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Zhou DS  Li LX  Wang LB  Wang BM  Xu SH  Mu W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86-1688
目的探讨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5年10月经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4岁(18~62岁)。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肩胛体部骨折11处、肩胛颈骨折10处、盂缘骨折8处、盂窝骨折7处、肩胛冈骨折9处、肩峰骨折6处。其中多部位复杂骨折15例,伴有腋神经损伤2例,肩胛上神经损伤4例。通过改良Judet手术入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等固定。结果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21个月。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结论改良Judet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大多数类型的肩胛骨骨折可通过改良Judet入路完成,尤其适用于肩胛体部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冈骨折以及不存在喙突、前部肩胛盂骨折的多部位复杂骨折,经改良Judet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病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29岁。针对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在6—8周。功能预后按Hardegger等疗效评价标准: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移位严重的肩胛颈骨折、肩胛骨体部骨折应强调手术复位及内固定,肩关节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视骨折类型不同可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肩胛骨外缘的直切口可解决绝大多数肩胛颈及体部骨折,切口短、创伤小,软组织剥离范围小,暴露直接,节约手术时间,可以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以及牢靠的固定。  相似文献   

3.
肩胛盂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肩胛骨骨折的1%。由于肩胛骨被周围强大的前后肌群呈"夹板式"包绕,结构比较稳固且血液供应充分,绝大部分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肩胛盂关节内移位性骨折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明显的效果文献多采用Judet肩胛骨倒"L"形后侧入路。自2010年3月—2013年9月,我们采用肩胛骨垂直切口手术治疗肩胛盂关节内骨折17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卫忠  张海明  韩雷 《中国骨伤》2012,25(8):687-68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38.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1h~10d,平均3d。肩胛体骨折3例,肩胛颈及肩胛体骨折4例,肩胛颈及肩峰端骨折4例,关节盂及喙突部骨折2例,肩胛冈及喙突部骨折1例。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采用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根据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重建肩关节稳定,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反Judet切口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1月,采用反Judet切口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颈及体部骨折44例。男34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0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压伤4例。根据Miller等骨折分型标准,ⅡA型6例,ⅡB型14例,ⅡC型4例,Ⅳ型2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20 d,平均11 d。手术前后通过肩胛骨正位X线片测量盂极角和肩胛盂侧倾角,术后参照Rowe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肩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00 mL。2例术后5 d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抗感染及换药后于3周内好转,未影响功能锻炼;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骨不连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患者盂极角和肩胛盂侧倾角分别为(36.24±5.89)°和(9.27±2.12)°,均较术前的(17.08±3.28)°和(23.52±4.35)°显著改善(t=18.792,P=0.001;t=19.503,P=0.001)。术后1年参照Rowe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获优32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90.9%。结论反Judet切口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颈及体部骨折,对肩袖肌群损伤小,三间隙显露肩胛骨二柱结构,手术操作简便,骨折可获满意复位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治疗严重移位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 应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对11例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体部骨折5例,外科颈骨折3例,关节盂缘骨折2例,关节盂窝骨折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为12个月.结果 患者各阶段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22周,平均9周.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结论 肩胛骨外侧切口入路比较适合于肩胛骨体部、肩胛骨颈部、关节盂缘、关节盂窝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但由于该切口偏于肩胛骨外侧,用于肩胛冈骨折时须延长切口.该切口不适合用于肩峰骨折及喙突骨折.肩胛骨外侧切口配合应用多孔重建钢板,可取得肩胛骨体部和颈部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共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19例,取肩关节背侧手术入路(Judet切口),重建钢板进行固定。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随访14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2个月,平均1年2个月。评定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标准:优11例(79%),不满意3例(21%),无失败病例。结论对不稳定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功能,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多点式微创切口与传统Judet切口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效果,探讨有效术式,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住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共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Judet切口手术,B组采用多点式微创切口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肩部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Constant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多点式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Judet切口手术,可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且能降低肩部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9.
改良Judet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6-03诊治的60例肩胛骨骨折,采用经典Judet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Judet入路附加肌间小切口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疼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个月肩关节功能Herscovic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 d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5~22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肩关节功能Herscovici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Judet入路附加肌间小切口显露骨折端、解剖复位骨折、个性化钢板内固定肩胛骨边缘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浮肩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19例浮肩损伤,其中肩胛骨解剖颈骨折1例,外科颈骨折10例,横形骨折3例,混合型肩胛颈骨折5例.锁骨干骨折11例,锁骨远端骨折4例,肩锁关节Ⅲ度以上脱位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损伤,本组均采用锁骨上缘切口及Judet入路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19例随访4~55个月,平均15.2个月.根据Herscovici的疗效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患者肩关节的功能评分为4~16分,平均13.4分.结论 FSI使维持肩关节的稳定结构破坏,非手术治疗常难以恢复移动FSI的序列关系,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童贤平  朱峰  卢进 《中国骨伤》2007,20(6):382-383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肩胛骨骨折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3~62岁,平均42岁。全部采用后入路肩胛外缘切口,如有肩胛冈骨折或肩峰骨折另作辅助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8周,按Hardegg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3例,良5例。无钢板断裂、松脱,骨折移位,骨不愈合,感染,再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后外侧缘切口内固定肩胛骨外侧缘、肩胛冈治疗肩胛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各型肩胛骨骨折的可行性及适应证 ,评价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 2 5例肩胛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常规行肩胛骨的正位、侧位及前 30°斜位的X线摄片 ,用Jesser法将骨折进行分型 ,手术采用Judet入路进行骨折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 8个月至 3年 5个月 ,平均 2 0个月 ,按Dolfi等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 ,优 (13~ 16分 ) 10例 ,良 (9~ 12分 )11例 ,可 (5~ 8分 ) 3例 ,差 (小于 4分 ) 1例 ,优良率为 84 %。结论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已成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累及关节面并有移位的肩盂骨折、有移位的肩胛骨颈部骨折以及肩胛冈粉碎性骨折是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征。对预期功能要求比较高的病人 ,可适当放宽手术指证。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可靠的内固定以及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14例采用后方Judet入路,2例采用前后方联合入路,1例喙突骨折与2例盂部前方骨折采用前方入路,2例肩峰骨折采用骨折处直接切开,2例盂部后方骨折采用后方肩胛骨外缘直接切开。16例伴有肩胛骨多处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固定,1例喙突骨折及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2例肩峰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和钢丝环扎,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21例获得随访,时间9~5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体格检查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术后并发浅表感染1例,外展>90°时轻微疼痛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1例。结论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肩胛骨骨折,适合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Z”切口在肩胛骨体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对一组13 例经采用“Z”切口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按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部骨折(骨折线延到内缘)13例,肩胛冈骨折5例,肩胛盂窝骨折8例。手术入路均采用肩胛骨后侧“Z”切口行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该切口手术有利骨折复位,固定牢固,术后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3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36个月,平均20.5个月。患者术后患肢外展等活动好,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例,良4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4.6%。术后创伤性关节炎1 例,无伤口感染和骨不连。结论:应用作者设计的肩胛骨后侧“Z”切口行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优点在于方便延伸扩大切口,术野显露清楚,有利骨折复位,固定牢固,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科采用反Judet切口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2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23~58岁。车祸伤19例,高处跌落伤3例。肩胛骨骨折Ada-Miller分型:Ⅱ型6例,Ⅳ型16例。均为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侧肩胛骨外侧缘人路治疗不稳定肩胛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不稳定肩胛颈骨折14例采用后侧肩胛骨外侧缘入路重建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结果 14例获6~20个月随访,平均11.5个月.疗效根据Herseovici等标准:优6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后侧肩胛骨外侧缘入路能以较小的创伤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尤其是Miller型、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4.3岁。根据Miller分型,A型2例,C型1例,型3例,型5例。合并肋骨骨折8例(其中6例伴发血气胸),多发性四肢骨折5例,颅脑损伤1例,脊柱骨折2例,腋神经损伤1例,浮肩损伤1例,肩胛上神经损伤1例。前方入路2例,后方入路9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55个月,平均21.2个月。术后3个月Rowe疗效评价,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肩胛骨骨折需完善术前评估。对于型、型骨折,选取Judet入路,以重建钢板固定,有操作安全、简单便捷、出血量少及损伤小等优点,前方入路可用于部分型骨折。  相似文献   

18.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7年11月收治的肩胛骨骨折15例,术前行CT三维重建,Judet入路显露,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根据Hardegger标准评价:优1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 CT三维重建对肩胛骨骨折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8—2019-12采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0例肩胛骨骨折,术中采用后方改良Judet入路置入桥接内固定系统,观察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术后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导致愈合不良,2例出现肩后方疼痛,对症处理后均治愈。骨折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7.2个月。未出现螺钉松动、固定棒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按Hardegger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操作方便简单、固定灵活牢靠、手术损伤小、骨折愈合快,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肩袖肌间隙入路和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其中24例采用经肩袖肌间隙入路(A组),26例采用Judet入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根据Hardegger等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明显小于B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6~13个月,平均11.6个月;B组为7~15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Hardegger等评定标准A组获优1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8%;B组获优15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3)。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满意,骨折均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29.86±8.38)周,B组为(30.05±7.99)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7)。结论与Judet入路相比,经肩袖肌间隙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视野显露清晰,肌肉剥离范围小,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内固定操作简便,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