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器训练消除飞行员处置特情时紧张情绪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飞行员在飞行特情处置的模拟器地面训练过程中紧张情绪的变化,验证其训练效果。方法选择26名飞行技术水平相近的新飞行员,在歼击机飞行模拟器上设置仪表、非仪表和操纵系统故障,记录飞行员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这些心理生理指标和处置时间在体验、加强、巩固和飞行考核阶段的变化,判断飞行员的紧张情绪和心理生理储备能力及处置效果。结果在训练初期的体验阶段,反映飞行员自主神经兴奋性的心率变异性的低频成分功率、低频与高频成分功率的比值最高,高频成分功率最低,完成特情处置时间最长。随着训练的进展,低频成分功率、低频与高频成分功率的比值逐步下降,高频成分功率升高,完成处置特情的时间减少。结论在地面进行模拟器的飞行特情处置训练可以降低飞行员的紧张情绪,提高心理生理储备能力和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2.
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的检测设备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旨在建立飞行员心理生理功能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飞行模拟技术与实验心理学和职业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的检测设备和评价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健康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值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0.61±0.17)明显高于康复及有病飞行员的心理生理储备值(0.43±0.15,P<0.05)。且健康飞行员的储备值与其多种飞行技能有明显相关(r=0.27~0.40,P<0.05)。结论飞行中技能水平与该飞行员的心理生理储备值有关。经重复性测量,该系统设计合理,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晕厥后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能力的变化特点。方法用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能力评定系统,测量了15名晕厥飞行员和22名健康飞行员在模拟飞行条件下完成双重任务时的心理生理反应。结果晕厥飞行员在单纯和双重任务飞行中的正确保持率分别为35.0%和9.3%,心率分别为76.7次/min和80.0次/min,飞行中信息处理速度为0.44 bit/s,此三项与健康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飞行中心率与安静时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晕厥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能力和操纵行为质量低于健康飞行员,机体应激反应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位耐力不良飞行员模拟空中环境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状态和心理生理反应特点,为空中晕厥的诊断提供客观的评价方法。方法对22名立位耐力不良(不良组)飞行员进行了连续动态心电记录和模拟飞行条件下的心理生理参数测定与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并与15名立位耐力正常的健康飞行员(健康组)做了对比。结果不良组飞行员在模拟仪表飞行中心理生理储备能力明显降低,表现为完成两项任务的质量和处理信息速度的能力较健康组低(P<0.01);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失调;心理生理储备值与HRV多数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结合模拟仪表飞行条件下的心理生理负荷评定和HRV分析能较客观地反映立位耐力不良飞行员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和调节规律,为空中晕厥的诊断提供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立位耐力不良飞行员模拟空中环境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状态和心理生理反应特点,为空中晕厥的诊断提供客观的评价方法。方法 对22名立位耐力不良(不良组)飞行员进行了连续动态心电记录和模拟飞行条件下的心理生理参数测定与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并与15名立位耐力正常的健康飞行员(健康组)做了对比。结果 不良组飞行员在模拟仪表飞行中心理生理储备能力明显降低,表现为完成两项任务的质量和处理信息速度  相似文献   

6.
测量了50名健康飞行员和13名康复疗养飞行员,在模拟飞行条件下双重任务时的心理生理反应。结果发现,模拟飞行各阶段心率变化趋势与实际飞行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较低。双重任务时,反映情绪性变化的心率、呼吸率及肺通气量明显增加,与思维活动有关的眨眼率增加。心理运动反应速度与飞行操纵质量相互影响,其程度有个体差异。同时在该负荷环境下,发现5例心律失常的无症状飞行员。结果提示,模拟飞行双重任务条件可以造成飞行员心理生理负荷,并可能有助于发现一些潜在性病症。  相似文献   

7.
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效度检验及文化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对飞行能力的评价意义及不同教育程度对评价效果的影响,为航天员心理选拔研究提供有效的指标,112名现役歼击机,强击机,运输机及轰炸机飞行员,完成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和飞行技术水平多效标系统评价。结果显示: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主要用于评价飞行员快速反应能力和实际操纵能力,在评价时效考虑年龄和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结论:St  相似文献   

8.
48 h睡眠剥夺对正常人J7-E型模拟器飞行操作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48 h睡眠剥夺(SD)对正常人模拟器飞行操作能力的影响,为制定相应对抗措施进而提高飞行人员的应急工作能力提供有关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国产J7-E型飞行模拟器和飞行员心理生理评价系统,以6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对象,在48 h睡眠剥夺实验条件下进行模拟器飞行操作测试.实验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时间点成绩与基础值的差别,并记录不同飞行阶段出现的操纵错误次数.结果睡眠剥夺条件下,模拟器飞行成绩随睡眠剥夺时间延长而下降;在第3天100、300、500、700成绩显著降于基础值(P<0.05);出错次数随着SD延长而增加(在第3天时出错次数较多),并且左上转弯和着陆阶段的操纵错误较多.结论 48 h睡眠剥夺条件下人体模拟器飞行操作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而且睡眠剥夺时间较长及复合生理节律低谷时下降尤其明显;左上转弯和着陆阶段的操纵错误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性能战斗机大强度飞行对飞行员的生理指标及飞行劳动负荷主观评价的影响。方法5名健康男性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1个飞行日内共进行22架次的大强度飞行。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分析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飞行后进行飞行劳动负荷和疲劳程度主观评价。结果飞行员大强度飞行时,随着飞行负荷的降低,心率和HRV频域及时域指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心率在夜问较日问低;夜间校正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HFnu)高于日间,校正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LFnu)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则低于日问。飞行员飞行劳动负荷及疲劳程度主观评价分值均较低,没有明显的主观疲劳感。结论高性能战斗机大强度飞行对飞行员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尚未引起飞行疲劳。合理的飞行安排及有力的航卫保障有利于飞行员身体机能的恢复,预防飞行疲劳,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飞行员飞行状态生理参数记录仪已由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并于2003年12月6日通过总后勤部组织的后勤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的定型审查,即将装备飞行部队。该仪器是一种新型动态生理参数监测装置,能提取和记录心电图、呼吸、体温、加速度等信号,可连续工作24h以上,特别适合对飞行员空中身体状况进行监测。这种装置对飞行员驾驶操作无影响,可客观地评价飞行员飞行中的健康状况,将飞行员医学监督从地面扩展到空中,对提高航卫保障的质量、保障飞行员的健康和飞行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飞行应激对飞行员心理与生理的影响。认为应激时的心理反应与飞行员自身素质和对训练的适应性相关,而生理反应则与飞行员体内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相关,飞行员飞行训练后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加速度等外因和机体自身的适应性密切相关。提出动态检测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激素水平,可因人而异拟定合理的飞行训练计划,对保障飞行员身心健康和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精神负荷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精神负荷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在选拔飞行员的心理生理储备测试中,对HRV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加载精神负荷后受试者的HRV的三个非线性参数都有不同的程度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分解后的HRV的三个非线性参数和受试者的心理生理储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可能做为衡量心理储备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飞行员飞行状态生理参数记录仪已由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并于2 0 0 3年12月6日通过总后勤部组织的后勤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的定型审查,即将装备飞行部队。该仪器是一种新型动态生理参数监测装置,能提取和记录心电图、呼吸、体温、加速度等信号,可连续工作2 4h以上,特别适合对飞行员空中身体状况进行监测。这种装置对飞行员驾驶操作无影响,可客观地评价飞行员飞行中的健康状况,将飞行员医学监督从地面扩展到空中,对提高航卫保障的质量、保障飞行员的健康和飞行安全有重要的作用。该记录仪的创新性在于采用一种可穿着的一体化的胸带(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专著. 资料引用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26篇.资料综合 飞行员心理选拔是通过飞行专家和心理学研究者从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等方面挑选出那些既能通过飞行训练又能成为优秀机长的候选者,这不仅能有效地节省飞行训练成本,同时能很好地维护飞行安全质量.在航空心理学研究中,基本能力/智力、心理运动能力和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一直是选拔飞行员的关键指标. 结论 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过程中存在内容陈旧、缺乏效度、测验手段单一、选拔与训练脱节以及缺乏统一的选拔系统等问题.未来研究应以安全为导向,结合能力特征和心理状态、人格特质和情境状态,以机组资源管理技能为效标构建适用于中国民航飞行员的心理选拔系统,为从根本上确保民航飞行员安全作业的可靠性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歼击机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定飞机飞行品质,建立“歼击机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模型”。方法 在歼-A和歼-1两种不同飞机的地面飞行模拟器上,由飞过该两种飞机的飞行员进行测试,对评价脑力负荷的主观评价法,主任务评价法,次任务评价法,生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共7个指标用显著性测验进行选择。结果 5个评价指标当选,根据该5个指标的权重建立了“歼击机飞行员脑力负荷评价模型”,并在歼-C飞机地面模拟器上进行了验证。结论 结果与试飞员  相似文献   

16.
飞行活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复杂的劳动类型之一,在飞行过程中,飞行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机舱的噪声和振动、气压变化、长时间飞行、无规律工作、高应激状态、昼夜节律的扰乱以及睡眠不足等,致使飞行人员经常处于疲劳和半疲劳状态,导致飞行员的能力下降,易引起判断失误,出现飞行错觉,甚至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两种机型飞行模拟器对飞行员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检测60名飞行员分别在歼-6、歼-7两种飞行模拟器上完成相同飞行课目时的飞行成绩、附加任务成绩和心率,比较分析此二种模拟器对飞行员工作能力的影响。结果 飞行员在完成双重任务时,操纵歼-7飞行模拟器的成绩明显高于歼-6(P<0.01)。歼-7模拟器飞行中的信息处理速度快于歼-6模型器(p<0.05)。飞行中的心率明显快于基础心率(p<0.01)。结论歼-7型飞行模拟器对飞行员工作能力的影响小于歼-6型飞行模拟器。  相似文献   

18.
测量了50名健康飞行员和13名康复疗养飞行员,在模拟飞行条件下双重任务时的心理生理反应。结果发现,模拟飞行各阶段心率变化趋势与实际飞行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较低。双重任务时,反映情绪性变化的心率、呼吸率及肺通气量明显增加,与思维活动有关的泛眼率增加。心理运动反应速度与飞行操纵质量相互影响,其程度有个体差异。同时在该负荷环境下,发现5例心律失常的无症状飞行员。结果提示:模拟飞行双重任务条件可以造成飞行  相似文献   

19.
一、飞行情况   为检查飞行员的飞行技术,飞歼-教A特技飞行中,后舱飞行员(29岁,飞行时间1100 h)发现前舱飞行员(28岁,飞行时间750 h)操纵时加速度小,遂参与操纵,形成5.5 G加速度,发现前舱飞行员意识不清,连续呼叫无任何反应,遂停止操纵动作.30 s后,前舱飞行员意识渐清醒,安全降落.  相似文献   

20.
两年来,我们先后收治了4名因空中突发机械故障或意外而被迫跳伞的军事飞行员。通过对他们住院期间的护理,我们深深体会到:从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等方面全面考虑飞行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做好周到、细致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尽快恢复飞行员的健康,缩短治疗周期,使他们尽早重返蓝天和延长飞行生涯,起着非常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