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的诊治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皮质化脓性感染2 7例 ,其中急性细菌性肾炎 16例 ,肾皮质脓肿 11例。 结果  14例急性细菌性肾炎及 7例肾皮质脓肿经抗炎治疗治愈 ;4例肾皮质脓肿 (直径 >5cm)经手术引流治愈 ;2例急性细菌性肾炎行肾切除术。 结论 此两种疾病可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试验性治疗诊断 ,CT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很大价值。两者均有肿块表现 ,故需与肾癌鉴别。急性细菌性肾炎及直径 <5cm的肾皮质脓肿可保守治疗 ,>5cm的脓肿需手术引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20例肾周围炎及肾周围脓肿病例,并对其诊断和治疗作出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5年1月~2010年8月期间住院的20例肾周围炎及肾周围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分析的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合并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治疗及预后。结果:20例病例中,肾周围炎5例,肾周围脓肿15例。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腰腹部疼痛、发热、腰腹部肿块,分别为16例(80%)、12例(60%)、5例(25%)。另外少见临床表现有血尿3例(15%)、尿频尿急尿痛2例(10%)、恶心呕吐腹胀1例(5%)。合并症可见糖尿病、泌尿系结石、慢性肾盂肾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腹膜后纤维化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分别为5例(25%)、5例(25%)、7例(35%)、1例(5%)、1例(5%)、1例(5%)。有7例患者做血、尿、脓培养,其中5例阳性(71.4%),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为2例(28.6%)。在所有患者中,单纯抗生素治疗者5例(25%),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者6例(30%)(4例复发需再次手术,其中3例行切开引流,1例肾切除),开放切开引流者5例(25%),行。肾切除者4例(20%)。19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形成窦道,迁延不逾,无死亡病例。结论:随着B超、CT等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肾周围炎及肾周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已有较大的改善,尽早行彻底引流及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是疾病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脓肿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0—2004年诊断和治疗腹膜后脓肿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20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4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阑尾穿孔3例.肾结石4例。超声检查确诊80%(20/25),CT检查确诊100%(22/22)。经腹部腹膜后脓肿切开置管引流25例,手术1~4次不等.后腰部切开引流8例。手术后并发应激性胃粘膜损伤致消化道出血7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死亡4例。治愈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论及时明确诊断,进行有效引流并加慢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影像诊断学的快速发展,肾皮质脓肿的诊断与治疗也有了巨大的进步。我院近年收治肾皮质脓肿9例并行经皮穿刺引流,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脓肿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0-2004年诊断和治疗腹膜后脓肿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20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4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阑尾穿孔3例,肾结石4例。超声检查确诊80%(20/25),CT检查确诊100%(22/22)。经腹部腹膜后脓肿切开置管引流25例,手术1~4次不等,后腰部切开引流8例。手术后并发应激性胃粘膜损伤致消化道出血7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死亡4例。治愈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论及时明确诊断,进行有效引流并加强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感染坏死(IPN)和胰腺脓肿(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33例IPN和6例PA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IPN患者,28例行开腹清创引流,5例行经后腹膜途径清创引流,1例因为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合并胰瘘、肠瘘,出血死亡,30例痊愈出院。6例PA患者,4例行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后因引流不畅中转开腹,2例直接行脓肿切开引流,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和CT联合检查和动态观察,对诊断IPN和PA有重要价值;对于IPN,应采取延迟手术干预的策略;对于PA,应行脓肿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0年来28例肾皮质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采用IVU检查12例,CT扫描20例,全部行B超检查,14例行脓液培养均获确诊。按病灶中央有无液化分为非脓肿组(A组)和脓肿组(B组),A组15例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B组13例行抗生素加经皮肾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治疗。结果:A组中治愈14例,配合经皮穿刺治愈1例。B组治愈11例,2例改行手术后痊愈。18例获得3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在肾皮质感染的影像学检查中,B超较CT更具实用价值。治疗上应按病理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当形成肾脓肿时,抗生素加经皮肾穿刺引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肾周围脓肿6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肾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90-1999年外科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周围脓肿6例,并文献复习。结果:5例痊愈,1例因多器官脓肿、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糖尿病合并肾周围脓肿是一种严惩的感染,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肾周脓肿25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周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肾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肾周脓肿,72%患者尿培养阳性,CT确诊率92%。3例(12%)死亡。10例患者脓肿直径1.8cm,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平均住院10d;11例脓肿平均直径11cm,采用抗生素联合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平均住院30d;4例最后进行了外科探查和肾切除。结论:肾周脓肿临床变化特点并不典型,CT检查是目前确诊最可靠的方法,通过明确的分期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10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率为100%。102例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8例行脓肿切开引流 内口切开或挂线,94例使用抗生素。随访病例中,单纯脓肿切开引流的脓肿复发率为13.9%,后遗肛瘘发生率为71.2%。脓肿切开引流 内口切开或挂线无1例脓肿复发或后遗肛瘘发生。结论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大多可作出诊断,脓肿切开引流 内口切开或挂线为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最佳术式,抗生素的使用不应作为常规。  相似文献   

11.
肾皮质脓肿的诊断与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皮质脓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肾脏感染性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我院1991年3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肾皮质脓肿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5~68岁,平均42.5岁。左侧8例,右侧5例。脓肿直径1.5~7.3cm。发病前患上呼吸道感染者2例,合并糖尿病者3例,体表疖肿2例,肾结石1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寒战、高热者11例,腰部疼痛者10例,上腹部疼痛者3例。患侧肾区叩击痛者12例。2.辅助检查:13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均大于10.0×109/L,最高达24.2×109/L,尿常规检查白细胞>5个/HP者3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膈下脓肿(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膈下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976 ̄1997年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膈下脓肿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常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18例),右上腹或心窝部不适(18例),胸部饱满及叩痛(7例)上腹肿块(5例),上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6例)。X线平片,B超,诊断性腹穿对本病有诊断价值。本组16例切开引流,2例穿刺置管引流,均痊愈。结论 B超是诊断和定位诊断的可靠方法。早期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4年7月对1例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周脓肿患者经过CT检查、定位、介导置管引流治疗后,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52岁;1999年首次行同种肾移植手术。手术后肾功能正常。2004年1月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2004年6月4日患者再  相似文献   

14.
持续灌洗负压引流治疗肾周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 995年 2月~ 2 0 0 1年 9月 ,对 3 4例肾周脓肿的病例 ,采用第 1 2肋下斜切口行脓肿切开、脓腔抗生素液持续灌洗、负压引流进行治疗 ,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 4例 ,男 3 2例 ,女 2例 ,年龄 1 2~ 70岁 ,平均 42岁。右侧 1 8例 ,左侧 1 6例。典型症状 :畏寒 ,发热 ,腰腹疼痛 ,患侧肋脊角叩痛 ,腰肌紧张 ,皮肤红肿 ,患侧肾区可触及肿块 ,患侧下肢屈伸及躯干侧弯均引起剧痛。 3 2例穿刺有脓液流出 ,2例未抽到脓液。经保守治疗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均无好转 ,且并发患侧肺部炎症。引流脓液量 40…  相似文献   

15.
肾皮质脓肿(附13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报告肾皮质脓肿13例,其中有肾外感染灶者10例,症状多有高热、腰痛、肾区叩痛,伴末梢血WBC增高。KUB及IVU检查5例,全部行B超及CT检查。按脓肿大小分为二组进行处理:3~5cm为Ⅰ组,>5cm为Ⅱ组。就二组抗炎治疗前后的变化、手术处理及术后病理资料,对本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负压引流治疗肾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下用胸腔穿刺针置管负压引流治疗11例肾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肾周脓肿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利用超声引导采用穿刺负压引流治疗肾周脓肿是很可取的有效方法,其疗效确切,简易可行,微创,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细菌性肝脓肿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男74例,女3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左肝脓肿21例,右肝脓肿75例,双侧肝脓肿12例。单个脓肿78例,多发脓肿30例。脓腔最大12cm,最小3cm。结果内科保守治疗15例,11例治愈,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CT指引下穿刺抽脓5例,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52例,穿刺次数1~4次,共治愈55例,2例转手术切开引流;外科切开引流治愈42例。结论多个散在性肝脓肿以内科治疗为主。单个肝脓肿直径大于6cm者,多需切开引流;小于6cm者可在CT或B超导引下穿刺抽脓治疗,尤其是在B超导引下穿刺抽脓治疗,操作简便,效果好,可作为肝脓肿直径在6cm以下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4年开始用介入方法治疗肾皮质脓肿及肾周脓肿17例,该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32例在静脉应用胰岛素、抗菌素控制血糖与感染的基础上,南B超引导下行肝脏脓肿穿刺引流,其中4例同时行ERCP胆管取石结合鼻胆管引流;6例行腹腔镜探查、肝脓肿切开引流,其中4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另8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经保守治疗治愈8例,B超穿刺脓肿引流或腹腔镜脓肿切开引流治愈24例,脓腔缩小好转出院8例;临床治愈率达95.7%。另有2例病人脓肿穿刺引流后因中毒性休克并发心、肺、肾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4.3%:4例病人行脓肿引流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后而痊愈。结论:在积极控制血糖,有效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采用B超或腹腔镜微创技术引流脓肿,是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21例阿米巴肝脓肿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体雄  曹军 《腹部外科》1998,11(3):121-122
讨论手术切开引流治疗阿米巴肝脓肿的必要性。收集1985~1996年21例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其特点为:脓腔大,有溃破的可能;临床症状不典型,多合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肝脓肿不易鉴别;脓肿多位于右叶Ⅵ、Ⅶ段,靠近横膈,脓腔有向胸、腹腔穿破的危险。19例手术切开引流,2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均痊愈。认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条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患者最终必须通过手术切开引流方能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