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考察小干扰RNA(siRNA)载体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MPG△NLS(LHRH-MPGNLS)负载针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的siRNA所形成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观察不同溶剂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研究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效果.方法 将LHRH-MPG△NLS与CDK2-siRNA按氨磷比(N/P)为10/1、20/1、40/1混合,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粒,用动态光散射仪检测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焦碳酸二乙酯(DEPC)处理水、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用CCK8试剂盒测试纳米粒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LHRH-MPG△NLS/CDK2-siRN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均在200 nm以下,N/P为10/1、20/1、40/1时的Zeta电位分别为(70±5)、(120±5)、(130±5) mV.生理盐水中纳米粒粒径明显增大,说明强电解质对纳米粒粒径产生较大影响.纳米粒终浓度为200 nmol/L时,N/P为10/1的纳米粒对HepG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LHRH-MPG△NLS/CDK2-siRN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在200 nm以下,容易被细胞摄取,Zeta电位显示纳米粒可以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但强电解质会影响纳米粒的稳定性,使其粒径增大.纳米粒终浓度为200 nmol/L时,N/P为10/1的纳米粒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PEI-PEG)-siRN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质,以提高siRNA的细胞转染率.方法 设计合成了PEI-PEG共聚物基因载体,使其与针对细胞表面受体CD44v6的siRNA形成纳米复合物.通过粒径与电位测定、凝胶阻滞电泳、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测定等方法,观察不同N/P比的纳米复合物的复合效果、表面形态和大小、基因转染率等.结果 电镜下纳米复合物呈近球形、大小较一致、分散良好的纳米颗粒.N/P=5、10时复合物粒径分别为(174.6±1.2)nm,(267.7±1.8)nm.当N/P超过10时纳米复合物粒径减小,zeta电位为正值且增大.此时,siRNA被PEI-PEG完全复合,产生一种荧光淬灭作用.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的基因转染率随着N/P的增加而增大.当N/P比为30时,其转染率为(75.6±9.2)%.结论 PEI-PEG是一种有潜力的阳离子基因载体,它的制备为下一步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反式转录激活因子短肽-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TAT-LHRH)修饰的低分子质量壳聚糖(LMWC)作为siRNA载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利用琥珀亚酰胺基-3-2-硫代吡啶-丙酸酯(SPDP)共价连接TAT-LHRH双功能肽及LMWC(相对分子质量5 000~8 000;脱乙酰化程度90%),合成TAT-LHRH-壳聚糖(TLC)载体,并与未修饰的LMWC分别和非编码siRNA(序列5′-UUCUCCGAACGUGUCACGUTTACGUGACACGUUCGGAGAATT-3′)混合,合成TLC/siRNA纳米复合物和LMWC/siRNA纳米复合物。利用凝胶阻滞及光散射实验观察纳米粒的表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流式细胞术及体内巨噬细胞吞噬实验分析纳米复合物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所引起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以及对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未进行任何修饰的壳聚糖相比,TLC具有更好的siRNA结合能力(N/P比分别为1∶2、1∶1、2∶1、5∶1和10∶1)。以不同N/P(10∶1、20∶1)与siRNA形成纳米复合体后,其粒径分布于90~150 nm,zeta电位稳定在+2.7~+19.3 m V。含200 nmol/L siRNA的TLC/siRNA纳米复合物在24 h内未引起上述细胞因子的明显释放。体内与体外的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证明,相比未修饰壳聚糖/siRNA复合物而言,TLC/siRNA纳米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摄入量更高,但两者均未对吞噬活性和细胞因子生成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TLC无明显免疫毒性,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siRNA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PEG-PEI/ROCK-Ⅱ-siRNA复合物的物理性能及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的效率。方法设计合成PEG-PEI共聚物基因载体,与ROCK-Ⅱ-siRNA进行复合;用凝胶阻滞电泳实验、粒径与电位的测定观察PEG-PEI/ROCK-Ⅱ-siRNA复合物的复合效果;采用透射电镜观察PEG-PEI/ROCK-Ⅱ-siRNA复合物的形态学;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定量检测复合物对C17.2神经干细胞的转染效果。结果 PEG-PEI/ROCK-Ⅱ-siRNA复合物在N/P=10时完全复合。随着N/P比的增大,复合物的粒径变小而电位增大。在N/P=50时,透射电镜观察到复合物为球形,很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约为100 nm。PEG-PEI/ROCK-Ⅱ-siRNA复合物在N/P=50时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的转染效率最高,为(70.24±5.21)%。结论 PEG-PEI基因载体可以很好的与ROCK-Ⅱ-siRNA复合。PEG-PEI/ROCK-Ⅱ-siRNA复合物对于C17.2神经干细胞具有良好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高效的siRNA纳米载体靶向SGC-7901胃癌细胞,并下调胃癌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方法:检测叶酸(FA)-PEG-SS-PEI-SPION纳米载体与siRNA复合后的粒径、电位等表征;体外实验检验siRNA的结合能力、复合物细胞毒性、细胞摄入能力及转染效率;磁共振(MR)成像检测示踪能力;检验胃癌细胞PD-L1下调效应及共培养T细胞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N/P比值为10时,FA-PEG-SS-PEI-SPION完全复合siRNA,形成电位为(9.14±0.80)m V、粒径为(116.7±2.5)nm的多聚复合物。靶向组的转染率为(95.06±0.44)%,与非靶向组的(93.87±1.05)%相当;平均荧光强度为1 892.67±81.51,高于非靶向组的1 324.33±186.58(P0.05)。普鲁士蓝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证实了复合物的细胞摄入。体外MR成像验证了聚合物的MR造影成像能力。靶向组PD-L1的mRNA最低相对表达量为9.07%±0.79%,Western blot显示PD-L1的表达显著降低。共培养实验显示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增加,IL-10的分泌水平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了FA-PEG-SS-PEI-SPION纳米载体,并证明了其体外靶向细胞及载siRNA下调PD-L1表达的能力和MR示踪的能力,是一种高效和安全的靶向治疗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6.
背景:微囊是目前靶向治疗给药体系的主要方向之一,其大小为数微米到数百微米,可用于口服、注射、动脉给药及局部靶器官治疗等多种治疗途径。目的:制备骨碎补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并对微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骨碎补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单因素分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浓度(60,100,140,180 g/L)、搅拌速度(50,1 000,2 000,4 000 r/min)、初乳乳化时间(2,4,6,8 min)及水油比(1∶5、1∶10、1∶15、1∶20)对微囊大体形态、粒径分布宽度与微囊中总黄酮包封率的影响,筛选出微囊粒径较小、分散均匀、包封率较高的骨碎补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结果与结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140 g/L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匀浆机2 000 r/min搅拌速度,初乳乳化时间6 min,水油比为1∶15。优化工艺下所制备的微囊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789.8±712.3) nm,粒径分布宽度较窄,基本小于5 μm;扫描电镜下观察所见微囊呈圆形,边缘较规则;微囊平均包封率为47.7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发现将聚丙交酯、纳米羟基磷灰石或聚丙交酯两两复合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支架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对细胞的成骨诱导分化,但离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尚有一定的距离。目的:对比不同配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丙交酯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粒子沥滤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丙交酯的质量比分别为10∶10∶80、10∶20∶70、20∶10∶70的复合支架。将3组复合支架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复合培养,绘制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曲线,以RT-PCR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配比为20∶10∶70复合支架的细胞黏附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复合支架组(P0.01),并且复合培养9-27 d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复合培养15-27 d的骨钙素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复合支架组(P0.01),3组细胞的增殖趋势相似。说明配比为20∶10∶7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丙交酯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8.
柯萨奇病毒IgM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柯萨奇病毒IgM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优化制备中各关键步骤的实验条件。方法以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20nm的胶体金溶液,标记羊抗人IgM,制备免疫胶体金复合物,组装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纸条。结果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的20nm胶体金溶液呈亮红色。胶体金标记羊抗人IgM最低稳定量是1μg/ml,最适稳定量为1.5μg/ml。最适pH为8.2。血清标本检测结果与进口ELISA试剂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质量不但与抗原抗体的质量、层析材料的选择、胶体金的制备与标记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缓冲系统、辅助添加剂的选择与优化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一种向胰腺癌细胞安全、高效输送siRNA的免疫纳米载体。方法:检测纳米载体IONP-PEI(非靶向组)及其与siRNA复合物的表征;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siRNA结合力、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率以确定其复合siRNA的最佳N/P比值;细胞免疫荧光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scFvCD44v6偶联IONP-PEI的靶向纳米载体(靶向组)在细胞内分布;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观察、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靶向组和非靶向组的转染率和转染siKRAS后的干扰效果。结果:IONP和PEI的最适质量比为0.75;纳米载体复合siRNA的最佳N/P比值为20;IONP-PEI/siRNA复合物的电位为(21.73±8.07)mV,粒径为(51.3±2.2)nm。荧光显微镜显示,非靶向组和靶向组转染后均在细胞内,靶向组的转染率为(89.75±1.81)%,高于非靶向组的(59.87±4.52)%,且靶向组的荧光强度高于非靶向组。靶向组的KRAS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34.02±615)%,低于非靶向组的(51.09±6.70)%;Western blotting显示靶向组的KRAS蛋白表达量低于非靶向组。结论:非靶向组和靶向组均能够将siRNA转染进细胞内,且靶向组具有更高的转染效率和更好的干扰基因表达效果。本课题构建的scFvCD44v6-IONP-PEI是一种高效、安全和靶向识别胰腺癌细胞的免疫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阳离子化高分子载体在血清环境中会大量吸附血清蛋白而导致转染效率低下,因而难以应用于临床。设计合成羧基化葡聚糖(Dex-COOH)和羧基化葡聚糖修饰富勒烯(C60-Dex-COOH)两种阴离子化高分子,并将其包覆在精胺化普鲁兰(Ps)与siRNA形成的复合物(PS/siRNA)外层,以减少复合物对血清蛋白的吸附。采用DLS/ELS检测阴离子包覆前后复合物的颗粒粒径及Zeta电位;用QCM-D验证阴离子包覆层的形成,并评价包覆层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的影响;同时应用cck-8试剂、流式细胞术,检测包覆前后及不同包覆比例下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进入细胞的情况及对Hela-EGFP细胞的干扰效率。结果表明,Dex-COOH与C60-Dex-COOH能够在PS/siRNA外部形成稳定的负电性包覆层,有效阻止BSA的吸附,并在无血清的条件下显著降低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在有血清的环境中,表面包覆了阴离子化高分子的复合物可以不受血清蛋白的影响而被细胞大量摄取。对包覆了C60-Dex-COOH的PS/siRNA复合物转染组施加光照,可促使复合物从溶酶体中逃逸,将血清条件下PS/siRNA的干扰效率提高20%。该策略可有效提高阳离子化高分子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效率。  相似文献   

11.
兔抗人CXCR3-B分子N端多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获得兔抗人CXCR3-B分子N端第1~19、第17~35及第33~51个氨基酸多肽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多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和应用。方法:应用Fmoc法化学合成CXCR3-B分子N端第1~19、第17~35及第33~51个氨基酸多肽,经C18的RP-HPLC纯化后,通过高碘酸钠法将纯化的CXCR3-B分子的多肽与KLH交联;皮下注射抗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加强免疫得到抗血清,应用蛋白G纯化获得多克隆抗体。对纯化的抗体进行ELISA、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初步鉴定和应用。结果:分别化学合成CXCR3-B分子N端第1~19、第17~35及第33~51个氨基酸多肽,纯化后多肽纯度分别为98%、88.54%及80%,达到免疫用抗原标准。多肽与KLH交联,用于免疫动物。经纯化后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32000(0.1mg/L),1∶4000(3mg/L)和1∶1000(10mg/L)。3种多肽的抗体可特异识别胎心组织中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0的CXCR3-B分子,相应抗原定位于3种多肽的抗体可特异识别胎心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应用于ELISA、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实验,为确定CXCR3-B分子的组织及细胞分布和定位、寻找CXCR3-B相互作用的分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目的:获得兔抗人CXCR3-B分子N端第1~19、第17~35及第33~51个氨基酸多肽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多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和应用。方法:应用Fmoc法化学合成CXCR3-B分子N端第1~19、第17~35及第33~51个氨基酸多肽,经C18的RP-HPLC纯化后,通过高碘酸钠法将纯化的CXCR3-B分子的多肽与KLH交联;皮下注射抗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加强免疫得到抗血清,应用蛋白G纯化获得多克隆抗体。对纯化的抗体进行ELISA、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初步鉴定和应用。结果:分别化学合成CXCR3-B分子N端第1~19、第17~35及第33~51个氨基酸多肽,纯化后多肽纯度分别为98%、88.54%及80%,达到免疫用抗原标准。多肽与KLH交联,用于免疫动物。经纯化后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32000(0.1mg/L),1∶4000(3mg/L)和1∶1000(10mg/L)。3种多肽的抗体可特异识别胎心组织中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0的CXCR3-B分子,相应抗原定位于3种多肽的抗体可特异识别胎心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应用于ELISA、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实验,为确定CXCR3-B分子的组织及细胞分布和定位、寻找CXCR3-B相互作用的分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镉对甲状腺癌WRO细胞系的增殖作用,及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GPR30)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MCF-7、MDA-MB-231及WRO 3种细胞系GPER1的表达;将3种细胞分别分为7组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镉(Cd)(250、500、750及1 000 nmol/L)处理组、17β-雌二醇(E2)(10 nmol/L)处理组和GPER1特异性激动剂(G1)(10 nmol/L)处理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将WRO细胞分组并进行处理:1)空白对照组、Cd(5、10、15及30 min)处理组、E2(15 min)处理组和G1(15 min)处理组;2)空白对照组、GPER1特异性拮抗剂(G15)处理组、Cd+G15处理组、E2处理组和E2+G15处理组;3)空白对照组、Cd处理组、Cd+scramble siRNA处理组和Cd+GPER1 siRNA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上述3种情况中各组磷酸化ERK和AKT及总的ER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将WRO细胞分为6组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Cd处理组、Cd+G15处理组、Cd+ERK抑制剂(PD98095)处理组、Cd+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组和Cd+GPER1 siRNA处理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WRO为GPER1阳性;低浓度Cd促进细胞增殖(P0.05),500 nmol/L Cd效果最明显;随Cd处理时间延长,ER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15 min时最高;G15或GPER1 siRNA抑制Cd或E2诱导的ER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上升(P0.05);G15、LY294002、PD98059及GPER1 siRNA减弱Cd诱导的细胞增殖。(P0.05)。结论镉通过GPER1激活GPER1-ERK/AKT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癌WRO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正> 胸腺抑肽是从动物胸腺中提取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多肽,国内报道较少。本文观察了猪胸腺抑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猪胸腺抑肽由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金以丰教授制备,0.47mg/ml,分子量12000。BCG50mg/支,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1.2 动物 Balb/c,小鼠20只,8~12周龄,20g,雌性,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3 实验分组及处理 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尾静脉注射胸腺抑肽0.1mg/d,分别连续注射0、5、10和15d。注射结束的第2天进行免疫学测定。1.4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 按文献进行。1.5 胸腺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测定 见文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兔抗人细胞色素P4501A2(CYP1A2)抗体及其特性鉴定。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YP1A2蛋白的序列,根据亲水性、抗原性、柔韧性及表面性等指标选择多肽序列,合成CYP1A2多肽,与载体蛋白钥孔戚血蓝素(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偶联,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抗CYP1A2抗体。辛酸-硫酸铵法纯化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的效价及相对亲和力常数,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免疫组化进行定位。结果:获得针对小分子CYP1A2的抗体。该抗体效价为1∶16000;相对亲和力常数在10^5-10^6/M,具有实用价值;可与CYP1A2合成肽及天然CYP1A2出现特异性反应;可识别正常人肝脏组织CYP1A2;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该抗体识别的相应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0。结论:合成的多肽-KLH复合物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制备相应的抗体。制备的兔抗CYP1A2合成肽抗体可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实验。  相似文献   

15.
以湿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0nm的羟基磷灰石粉体,并采用超声分散,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在酸溶的胶原稀溶液中。测试结果显示,羟基磷灰石在胶原溶液中形成了稳定的分散体系,该分散体系的稳定性与体系的pH值以及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的相对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VAP)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Rho/ROCK通路的影响.方法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鹿茸多肽组,每组20只,另以同窝同性别阴性小鼠20只设立为对照组.鹿茸多肽组小鼠鹿茸多肽100 m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8 d.治疗后水迷宫实验检测并记录小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为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目的:在生理pH值7.40下,合成水溶性明胶/水溶性PbS微纳米复合物,研究PbS颗粒在明胶大分子基体上的结合机制。 方法:以明胶、Pb(NO3)2和Na2S•9H2O为原料,采用一釜化学反应法,即将Pb2+和S2−依次加入明胶水溶液中,原位生成PbS/明胶微纳米复合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紫外-可见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测定其形貌、粒径及其光谱性质。 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显示,所合成的PbS颗粒在低Pb2+浓度时为不规则多面体,较高Pb2+浓度时呈橄榄形。动态光散射结果显示,当Pb2+浓度为2.0×10−5,8.0×10−5,2.0×10−4 mol/L时,明胶/水溶性PbS复合物的平均粒径分别为75,91,109 nm。PbS/明胶复合物的量子尺寸效应明显。形成机制为:Pb2+与明胶大分子肽链上的羰基氧相互作用并引起明胶大分子的构象由α-螺旋到β-折叠的变化以利于PbS成核;明胶大分子包覆于PbS颗粒表面使明胶/水溶性PbS复合物在水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用静电喷雾法制备单分散性良好、亲水性的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聚己内酯(PEG-b-PCL/PCL)电喷微球。将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EG-b-PCL)、聚己内酯(PCL)与氯仿混合磁力搅拌3 h后,采用静电喷雾的方法,以双亲(PEG-b-PCL)含量、流速、电压为变量,研究微球形态大小、粒径分布的变化,并研究微球亲水性随双亲含量的变化程度及微球在水中的分散性。双亲含10%~20%、流速1 mL/h、电压10 kV时能得到成球性佳、粒径5~6 μm的单分散性良好的微球,粒径的变异系数为15%~21%;双亲含量增至30%,微球之间由较多的纤维连接;双亲含量由0增至20%时,接触角由126.2°±4.8° 降至29.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改变双亲含量能有效改善微球的亲水性,同时,加入10%~20%双亲的微球在水中分散性佳,能形成均匀的混悬液。PEG-b-PCL/ PCL能得到单分散、亲水性佳的微球,为进一步制备载药微球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人工合成β2糖蛋白1(β2GP1)多肽制备针对人源、鼠源β2GP1的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及致病性。方法应用Fmoc法化学合成β2GP1 N端第35~51位氨基酸的多肽,将合成后的多肽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蛋白G纯化得到抗β2GP1多肽抗体,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体外实验使用抗β2GP1多肽抗体/β2GP1复合物刺激C3H/He N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定时间,收集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组织因子(TF)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38、磷酸化p3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磷酸化NF-κB p65表达情况;体内实验采用C3H/He N小鼠腹腔注射抗β2GP1多肽抗体建立实验性抗磷脂综合征(EAPS)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抗β2GP1抗体滴度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化学合成β2GP1多肽的纯度为94%,达到免疫用抗原标准。偶联KLH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其抗血清效价大于1∶32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β2GP1多肽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人源和鼠源β2GP1条带,双抗夹心ELISA检测表明该多肽抗体可与β2GP1隐蔽表位特异性结合。体外实验显示抗β2GP1多肽抗体/β2GP1复合物能够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38、NF-κB p65磷酸化,诱导细胞TF mRNA及蛋白表达。体内实验成功建立EAPS小鼠模型,小鼠外周血抗β2GP1抗体滴度大于1∶3200,APTT明显缩短。结论所制备的抗β2GP1多肽抗体可识别人源和鼠源β2GP1分子,能与β2GP1隐蔽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致病效应。  相似文献   

20.
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可生物降解型药物缓释或靶向给药系统中。 目的:探索载药纳米粒制备条件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方法:以维生素E1000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为乳化剂、姜黄素为模型药物、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主要指标,单因素实验探索影响两指标的主要因素,再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 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的最佳工艺为:水油相比10∶1,聚合物浓度15 g/L,药物浓度3 g/L,乳化剂TPGS浓度0.03%。以此工艺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外形圆整光滑,粒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67.5 nm,包封率为89.52%,载药量为13.72%,纳米粒前期突释不明显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该工艺稳定、简单可行,优化制备工艺得到的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粒径适中、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