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纳的2项提高涂阳病人发现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流调实验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第四次流调检查方法中由于增加了2项措施,与传统流调方法相比,多检出11.8%的涂阳病人,其中44.7%归因于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查痰这一措施,55.3%归因于多查的第三个痰标本。多检出的涂阳病人中,83.0%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17.0%为非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论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是病人发现工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纳的2项提高涂阳病人发现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流调实验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第四次流调检查方法中由于增加了2项措施,与传统流调方法相比,多检出11.8%的涂阳病人,其中44.7%归因于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查痰这一措施,55.3%归因于多查的第三个痰标本。多检出的涂阳病人中,83.0%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17.0%为非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论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是病人发现工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3.
综合医院结核病查痰点痰检工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门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查痰工作情况,探讨综合医院提高涂阳病人发现的措施。方法根据综合医院和结防机构门诊病人登记本、查痰登记本、转诊登记本及结防机构对综合医院的督导和痰检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40所综合医院1年间,共登记可疑肺结核症状者11303例,发现涂阳肺结核859例,涂阳检出率15.6%,转到结防机构的涂阴及未查痰病人2094例,在结防机构查痰1685例,发现涂阳肺结核804例,涂阳检出率47.7%,其中未查痰直接转到结防机构查痰1026例,发现涂阳肺结核551侧,涂阳检出率53.7%,痰阴病人转到结防机构再查痰659例,发现涂阳肺结核253例,涂阳检出率38.4%,结防机构门诊查痰25238例,涂阳检出率55.7%,与综合医院涂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加强综合医院与结防机构的合作,医院内相关科室建立协调机制,将痰检工作纳入综合医院临床检查常规项目,加强痰检质量控制和结防专业机构对综合医院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复训,是提高传染源发现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肺结核病人痰标本首次检查3个痰全部为阴性者而痰标本性状为脓样、血样痰、重新留取标本进行第二次检测,以提高痰菌检出的阳性率。方法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氏法抗酸染色显微镜检对2422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的脓血样痰进行第二次检测。结果2007年肺结核及可疑症状者查痰人数为1177,初次痰检阳性人数阳性检出率为11.4%,年度阳性检出率为12.4%,由于第二次查痰阳性率提高了1%。而2008年查痰人数为1245,初次痰检阳性人数阳性检出率为12.3%,年度阳性检出率13.3%,阳性率也提高了1%。结论首次检查3个痰全部为阴性的脓血样标本、进行第二次查痰,进一步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达到控制肺结核传染源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更全面的发现病例的检查诊断程序。方法 在采用通用的胸透筛查法发现肺结核病人的基础上,采用症状查痰法,对有症状且≥3周者,直接做痰结核菌检查,并拍摄X线胸片,对按胸透筛查法和症状查痰法发现的病人进行比较;对肺结核病诊断程序改进后结核病人的发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症状查痰法后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新病例900例,比胸透筛查法多发现活动性肺结核73例,病人发现提高8.83%;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例262例,比胸透筛查法多发现活动性肺结核30例,病人发现提高12.9%;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360例,比胸透筛查法多发现63例,病人发现提高21.2%。症状查痰法发现新病例的细菌学检查阳性者的比例高于胸透筛查法,胸透筛查法发现新病例中,涂片阳性者占28.1%,痰菌培养阳性者占35.9%;而症状查痰法发现新病例中,涂片阳性者占29.1%,痰菌培养阳性者占40.0%。症状查痰法多检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3例中,涂阳和菌阳患者的比例均很高,分别为41.1%(30/73)和86.3%(63/73),较胸透筛查法的检出涂阳比例(28.1%)和菌阳比例(35.9%)高。结论 采用症状查痰法比胸透筛查法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增加,特别是菌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增加21.2%,使这些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有利于结核病传染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肺结核流行趋势及病例发现方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以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流调)数据为依据,揭示河南省结核病疫情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就病例发现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痰检和X线、PPD等检查手段,从46个流调点的抽样人群中筛选活动性肺结核患。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497/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132/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59/10万。与1990年流调结果相比,10年间涂阳患病率下降6.15%,年平均递降率仅为0.63%,下降极为缓慢。增加1次痰涂片检查,可提高6.6%的病例发现率。结论 河南省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病例发现工作有待加强,加强肺结核可疑症状查痰有助于提高传染性肺结核患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人主动发现的新途径,提高新涂阳肺结核发现率。方法选择2003年新涂阳登记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0个县,由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摸底调查,集中组织他们到县结防科或附近的乡镇、综合医院痰检点进行免费查痰。同时,县结防科对其他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但未前来就诊的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调查。结果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30个县共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2091例,新涂阳登记率由项目实施前的36.21/10万,提高到49.94/10万(z。=101.7,P〈0.0001),发现率达到86.0%。30个县共登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43464例,其中村医集中推荐15363例,占35.3%,村医推荐发现新涂阳病人3870例,占新涂阳病人发现总数的32.0%。县结防科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病人的追踪率为70.9%,追踪到位率仅33.1%。结论利用村医集中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到县结防科检查,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机制,是提高病人发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索高发现、操作简便、成本低的病人发现程序。方法 山东省200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结果 在1715例同时胸透和痰涂片检查的可疑肺结核症状者中,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51例,其中胸透诊断正常者15例。结论 对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必须全部查痰。  相似文献   

9.
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痰涂片阳性检出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痰涂片阳性检出情况。方法确认的家庭密切接触者36423人,每人提供3份痰标本(夜间痰、晨痰和即时痰),进行痰涂片检查。结果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涂阳检出率为1.0%;病人排菌量与家庭密切接触者涂阳检出率呈正相关关系;家庭密切接触者≤15岁年龄组和≥55岁以上年龄组的涂阳检出率要高于其他各组,分别为1.5%和2.1%,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涂阳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痰涂片筛查,有助于提高涂阳病人的发现率。特别对排菌量在2+以上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触者,以及家庭密切接僦者≤15年龄组和≥55岁年龄组的痰涂片筛查.可发现理多涂阳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方法和工作模式。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乡镇,采取村级社区服务站直接转诊肺结核可疑者和在乡镇医院设立查痰点等干预措施,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并与常规病人发现方法对照。结果村级社区服务站直接转诊肺结核可疑者的地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40.01/10万,肺结核可疑者先由乡镇医院查痰筛查的地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29.11/10万,对照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16.27/10万,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别(χ2=38.6,P<0.005)。结论通过村级社区服务站推荐、转诊肺结核可疑者和在乡镇医院开展痰涂片检查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新涂阳病人发现率,同时对乡镇医院查痰点要注意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实验室建设,提高痰检质量。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村地区新发涂阳病人发现率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方法和工作模式.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乡镇,采取村级社区服务站直接转诊肺结核可疑者和在乡镇医院设立查痰点等干预措施,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并与常规病人发现方法对照.结果村级社区服务站直接转诊肺结核可疑者的地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40.01/10万,肺结核可疑者先由乡镇医院查痰筛查的地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29.11/10万,对照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16.27/10万,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别(χ^2=38.6,P〈0.005).结论通过村级社区服务站推荐、转诊肺结核可疑者和在乡镇医院开展痰涂片检查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新涂阳病人发现率,同时对乡镇医院查痰点要注意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实验室建设,提高痰检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的新方法。方法:30个区/县参与本研究。经过培训的村医对结核病可疑症状者进行调查并转诊至县结防所,定点乡镇卫生院或综合医院进行免费痰涂片检查。综合医院报告的结核病病人和可疑者如在转诊过程中丢失,由县级结防人员进行追踪。结果:共发现12091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由项目前的36.2/10万提高至项目后的49.9/10万,DOTS策略下的病人发现率达到86%。登记的43464例结核病可疑者中,15363(35.3%)例是由村医和综合医院医生转诊的。转诊率明显上升(P〈0.01)。在转诊的15363例病人中,3870例被诊断为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在3类不同的显微镜痰涂片检查中心,其结核病可疑者的痰检率和涂阳检出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追踪率为70.9%,但追踪到位率只有33.1%。结论:加强村医转诊结核病可疑者到县结防所,是提高病人发现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对病人和村医进行转诊激励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门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查痰工作情况,探讨综合医院提高涂阳病人发现的措施。方法根据综合医院和结防机构门诊病人登记本、查痰登记本、转诊登记本及结防机构对综合医院的督导和痰检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40所综合医院1年间,共登记可疑肺结核症状者11 303例,发现涂阳肺结核859例,涂阳检出率15.6%,转到结防机构的涂阴及未查痰病人2 094例,在结防机构查痰1 685例,发现涂阳肺结核804例,涂阳检出率47.7%,其中未查痰直接转到结防机构查痰1 026例,发现涂阳肺结核551例,涂阳检出率53.7%,痰阴病人转到结防机构再查痰659例,发现涂阳肺结核253例,涂阳检出率38.4%,结防机构门诊查痰25 238例,涂阳检出率55.7%,与综合医院涂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加强综合医院与结防机构的合作,医院内相关科室建立协调机制,将痰检工作纳入综合医院临床检查常规项目,加强痰检质量控制和结防专业机构对综合医院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复训,是提高传染源发现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高发现、操作简便、成本低的病人发现程序。方法 山东省200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结果 在1715例同时胸透和痰涂片检查的可疑肺结核症状者中,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51例,其中胸透诊断正常者15例。结论 对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必须全部查痰。  相似文献   

15.
对肺结核可疑者采用症状查痰法提高患者发现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更全面的发现肺结核病例的检查诊断程序。方法在采用通用的胸透筛查法发现肺结核患者的基础上,采用症状查痰法,对有症状且≥3周者,直接做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并拍摄X线胸片,对按胸透筛查法和症状查痰法发现的患者进行比较;对肺结核诊断程序改进后的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症状查痰法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新病例900例,比胸透筛查法多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3例,患者发现率提高8.8%(73/827);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例262例,比胸透筛查法多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0例,患者发现率提高12.9%(30/232);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360例,比胸透筛查法多发现患者63例,患者发现率提高21.2%(63/297)。症状查痰法发现新病例的细菌学检查阳性者的比例高于胸透筛查法,胸透筛查法发现新病例中,涂片阳性者占28.1%(232/827),痰菌培养阳性者占35.9%(297/827);而症状查痰法发现新病例中,涂片阳性者占29.1%(262/900),痰菌培养阳性者占40.0%(360/900)。症状查痰法多检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3例中,涂阳和菌阳患者的比例均很高,分别为41.1%(30/73)和86.3%(63/73),较胸透筛查法的检出涂阳比例(28.1%)和菌阳比例(35.9%)高。结论采用症状查痰法比胸透筛查法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增加,特别是菌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增加21.2%,使这些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有利于结核病传染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医疗机构痰检质控工作情况,探讨提高痰检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根据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对全区综合医疗机构的督导记录和痰涂片复检质控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2007年53家基层综合医疗机构,共登记可疑肺结核症状者21313例,查痰6989例发现涂阳肺结核403例,涂阳检出率5.8%。未查痰病人转至结防机构查痰5972例,发现涂阳肺结核2030例,涂阳检出率34.0%。涂阴病人转至结防机构再查痰3940例,涂阳肺结核893例,涂阳检出率22.7%。结防机构查痰29048例,涂阳9896例,涂阳检出率34.1%,与综合医疗机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的合作。对综合医疗机构痰涂片检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复训,提高痰检质控质量,保证检出率,以达到提高涂阳病例发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南海市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南海市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成效。方法:因症就诊胸透筛选、痰检确诊病人,按统一化疗方案治疗,实行全程督导管理。结果:10年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19 569人,可疑者检查率平均为0.2%,发现活动性肺结核4 286例,其中涂阳2 558例,涂阳病人占活动性病人59.7%,涂阳登记率从14.07/10万提高到35.66/10万;初复治涂阳比例1:0.14,初治涂阳治愈率94.3%;复治涂阳治愈率82.2%。结论:10年来结核病控制水平整体提高,是实施DOTS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1995年10~12月在石家在5个县(市)综合医院内科通过政府参与、宣传教育和转诊奖励的方法对可疑肺结核症状者转诊发现肺结核病人的研究。共转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639人,转诊率为5.1%,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5例,发现率为8.6%,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34例,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5.3%,明显高于1994年同期转诊发现的结核病人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流动人口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初诊前干预,提高痰检率.方法将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分2组,对照组407例按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规定病人发现程序进行,研究组266例即对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规定病人发现程序略加改动,在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初诊前进行干预,先让他们留齐3个痰标本后再进行就诊登记.结果研究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痰检率95.7%,对照组80.3%,2组痰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初诊前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痰检率,从而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对基于X线胸透筛选的诊断程序与直接痰涂片检查谅就两者检出,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的效率和效益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方法:对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采用胸透,拍摄胸片,痰涂片和痰培养4项检查,结果:世界争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省的诊断程序基于胸透筛选,它对涂阳,培阳和菌阳病人的检率分别为10.5%,28.3%,28.2%,且较直接痰涂片方法诊断准确怀差,费用高,结论:直接痰涂片诊断方法的检出,诊断肺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