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骨盆骨折大多由强大暴力挤压或直接撞击所致,骨折后可引起大量失血,导致休克[1].患者经初步抢救治疗处理后,因进一步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送.虽然院内转送的时间短暂,但始终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除患者本身的病情变化外,还包括环境及硬件(转送通道、运输工具)、职业道德及技术、责任心等[2],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科对2007年1月至12月住院的62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纪宁  杨雍  吕汝琦 《华西医学》2014,(6):1032-1033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重要性及转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转运策略。 方法 总结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20 352例危重患者的急救及院内转运的实践及资料,探讨转运中的医疗人员组成、急救设备、转运流程、转运风险的评估、应对方案。 结果 20 352例危重患者中,除136例因病情危重在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5 756例因抢救后病情相对平稳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留观室留观治疗或暂因患方及医院主客观原因不能转送专科住院治疗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监护室治疗,其余14 460例危重患者经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全部实现院内安全转送。 结论 合理的救治医疗人员组成、积极对危重患者的救治、作好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是实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送风险,规范院内转送行为,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分析2008年5月65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送情况。结果658例患者均安全送至病房,无医疗纠纷发生。结论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送行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危重患者院内转送的风险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危重患者院内转送的风险和利益的关系,为急诊科护士安全转送患者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危重患者的院内转送245例次。结果转送成功率为98.76%,出现意外发生率为2.04%,病死率为1.22%。结论对危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处理,熟练掌握抢救技能,发生险情时冷静、及时、准确地实施急救;不断完善转送流程,对转送工具,抢救器材及药品及时配置、补充并保持完好状态,强化转送记录书写并予以制度保障等,可提高患者院内转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脑外伤病人院内转送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转送颅脑外伤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安全送至住院部,途中无病例死亡。结论:院内安全转送颅脑外伤病人住院十分重要。为人院后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转送危重患者所需做的基础工作、可行性及注意点,以提高转运成功率.方法:对56例在院前院内抢救的危重患者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配合镇静、止血、升压药等抢救措施,观察其转运和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在转运中病情稳定,8例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经处理后好转,转送成功率100%.结论: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转送危重患者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院内护送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院内护送患者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研究护理对策。方法 :对 14 8例患者的转送全过程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从急诊科转送病房 ,虽然时间很短 ,却存在着威胁患者生命或对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 ,易引起护患纠纷。结论 :必须重视院内转送患者的工作 ,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效的方法,通过院前诊断、急救、转送及有效的院内急诊救治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2009-01-2012-04共出诊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7例,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低颅内压、生命体征监护等治疗,并及时转运至医院。结果:107例脑出血患者经现场紧急处理后,均安全转送至医院,为院内进一步救治争取了时间,11例经入院后抢救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10.28%。结论:120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快速联系,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正确高效的院前急救对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麻病人术后安全转运在手术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全麻病人术后安全转运的因素,完善转运制度和流程,降低院内病人转送途中的险情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手术室全麻术后转送至接收科室的2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2006年6月-2007年5月转送的100例设为传统转送组,2007年6月-2008年5月转送的100例病人设为改良转送组。改良转送法主要包括设置合理的转送流程,提高护士对病情综合评估准确度,以及途中发生险情时的紧急处理能力。结果:院内转送病人险情发生率明显降低,抢救成功率上升。结论:改良转运法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病人因病情评估不当丽引发的转送安全问题。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和规范化的流程,有预见的防范措施,是医院护理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此方法实现了全程无缝隙的转送病人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院内病人转送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绮慈 《护理学报》2003,10(4):36-37
目的 降低院内转送病人途中的险情发生率。方法 把从急诊科转送住院部及从病房转送ICU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00年6月~2001年5月转送的病例设为传统转送组,采用传统方法转送。2001年6月-2002年5月转送的病例设为改良转送组。采用改良方法转送。改良转送法主要包括设置合理的转送程序,提高护士对病情综合评估准确度,预先设计途中发生险情时常用的紧急处理预案。结果 院内转送病人险情发生率从0.25%下降至0.03%,抢救成功率上升,险情发生的类别以呼吸系统险情居首位.占62.5%。结论 改良转运法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病人因病情评估不当而引发的转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晓凡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42-1044
目的 通过分析21例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在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情况,总结院前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01~2008-05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长途转送21例呼吸困难急危重患者的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院前院内使用NPPV后除心率略增快外,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血压均无明显改变.21例患者均被成功转送到目的地.结论 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院前长途转送呼吸困难及危重患者是可行的,但严格入选标准,转送前充分准备,途中严密观察是安全转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6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院内转送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和阙 《现代护理》2001,7(6):75-75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急诊科是多发伤的首诊科室.患者经初步急救、复苏后,被转送到相关科室检查治疗。做好转送途中的护理工作可影响创伤病人后续治疗.现将我们在1999年1月~2000年8月对66例多发伤病人院内转送过程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转运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A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总结2005-2008年住院确诊的AD患者共10例,分析患者入院-转运时间、入院-死亡时间、临床结局情况。结果 10例AD患者转运上级医院6例,均成功、顺利转送上级医院,入院-转运时间1~21 h,转送上级医院耗时2.5~3.5 h;未转运患者4例,均院内死亡,入院-死亡时间5~25 h。结论 AD患者病情危重,及时诊断、转送大型医疗中心行转运治疗安全、可行,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3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行CT检查的监护体会,主要包括:转送前评估与准备,转送途中的病情观察及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管理等.认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危重患者的转送是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HS)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HS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的40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病情评估时间、急救时间、转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抢救时间、转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其病情评估、急救和转送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转送呼吸衰竭患者的可行性及注意点,以提高转送成功率.方法 对182例危重患者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配合镇静、止血、升压剂等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62例(89%)患者病情稳定,20例(11%)患者病情加重经治疗后好转,转送成功率100%.结论 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转送呼吸衰竭患者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疗效。方法对17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后入路骶髂关节复位后,空心螺纹钉内固定,稳定骨盆。结果17例垂直不稳骨盆骨折患者,随访8个月~4年6个月。参考Matta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差2例。结论应用空心螺纹钉治疗骨盆垂直不稳定型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治疗新方法。方法对15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行尿道会师牵引:术后3-4周,尿道内置入3根8~10F硅胶管及1根4F输尿管导管,持续尿道扩张3个月。结果治愈9例,良好5例。结论双支架持续尿道扩张法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观察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院内接收并治疗的54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 54例患者中,共有50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3例患者死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9%。结论通过对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急救与护理对策,将对其急救成功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和利益的关系,为急诊科护士安全转运患者制定护理对策,降低院内转运患者途中的险情发生率。方法对2009-04-2009-09从急诊抢救室转送出的120例患者进行了出科前至接收后全过程的调查。结果患者从抢救室转送出科,进行各项检查、手术、入住监护病房或相应科室,运送过程虽然时间很短,却存在着威胁患者生命或对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结论必须重视院内转送患者的工作,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