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囊尿管采用硅胶制成,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对组织刺激性小,距离尿管前端有一气囊,当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后可将导尿管固定于膀胱内,目前被广泛应用。常见因留置方法不当而造成气囊卡在尿道口,引起尿道黏膜损伤,甚至尿道坏死断裂。应根据病人尿道及膀胱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气囊尿管的结构,以及一次性引流袋的构件,严格无菌操作为病人留置尿管,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术中留置尿管后尿液渗漏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广泛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手术后病人的尿量观察等。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尿液除自尿管中流出外,还会从尿道溢出。造成留置尿管病人尿液渗漏的原因与有显著膀胱挛缩及膀胱受刺激后痉挛有关。本研究主要对临床工作中,病人接受留置导尿后,发生尿液渗漏是否与尿管的型号,气囊注水量及病人的性别、年龄、是否有关性,并对以上资料进行卡方分析。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截瘫病人留置尿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根据截瘫病人因留置导尿管过程中无痛觉,易损伤尿道粘膜及留管时间长易发生尿路感染的特点,提出其护理措施:置管中除常规护理外,应选择乳、硅胶尿管,注意掌握气囊尿管的结构特点及置管长度。对截瘫初期采用气囊尿管,以利会阴清洁处理。对后期形成挛缩膀胱,容量少于50ml者不宜采用气囊导尿管,因尿管的气囊部分(约4cm)需全部进入膀胱,通常气囊注水15~20ml后可占据膀胱内一定容积,故以采用普通尿管为宜。受伤一周内实行开放引流,一周以后病情稳定、尿常规正常时开始采用夹管定时开放或间歇导尿方法进行功能训练。经观察本组68例中恢复自主膀胱者48例,占70.3%。7例发生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致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的老年女性病人发生漏尿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62例长期留置气囊尿管的老年女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尿管气囊注入合适的生理盐水量、合理安排膀胱冲洗次数、更换尿管时间等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留置尿管常规护理。结果:长期留置气囊尿管的老年女性病人漏尿与导尿管气囊注入生理盐水量、膀胱冲洗次数、更换尿管时间有关,实验组漏尿发生率为6.45%,对照组漏尿发生率为2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尿管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女性病人漏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的选择时排尿的影响,避免尿管拔除后发生尿潴留再次重新留置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方法拔除留置尿管前先夹闲尿管,待膀胱充盈(450-550m1)后,病人有尿意时,用注射器抽净气囊内的水将尿管轻轻拔除.结果拔除尿管后患者能自行排尿,未有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气囊导尿管已广泛应用于留置导尿中,具有操作简便、减少漏尿、不易脱落等优点。但因操作不当或忽略了留置尿管的护理细节极易造成膀胱、尿道粘膜损伤。为此,将我院泌尿外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患者588例中出现导尿管球囊撕裂尿道,造成尿道粘膜损伤,引起血尿的4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采取了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刘晓丽 《全科护理》2013,(29):2692-2692
气囊导尿管凭借其诸多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操作不当容易使气囊位于尿道内,轻则导致尿道水肿、出血,重则导致尿道撕裂甚至完全断裂,给病人带来极大伤害。传统方法留置尿管时气囊位于尿道的风险极高,由此造成的尿道损伤已有文献报道。通过改良留置导尿方法后,能确保气囊位于膀胱内,采用该方法以来,我科无一例此类不良事件发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法对经尿道内镜治疗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55例经尿道内镜治疗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77例和研究组7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即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研究组采用在膀胱充盈病人有尿意感时,抽尽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5mL生理盐水,让病人自主排尿,尿管随尿液排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拔除尿管后发生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良拔尿管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病人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张蕊  王本毅 《现代护理》2002,8(12):969-969
随着气囊尿管的广泛应用 ,留置导尿护理日益成为护士们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实践 ,我们对留置导尿的护理做了以下几点改进 ,效果比较满意 ,介绍如下。1 在气囊尿管上配上一个调节夹1.1 在搬运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 ,把调节夹关上 ,可防止因尿袋高于耻骨联合时 ,尿液逆流引起的逆行感染[1] 。1.2 当贮尿袋满时应及时倾倒 ,先关闭调节夹 ,再打开尿袋下端开口 ,可防止尿管中的尿液返流入膀胱 ,造成逆行感染。同时也可避免放尿时 ,尿管与外界直接相通 ,减少感染机会。1.3 长期留置尿管者 ,膀胱因无尿液充盈而易挛缩 ,…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气囊尿管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刺激性小、固定牢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气囊尿管有着特殊结构,如果插管方法不正确,护理不当,常可导致插管失败、尿道粘膜出血等并发症,将加重病人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所以,作为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气囊尿管的结构特点,正确掌握操作技术,了解留置气囊尿管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蒋晶红  尚立华 《当代护士》2007,(12):111-112
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留置尿管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本院目前采用Folley双腔气囊导尿管,尿管不做体外固定,传统固定法是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于床单位的大单上,为病人留置尿管期间经常因牵拉尿管而发生尿道粘膜损伤、尿管脱出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95年3月至1998年8月间参与7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处理,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见表1。2处理(1)3例气囊液体抽尽后拔管困难处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解除其紧张情绪;开放尿管排空膀胱后从尿管口缓慢注入10ml消毒石蜡油;更换体位或视病情嘱患者站立,使石蜡油充分润滑尿管前端;数分钟后轻轻转动尿管使前端与组织分离;操作者立于患者右侧,左手用纱布包住阴茎头部捏住向左挤拉.右手向右拉出尿管,使其不致于过份拉长阴茎而损伤尿道;拔管后检查气囊完整性及尿管有无凝血块、分泌物附着;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及尿道口有光溢血…  相似文献   

13.
临床工作中为了预防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引起尿路感染、导尿管堵塞,需要为病人做膀胱冲洗,我院常用的有0.02%呋喃西林液、生理盐水、甲硝唑。以前常用的冲洗方法是借助于一次性输液器,将输液器针头直接刺入尿管进行冲洗。此种方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是临床工作中有些病人一天就需要做两次膀胱冲洗,这种方法需要针头重复刺破尿管,容易造成尿液外渗,也可能在重复穿刺的过程中针头不小心刺破气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产科留置导尿患者尿管气囊大小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意识清楚、无感觉障碍、语言表达能力良好、同意并能配合调查且需留置气囊尿管的患者共100例进行自身对照实验,根据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气囊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观察尿管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mL和经抽吸只剩下5mL时患者舒适度的改变。结果气囊内注入15mL患者尿道异物感(77.0%)、尿道刺痛(66.0%)、持续尿意(63.0%)和下腹坠胀(59.0%)均高于气囊内剩余5 mL患者(13.0%、4.0%、7.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尿管气囊的大小与患者的舒适度存在必然联系,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留置尿管气囊内的注水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张春芳 《全科护理》2008,(20):2770-2771
针对临床留置气囊尿管拔管时发生困难现象,着重从气囊尿管的结构、质量、病人自身因素及护士操作技巧等方面分析。根据病人在留管、拔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每个病人的护理重点、宣教内容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一系列预见性护理的方法,解决和预防了气囊回缩不良、尿垢形成、气囊道梗阻以及不良情绪反应等因素致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这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病人行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如出现尿失禁需留置尿管,大多数老年人尿道括约肌松弛及盆底肌肉松弛,易造成留置尿管后尿道外口漏尿[1]。我科2009年收治膀胱切除术+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留置尿管病人1例,尿道外口常出现间断无意识性漏尿,臀部皮肤长期被尿液浸润致浅Ⅱ度压疮,自使用一次性尿路造口袋后,臀部皮肤干燥,压疮愈合。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尿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50例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尿道机械性损伤、气囊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膀胱痉挛或挛缩、拔尿管后尿潴留及排尿困难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留置尿管患者的并发症,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术前留置尿管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并保留,同时引流出尿液的方法,可以避免术中误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记录尿量,便于观察病情[1]。尿管在膀胱内打结可导致尿管拔出困难,引起尿道感染、膀胱和尿道损伤,给患者造成痛苦。本科室1例患儿于2010年  相似文献   

19.
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时间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萍 《护理研究》2004,18(7):1280-1280
留置尿管是妇科腹部手术术前准备的内容之一。一般情况下,手术病人于术前在病区留置尿管,但往往由于病人对手术恐惧、焦虑,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使留置尿符阻力增大,形成插管困难,给病人增加了痛苦、而在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会阴部的神经末梢阻滞,尿道括约肌松弛,插管顺利,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为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20.
巧用三通与肝素帽减少膀胱冲洗逆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冲洗是对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治疗或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输液器连接瓶装注射液进行膀胱冲洗,每次需用头皮针消毒后直接穿刺尿管进行冲洗,此操作易刺穿尿管中的气囊导管导致气囊漏气尿管脱出。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良,应用三通连接输液器和尿管,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通道,在方便操作的同时也可避免因穿刺尿管造成的气囊漏气,并能减少逆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