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医院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对其相应的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6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共17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60%。对阿米卡星、四环素、替加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38.8%、56.5%、57.6%和60.6%,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70%。130例患者病情较重,157例患者患有多种疾病或有严重的基础疾病,89例患者进行过有创操作,141例患者检出前使用过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50例患者检出前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结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检出数量增加,提醒临床药师应配合相关科室做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肠杆菌科菌检出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临床样本分离的肠杆菌科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所分离出的肠杆菌科菌1 321株 ,占革兰阴性菌的51.4%,肠杆菌科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多种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及多重耐药,亚胺培南对常见肠杆菌科细菌高度敏感,其次为丁氨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均<20%。结论 本地区肠杆菌科菌检出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整体呈上升趋势,亚胺培南等药物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及耐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贞妮 《右江医学》2007,35(2):196-197
泌尿系感染(UTI)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以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为主,由于临床广泛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日趋严重,给临床用药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UTI的肠杆菌细菌的产酶率及耐药状况,我们对引起UTI的106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了菌群分析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材料1.菌株来源106株菌自2005年10月-2006年11月从临床送检UTI的中段尿标本中分离。质控菌株为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  相似文献   

4.
曹阳 《中外医疗》2012,31(31):50-51
目的对临床分离得到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生正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所分离得到的536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其进行菌种来源、临床分布、耐药率等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一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达到70%以上,克雷伯菌属对两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达到70%以上,肠杆菌属对十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达到70%以上,沙雷菌属对三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达到70%以上。结论临床上许多常用的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已经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保持合理用药才是减少和降低临床用药耐药性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陈萍  刘丁  方清永  王政  王豪  成瑶  南玲  黄庆玲 《重庆医学》2014,(26):3521-3523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有发生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细菌耐药分析与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为3.6%~79.2%,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多联抗菌药物使用天数(OR=4.252)、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OR=9.729)、ICU住院天数(OR=5.228)。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时间,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计算各种病原菌的构成比及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医院感染80例,其中真菌感染12例,占15%,普通细菌感染68例,占85%.G-杆菌检出率最高.大多数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碳青酶烯类及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真菌感染较为严重;G-杆菌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尤以β-内酰胺酶产生的耐药菌为著,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泌尿系感染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01~2009-12期间,住院及门诊泌尿系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368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在分离的36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8.5%,革兰阳性菌占31.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2.0%,革兰阴性菌总的产酶率为24.6%;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在各科的分布情况及其标本来源,分析其耐药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分离革兰阴性菌85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前两位,两种细菌对所监测的13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2年江苏盛泽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治疗感染患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09例住院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09株,排名在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24.0%)?大肠埃希菌(21.7%)?铜绿假单胞菌(19.2%)?鲍曼不动杆菌(10.0%)和阴沟肠杆菌(6.4%);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产谱?茁-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51.4%?58.3%;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95.8%~100.0%),其次敏感性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66.7%~98.6%)?米诺环素(83.3%~88.0%)?头孢哌酮/舒巴坦(83.3%~95.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3.3%~92.8%);非发酵菌属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69.2%?52.5%,且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率< 50%?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结论:本院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同时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新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 J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分离的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BD-Phoenix-100进行鉴定.结果 共检出3 206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 821株(56.8%)、肺炎克雷伯菌652株(20.4%)、阴沟肠杆菌201株(6.3%)、产气肠杆菌104株(3.2%),肠杆菌科细菌以尿液标本分离率最高(1 666株,52.0%),其次为痰标本(463株,14.4%)和血液标本(343株, 10.7%),科室分布以泌尿外科(599株,18.7%)和肾病内科(380株,11.9%)为主.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均低于3.1%,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亦保持了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在泌尿外科和肾病内科分布比较集中,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是最敏感的抗肠杆菌科细菌药物,但已有耐药株的出现,临床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12.
<正>β-内酰胺酶(AmpC酶)常见于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目前,随着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滥用,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日趋增多,产AmpC酶是其较为主要的耐药机制之一~([1]),已成为引起社区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为了解社区感染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现对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卫生院2015年1月至12月社区分离的57株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基因定位和分型研究,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计算各种病原菌的构成比及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医院感染80例,其中真菌感染12例,占15%,普通细菌感染68例,占85%。G-杆菌检出率最高。大多数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碳青酶烯类及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真菌感染较为严重;G-杆菌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尤以β-内酰胺酶产生的耐药菌为著,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2012年江苏盛泽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治疗感染患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09例住院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09株,排名在前五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24.0%)、大肠埃希菌(21.7%)、铜绿假单胞菌(19.2%)、鲍曼不动杆菌(10.0%)和阴沟肠杆菌(6.4%);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为51.4%、58.3%;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95.8%-100.0%),其次敏感性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66.7%-98.6%)、米诺环素(83.3%-88.0%)、头孢哌酮/舒巴坦(83.3%-95.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3.3%-92.8%);非发酵菌属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69.2%、52.5%,且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率<50%。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结论:我院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同时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新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近3年吉化集团总医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各类临床标本,常规方法 培养鉴定细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406株,检出率排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69株)、肺炎克雷伯菌(117株)和阴沟肠杆菌(39株),标本主要分布于痰、创面分泌物和尿液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89%、17.95%、42.86%和11.11%.未见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对所监测的其他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临床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最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具有对超光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高度稳定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重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作为临床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给全球公共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碳青霉烯酶,而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是最重要的碳青霉烯酶之一。  相似文献   

17.
78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沟肠杆菌(E.cloacae)是肠杆菌科中的常见细菌,也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其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为了解其耐药状况,并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及时有效的实验室依据,本文对近3年本院分离的78株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一些危重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本院ICU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医院分离出的菌株及耐药性进行调查,比较病原菌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6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50株(93.12%),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科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8株(6.88%),以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比较严重,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最多见于下呼吸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比较严重,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9.
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及其药敏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保富 《中国热带医学》2005,5(1):152-152,110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引起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医院感染者各类标本作细菌培养分离并通过Microscan watRAway-40系统进行鉴定与药敏测定,再作统计分析。结果 两年共检出7类细菌373株,其中阴沟肠杆菌65株,占17.4%;感染部位以引起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占65.3%。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阴沟肠杆菌是医院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并且对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 方法对医院2007年8月-2009年8月住院及门诊尿标本326,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29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 结果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中多数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占52%,其次克雷伯菌属、肠球菌、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肠杆菌科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严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也很严重.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阴性杆菌,由于病原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依据药物报告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