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没病找病     
有一个男人总怀疑自己生了病。但每次医院的诊断结果都是一切正常。他为此十分苦恼,茶饭不思。妻子便拿了一本医书按一种病的症状来核对他的病情,他逐一对照,觉得每一种都和自己一样,很高兴地说:“我说我得了病吧,是什么病?”妻子把医书递给他,他一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友人许君说起,有一位前辈,在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橘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橘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那位前辈感叹说,他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这句话,便够他受用一辈子。  相似文献   

3.
“他一直很幸福。”母亲说,“十几年来,我很少见到他不高兴。” “你说的是谁?”我问。 “记得小军吗?”母亲反问。 就是当年那个乡下来的年轻人,他比我长两岁。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念高一。他又饥又渴地找到我家,握着一封远亲的信,希望我妈帮他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不赞同你所说的话,是拼了命,我也要捍卫你说这些话的权利。”说这话的是法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我们钦佩他的勇气,感念他的苦心,但有时候,我们心里有话口难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 老祖宗留下了不少的遗训,这些遗训常常都是要打架的。比方说,老祖宗谆谆教导我们,一个人,应该“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同时又会告诫我们“少管闲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那么,我们是管还是不管?哈!这你就不懂了。管不管,要看那事是不是“闲事”,如果是闲事,就不该管,不是闲事,就应该管。  相似文献   

6.
老翟的糖尿病挺严重的,血糖经常高过正常值许多,同事们都劝他去找糖尿病专家葛主任去看看,但他一听找葛主任马上头就摇得像拨浪鼓似的,问他为什么,他说:“不能找他看,他最主张给患上胰岛素,那胰岛素上就成瘾,而且一用上就撤不下来。”  相似文献   

7.
张家庆 《家庭用药》2008,(10):31-31
读者王先生来信说,他患糖尿病多年,最近医生诊断他有“糖心病”。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8.
有个创意家,一直给人悠闲无事的感觉,但收入却不少。记者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做时间的主人,别让时间做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1975年夏,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外宾谈话时,曾说到我国农村实行的赤脚医生制度。他以极其诙谐而又生动形象的比喻,指出赤脚医生在专业技术上应不断学习、进步、提高。他说,赤脚医生现在虽然“赤脚”,但以后是要“穿草鞋”、“穿布鞋”、“穿皮鞋”的。赤脚医生不能一步登天。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埋头苦干,积极要求进步,并提出了入党申请。不久,听人家透露消息说,支部将要讨论他的“入党申请”,他高兴得眉飞色舞,但不久又紧锁双眉了。党支部有五个委员,有两个委员曾因工作与他有过“摩擦”。他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暗自思忖这个人大概会提些什么意见,那个人会设什么“关卡”,甚至连对方的神情都想象得非常具体。  相似文献   

11.
有个朋友有一次对我说:“王尔德说过,少说话是女人的美。”他是在趁我滔滔不绝大放厥词的空隙对我说的。我想,他是怜我话多。不美,想挽救我。王尔德(是不是王尔德说的?)这句话,我深以为是,但对我作用稀薄,我依然话多。而且我认为.话多话少是天性,改不了的。但是,这句话让我想起另外一个问题,男人话多又该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12.
老马 《家庭药师》2009,(1):38-40
魏泳之是我国晋朝时期的宰相,这段话大意是说,他从小聪明好学,但一生下来就是兔唇。在他18岁那年,听说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一位名医能够治疗他的病,虽然家里穷得连盘缠都没有,但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去求治。到了荆州刺史府,殷仲堪问明来意,十分赞赏他的决心,立即请来了那位医生。医生说:“可以切开补起来,但必须喝粥100天,不能发笑和说话。”魏泳之回答说:“即使半辈子不能讲话,只剩下半辈子(正常的生活),都应该治疗,更何况只有一百天呢!”于是仲堪安排他做了手术。之后他果然从不开口说话,只喝稀粥,仲堪看到他这么有毅力,更欣赏他了。在他的伤口愈合后,送给他很大一笔资助。  相似文献   

13.
李初俊 《家庭药师》2014,(10):15-15
唐伯这天眉头紧锁地来到专家门诊,焦急地对我说:“教授,给你说对了,还真的又需找你帮忙啦。”原来,数月前唐伯因肠息肉找我帮他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当时相关检查资料提示他还患有胆总管结石,但唐伯没有明显的腹痛等症状。当时我说,“说不定什么时候您还得找我处理胆总管结石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有一位名医叫扁鹊,因医术高明,有“起死回生”之术而家喻户晓。一次,他治好皇帝的病,皇帝问他:“谁是当今杏林第一人?”扁鹊回答:“是我的兄长,名叫扁鸦。”皇帝又问:“扁鸦的医术比你高明在何处?”扁鹊说:“我能治愈皇上已患的病症,但我兄长扁鸦能让未患病的人不生病。当年父亲临终前,传给我们兄弟两本医学秘籍,一本叫《医道》,是讲治病的,传给了我;另一本叫《防道》,是讲防病的,传给了我兄长扁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44岁的张先生来到诊室。一脸无奈地说,近两年来他经常出现口腔溃疡,时好时坏,有时虽然是个不太大的溃疡,但比较痛。张先生问,自己是不是长了口腔癌。有无特效药治疗?我让他张口一看,发现他的口腔两侧黏膜和舌尖有几个米粒大的小溃疡,用棉签轻触,疼痛明显。我告诉他:“你患的不是癌,是口疮,西医叫复发性口疮。”  相似文献   

16.
韩国柱 《家庭医药》2005,(10):41-41
初见阿豪的时候,这个腼腆的帅哥在我面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我为他倒了杯水,他一饮而尽,然后才慢慢地跟我讲述他的故事:我是一个推销员,在一次出差途中,认识了一位女孩,由于谈得很投机,那晚我喝了很多酒,做出了让我后悔不已的事。1个月后,我发现下身痒痛,连忙到医院检查,说是患上了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说到这里,阿豪懊恼地把头深深埋在手掌中。“那后来呢?”我问道,“治疗了3个月,尖锐湿疣是不再发作,但生殖器疱疹却至今还没好。”他抬起头,烦躁地说:“医生,我现在真的很后悔,整天吃不下、睡不着,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这种病还能治吗?”看着他,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紧张情绪也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现在应该放下包袱,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张平 《家庭医药》2004,(1):55-55
河南省台前县一读者来信说,他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原来性欲很强,性生活持续的时间也长。但自从检查出有糖尿病后,性欲每况愈下,发展到阳痿、早泄。他不甘心,为了找回性趣,大胆服用了一种雄性激素药,用后不仅有了性欲,而且能坚持较长的时间。但听人说这类药对糖尿病起加重作用,对肾功能也有影响,于是又感到忧虑。很多男性糖尿病患者都有这位读者类似的苦恼与疑惑,本刊特约请专家撰文,为这些读者解开“疙瘩”。  相似文献   

18.
邻居小孩兵兵上个星期突然高烧,体温在39度以上,吊了5天的青霉素都未将烧退下来,这个星期体温才缓慢下降,但两眼球结膜充血,初起口唇充血潮红,渐渐干燥,并发生皲裂,舌成杨梅状。兵兵的爸爸妈妈带他到医院一看,黄医生检查后说兵兵患的是“川崎病”。“啥叫川崎病?”兵兵的妈妈惊诧地问道。于是,黄医生说道——  相似文献   

19.
跟他吵架之后,可以怎样求和而又不失尊严?说“对不起”,面子过不去,深呼吸许多次,还是说不出。写一封信给他也行不通,刚刚吵完架,哪有心情立刻躲起来写信给他?太造作了。买一份礼物向他道歉不是不好,但这件事最快也要到明天才办到,长夜漫漫,今天晚上怎么过?  相似文献   

20.
《医药世界》2001,(5):53-54
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到医院的负责人说,“选医生?病人不懂医学,怎么知道一个医生是不是好医生呢?我不想对此说好。”中日友好医院一位医生说,经常有朋友托他给找个好医生,他向朋友推荐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医生,职称只是副主任医师,“但是她的临床水平比挂专家号的主任医生要高,因为通过熬年头当上专家的医生,和他们的专家名份名不副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了解医院内情的,一个初次在一个科室看病的人,凭借的只是医院对医生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