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辅助控制呼吸模式(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三种呼吸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周围循环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对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最初采用A/C,逐步更改为SIMV和PSV,三种模式各持续120 min。SIMV指令为A/C的75%,PSV压力设置与A/C呼出潮气量为基本相同的水平。每隔15 min记录呼吸机参数、心率和血压1次。每隔60min测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分析1次。结果 SIMV、PSV与A/C吸气峰值压(PIP)分别为(26.25±2.41)、(21.66±2.15)、(32.49±3.46)cm H2O,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46,P<0.05),SIMV、PSV与A/C比较PI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12、3.61,P<0.05)。SIMV、PSV与A/C收缩压(SBP)分别为(126.21±14.06)、(124.22±10.56)、(148.26±12.08)mm Hg,舒张压(DBP)分别为(78.91±12.30)、(76.78±10.88)、(90.86±10.23)mm Hg,CVP分别为(10.18±1.26)、(9.00±2.87)、(13.25±2.10)cm H2O,三者间SBP、DBP、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675、18.564、16.571,P<0.05),SIMV与A/C比较SBP、DBP、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29、2.85、2.79,P<0.05),PSV与A/C比较SBP、DBP、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3、2.82、3.04,P<0.05)。SIMV、PSV与A/C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108.01±3.18)、(100.23±2.81)、(92.63±2.83)mm Hg,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97.35±1.81)、(97.26±1.52)、(92.23±1.26)%,三者间PaO2、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63、10.364,P<0.05),SIMV、PSV与A/C比较PaO2、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08、3.61;q=3.20、3.59,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SIMV和PSV优于A/C。  相似文献   

2.
郑勇  陈科平  谈晨 《疑难病杂志》2012,(12):919-921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2010年7月一2012年6月收治COPD呼吸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采用BiPAP模式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治疗,将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改善幅度B组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iPAP模式和SIMV+PSV模式均可显著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指标,而SIMV+PSV模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MV)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6例AOPP致呼吸衰竭患使用抗毒药的同时采用MV治疗,模式先用辅助/控制(A/C),后过渡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同时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气分析监测。结果:46例患经MV治疗,41例治愈,占89.13%。结论:AOPP致呼吸衰竭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VV+[自主呼吸与目标容量通气的结合,由两种不同的以容量为目标的呼吸方式组成:压力调节容积控制(VC+)和容量支持通气(V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COPD急性呼吸衰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63例,机械通气支持24h以上。首先应用辅助.控制(A/C)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2~4h,获得适合于患者的基础通气参数,同时测定基础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稳定2~4h后随机选用Bilevel,VC+或A/C通气模式,三种通气模式下设置同样参数,相应分为Bilevel组、VC+组和A/C组。Bilevel组在撤机过程中,在每一个压力水平,分别予以Bilevel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相应分为Bilevel组和PSVl组。VC+组在撤机过程中,将通气模式先后调整为VS模式和PSV模式,相应分为VS组和PSV2组。每种模式持续30min,稳定后测定通气功能和血气参数,同时监测肺力学指标。结果 在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初期,Bilevel,VC+下的气道峰压较A/C时的气道峰压明显降低,而顺应性较A/C时高。Bilevel和A/C对患者的肺泡通气和氧合改善的效应无明显差别。循环功能和血气各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撤机过程中,Bilevel,VV+产生的效应与PSV基本相同,其呼吸形式和血气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ilevel和VV+模式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较A/C时的气道峰压低,顺应性高,撤机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和PSV基本相同,故可用于COPD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智能脱机模式Smartcare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SIMV+P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脱机锻炼观察其疗效。方法:建立有创通气的4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SIMV+PSV组和智能模式脱机组(SC组)分别进行脱机治疗。记录每位患者脱机开始时的APACHEII评分、血气分析、脱机时间,以及停用呼吸机72 h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SC组脱机时间比SIMV+PSV组短,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72 h后的血气分析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SC相比传统的SIMV+PSV模式在脱机时间上有优越性,二者脱机后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ASV和SIMV+PSV模式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研究,为临床寻找一个更合适的脱机模式。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纳入研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常规转入ICU,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ASV组和SIMV+PSV组),分别给予ASV和SIMV+PSV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机报警次数、人工操作次数、生命体征等指标。结果:共31例患者完成该研究,其中ASV组16例,SIMV+PSV组15例。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机械通气时间[(223.9±22.1)min VS(302.9±30.2)min]、呼吸机报警次数[(2.0±1.3)bpmVS(4.0±1.8)bpm]人工操作次数[(4.8±1.4)bpm VS(8.2±3.4)bpm],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呼吸力学指标:ASV组与SIMV+PSV组相比,气道峰值压力[(15.8±1.4)cmH2O VS(20.4±1.3)cmH2O],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V模式能加速气管插管的拔除,简化操作,ASV模式作为一个脱机模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不同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SV组(采用ASV模式通气)和SIMV+PSV组(采用SIMV+PSV模式通气),每组24例。比较两组使用通气模式前后RR、HR、p H值、Pa CO2、Pa O2、BNP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和平均调机次数。结果:通气后两组RR和BNP水平均低于通气前,且ASV组降低更为明显,ASV组调机次数低于SIMV+PS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V模式和SIMV+PSV模式均能有效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频率和降低BNP水平,且对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不大,其中ASV模式优于SIMV+PSV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通气( PSV)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心脏呼吸骤停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在恢复自主心律后给予 SIMV,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PSV,观察两组恢复自主心律及复苏成功率,同时观察通气30 min 后及转换呼吸模式30 min 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恢复自主心律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转换呼吸模式30 min 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浓度(FiO2)、PaO2高于接通呼吸机30 min 后及对照组转换呼吸模式30 min 后( P <0.05)。结论SIMV 联合 PSV 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机体含氧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机体的影响是否不同。方法对ICU内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超过48h的危重患者,使用SIMV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入选患者进行APACHEII评分,同时记录SBT前、SBT后2h和SBT后24h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以及测末梢血糖等指标。结果使用SIMV模式进行SBT的有14例(男9例,女5例),使用PSV模式进行SBT的有18例(男15例,女3例),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无差异.且SBT前、SBT后2h及SBT后24h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末梢血糖等指标也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SIMV模式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呼吸循环及血糖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付婧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45-46,49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机械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按照ALI评分分为两组,其中ALI评分值≥2.5的16例患者采用低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14例ALI评分值〈2.5者最初采用辅助/控制通气(A/C),逐渐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观察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PEEP在5~15 cmH2O(1 cm H2O=0.098 kPa)范围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静态顺应性(Cst)随着PEEP的增高而逐渐增加(P〈0.05)。在PEEP增加到20 cm H2O时心输出量(CO)和Cst下降,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气道峰值压(PIP)增加(P〈0.05)。SIMV,PSV与A/C相比可明显降低气道峰值压(PIP)并使Cst增加(P〈0.05)。SIMV和PSV方式均可降低SVR。结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才能更好的增加氧供,减少对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和辅助/控制(A/C)通气的优缺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比较PSV模式有效与效果不佳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2)8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PSV模式与A/C模式的比较以及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的疗效测定。结果:用PSV模式,所有患者皆完成了从自主呼吸到面罩机械通气的过渡。此后分别有7例和4例患者需改用 A/ C或加用 SIMV模式。与A/ C模式比较,用 PSV模式通气不仅耐受性好,且可允许较低的气垫内压,并具有漏气量少、动态死腔小、有效通气量高等优点。低水平PEEP可提高氧分压,而对血流动力学及面罩的密闭性能无不良影响。结论:PSV模式可作为经面罩机械通气的首选模式,A/ C模式则为必要补充,PEEP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老年病人90例均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并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3种不同的通气模式。30例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SIMV+PEEP组),30例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模式(CPAP+PSV组),余30例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PCV组)。对比3组临床疗效、呼吸模式参数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V+PEEP组和CPAP+PSV组治疗后各病死1例,PSV组无死亡病例。CPAP+PSV组分钟通气量(MV)、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高于SIMV+PEEP组和PCV组(P<0.05~P<0.01),吸气末峰压(PI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低于SIMV+PEEP组和PCV组(P<0.05~P<0.01)。3组PaO2、PaCO2、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CPAP+PSV组病人PaO2/FiO2均高于SIMV+PEEP组及PCV组(P<0.01和P<0.05)。结论:3种机械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ARDS病人的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PIP方面比其他2种通气模式有优势,更适于连枷胸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IMV PSV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德国产drger呼吸机,采用SIMV PSV通气方式,治疗重症哮喘患者5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神志、肺部体征的变化。结果: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神志变清,肺部哮鸣音消失,血气分析指标均恢复至正常。结论:SIMV PSV通气方式对重症哮喘患者治疗效果肯定,对于临床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改善反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改变的患者应尽早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其与PEEP方式比较,因其没有气压损伤及对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且更接近于生理性通气而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观察组以SIMV+PSV模式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三组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指标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MV+PSV模式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提升肺通气功能、改善机体供氧、纠正体内酸碱平衡方面的疗效均优于BiPAP模式。  相似文献   

15.
陈浩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32+2-32,2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SIMV+PSV模式组)和B组(BiPAP模式组)各25例,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d的血气、心率、呼吸及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治疗后1d的血气、心率、呼吸及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IMV+PSV模式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效果更好,临床综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住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ICU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科时采取的机械通气模式,分为SIMV组和BIPAP组。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和通气48 h时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等血气指标,以及治疗结束后镇静剂的总用量、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纳入研究的AECOPD患者43例,男性17例,女性26例;SIMV组15例,BIPAP组28例。机械通气48 h时RR和HR两组间比较,SIMV组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 CPAP- PSV模式与 SIMV- PSV- PEEP模式抢救急性呼吸衰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依据自主呼吸能力和上机时机分为 CPAP-PSV方式机械通气组和 SIMV- PSV- PEEP方式机械通气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通气指标、血气变化、预后、脱机率。结果 :两种通气模式通气后血气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CPAP- PSV组通气指标优于SIMV- PSV- PEEP组 ,采用 CPAP- PSV模式早期上机效果好 ,且脱机率高。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达到预期通气指标后 ,根据临床动态观察病情尽早给予病人呼吸支持 ,早期采用 CPAP- PSV模式机械通气预后优于 SIMV- PSV- PEEP模式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