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尔康     
1913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32年随承淡安学习,1935年任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教务主任、中国针灸研究社社员,1948年主办中国针灸研究社,1952年创办《现代针灸》杂志,1959年负责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工作,1972年任《新医药学杂志》编审,1978年任《针灸学辞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编委,1979年任中华全国针灸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现任《中医杂志》社编审,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史文献分会成员,中医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腧穴研究会顾问,香港中国针灸协会顾问.  相似文献   

2.
<正> 于鹄忱,1919年生于山东省乳山县石头圈村。自幼酷爱医术,师范毕业后弃教习医,熟谙《药性赋》、《汤头歌诀》、《伤寒论》、《金匮要略》等。1941年就读于北京华北国医学院,学成之后回故里,先后在乳山县立医院、烟台地区中医学校、烟台地区中医药研究所从事医、教、研工作。1962年调乳山县人民医院任副院长。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当选为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届代表,县历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83年奉命组建乳山县中医院,并出任该院院长,现任乳山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学会威海分会副理事长、《威海医学》常务编委、山东半岛  相似文献   

3.
吴刚     
1930年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48年就学于江西中医学校,1959年任江西医学院祖国医学教研组教师,1980年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西分会理事。现任江西医学院讲师、主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西针灸学会常务委员,华东地区针灸科学联合会委员。出校后,他随父侍诊,后拜姚荷生为师,参加过省内和北京中医学院专科进修。他的论文经络测定仪在临床诊断上之价值和经络在临床上之研究获卫生部奖励。他十分重视经络辨证施治,采取少而精的配穴原则,如需配合药物者,则针药并用。他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4.
李恩教授     
<正> 李恩,男,1929年12月29日生,天津市武清县人,195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现任河北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和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生化学会医学生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河北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专业  相似文献   

5.
蔺云桂     
1929年生于山东省博兴县,1947年随鲁之俊、朱琏学习,1952年毕业于中央卫生部针灸班,1957年任山东省人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1959年任福建省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室主任,1960年任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中医委员、《北京中医》杂志特约编辑,1982年任福建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地区针灸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任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针灸气功研究室主任医师,福建中医学院针灸中心研究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针灸学会  相似文献   

6.
阎润茗     
1921年生于河北省天津市,1942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1947年在南京开中医诊所,1951年在北京市中医学会中医进修班学习,1952年于全国中医研究班结业,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58年任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蒙友谊医院针灸科主任。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亚洲针灸学会委员(印度)。毕业后,从师赵树屏、李春萱门下。她主张经病合参,重视经络辨证。她对妇科病尤为擅长。她的面神经麻痹和外阴白色病变的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奖。发表二十  相似文献   

7.
张家声     
1925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58年任武汉中医学院针灸教师,1963年至1971年二次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任针灸科主任,1979年任武汉市中医院副院长。现任武汉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武汉市针灸学会理事长,湖北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学会委员,中国针灸针麻学术研究会委员。早年拜刘旭初、刘秀峰为师,后随父张仲烈学习侍诊。他认为《易经》的核心是八卦,八卦产生的基础是阴阳。他应用八卦的方位配合奇经八脉的八个交会穴,再根据六  相似文献   

8.
任保成     
任保成任保成,男,43岁,山西临县人,中共党员,中医副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华医学会会员、吕梁分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197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吕梁地区中医院长。其名被载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  相似文献   

9.
方云鹏     
1909年生于河南省淮阳,193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1948年开始自学中医针灸,1952年在中央卫生部针灸实验学习班学习,现任西安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陕西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他于1958年在西安市《卫生通讯》上发表了题为《试用针灸代替止痛药和强心剂》的论文,编著了《针灸万年历》、《针灸日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环钟图及其应用》,并将《针灸万年历》改编成BASICⅡ程序,输入微型电子计算机,他致力于中西  相似文献   

10.
李丁     
1935年出生于河南省溜池县,1960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1962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进修原子能专业,198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进修,1981年在南京国际针灸班任教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山西针灸按摩医学中心副董事长,山西医学院副教授。毕业后留校任原子医学教师,后从事中医针灸工作。他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培养了多名针灸留学生。他编著的《健美经络图》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荣获全国五  相似文献   

11.
黄延翼     
1898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19年毕业于天津新学书院,1955年至1972年任福州市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福州市政协委员。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福建省分会顾问。少年从师梁海秋、王子英、夏净庭、韩辉园学习。1932年回福州悬牌行医,主编了  相似文献   

12.
高国巡     
1932年生于安徽省凤台县,1954年毕业于武汉中医进修学校,两次去阿尔及利亚任针灸科副主任。现任冶金工业部一冶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湖北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武汉分会常务理事、武汉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湖北分会常务理事。青年起从刘成勋学习。他主张尊古而不泥古、物会而不忘本源,强调辨证施治循经  相似文献   

13.
奚永江,1925年生,上海市川沙县人。奚氏自幼随父襄诊,得传家学。1943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一直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曾担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现改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针灸科主任、教授。1979年任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1981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主任,同年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被聘为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职称评定委员和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主编全国统编教材《针法灸法学》,负责编写上海中医药大学历届针灸教材,参加《针灸学辞典》编写,《新编中国针灸学》审阅,设计十四经玻…  相似文献   

14.
正王毅刚1948年4月生,四川资中人,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重庆市名中医、本刊编委、重庆大学生物工程院副博导、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1971年拜农村名医周述正为师并先后任赤脚医生和卫生院医生,1977年考入大学,毕业后供职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现重庆市中医院),历任针灸科副主任、主任,副所长;先后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器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针  相似文献   

15.
乔健天     
1930年生于太原市,1952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1986年赴美国休斯敦大学访问研究。现任山西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基础研究所所长,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生理科学会山西分会理事长,《生理学报》编委,《生理科学进展》编委。毕业后,在山西医学院生理组任教,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翻译了英、俄、日三国文字的专业文献数十万字,并参加了全国统编教材、百科全书等书的编写工作。五十年  相似文献   

16.
庞中彦     
1912年生于广东省廉江县,1937年肄业于广东省国立医学院,1950年负责广东省卫生厅中医工作,1953年任广东省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广东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广州市针灸学会理事。曾拜曾天治为师学习针灸。他提倡中西医结合,借助于现代医学理论、技术设备,阐发其理论,他擅长治疗偏头痛、面瘫、疟疾、痢疾,编写了《临床新针灸学》、《针灸  相似文献   

17.
《医古文知识》2014,(5):59-59
傅维康,1930年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57年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历任上海中山医院医师、上海中医学院教授、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馆长兼医史教研室主任等。他从事医学史研究50余年,曾受聘为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中国医学史》《针灸推拿学史》《中药学史》等。  相似文献   

18.
著名蒙医金玉(193~),蒙古族.内蒙古敖汉旗人。18岁拜名老蒙医邱毅为师研习医典。1958年考入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为首届蒙医专业本科生。1963年毕业后到锡盟东乌旗工作,历任东乌旗医院蒙医科主任、旗蒙医医院院长等。1983年被调到内蒙古蒙医学院任教,历任蒙医系副主任、主任、附属医院院长等职。现为蒙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内蒙古蒙医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高等院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科学学会内蒙古分会会员等。著有《蒙医妇科》、《邱大夫治疗疯病经验》、《蒙医妇产科科学》(教…  相似文献   

19.
杨甲三     
1919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县,1932年拜吴秉森为师,1935年从师承淡安毕业于无锡中国针灸专门学校,复受师岳文华、庆云,历任南京中医学校针灸教师、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学院针推系主任。现任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教授,全国中医学会理事,针灸学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学会针灸分会技术顾问,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级医刊》编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光明函授大学顾问,健康刊授学院顾问,仲景国  相似文献   

20.
王宗学     
1932年生于河南省仁师县,早年从师郑培仁学医,1950年获中医师证书,并在开封市中医师进修学校修业一年,1956年调往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任河南医学院讲师、主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河南分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医学科学情报所咨询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河南分会理事,《中国针灸》、《中原医刊》编委。他运用现代设备观察了“烧山火、透天凉”的温度变化、血管容积脉搏波的变化,探索了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他认为头、颈、胸部手术针麻较果较好,腹部次之,四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