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30例42椎,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取俯卧位调节手术床使椎体骨折部位过伸,达到满意的闭合复位后,经皮双侧或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填充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改变情况。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Oswestr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临床疗效。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伤椎处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45±0.48)分降至术后平均(2.45±0.52)分,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的骨水泥渗漏并发症。术后椎体高度及伤椎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VAS及Oswestry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能迅速缓解疼痛,减少骨折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 采用球囊扩张PKP治疗椎体OVCF 26例,术前患椎明显疼痛,但无神经症状及体征;术前CT示椎体后壁均完整.结果 26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术后24 h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矫正9°,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PKP治疗胸腰椎OVCF可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6例,24个伤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48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患者4~12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1.25)分(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最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最终随访10.2°±4.3°(P<0.05);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67个病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椎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共25例(65个椎体),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57~79岁,平均(62.3±5.5)岁。根据术前MRI检查明确疼痛性椎体及陈旧骨折椎体,行选择性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对疼痛性椎体采用正常球囊扩张压力和足量骨水泥充填,对陈旧性骨折椎体采用较低球囊扩张压力和少量骨水泥充填,不追求恢复椎体高度。测定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椎体高度(前柱、中柱、后柱)、Cobb角、肺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活动功能。所得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术后及随访期间症状改善、有无并发症等。结果 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24 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共1例1个椎体有骨水泥渗漏,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柱、中柱平均高度差异及Cobb角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及活动能力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显著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和肺功能,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CV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4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42个椎体;年龄50岁~87岁,平均73.4岁;伤椎部位T8-L3,其中36个椎体为T10~L2.致伤原因均为低能量型损伤,腰背部持续疼痛,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影像学表现为伤椎椎体后壁完整,非爆裂性骨折.手术前后以及随访期间对患者视觉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以及伤椎高度,后凸角变化等影像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月~14月,平均9.6月;手术前后VAS分别为7.86±0.86和2.82±0.98; ODI分别为79.04±7.67和28.35±5.80(P<0.0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68.72±5.48%和84.04±5.05%;伤椎中部高度分别为72.92±4.82%和87.96 ±4.38%;局部后凸角度分别为23.52±3.87°和11.36±2.37°(P <0.05),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行PKP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Cobb角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椎体高度等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S由术前的7.7±1.0下降至术后的2.3±0.7,末次随访的2.4±0.6;Cobb角由术前的(29±5.4)°矫正到术后的(21±3.5)°,末次随访时的(22±3.6)°;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2.9±2.6)mm到术后的(21.5±1.8)mm,末次随访时的(21.3±1.7)mm.术后与术前、末次随访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88-2090
[目的]探讨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8年3月~2018年11月因椎体压缩性骨折至本院就诊、行"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并进行对比,评估其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0.91±4.63) ml,术中出血量平均(31.83±6.04) ml,平均住院(2.41±0.62) d,未出现神经根损伤、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移位、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伤椎邻椎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结论]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对比。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PVP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KP组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椎体高度恢复优于PVP组(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应用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均可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但椎体后凸成形术伤椎高度恢复效果好,骨水泥渗漏率低。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6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VP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PKP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VH、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PVP与PK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法复位结合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了PVP和PKP治疗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变化测量。结果 53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1例出现骨水泥渗透到椎体旁。疼痛完全缓解32例(60.4%),显著缓解21例(39.6%)。术后及随访6个月,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随访观察疼痛无复发,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PVP及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安全、疗效优良、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理想方法。合适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良好的术中操作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采用PVP和PKP技术共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7例(107椎)。其中45例(56椎)采用PVP治疗,男20例(24椎),女25例(32椎),年龄57~89岁,平均73.8岁;42例(51椎)采用PKP治疗,男18例(23椎),女24例(28椎),年龄56~90岁,平均72.7岁。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椎体高度变化,随访椎体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方法 8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8.2个月。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高度增加PKP组优于PVP组,末次随访时PKP组椎体高度丢失量较PVP组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17.6%,PVP组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同样满意的止痛效果;PKP恢复椎体高度优于PVP,远期高度也容易丢失;骨水泥渗漏发生率PKP组低于PVP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77个椎体)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PVP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及术后3d、3月、6月、12月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ADL评分)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共77节椎体均成功实施PVP手术,13例患者16节椎体(20.78%)发生骨水泥外漏,无截瘫、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3d、3月、6月、12月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且随时间延长,疼痛缓解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均逐步提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3d、3月、6月、12月患者压缩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结论PVP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明显缓解疼痛及恢复日常活动能力的效果,并可以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可以作为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早期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围手术期指标和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PVP组52例、PKP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总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VAS评分)和随访指标(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PVP组(27.7±6.0)手术时间短于PKP组(37.3±8.1);PVP组(4.6±1.4)骨水泥注入总量小于PKP组(6.0±2.7),PVP组(2.6±1.5)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小于PKP组(9.0±2.0),PVP组(2.4±0.4)术后VAS评分小于PKP组(1.9±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比较,PVP组(19.85±2.16)椎体前缘高度低于PKP组(24.18±3.07),PVP组(12.43±2.08)后凸Cobb角大于PKP组(8.01±3.45),PVP组(24.89±5.52)椎体压缩率大于PKP组(20.23±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PKP相比PKP能进一步改善OVCF病椎的裂隙修复,尽可能恢复椎体高度,术后疼痛程度轻;但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注入量相对较多,且不适用于重度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17.
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自2005年3月以来,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34例40个椎体,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其中31例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3例疼痛明显减轻,无一例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及CT提示伤椎内骨水泥填充部位满意,无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前平均37°,术后平均16°,改善角度平均21°。随访观察疼痛无复发,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理想方法之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穿刺、关键步骤中严密透视监测及病人自我监测等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对19例22个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 所有患经3~12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其中优4例(21%),良12例(63%),可3例(19%)。术后5例患需阶段性口服药物缓解疼痛,2例骨水泥外溢,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明显疗效,可在短时间内解除患痛苦,恢复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combined with zoledronic acid (aclasta)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 Method: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OVCF were treated with PKP from February 15, 2014 to January 17, 2016.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each group having 52 patients. All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KP. On the other hand, all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KP combined with aclasta.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bone metabolism (N-MID and β-CTX) were evaluat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Result: One week after operation, the value of VAS and ODI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One year after operation, these worsened rapidly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no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x months and one year after operation, the BMD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bone metabolis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contrast, the BMD and bone metabolism did not change in the control group. Moreover, four patients again suffered from OVCF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ree patients had fever symptom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s: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KP combined with aclasta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OVCF i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病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行PKP治疗的病人1 829例,其中女1 412例,男417例。根据PKP术后是否发生再次骨折,将病人分为再发骨折组(224例)和未再发骨折组(1 605例)。统计病人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骨密度、术后侧(后)凸畸形的度数、椎体高度恢复率、初始骨折椎体数量、术前保守治疗时间、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骨水泥渗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骨密度、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骨水泥渗漏及术前保守治疗时间均与再骨折的发生有关(P<0.05);病人术后侧(后)凸畸形的度数、初始椎体骨折数量、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与再骨折无明显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4.355,95%CI:1.598~1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