致肘内翻畸形 12例 ,全部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 ,均获得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4~ 14岁 ;左侧 4例 ,右侧 8例 ;原始损伤类型 :肱骨髁上骨折 9例 ,肱骨内髁骨骺损伤及肱骨内髁骨折 3例 ;肘内翻畸形原因 :12例全部为伤后手法整复 ,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 ,复位后X线片示不同程度的提携角改变 ,由于不同原因未能及时纠正 ,最大达 10°以上 ;伤后至手术时间 :最短 1年 ,最长 5年 ,平均 2 7年 ;肘内翻角度 :最小 10° ,最大 45° ,平均 2 8 7°。2 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严重移位的、屈曲及伸直位均不稳定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Ⅳ型治疗。方法 对2008 年3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8 例儿童严重的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此类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的原因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接受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术,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总体效果良好。随访1~3年,无一例发生骨不连,肘内翻,神经损伤。结论 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本种类型骨折治疗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