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一些医学杂志报导了一种慢性病症,该病以极度疲劳,微热,咽痛,肌力低下,或思维难于集中,精神不振为主要见症。由于不能明确病因,故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近些年,笔者在临床上也常见一些不明原因的所谓"亚健康状态"或"疲劳综合征"。经用中医药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或消失。现从中医学角度试对该病略作探析。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2.
——"吕祖破气法"导引法原文—— 治疲症. 用两拳拄两胁,与心齐,用力存想,行功,运气,左二十四口,右亦如之. 简析 疲症,类似于现代医学所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该病是以持续的疲劳、失眠、思维不能集中以及身痛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表现为特征,如果持续6个月以上有疲乏无力和活动后疲劳加重,而兼有头晕失眠、烦躁抑郁、易患感冒、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即可诊断.此病虽不致死,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态.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人的五脏与气血亏虚有关.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发现该病的患者对多种致病因素高度敏感,而这些因素对常人不足以致病.另有部分患者甚至在无明显外界因素作用下亦能发病,故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笔者发现,该病的患者有明显的体质倾向,多属于肝郁质.并且,不同的体质与IBS的分型也密切相关.通过调理其体质的偏颇,可达到防治IBS的目的.目前,体质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把体质引入IBS的研究,对我们深化对IBS的认识,提高其防治的效果,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娄玉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玉举  娄伯恩  李娜  秦涛 《中医杂志》2011,52(5):430-431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轻微精神或体力紧张即诱发,出现严重、持久的疲劳,精疲力尽,被迫卧床,不得不减少日常活动,甚至放弃工作,常有慢性或复发性流感样症状,如低热、肌痛、关节痛、头痛、轻度咽炎、淋巴结疼痛、注意力不集中或睡眠障碍等全身性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综合症候群的总称。该病病因目前不明,主要归因于免疫异常,属中医学"虚劳"、"正虚痹"、"郁证"范畴。娄玉钤教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我们有幸随师侍  相似文献   

5.
张力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0):53-54
目的:综述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近10年的研究近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7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从辨证分型、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疗效好、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疾病,以在当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机体出现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以无力、疲劳、睡眠质量差,认知功能下降及一些躯体症状,如反复咽痒、肌肉痛、头痛、关节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根据临床表现中医学将该病归于"虚劳"的范畴。司国民教授为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丰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近几年发病率有所增加.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当患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以及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可以诱发该神经区的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疾病,以在当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机体出现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以无力、疲劳、睡眠质量差,认知功能下降及一些躯体症状,如反复咽痒、肌肉痛、头痛、关节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祖国医学"虚劳"的范畴。司国民主任医师为我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本文对司国民主任医师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两则验案进行了报道,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逍遥散合归脾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丽博 《河南中医》2008,28(10):82-83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88年正式命名的,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群,病程至少半年,可伴有低热、头痛、睡眠紊乱及抑郁、健忘等躯体不适,情绪紊乱及认知损害等症状,好发于20~50岁,以女性多见[1].城市发病率大于农村,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西方社会医学家认为,由于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体力、脑力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该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不易缓解,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下降50%,危害较大.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5年以来以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1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性皮炎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生活环境变化,及其他物理刺激因素等于有关.该病中医称为"牛皮癣"、"摄领疮"、"顽癣",多由情志不遂、郁久化火、复感风邪,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肤而成;或与风湿热邪、蕴阻肌肤、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有关.笔者应用毫针刺法结合走罐刺络放血治疗神经性皮炎一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1岁,于2010年7月16日就诊.  相似文献   

11.
眼轮匝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一侧上或下眼睑不自主抽搐,属中医"筋惕肉瞤"范畴,常因情绪波动、疲劳而加剧,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多可发展为面肌痉挛。笔者自2007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该病,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叩刺背俞穴的治疗组和毫针刺法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疗效肯定,是目前治疗该病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整理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发现艾灸为主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温和灸、隔物灸、扶阳灸、温针灸及艾灸与中药、埋线、推拿、拔罐等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可达到温通补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疲劳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耿以安 《吉林中医药》2005,25(12):22-22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持续疲劳、失眠、思维不集中以及身痛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表现为特征的疾病。笔者运用八珍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认为,辨治疲劳综合征,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脏精气夺则虚"为病机本质,治宜调畅气机、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通过补益精血,增强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张教授治疗该病提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创制了三力丸、破梦丹等方药,常用药对有:人参与黄芪,山药与龙眼肉,肉桂与附子。张教授认为,气阴双亏、体虚无力的疲劳综合征患者,应重点提高"三力",即免疫力、抵抗力、修复力,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补肾温阳,采用自拟三力丸治疗;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长期疲劳、精神紧张、神经衰弱,易导致虚劳不足、精血亏虚、病邪丛生的状态,用薯蓣丸加减治疗;采用自拟破梦丹治疗梦游所致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慢性疲劳综合征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该病几乎无特异性检查,诊断比较困难,治疗亦无特异性,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进行了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与优势,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udrome CFS)是一种以长期身心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咽痛、肌肉关节酸痛、失眠等表现的综合征。该病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长期极度疲劳有关。该病属中医“虚劳”、“虚损”范畴。我们采用中医针药并用,治疗45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答:神经衰弱是指患者由于长期存在某些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导致精神活动能力减弱的病症.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9.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起源及该病的多种潜在的病因,明确了该病的临床表现;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往往会有多种不适的感觉但是又不能诊断为疾病。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在概念、范畴、流行病学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不能混淆二者。  相似文献   

20.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病因不明且经各项现代手段都能够进行准确检查、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病程持续半年以上、病情反复发作,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医学的"头痛""失眠""心悸""郁证""眩晕""疲劳"等。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测,影响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时慢性疾病,当下并不能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为止,关于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具有以免疫系统异常(如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等)、内分泌系统(如生长素、催乳素)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为主。在临床上CFS的表现十分复杂,但是最为明显的表现以反复或持续发作的严重疲劳为主。经相关研究发现,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的应激原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不良习惯、缺乏营养、内分泌诸系统的调节失常、疲劳过度、精神应激和压力等,致使机体免疫神经和内分泌诸系统调节异常,诱发机体出现以疲劳为主的多组织器官紊乱,为此我们当下进行研究的首要任务便是如何促进CFS患者疲劳状态的有效改善。现阶段,关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并没有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心理干预和有计划的生理指导为主,且西药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因此对于CFS患者,进行针刺干预。观察针刺对CFS患者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