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案例增多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在宜昌市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中肇事、肇祸凶杀案例的鉴定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肇事、肇祸凶杀案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孟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39+2747
目的:对昆明地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管理治疗状况和肇事肇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疾病分类治疗并对肇事肇祸情况进行危险性评估。结果: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为83.6%,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最多,旅途性精神病肇事肇祸率最高。高风险患者占54.8%。结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多,危险等级高,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至2010年,九江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数量逐年递增,以肇事行为为主要收治原因,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要疾病类型。结论: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肇事肇祸危险度与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749名重性精神病患者,采用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肇事肇祸危险度与其之间的得分差异。结果:749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3级(高危患者)的检出率为16.96%;高危患者的BPRS得分(41.98±11.99),显著高于肇事肇祸危险度≤2级(低危患者)的(38.21±12.16);高危患者SDSS得分(9.67±2.94),显著地高于低危患者(8.38±3.12)。结论:肇事肇祸危险度越高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越重,肇事肇祸危险度与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随州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特点,为本地区社会治安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制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本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住院精神病患者有无肇事肇祸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以男性、精神分裂症、性格内向、无职业、离异或丧偶、住院次数较多、病程较长、监护差、未复诊、拒绝服药、无医保、经济状况差等为特征的精神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肇事肇祸行为;主要表现为打人、毁物等。结论: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重性精神病的防控救助机制,并针对其特征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基本情况及危险因素。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3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各种危险性评估,了解其危险相关因素。结果:3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肇事肇祸患者128例,占36%;肇事肇祸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服药依从性、婚姻相关。结论:需加强对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占达飞  朱国钦 《海南医学》2000,11(3):26-26,32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对1997年至1998年受司法机关委托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7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被鉴定者以男性和21?0岁者居多,平均年龄30.5?.5岁.鉴定结果患有各种精神疾病者69例(95.8%),其中精神分裂症34例(47.2%);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36例(50%).结论精神病人犯凶杀案比例大,尤其是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支配下作案,其手段残忍.因此,做好精神病人的监护和管理是减少和杜绝精神病人肇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特点,提出有效降低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率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司法鉴定科2016年1~6月鉴定的34例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例资料.结果 肇事肇祸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47%,肇事肇祸案件案发地多与居住地一致占79.41%.肇事肇祸患者鉴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6例(76.47%),双相情感障碍3例(8.82%),其他精神障碍5例(14.71%);无刑事责任能力12例,限制刑事责任能力15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7例;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史29例,13例(44.83%)纳入社区管理,16例未纳入社区管理(55.17%).结论 男性青壮年、治疗不规律、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正式工作、家庭及社会支持差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主要肇事肇祸群体,且作案时多无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吴国贤  苏虹 《安徽医学》2020,41(9):1088-1091
目的 探讨分期分类护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危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庆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采用分期分类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在另一个病区同期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护理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纠正有效率及危险性级别占比情况。结果 护理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纠正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肇事肇祸行为各危险级别占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分类护理能够有效纠正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降低肇事肇祸危险级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司法鉴定的精神患者再次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哈尔滨市辖区内2001~2010年的司法鉴定的精神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案件定性(P=0.000)、结论意见(疾病定性)(P=0.002)、鉴定后是否治疗(P=0.003)、目前精神状况(P=0.000)、监护人与被鉴定人的关系(P=0.006)、家庭成员(是否独居)(P=0.000)是精神患者再次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再次肇事肇祸精神患者危险因素除疾病本身因素外还有还包括案件的性质和社会支持系统不良,如患者家属及社会对精神患者肇事肇祸的后果估计不足,监管力度不足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在2011年度收治的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进行I}缶床状况分析。方法:对人院的50例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I临床资料进行犯病程度(一般情况、精神疾病)分类,将肇事肇祸类型进行有关统计学的处理。结果:1、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最高;2、男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且危害大;3、在精神疾病肇事肇祸中,普遍文化素质低,农民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率高;4、普洱市精神疾病患者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偏高。结论:精神疾病犯罪主要发生在农村,主要是由于缺乏监管或疏于管理;男性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率高,危害大;肇事肇祸患者普遍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地区,当地民俗中酒文化根深蒂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肇事肇祸发生率高。我市已启动“686”项目,可以有效减少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行为。  相似文献   

12.
阮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1047-1049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频发,多起恶性案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卫生部下发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研究决定,于2010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次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熊日先  强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694-695,731
重性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肇事肇祸率高、治疗率低的特点,对重性精神疾病特别是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加强管理及治疗工作,全面推动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使重性精神疾病特别是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工作提升到了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陆怡  杨栋元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75+1377
2006年12月,根据上海市政府要求,由市民政局等六局办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精神病患者救治工作的实施办法》。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承担了城市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救治工作,在"迎世博"和"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El收住院的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统计一般人口学资料,精神疾病诊断及症状学诊断,肇事肇祸发生及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患者为文化程度低,未婚或离异,农民或无职业的青壮年为主,以精神分裂症者为多,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旅途精神障碍占一定比例,肇事肇祸多在精神症状指引下,无自知力时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多为伤人毁物及扰乱交通安全,危险行为为高风险接近50%。结论:管理好重性精神病人,减少流浪率,减少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对维护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稳定期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PAN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等对85例因肇事肇祸而住于广州市公安局精神病管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普通男病区患者83例为对照组。结果住广州市公安局精神病管治院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住普通病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与PANSS量表总分及病程、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论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很多因素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按抽签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实施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护理.两组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NOSIE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改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激惹行为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临床特征,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制定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46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研究组)和246例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对照组),分别使用自编临床特征调查表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 P R S)进行评定.结果 女性、中青年、分裂症、伴躯体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等项目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BPRS评分中,BPRS总分、思维障碍、兴奋冲动、敌对猜疑等因子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临床特征与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337份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特点和规律。方法自编调查表,对2000~2004年337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被鉴定人以男性、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的无业人员及农民占优势,案由涉及33种类型,以凶杀、故意伤害、强奸、纵火等案例居多(占35.6%);盗窃、抢劫、诈骗案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被鉴定人诊断排序前四位依次为精神分裂症(22.3%)、无精神病(20.2%)、精神发育迟滞(10.4%)和情感性精神障碍(9.5%)。判定无责任能力、部分责任能力和完全责任能力者,分别占刑事被告人鉴定总数的36.1%、22.6%和41.3%。民事行为能力鉴定中,以离婚案例居多,占整个民事案例53.2%。结论(1)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疾病诊断排序前三位的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情感性精神障碍。(2)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范围由从重点为刑事法律服务向兼顾民事和刑事法律服务过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旨在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51例城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三级以上)发生率为9.05%,肇事肇祸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x2=10.57,P<0.01)、文化程度(x2=10.88,P<0.01)、和监护人类型(x2=16.89,P<0.01)、疾病类型(x2=10.80,P<0.01)、病程(x2=11.39,P<0.01)及服药依从性(x2=19.81,P<0.01)呈显著相关,与患者的年龄(x2=0.80,P>0.05)、民族(x2=0.443,P>0.05)、婚姻状况(x2=1.99,P>0.05)无关。结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从未就医、服药依从性较差、监护人为患者的兄弟姐妹及其他人者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