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1例,按照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手术前及手术后脊柱后突角度及随访期内的角度丢失.结果 21例中,优10例,良11例.21例患者结核病灶清除彻底,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治愈无复发.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纠正19.8°±3.7°,X线片显示所植髂骨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5±1.3)个月.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86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52例,后路内固定34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随访8个月~4年,平均23个月。除1例术后2周出现切口皮下血肿、4例1年后仍存在髂骨供骨区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无复发。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平均为33.6°,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平均15.6°、18.6°。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24个月.[结果] 1例脊柱结核复发(3%).23例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6.9%,植骨愈合时间 4~8个月(平均6个月).无窦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0%.[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多椎体脊柱结核(≥3个椎体,包括跳跃性病灶)患者41例,病灶分布为C4~S1,颈椎2例,胸椎14例,胸腰段19例,腰椎4例,腰骶椎2例。伴截瘫者7例,Frankel分级C级4例,B级2例,A级1例。伴后凸成角21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7个月。7例截瘫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恢复。后凸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23.5°,术后平均11.5°,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3.8°。内固定松动1例,伤口及植骨延迟愈合2例。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结核无复发。结论: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ESR、CRP,观察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25 min,术中出血量450~1 060 ml。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中切除病灶组织经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ESR及CRP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8~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移位、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1例B级者恢复至C级,4例C级者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8例D级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全身有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可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3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3-5周,术中彻底的清除病灶,对于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或多根肋骨支撑植骨修复,同时行前路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卧床4-6周,继续正规化疗12个月左右。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7个月的随访,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植骨稳定、融合,内固定无失效,脊柱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和预防,术前伴有神经症状者神经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对胸腰椎结核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采用一个切口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6例,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植骨融合时间及近期脊柱序列保持情况。结果15例获得随访,时间13~36个月。术前Cobb角10°~40.3°(25.6°±14.2°),术后Cobb角0°~27.2°(10.4°±5.3°),末次随访Cobb角0°~27.5°(10.5°±3.8°)。8例神经功能障碍者Frankel分级:C级2例恢复到D级1例、E级1例;D级6例恢复到E级5例,1例无恢复。脊柱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矫正。随访期间植骨块无移位,椎体序列及高度保持良好。术后2~3个月可见植骨融合。结论采用一个切口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7月~2013年9月,对36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病灶清除后采用结构性支撑,自体大块髂骨植骨9例,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并自体髂骨骨粒植骨27例。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3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恢复良好。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后路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9例。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术后平均5.2个月达满意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后凸畸形矫正满意,Cobb角平均23.4°,平均矫正21.3°。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重建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15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行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植骨融合和脊柱序列保持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0±21)min,术中出血量为(500±88)ml。15例均获随访,时间24~36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5例D级恢复到E级4例,1例无恢复。植骨均融合。术后脊柱后凸、侧凸均有不同程度纠正,Cobb角术后为0°~24.2°,末次随访时为0°~25.3°。结论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患者手术前后患椎后凸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 反应蛋白( C-reaction protein, CRP)、植骨融合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2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年,术后Cobb角无明显丢失,后凸畸形平均纠正4.12°,平均矫正率24.5%。末次随访ESR、CRP恢复正常,植骨大部分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7.8个月,原有症状大部分消失,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有效完成病灶清除、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恢复生理曲度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后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3种不同术式: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或钉棒内固定;1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5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X线显示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型改善,其中合并脊髓损害1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2例术后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可避免或减少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胸腰段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2例胸腰段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患儿采用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重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后凸Cobb角变化和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定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Bird—well分级评价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无周围脏器、血管及脊髓损伤。12例均获随访,时间18—32(23±3.6)个月。患儿胸腰段疼痛均消失,结核症状消失无复发,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均正常。术后1年x线片提示植骨均获骨性融合,Birdwell分级:I级9例、Ⅱ级3例。内固定位置均正常。末次随访Cobb角:13°~28°(15.5°±1.8°)。末次随访ASIA分级:术前B级3例均恢复至C级,C级5例均恢复至D级,D级4例恢复至E级3例、1例无恢复。结论一期后路清除胸腰段结核病灶彻底,椎管减压可靠,矫形效果显著,钛笼重建、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胸腰段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内固定应用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探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应用价值及应用方式.方法对26例患者采用4种不同术式:①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经椎弓根内固定;②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③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前路钢板内固定;④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前路单钉棍系统内固定.结果经过12个月以上的观察,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突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彻底清除病灶,合理的使用内固定,能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Ⅰ期手术经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Ⅰ期手术经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2岁,平均7岁;病史3个月~1年,平均6个月.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胸背痛、肋间神经痛以及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术前X线片、CT、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多发生于T4-T9节段.胸段后凸角35°~72°,平均48.2°.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2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后凸角变化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定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儿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正常.术后4~8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最后随访后凸角12°~30°,平均19.5°,脊髓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5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Ⅰ期经后路清除胸椎结核病灶彻底,椎管减压可靠,矫形效果显著,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胸段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徐跃根  杨亚东  刘师良 《中国骨伤》2009,22(12):938-940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脊柱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5.3岁。病变部位为胸腰段,2个椎体3例,3个椎体17例,4个椎体1例,皆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8.0±9.7)°。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1例,E级12例。术前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痨及全身支持治疗,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化疗9~1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及脊柱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6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9.8±3.3)°,平均矫正17.2°,术前、术后比较,P〈0.01,植骨均融合。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17例。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9月至2008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7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范围为T5~S1,病灶累及1~2个椎体72例,大于等于3个椎体7例,其中跳跃性脊柱结核4例。手术方法:a)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b)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后佩戴支具3~6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该组患者随访2~9年,均获临床治愈。79例前路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7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7°,随访期内丢失2°。合并截瘫29例,术后神经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是脊柱结核治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老年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45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7(61~78)岁.单个椎体破坏8例,两个椎体破坏27例,三个或三个以上椎体破坏10例.病程1~8个月,平均4.5个月.部位:胸椎(T2~T10)9例,胸腰段(T11~2)14例,腰椎(L3、L4)16例,腰骶段(L5、S1)6例.Frankel分级:B级7例,C级21例,D级11例,E级6例.45例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其中21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0例合并糖尿病.术前对这些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术后随访.术前均行抗结核治疗2~3周.T2~T7椎体结核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骶段椎体结核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余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手术.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28.5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44例治愈,1例复发.植骨于12~18个月内均获融合.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B级1例,C级6例,D级11例,E级27例.结论 围手术期对并存疾病进行有效处理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可以耐受手术治疗.如手术入路选择合理,病灶清除、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perioperative features, operative approach and surgical effect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n older patie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ranging in age from 61 to 78 years (average, 67 years). The lesion was located in thoracic vertebrae in 9 patients,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in 14, lumbar in 16, and lumbosacral in 6. Preoperative Frankel grades were B in 7 cases, C in 21, D in 11 and E in 6. Among them, 21 ha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0 had diabetes mellitus. With preoperative medicine and chemotherapy for 2-3 week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included: 1) Posterior focus debridement,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fixation in thoracic vertebrae (T2-T7). 2) Anterior debridement,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l fixation in lumbosacral vertebrae (L5-S1). 3) Anterior focus elimination,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anterior plate fixation in the other vertebrae. Results Forty-f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to 40 months, with the average of 28.5 months. No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red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Forty-four cases had recovered and 1 recurred. Spinal fusion occurred 12-18 months after operation. Frankel neurological grad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With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omorbiditi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the elderly could tolerate surgical treatment.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es, thorough debridement and reasonable bone grafting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re key to therapeutic suc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