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教学的发展,针对此现状,特将品管圈活动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确立"进一步加强局部解剖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活动主题,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法,最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教改满意度以及考试成绩等。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操作水平、解剖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促进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双向考评教学方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科共接收实习护生120人,成立"互馈圈",根据《实习护生考评表》进行考核及评分。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评价明显提高,同时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也显著上升,护生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也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不同层次护生的综合素质及提高了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减少病房呼叫铃声次数,为患者提供安静环境,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以"减少病房呼叫铃声次数"为主题。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前相比,2 w病房呼叫铃声从237次降至47次。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协作能力,优化了工作流程,有效减少病房呼叫铃声次数,为住院患者创造了良好的休息环境,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范华英 《医学信息》2018,(21):181-183
目的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在手术安全的核查管理工作中,分析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12月在本医院就职的8名医护人员,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分别抽查手术例数250例和364例,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手术安全核查不合格率、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手术安全核查不合格率为11.00%,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分别是126.71%和77.08%。结论 在手术安全的核查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安全核查不合格率,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全核查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工具对山区救护车急救物品的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工具对山区救护车急救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2013年5~7月查检救护车查检例次476数,缺陷104例。改进成果及总结阶段收集2013年7~9月救护车查车例次410例,缺陷24例。结论品管圈手法对山区救护车急救物品的管理,提高了急救物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移动护士工作站规范使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移动护士工作站规范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率由50%增至94.6%,移动护士工作站相关的不良事件由3例降至1例。提高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QCC手法的充分利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等方面有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移动护士工作站规范使用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而且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性,促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护士对注射、穿刺、插管及急救等临床技能的熟练掌握均来源于对人体解剖学的正确认识。田永让等对护理本科专业各主干课程所使用的解剖学名词调查后发现脉管系统的名词使用最高。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脉管系统更是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提高脉管系统的课堂教学质量,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对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产科护理学中应用品管圈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1月~6月间对产科护理学中存在缺陷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相关分类成立4个品管圈小组,分别为新生儿护理、孕产妇护理、护理病历书写以及健康教育,在下半年对其相关质量问题进行改进。结果新生儿出现护理缺陷的几率有所降低,孕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提升,而且护理人员的病历书写质量合格率也明显提高,实施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出现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QC小组活动分析我院老年患者手术发生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利用QC小组活动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我院收治的123例老年手术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资料,针对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于2013年6~12月间严格执行,比较QC小组活动前后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2013年6~12月间收治的135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后,发生跌倒的仅2例,发生率降至1.48%,与去年同期的8.95%相比较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5.371,<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运用品管圈活动是科学的管理手段,它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 ,在诸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已较为广泛。本文就脉管系的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加以分析讨论。多媒体教学是伴随着计算机和阶梯教室的现代化改造 ,而出现的一种较新的教学形式 ,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与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模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使得教师的备课有了质的飞跃。因此 ,今后的几年里 ,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将是必然的趋势。而脉管系解剖学 ,由于血液循环的存在 ,使多媒体课件运用更加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今较常见的多媒体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质量改进方法。方法观察2013年1月~5月高危药品输液情况,收集数据资料,开展品管圈活动,评价开展活动后2013年12月~2014年5月高危输液护理质量。结果改进前发生外渗12例占2.86%高于改进后1例0.19%,改进前输注工具正确率60.57%、输注部位正确率39.43%低于改进后93.76%、89.79%,改进后调速例次率10.40%高于改进前4.99%,静脉回血0.00%、疼痛肿胀1.89%、红痒0.19%、管内空气0.00%低于改进前2.14%、5.94%、2.61%、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院老年科高危药品输液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药液外渗显著下降,对输液过程中输液速率的调整性增强,输液过程中发生疼痛、静脉回血等不良事件例次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血液透析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固定维持血液透析患者200例,透析机45台,2018年4月至6月共8 793例次,未实施品管圈活动为常规护理组。2018年7月至9月9 540例次,实施品管圈活动为品管圈组。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设备管理中开展以“降低透析机报警率、加强透析机维护和表面清洁消毒管理、提高透析机废液排放率和脱钙合格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设备管理效果。结果 品管圈组患者的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透析机的维修频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消毒合格率、执行率和表面清洁率、脱钙合格率及废液排放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除机器故障外,其他原因引起的透析机报警发生率和总报警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室设备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慢性肾功能不全个体化饮食执行率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护肾”自愿原则,以提高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个体化饮食执行率为主题,于2016年12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10名肾内科护士组成,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相关改进措施,组织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饮食执行率由实施前的38.00%提高到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114.32%,进步率105.30%。活动后各圈员解决问题、责任心、沟通与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协调程度等能力均提高,尤其是自信心与团队凝聚力两方面提高最明显。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饮食执行率,促进持续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比较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脊柱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传统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进行QCC活动的相应护理,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便秘发生情况、通便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便秘发生率分别为70.00%和80.00%,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X~2=7.168,P=0.007);(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X~2=5.333,P=0.021)。结论QCC可显著降低脊柱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可更进一步加强患者对便秘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儿科加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改进护理服务,提高儿科加床患者满意度"为课题,对儿科加床患者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利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对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整改措施后组织实施,再对儿科加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效果评价及标准化。结果儿科加床患者满意度显著增高,由活动前的64.38%上升至91.56%(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解决临床工作中加床导致科室满意度低的问题,对提高儿科加床患者满意度,改进护理服务质量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内镜故障率的应用效果来改善消化内镜中心的管理质量。方法 选择2018年至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34根日本宾得内镜的维修、维护记录和报价单。统计内镜故障溯源及产生的维修费用作为对策实施前的数据,经过QCC活动后统计2020年至2021年34根日本宾得内镜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故障溯源及维修费用为对策实施后的数据。分析2018年至2019年内镜中心内镜维修记录,记录下维修频次及维修费用,借助于头脑风暴、鱼骨图及甘特图等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内镜故障的真因并针对真因制定实施对策。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维修频次及费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对策实施后每根内镜每季度的维修费用由对策实施前的3 967.00元降为1 388.00元,改善幅度为65.01%;相比较于QCC活动设定的目标值1 529.00元,目标达标率为100.05%。对策实施后的内镜故障频次低于实施前(25次vs 7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QCC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内镜的维修成本,改善消化内镜中心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降低免疫标本的复检率.方法 通过主题选定、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要因确定等,圈员共同拟定相应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免疫标本复检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制定标准规范程序.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的降低了免疫标本的复检率,由活动前的平均50例/天降低到28.5例/天.结论 品管圈的推行,降低了免疫标本的复检率,使工作流程更加优化,提高了科室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渗透到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中,网络环境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解剖学知识平台。混合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所谓混合学习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1])。笔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混合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的实施,并对两种教学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探讨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