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膜外自控镇痛长期留置导管合并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例适于 PCEA患者 ,根据切口或癌痛部位相应神经支配节段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 ,导管背部固定。镇痛时间较长者 ,导管经穿刺点至腋后线相应部位的皮下隧道引出 ,连接止痛泵行 PCEA。导管引出点涂少许抗生素软膏 ,敷无菌纱布后胶膜固定 ,每周换药两次。止痛泵卡桥每周更换 1次。操作过程严格无菌。除两例因镇痛效果欠佳拔除导管外 ,其余置管时间 4~ 46 d。导管引出点皮肤红肿 1例 ,未见穿刺点及硬膜外腔感染。拔管返流液培养无细菌生长。本组对估计留置时间超过 1周者建立皮下隧道 ,导管出口与硬膜外腔远离 ,既有利于导管固定 ,又有利于…  相似文献   

2.
可活动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可活动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初产妇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n =30 )腰硬联合镇痛组 :L2~ 3 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 ,蛛网膜下腔注射 0 1%罗哌卡因 2ml含芬太尼 10 μg ,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30min内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继续硬膜外注射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2 μg/ml 5~ 8ml,直至VAS 0~ 2分 ;B组 (n =30 )硬膜外镇痛组 :L2~ 3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注射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2 μg/ml 10~ 2 0ml,直至VAS 0~ 2分。在VAS 0~ 2分时采用双盲法进行双下肢活动功能的评定。并记录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 (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A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 ;双下肢运动能力 (镇痛后 6 0min)A组Bromage评分高于B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 (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好、起效快、双下肢运动阻滞轻 ,可安全用于可活动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术后镇痛泵的固定材料不同 (即硬膜外导管的固定材料不同 )、可导致不同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有 :皮肤过敏、穿刺点感染 ;固定物脱落而至导管脱出硬膜外腔 ,现将我院所使用的三种材料即 :医用胶布(A)。医用无菌薄膜手术巾 (B)。医用无菌敷贴 (C)进行比较 ,现报导如下。1 一般资料分A、B、C三组病人 ,每组 2 0例均为硬膜外麻醉有效的术后镇痛的病人。2 结果见表 1。从表 1可见A组皮肤过敏占 10 % ,其中一例病人胶布所贴处全部是疱疹 ,用外用药后痊愈出院 ,穿刺点感染 4例 ,占 2 0 %。这里所指的感染 ,是指穿刺点在术后镇痛完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在家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可行性。方法17例晚期癌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均≥7分,手术室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在家自控镇痛。镇痛液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结果17例患者治疗1d,疼痛程度明显降低(P〈0.01);3d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地塞米松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易操作、不良反应少,适用于晚期癌痛患者家庭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对177例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镇痛前后的产妇舒适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VAS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结果:177例产妇注药后30minVAS评分≤3分者169例,镇痛有效率为95%;分娩镇痛前后疼痛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妇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术能有效缓解分娩的疼痛,在具有完善监护系统的医院可以开展。  相似文献   

6.
硬-腰联合麻醉腰穿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腰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不出脑脊液、脑脊液引流或回吸不畅的发生率.方法:选择下腹部以下手术100例,L2~4之间穿刺,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100例患者第1次蛛网膜下腔穿刺后,不出脑脊液14例,脑脊液引流不畅7例,回吸脑脊液不通畅5例,硬膜外腔穿刺针碰到神经根2例,腰穿针碰到神经根4例,硬膜外导管碰到神经根13例,置管困难15例.结论:100例患者尽力坐或右侧膝胸卧位实施硬膜外腔穿刺,采用阻力消失法或悬滴(负压)试验  相似文献   

7.
冯涛 《中国校医》2020,34(6):464-466
目的 探究持续硬膜外输注法镇痛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疼痛治疗的8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间断硬膜外输注法,观察组行持续硬膜外输注法,比较2组镇痛疗效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2 d、7 d,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4.16±0.58)分、(2.04±0.57)分,低于对照组的(4.92±0.64)分、(2.95±0.80)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与治疗后QOL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81.4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硬膜外输注法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可提高镇痛效果,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惠琴 《职业与健康》2002,18(3):124-124
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本文对镇痛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并进一步观察其对初乳、产后恢复、肛门排气等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对象 选择健康足月产妇100例,孕周37~41周,年龄23~37岁,无产科并发症,内科及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经L(腰椎)_(1~2)穿刺置管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术毕分两组,镇育组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镇痛泵采用韩国产Accufuser镇痛泵,药盒内配制的镇痛液由芬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5):579-580
目的研究国产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分娩镇痛中硬膜外脱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无痛分娩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均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选择导管置管时, A组采用普通导管, B组采用国产加强型硬膜外导管。比较两组产妇的硬膜外脱管率和VAS评分。结果 B组的硬膜外脱管率为4.00%(2/50),明显低于A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镇痛2 h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B组的镇痛4 h、 6 h VAS评分以及平均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 <0.05)。结论国产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应用在无痛分娩硬膜外麻醉中,可以降低硬膜外脱管率和无痛分娩时的疼痛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硬膜外腔置管后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中重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3例,采用硬膜外腔置管注药2周,观察患者置管前后体位配合、置管后导管的护理、并发症处理,术后1周及2周VAS评分,术后随访3~6月.结果 治疗后经专科护理1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治疗后1周VAS评分由6~7分下降至3~4分,2周后对疼痛进行VAS评分由3~4分下降至1~2分.结论 常规保护神经用药配合硬膜外腔置管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结合疼痛科的专科护理,达到保护神经、缓解疼痛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切口皮下多孔导管联合罗哌卡因镇痛在腹腔镜胃肠手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140例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采用常规术后镇痛70例(对照组), 常规术后镇痛基础上行切口皮下多孔导管联合罗哌卡因镇痛70例(观察组)。术后4、24、32、48、56和72 h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记录皮下置管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恶心呕吐、神经症状、拔管时间、患者满意度、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4、24、32、48、56和72 h 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 0.250, 2.250)分比1.000(- 1.000, 3.000)分、2.000(1.000, 3.000)分比4.000(2.000, 6.000)分、1.000(0.000, 2.000)分比3.000(1.000, 5.000)分、2.000(1.000, 3.000)分比3.000(1.750, 4.250)分、(1.100 ± 0.934)分比(2.085 ± 0.943)分和(0.985 ± 0.8...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各种因素与分娩镇痛效果不良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医生预测出现镇痛效果不良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待产孕妇,在孕妇宫口开至2~7 cm时,取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导管,注入1.0%利多卡因,再连接镇痛泵,泵内药物为0.08%罗哌卡因及芬太尼2.5μg/ml,镇痛泵注药速度为(6~10)ml/hr。给予镇痛首量30 min后用VAS评分(0~10分)评估镇痛效果,VAS>3分的产妇视为镇痛效果不良。记录各项指标:肥胖(BMI>30)、硬膜外麻醉失败史、孕次、孕周、催产素应用、硬外穿刺时宫口扩张≥7 cm、产程时间,麻醉者经验、阻力消失试验采用空气或生理盐水、放置导管不顺畅、局麻药容量、麻醉药物剂量和硬膜外镇痛时间。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镇痛效果不良的产妇16人,占总人数的16.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硬膜外麻醉不成功史、宫颈扩张>7 cm、硬膜外置管不顺畅、产妇肥胖、产程时间、硬外镇痛时间、罗哌卡因的总量与镇痛效果不良有相关性(P<0.05)。结论:部分产科和麻醉的因素增高了分娩镇痛效果不良的可能性,可通过改善这些因素提高分娩镇痛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研究胸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一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胸腹部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哌替啶肌注组)80例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8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术后24hVAS疼痛评分、咳痰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0~3分、咳痰效果良好者比例及满意度分别为86.25%、83.75%、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5%%、56.25%、9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好于传统镇痛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石艳辉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421-2422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以下简称胸水)的护理管理。方法将260例患者(无包裹性)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断抽取胸水,比较两组穿刺点感染、穿刺点疼痛、胸膜反应、气胸、复张性肺水肿、胸水排出量、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穿刺点感染者分别为3和10例,有穿刺点疼痛者分别为5和30例;有胸膜反应者分别为3和10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复张性肺水肿、气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水排出量多[(3 891±571)ml vs(2 874±493)ml],住院费用低[(1 417.9±341.8)元vs(2 390.9±606.8)元],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内置入导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水,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但须加强置管后的皮肤和导管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镇痛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静脉镇痛组(A组,n=20),胸段硬膜外阻滞镇痛组(B组,n=20)。两组术中均采用静脉输入异丙酚镇静。术后入ICU治疗并测定患者不同效应点异丙酚血药浓度,记录患者入睡、唤醒和定向时间及术后行为评分。结果A组各效应点异丙酚浓度均低于B组(P<0.05)。A组在ICU内唤醒、定向时间均长于B组(P<0.05)。停止输入异丙酚后,10~60min,A组遗忘评分高于B组(P<0.05),30min内,A组定向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15min内,A组合作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芬太尼静脉镇痛能延缓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复苏过程,硬膜外阻滞镇痛则复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的安全性。方法2564例患者不同部位手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镇痛,镇痛50h。其中胸部236例,上腹部378例,下腹部和盆腔1247例,下肢703例。均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硬膜外穿刺部位T4~L4,在平面出现后再行全身麻醉诱导。所有患者在缝皮下时接镇痛泵。观察24h内镇痛效果,镇痛泵时间等,记录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本组共发生并发症716例,其中1种并发症303例,2种并发症278例,3种并发症135例,以恶心、呕吐、腹胀、低血压、尿潴留、单侧肢体麻木为多见。无导管折断、褥疮、感染等留管并发症和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但对年老体弱患者应适当减少用量,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调整用药,必要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的安全性.方法 2564例患者不同部位手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镇痛,镇痛50 h.其中胸部236例,上腹部378例,下腹部和盆腔1247例,下肢703例.均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硬膜外穿刺部位T4~L4,在平面出现后再行全身麻醉诱导.所有患者在缝皮下时接镇痛泵.观察24 h内镇痛效果,镇痛泵时间等,记录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本组共发生并发症716例,其中1种并发症303例,2种并发症278例.3种并发症135例.以恶心、呕吐、腹胀、低血压、尿潴留、单侧肢体麻木为多见.无导管折断、褥疮、感染等留管并发症和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但对年老体弱患者应适当减少用量,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调整用药,必要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应用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9月共收治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需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潜行组,每组93例,常规组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采用常规方法穿刺和固定,潜行组采用皮下潜行改良方法穿刺和固定,分析比较两组的留置导管日及CRBSI发病率.结果 常规固定组共留置导管日558 d,平均留置导管日6.0d,CRBSI感染率为29.0%,皮下潜行固定组共留置导管日1674 d,平均留置导管日18.0 d,CRBSI感染率为8.6%,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CRBSI发病率,方便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护理,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2008年11月~2009年2月分别对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吗啡与盐酸丁丙喏啡+氟哌利多用于患者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随访、比较、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用下腹部或者下腹部以下手术100例,均向患者讲清药物使用方法、并发症并且有患者签字为原则。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或硬脊联合麻醉下实施,年龄21~66岁。ASA评分I—II级,均无严重心、肺、肾、肝、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无长期服用镇痛、镇静药等药物史。两种药液均在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并牢固固定导管的情况下连接镇痛泵。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注营养液,已逐渐被公认为是长期TPN(胃肠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最为适宜的途径之一。近两年来,我科应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通过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对象 本组300例外科住院患者,男170例,女130例,年龄25~80岁,TPN天数5~35天,本组30例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314次,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201次,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13次,一次成功率95.6%,无空气栓塞、血胸、气胸、液胸,无导管感染、皮下血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