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MRI二维影像下股骨髁间窝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MRI二维影像对股骨髁间窝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探讨虚拟股骨髁间窝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9月-12月募集健康志愿者30名,男、女各15名,年龄20~30岁,身高150~185 cm,体重45~74 kg。排除膝关节疾病和手术史。根据性别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并将同性别的膝关节分为左膝及右膝2个亚组。对30名志愿者行双膝关节MRI扫描,将MRI二维图像导入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10.01,并对膝关节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三维图像测量获取髁间窝相关解剖学数据:髁间窝宽度(notch width,NW),内、外股骨髁宽度(condylar width,CW),髁间窝指数(notch width index,NWI)。收集2010年1月-3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膝关节三维图像,筛选出4例髁间窝狭窄(NWI≤0.2)的患者,在患者膝关节三维图像上虚拟髁间窝成形术,计算截骨厚度,并在ACL重建术中实施,评估移植物与髁间窝的撞击情况。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双侧股骨髁间窝三维模型的NW、C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内及女性组内左、右膝股骨髁间窝三维模型的NW、CW、NW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L重建术中,根据术前测量结果行髁间窝成形术后患者的NWI达正常值(NWI>0.22),韧带重建后关节镜观察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行基于MRI二维图像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膝关节模型并测量发现重建韧带与髁间窝无撞击。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模型与实体的髁间窝形态有较高相似度,NWI可较好地反映髁间窝狭窄程度;计算机虚拟髁间窝成形术可为ACL重建提供术前参考,以避免术后移植物与髁间窝的撞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各向同性3DTSEMRI测量股骨髁间窝和前交叉韧带(ACL)断面的大小,分析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 采集40名年轻健康志愿者40侧膝关节的3DTSEMRI容积数据,在工作站上重建并测量ACL和股骨髁间窝断面大小.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或偏相关分析,男女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男性ACL断面面积与髁间窝断面面积(r=0.733.P=0.000)、身高(r=0.564,P=0.028)相关,女性髁间窝形态指数与体重(r=0.482,P=0.037)弱负相关,男(r=0.457,P=0.043)女(r=0.768,P=0.000)身高均与体重相关;男女髁间窝和ACL大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年轻人群中男性的髁间窝和ACL较女性的大;男性髁间窝愈大、身材愈高,则ACL愈粗;女性体重愈重,髁间窝形态有稍高而窄的倾向.各向同性3DTSEMRI可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活体股骨髁间窝和ACL进行精确评价.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诊治股骨髁间窝撞击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股骨髁间窝与前交叉韧带撞击对伸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本院骨科 1995年 3月~2 0 0 3年 1月 8例有股骨髁间窝与前交叉韧带撞击现象患者的关节镜下诊治及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8例患者的股骨髁间窝扩大后 ,疼痛均减轻或消失 ,伸膝范围加大。结论 :股骨髁间窝撞击前交叉韧带是引起屈膝畸形及伸膝疼痛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关节镜在诊断与治疗此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股骨髁间窝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如何完善髌韧带中1/3重建前叉韧带术式,防止重建韧带撞 现象的发生。方法 测量42例和73例正常干、湿性股骨髁间窝标本的横径、纵径及其相关值;通过对湿性膝关节标本股骨髁间窝与前交叉韧带和重建韧带解剖关系的观测,确定膝关节伸展时髁间窝与韧带发生撞击的部位,在髌韧带中1/3重建前叉韧带的模拟和临床手术中, 切除股骨髁间窝前外侧壁及顶部部分骨质,加宽加深髁间窝,保持重建韧带与其有5mm间距。结果 临床应用19例中随访1年以上者11例,无1例出现重建韧带撞击现象,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 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能有效地防止髁间窝对髌韧带的撞击,保证其顺利地替代前叉韧带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术诊断与治疗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报道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16膝。作者对镜在本病诊断中的优点、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所有病人均合并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前部或定位不确定的钝痛、渐进性关节伸屈障碍和反复关节积液。关节镜术野良好,可动态检查前交叉韧带在运动中所受阻碍的情况,提高本病诊断率并有助于分型,关节镜下可将本病分为三型:磨损型、挤夹型、混合型。治疗采用关节镜下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加镜下关节清理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股骨髁间窝的形态、测量方法、股骨髁间窝与前交叉韧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了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191-1194
股骨髁间窝的形态及大小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等膝关节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从髁间窝的测量方法、大小、形态分型、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对股骨髁间窝形态学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并讨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ACL重建股骨隧道定位及固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时股骨隧道定位及固定方法。方法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者86例采取镜下修复,分别应用经由内向外及由外向内2种定位方法行股骨隧道定位;股骨隧道固定分别应用Endobutton、Rigidfix及可吸收挤压螺钉3种方法。结果经随访10~26个月,Lachman征、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28分到70分,平均56.65分。结论股骨端隧道由内向外定位方法(通过胫骨隧道)创伤略小,适用于Endobutton、Rigidfix等,但受胫骨隧道位置及角度影响,要使股骨端隧道定位点与前交叉韧带股骨外髁解剖止点完全吻合,必须建立精确位置及角度的胫骨隧道。而股骨端隧道由外向内定位方法创伤略大,适用于股骨端挤压螺钉固定,定位点不受胫骨隧道影响,与前交叉韧带股骨外髁解剖止点较易吻合;而各种股骨端固定方法各有利弊,选择最佳的股骨隧道及固定方法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前交叉韧带胫骨平台止点的MRI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I测量前交叉韧带(ACL)胫骨平台止点,为临床生理等长重建ACL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0例正常的膝关节磁共振检查结果,在适当的切面上绘制并测量胫骨平台前缘至后交叉韧带(PCL)前缘之间直线距离(AP)、在该径线上ACL胫骨侧止点中心至胫骨平台前缘之间距离(IA)、ACL胫骨止点中心至PCL前缘切线距离(DL),并计算IA/AP的比值。结果IA为(19.5±2.8)mm,AP为(38.5±3.6)mm,IA/AP为(50.6±4.8)%,DL为(16.3±2.0)mm。结论MR I可用于测量ACL胫骨侧止点,重建ACL胫骨侧止点定位于胫骨平台中点稍后方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单束重建(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与双束重建(double—bundle reconstruction)是目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的两个学术流派。传统的ACL重建将ACL视为一个整体,采用自体或异体材料作为整体进行单束的重建。目前ACL重建一般采取等长重建。等长重建是指屈膝30°,骨隧道关节内定点在胫骨髁间隆起前内缘和股骨髁间窝外侧壁的后上缘(右膝11点钟,左膝1点钟位置),  相似文献   

11.
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重建位置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 :比较模拟生理负荷条件下前交叉韧带股骨重建位置的等距特性。方法 :7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 ,在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取 3点以及胫骨附着区取 5点分别钻骨隧道 ,通过钢丝和等距测量器施加初负荷 ,检测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胫骨和股骨隧道间的距离变化。结果 :膝关节从 0~ 90°屈曲过程中 ,股骨韧带附着区中点、上点和后点与胫骨附着区 5点间呈等距变化 ,但股骨韧带附着区中点、上点与胫骨附着区 5点间距离变化具有组内显著性差异。结论 :股骨韧带附着区后点是理想的等距重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后会否引起患侧股骨髁间窝增生致狭窄。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08年12月进行关节镜下治疗单侧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共216例,对其中35例健侧膝关节X线检查无退变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记录患膝ACL断裂的病程,拍摄双侧膝关节髁间窝位X线片,测量其宽度,并对患侧膝关节进行IKDC、Lvsholm及Tegner评分。结果本组患者的髁间窝宽度差值(健侧-患侧)为(2.62±1.38)ml/1,患膝ACL断裂病程为(24.71±15.20)个月,两者呈正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患侧膝关节的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分别为(69.31±5.17)、(72.34±6.17)及(4.66±0.54),此三者与髁问窝宽度差值问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像学测量观察表明,ACL断裂后可继发患侧膝关节股骨髁间窝狭窄,其狭窄程度随病程的延长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88-1892
[目的]分析髁间窝形态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组,平均年龄36.3岁(18~60岁),男女比例为1.4:1。对照组为按照年龄、性别与病例组1:1配对的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共150例。分别在膝关节高分辨率MRI冠状位和轴位扫描图像上测量髁间窝宽度、股骨双髁宽度,统计髁间窝分型,计算髁间窝宽度指数(notch width index,NWI)。[结果]髁间窝宽度、NWI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轴位髁间窝宽度[OR=0.865,95%CI(0.784,0.955),P=0.004]和冠状位髁间窝宽度[OR=0.879,95%CI(0.813,0.851),P=0.001]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轴位NWI[OR=0.000 02,95%CI(0.000,0.008),P=0.002]和冠状位NWI[OR=0.000 2,95%CI(0.000,0.010),P=0.001]是ACL损伤的高度危险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髁间窝分型的χ2检验结果显示:在男性女性合并的总体中两组分型无差异(P=0.792),但在女性中两组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髁间窝宽度和NWI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其中NWI是高危因素;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髁间窝分型在总体中无差异,但在女性中A型髁间窝可增加ACL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75-2180
[目的]对健康髁间窝进行形态学测量、分型并年龄相关分析,为髁间窝形态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提供依据。[方法]对351例(男166例182膝,女154例169膝)膝关节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进行轴位及冠状位测量,依轴位形态对髁间窝分型,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对200例膝进行分型,其中A型112例,占56%;U型83例,占41.5%;W型5例,占2.5%,不同性别间各型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无论轴位还是冠状位男性髁间窝宽度及深度均大于女性;按性别及髁间窝形态分层后,无论性别、轴位还是冠状位A型髁间窝宽度均最小,W型最大,U型居中;深度A型最深,W型最浅,U型居中;髁间窝宽度及深度与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均呈负相关,但除男性A型髁间窝轴位深度外,其余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髁间窝形态的A/U/W分型中A型最多,W型最少,U型居中;男性髁间窝宽度及深度均大于女性;A型髁间窝最深、最窄,W型最宽、最浅,U型居中;髁间窝宽度及深度与年龄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317-1321
[目的]PRP复合自制的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前叉韧带,研究PRP对重建术后移植物早期微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切除双侧前交叉韧带,每兔随机一侧植入经PRP处理的蚕丝人工韧带复合物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PRP组(共32膝),另一侧植入经等量生理盐水处理的蚕丝人工韧带作为NS组(共32膝)。分别于术后4、8、12、16周行血管灌注法和HE、Masson染色方法观察,测量新生血管面积和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术后蚕丝韧带逐渐被胶原纤维覆盖,新生血管和新生细胞逐渐长入,术后16周时移植物已类似于正常前交叉韧带,新生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沿胶原纤维受力方向排列。术后4、8、12周PRP组和NS组新生血管面积和成纤维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16周时,PRP组和NS组新生血管面积和成纤维细胞数目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蚕丝作为原材料制作的人工韧带重建实验动物的前交叉韧带,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四个途径,研究蚕丝人工韧带与骨界面结合的具体转归过程.[方法]实验组和单纯对照组采用蚕丝人工韧带作为重建材料,空白对照组采用动物自体跟腱1/3作为重建材料,建立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实验组术前将蚕丝人工韧带浸泡在含BMP 0.5 mg/ml的PBS溶液中4h,单纯对照组仅行PBS溶液预湿4h,空白对照组取完足够长跟腱预张后不做特殊处理.重建ACL方式模拟临床,韧带两端骨隧道部分均采用人指骨钢板配套的松质骨螺钉挤压固定.分别于术后4、8、24周取材做大体观察、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单纯对照组术后4周界面可见充满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术后8周界面见致密纤维组织与韧带连接紧密,术后24周界面可见Sharpey纤维结构.实验组术后4周界面充满大量的致密结缔组织,术后8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结构,术后24周界面以Sharpey纤维结构为主.空白对照组术后4周界面可见成骨反应及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术后8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结构,术后24周界面以Sharpey纤维结构为主,形成间接止点.[结论]蚕丝人工韧带重建ACL,韧带-骨界面通过Sharpey纤维形成间接连接,韧带中BMP细胞因子能促进韧带-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股骨髁间窝的形态及大小,以及与前交叉韧带损伤、性别、身高、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屈膝45.后前位投照法对62个正常人膝关节行股骨髁间窝穿通位摄片.在肌腱沟水平测量股骨髁间窝宽度及股骨髁宽并计算股骨髁间窝宽度指数.结果:正常髁间窝形状呈倒“U”形.62个髁间窝宽为(18.9±4.8)mm,男为(19.8±3.8)mm,女为(18.3±5.3)mm,(t=1.29,P> 0.05).髁间窝指数平均为0.24±0.05.髁间窝指数与身高(r=-0.11)、体重(r=-0.13)、年龄(r=-0.28)不相关.结论:屈膝45.髁间窝穿通位像可完整显示髁间窝的形态与宽度.该测量可为临床上股骨髁间窝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放射学基础.术前对髁间窝进行影像学测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股骨髁间前交叉韧带撞击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髁间前交叉韧带撞击症薛庆云黄公怡股骨髁间前交叉韧带撞击症是指在膝关节屈伸活动的正常范围内发生的股骨髁间窝与前交叉韧带撞击、磨损,产生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病理现象。1977年Norwod和Cros[1]研究发现,在膝关节最大伸直位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使用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部分重建、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56例ACL重建病例,其中部分重建11例,单束重建25例,双束重建20例。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进行IKDC2000、Tegner和Lysholm评分以及常规KT-2000和后推KT-2000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9.84±5.03个月(13~22个月)。对三组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的配对t检验显示,术后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后推法KT-2000测量显示,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组膝关节的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组。但常规KT-2000测量无法辨别三种术式之间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结论 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更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后推KT-2000测量在ACL双束重建和部分重建的术后稳定性评估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