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头部CT扫描中mAs变化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头部CT扫描方案中mAs变化对辐射剂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需做头部扫描患儿+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1个月.16岁。小儿头部扫描参数按CT机预设的分为3个年龄组:(曲~1.5岁年龄组(40例),采用150mAs;②1.5~6.0岁年龄组(40例),采用200mAs;③6.0~16.0岁年龄组(40例),采用250mAs。其他扫描技术参数不变.120kV,6mm×3mm准直器组合,6mm层厚。记录扫描时的剂量参数CT剂量加权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3组CTDI。分别为(21.296±0.586)、(27.990±0.723)、(35.665±0.766)mGy(F=4264.944,P〈0.001)。3组DLP值分别为(242.617±24.277)、(356.262±34.147)、(458.743±20.993)mGy·om(F:638.654,P〈0.001)。扫描参数每降低50mAs,CTDI。降低约22.72%,DLP降低约27.12%;若降低100mAs,CTDI。降低约40.29%,DLP降低约47.11%。结论降低mAs值,可使CT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在小儿头颅CT检查中,依患儿年龄合理降低mAs值.可以作为CT技师实施儿童放射防护的基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大型X线设备体检的项目也日益增多,而在此类检查中,体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通常较大,成了大型X线设备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最主要问题。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为大型X线设备参与健康体检打开了广阔的前景。实际应用中,20~30mA的管电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同。用该条件进行螺旋CT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体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像引导放疗中常用的模拟定位螺旋CT(MSCT)、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和螺旋断层治疗机MV螺旋CT(MVCT)的影像质量。方法:CatPhan600模体测量三种成像设备的CT值均匀性和线性、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3D影像的几何准确性和金属伪影大小。结果:MSCT、CBCT和MVCT的CT值与物质密度均呈线性关系;均匀模体中的CT均匀性分别为1.07%,1.40%,39.81%;空间分辨率分别为8 lp/cm,7 lp/cm,4 lp/cm;MSCT可显示低对比度为1%的3 mm圆孔,CBCT只能略微分辨圆孔,而MVCT则无法显示圆孔,几何准确性均良好;MVCT的金属伪影较小。结论:CBCT和MVCT的成像质量均不如MSCT,但能满足患者治疗体位验证和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多排螺旋CT图像的高对比度与扫描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排螺旋CT的图像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扫描参数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图像质量,而高对比度分辨率是衡量图像质量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扫描参数,包括管电压、准直器宽度、旋转时间、螺距,在考虑辐射剂量的同时寻找最有效的高分辨率图像.结果得出:管电压对图像高对比度分辨率没有太大影响;准直器宽度为20mm的高对分辨率比40mm的效果更好;旋转时间越长,高对比度分辨率越高;当使用20mm的准直器宽度时,0.531:1的螺距比0.969:1时的图像更好.  相似文献   

5.
X线计算机扫描装置,简称CT。它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物,是医学界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CT机的发展通常以“代”标记,主要以X线球管和探测器的关系、探测器的数目、排列方式和两者的运动方式(即扫描方式)的差异来划分。CT机自问世到现在,经历了各次升级换代,结构和性能逐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等中心扫描对降低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4月144例行冠状动脉MSCTA检查患者,将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为A、B、C、D 4组,每组36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定位,电流为智能毫安;B、C、D组采用等中心位置扫描,电流分别为智能毫安、智能毫安的90%、智能毫安的80%。4组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比较4组患者冠状动脉MSCTA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噪声、信噪比(SNR),主观质量评分比及辐射剂量(ED),对直径>1.5 mm的血管节段采用冠状动脉15分段法评分,用以评价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噪声方面,4组重建图像中的主支气管选择,感兴趣区(面积约15.0 mm2),测量其标准差值作为噪声值,SNR为其CT值/标准差。结果 MSCTA图像分析显示,以D、A、C、B组为序,噪声依次降低(分别为15.09±2.97、2.68±2.47、2.57±2.29和2.45±4.36),SNR依次升高(分别为63.74±19.78、78.64±14.66、78.66±14.84和79.66±22.90);D组与A、B、C组两两比较,噪声高而SNR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组间噪声及SNR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良率98.9%(1 939/1 960),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D辐射剂量依次降低,分别为(3.39±1.39)mSv、(2.89±1.21)mSv、(2.56±1.05)mSv,(2.14±0.87)mSv,其中A组明显高于C、D组,B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不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情况下,等中心扫描能降低冠状动脉MSCTA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在头颅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头颅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以及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头颅患者作头颅CT扫描,分为220mA、100mA、80mA3种剂量扫描,评价3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分别记录3种剂量扫描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结果与常规剂量220mA扫描比较,100mA扫描对头颅图像的观察诊断没有影响;80mA扫描时图像颗粒增粗,组织结构分辨率下降,影响观察诊断以220mA为标准,低剂量组80mA和100mA的CTDIvoI、DLP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36.7%、36.7%和45.9%、45.9%。结论100mA低剂量CT扫描对头颅细微显示没有明显影响,不影响观察诊断,完全可应用于头颅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双武  王海燕 《医学信息》2019,(22):168-169,1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部占位疾病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内病灶的平扫/增强扫描的CT值及强化增值、不同肺癌病理类型CT净增强值,及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肺癌、肺结核球、炎性假瘤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肺癌增强扫描CT值高于肺结核球,低于炎性假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强化增值高于肺结核球,低于炎性假瘤(P<0.05)。鳞癌CT净增强值高于腺癌、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CT净增强值高于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准确性为88.89%、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84.21%,均高于平扫的67.78%、69.23%、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帮助鉴别肺部占位疾病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且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不典型肝癌影像特征,评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20年7月间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患者肝脏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图像特征与病理类...  相似文献   

10.
王迪 《医学信息》2019,(23):171-172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比良、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变类型的CT值。结果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肺部小结节中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8.64%、准确度为91.00%;相较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边缘清晰度、内部钙化检出率较高,边缘分叶状或不规则状、毛刺征,内部结构均匀检出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星灶在良性与恶性结节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30 s、90 s及180 s CT值均小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鉴别结节性质,且检查中辐射剂量较低,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螺距对螺旋CT图像噪声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噪声是影响CT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改变螺距大小对螺旋CT图像的噪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螺旋CT图像噪声与螺距大小有关。为了获得良好的CT图像,应该利用螺距来控制和减小螺旋CT图像的噪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轴向分辨力或断层灵敏度曲线(SSP)和图像噪声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临床常 用的腹部扫描模式,采用不同直径的模板,重建层厚、螺距、电压(kV)、重建算法等扫面参数,进行MSCT扫描,对不同参数 对断层图像SSP和图像噪声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螺距和准直器宽度保持不变,不同层厚和重建算法得到的 SSP的半高宽FWHM值基本保持不变(P>0.05);当重建算法和准直器宽度保持不变,不同螺距和层厚得到的SSP的半高 宽FWHM值基本保持不变(P>0.05);不同准直器宽度,同螺距和层厚得到的SSP 的半高宽FWHM值基本保持不变(P> 0.05);随着层厚、mAs增加,图像噪声减小(P<0.05);随着kV增加,图像噪声随之减小,不同重建算法下图像噪声存在明显 差异(P<0.05)。结论:卷积重建算法、螺距和准直器宽度对SSP的影响很小,螺距对图像噪声影响很小,而层厚、重建算 法、mAs、kV对图像噪声影响大。层厚、mAs、kV增大,图像噪声减小;重建算法分辨率越高,图像噪声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对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以辽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行腹部CT平扫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均行自动毫安控制技术扫描,管电压均为130 kV。观察组预设图像质量参考毫安秒150 mAs,行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对照组预设图像质量参考毫安秒250 mAs,行滤波反投影重组。通过CT值、图像噪声SD、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评价两组图像客观质量,并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记录两组CT剂量容积指数。 结果:观察组肝脏、脾脏的图像噪声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图像信噪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对比噪声比、主观整体质量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剂量容积指数为(10.02±2.85) mGy,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8±4.36)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不仅能保证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而且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人肠系膜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及其解剖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与尸体标本上观察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对照,测量评价肠系膜动脉。方法 选取正常人230例,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后观测肠系膜动脉,然后对正常肠系膜动脉的多层螺旋CT图像与尸体解剖标本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 活体扫描成像测量人肠系膜动脉,其管径明显大于尸体标本肠系膜动脉测量值(P<0.05); 2. 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位置、分支类型及走行与已有尸体标本的资料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3. 不同的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其中,STS-MIP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分支的级别。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其数据可靠,并可以进行大样本的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活体正常脾体积的多层螺旋CT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快捷、简便、准确测量活体脾体积大小的方法。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的SSD重建技术测量了168例正常成人脾的体积,并与以往的肋单元记数法、脾厚度测量法和脾指数测量法等进行比较一结果:测得正常脾体积为(88.22~374.30cm^3),平均(171.71 24.27)cm^3:其中男性92例、女性76例,年龄16~60岁,平均42岁提,提示睥体积与年龄、性别因素相关,与体重、身高因素相关关系不大:经比较,SSD重建技术是目前最简便、准确的测量脾体积的方法一结论:认为SSD重建技术测量脾脏体积较为准确,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时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关系,以求获得最高的质量剂量比。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行腹部CTA的患者270例,随机分成管电压、管电流及螺距组,每组90例。管电压组分140、120、100kV3级,每级30例;管电流组分400、300、200mA3级,每级30例;螺距组分0.5、1、1.53级,每级30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从膈顶2cm到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分叉处,在腹主动脉近端设置触发兴趣区。当造影剂CT值达到120HU时,触发扫描并记录辐射剂量。把动脉期容积数据发送到Vitrea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处理,通过血管的显影、饱满度、整体性、对比度、伪影等的综合得分来评估图像质量,进而对比各组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管电压组中随着管电压从140kV下降到100kV,腹部CTA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均下降,辐射剂量的下降程度更大(P〈0.05)。120kV与140kV的图像质量均在优良以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9),100、120kV管电压下的图像质量比140kV时分别下降41.3%(P〈0.05)、8.7%。患者采用的辐射剂量从140kV下降到100kV逐渐下降,3级管电压组之间辐射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0kV的图像质量剂量比最高。管电流组中,随着管电流从400mA下降到200mA,腹部CTA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同时下降,但辐射剂量的下降程度更大(P〈0.05),300mA与400mA的图像质量均在优良以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O.21),200、300mA管电流下的图像质量比400mA时下降了40.4%(P〈0.05)、10.6%。患者采用的辐射剂量从400mA到200mA逐渐下降,3级管电流组之间辐射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0mA的质量剂量比最高。螺距组中,随着螺距从0.5上升到1.5,腹部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同时下降,辐射剂量下降程度更大(P〈0.05)。螺距1与0.5的图像质量均在优良以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螺距1.5的图像质量比螺距0.5、1时下降了50.O%(P〈0.05)、10.9%。在患者采用辐射剂量上,螺距0.5、1、1.53级螺距组之间辐射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的质量剂量比最高。结论适当的降低管电压、管电流及增加螺距,图像质量虽有所下降,但能满足诊断要求,而辐射剂量下降的幅度更大,这有利于x线的全民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VNC)对肝细胞癌(HCC)显示的最佳层厚。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HCC患者腹部CT扫描的影像资料,分别获得5、3、1 mm不同层厚的常规平扫(TNC)、动脉期VNC(VNC-a)图像和门静脉期VNC(VNC-p)图像。比较3种不同层厚TNC、VNC-a和VNC-p图像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噪声(SD)。通过Bland-Altman plot散点图分析TNC图像和VNC图像的CT值一致性;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3种层厚VNC-a图像、VNC-p图像与TNC图像相比,SNR升高,S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和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5和3 mm层厚VNC-p图像比VNC-a图像SD更低,SNR更高(P<0.05),1 mm图像VNC-p与VNC-a图像SD和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和3 mm层厚VNC-a图像和VNC-p图像与TNC图像的CT值一致性良好,其中3 mm VNC-p图像LOA界限外的数据点比例最低(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盆腔静脉曲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患者均经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所有CT增强扫描图像经薄层重建后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结果检出盆底异常静脉血管丛15例,卵巢静脉扩张7例,官旁静脉丛提前显影1例,子宫体积增大15例,盆腔静脉造影剂清除缓慢7例,盆腔底部少量积液3例。结论螺旋CT对盆腔静脉曲张显示效果直观、诊断明确。螺旋CT及CT血管成像技术在盆腔静脉曲张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向东  韩萍  赵虎  柳曦 《解剖学报》2010,41(6):905-908
目的 研究尸体标本腕关节多层螺旋CT (MSCT)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相互关系。 方法 腕关节尸体标本共4例,依次编为1~4号。扫描机型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16 螺旋CT扫描仪。每例尸体标本共进行11组扫描,第1~11组扫描采用的电流和电压依次为:1.80mAs、80kV;2.80mAs、100kV;3.80mAs、120kV;4.100mAs、80kV;5.100mAs、100kV;6.100mAs、120kV;7.120mAs、80kV;8.120mAs、100kV;9.120mAs、120kV;10.100mAs、100kV;11.100mAs、100kV。第1~11组均采用16×0.75mm准直器。第1~9组采用的螺距均为0.55,第10组和第11组扫描采用的螺距分别为1.0和1.5。3号标本加1组高电压、高电流扫描:140kV、300mAs。以上扫描球管旋转1周均为0.5s。扫描完成后重建1.0mm层厚、0.5mm间距薄层图像并传至Siemens多功能后处理工作站(MMWP)进行冠状位重组。比较不同扫描参数时的辐射剂量及冠状位重组图像质量。 结果 腕关节标本在不同扫描条件下重组的冠状位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辐射剂量与电流的改变呈直线正相关;辐射剂量与电压的改变呈曲线正相关;辐射剂量与螺距的改变无明显相互关系。 结论 辐射剂量与各种扫描参数的关系各不相同,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相互关系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心电图ST段改变及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探讨冠心病诊断中心电图和MSCTCA检查的方法和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4例,进行心电图和MSCTC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病变检查的阳性率。结果:与MSCTCA方法相比,心电图ST段改变检查的灵敏度为56.82%,特异度为50%,总体符合率为54.69%,Kappa值为0.061,两种方法检查一致性较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avL/V1-5导联ST段改变阳性患者与Ⅱ/Ⅲ/avF导联ST段改变阳性患者相比,以MSCTCA检查的阳性率更高(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与轻度患者相比,心电图ST段改变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中度狭窄患者与轻度患者相比,心电图ST段改变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单支管状动脉病变患者(P<0.05)。结论:心电图与MSCTCA检查一致性较差,临床上不宜单独使用单一检查方法;在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心电图ST段改变检出率较高,结果具有参考价值;I/avL/V1-5导联ST段改变阳性患者相比Ⅱ/Ⅲ/avF导联ST段改变阳性患者,MSCTCA检查阳性率更高,更具有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