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技术及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8例上胸椎结核患者接受上述手术治疗。后正中切口显露至双侧肋横突关节及肋骨,切除椎体破坏较严重一侧横突、肋骨及肋横突关节,充分显露病椎、引流椎旁脓肿,刮匙彻底清除死骨及肉芽组织。置入椎弓钉,椎管减压后矫正后凸畸形,取自体髂骨、肋骨或填充自体骨的钛笼重建椎体间骨缺损。[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62.5±43.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25.0±333.8) ml,术后引流量平均(285.0±118.1) ml。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4.8±0.9),(0.6±0.7), P<0.001]、ODI评分[(43.3±14.7)%,(7.6±5.6)%, P<0.001],ESR [(39.1±13.5) mm/h,(9.8±5.4) mm/h, P<0.001]、CRP [(25.0±14.3) mg/L,(4.7±2.6) mg/L,P<0.001]均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后凸矫形率达(71.5±7.3)%。[结论]单纯一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总结提出该术式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1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单纯后路行病灶清除、椎间和/或后外侧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前及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一般情况明显改善,血沉于首次随访期间大部分恢复正常,植骨融合及内固定良好,畸形矫正轻度丢失。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4个月结核无复发。结论对于早期胸腰椎结核椎体破坏塌陷小于50%,后凸Cobb′s角小于30°且正规化疗无效或神经受损时,经慎重的病例选择,单纯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融合术能够有效清除病灶促进炎症修复,矫正畸形,同时避免了创伤较大的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颈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8年12月接受Ⅰ期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5例下颈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972(54.67±10.75)岁;病灶节段为C4-C6。应用ASIA分级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定期复查CT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且所有患者获完整随访,时间185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T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其中1例术后3年病情复发,强化抗结核方案后,随访治愈。结论:针对椎体破坏、颈椎稳定性丧失的下颈椎结核患者,Ⅰ期颈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方案疗效确切,在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术后长期、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确保下颈椎结核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前咽后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固定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上颈椎结核患者共21例,均伴有寰枢关节、寰枕关节严重破坏且寰椎侧块破坏无法置钉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40.4±9.5岁(26~54岁),寰椎结核4例,寰椎并枢椎结核7例,均行颈前咽后路病灶清除并一期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根据枢椎椎弓根破坏情况,2例采用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采用双侧椎板螺钉固定,6例采用一侧椎板螺钉和一侧椎弓根螺钉混合固定。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8个月,并随访其神经功能(JOA评分)、枕颈部VAS评分、植骨融合情况、复位程度及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平均随访39.5±13.1个月。术后9例获解剖复位,2例达部分复位;术后4个月10例达到骨性融合,1例出现部分植骨吸收,经对症治疗,于术后6个月获骨性融合。术后18个月结核病变均达到临床治愈。JOA评分由术前的8.4±1.3分上升到末次随访时的15.0±1.3分(P0.05),枕颈部疼痛症状也由术前的6.7±0.6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0.64±0.6分(P0.05),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经咽后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结核临床疗效可靠,病灶清除彻底,内固定牢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8例颈椎结核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采用ECK融合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并观察颈椎融合节段高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围手术期无食管损伤、深静脉血栓等...  相似文献   

6.
后路固定颈前路鼻内镜辅助病灶清除治疗上颈椎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固定颈前路鼻内镜辅助病灶清除治疗上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上颈椎结核12例,均先行后路上颈椎侧块螺钉及颅骨钉棒系统固定及植骨,其中4例寰椎并枢椎结核行枕颈融合者植骨于枕颈部,8例枢椎结核仅在寰枢椎间植骨再行前路鼻内镜辅助结核灶清除。结果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均得到满意重建,经术中镜下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核病灶全部清除。手术时间160~250(198±27)min;术中出血量300~500(388±61)ml。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无脑脊液漏发生。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8~14(10±2)分提高至10~16(14±2)分。结论后路融合可使颈椎获得较好稳定性,前路鼻内镜下能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此术式治疗上颈椎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前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例。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常见部位,居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占50%左右。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也从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应用,其中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得到充分的认识闼。但目前对于手术策略、内固定的选择等问题尚有一定争议。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科2000年1月-2006年9月期间接受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26例下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09年1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1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73岁,平均42.2岁。病程7~21个月,平均13.2个月。病变部位:T5、6 1例,T6、7 1例,T8、9 4例,T9、10 3例,T10、11 5例,T11、12 6例,T9~11 1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10例,E级3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26.3±9.2)°。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35.9±11.2)mm/1 h。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6.2个月。术后7~12个月,平均9个月植骨达骨性融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落等发生,无局部结核病灶复发。术后1周红细胞沉降率下降至(25.1±8.9)mm/1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5,P<0.01);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达(14.1±4.6)mm/1 h。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9,P=0.003)。术后1年脊柱后凸Cobb角为(17.1±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6,P<0.01)。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创伤小,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矫正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一期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下颈椎结核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3—2021-03采用一期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的10例多节段下颈椎结核,根据结核病灶累及节段和破坏程度选择固定节段,常规置入合适长度的颈椎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安装钛棒并矫正残留的颈椎后凸。根据结核病灶节段、脓肿部位、脓肿大小选择颈前左侧或右侧作纵向或横向切口,逐层显露病灶节段,彻底清除椎前脓肿、坏死组织及死骨组织。结果 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7(12~2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及神经功能并发症。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3分;NDI指数为25%~58%,平均43.2%;局部后凸Cobb角为-7.6°~3.1°,平均-2.7°;C2~7后凸Cobb角为-10.7°~1.8°,平均-3.2°。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1分;NDI指数为4%~25%,平均11.6%;局部后凸Cobb角为-6.9°~2.0°,平均-2.6°;C2~7后凸C...  相似文献   

10.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比较.方法:同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后路手术组(A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29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Cobb角、血沉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60.4±20.5min,术中出血平均为760.7±146.2ml,住院天数平均为13.6±3.2d;B组分别为231.4±27.3min、1023.8±197.9ml和18.7±3.6d,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与前后路联合术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路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工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均采用工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病变范围为L4-S2,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877(45.9±9.1)岁。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B级2例,C级17例,D级12例。分析手术前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SIA分级、腰骶角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024(16.0±3.1)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感染、皮下积液,经换药治愈。余30例患者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及结核复发。所有患者获治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均成功,平均融合时间(4.7±1.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ESR、CRP均正常,VAS评分为(1.92±0.57)分,低于术前的(6.13±1.21)分;ASIA分级C级2...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of one-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upper 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 by internal fixation, debridement, and combined interbody and posterior fusion via a posterior-only approach.

Methods

Fourteen patients (eight males, six females) with upper thoracic tuberculosis whose lesions were confined to two adjacent segment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Their ages ranged from 23 to 72 years (average, 50 years). Th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impairment scale was used to asses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SIA classification showed that preoperatively, one patient was grade A, two patients were grade B, eight patients were grade C, and three patients were grade 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ne-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by internal fixation, debridement, and combined interbody and posterior fusion via a posterior-only approach.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by measurement of thoracic kyphotic angles using Cobb angle evaluation, determination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evaluation of ASIA impairment scale, and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peration time ranged from 70 to 135 min, (average, 110 m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ranged from 200 to 950 mL (average, 450 mL).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2 to 48 months postoperatively (average, 31.5 months). No sinus tract formation,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or recurrence of tuberculosis occurred. All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in ASIA classification scores. The thoracic kyphotic angl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12°–26° postoperatively, and at final follow-up were 13°–28°. The ESR recovered to normal within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in all patients. Bone fusion was achieved within 3–8 months (average, 5.5 months).

Conclusions

One-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upper 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 by internal fixation, debridement, and combined interbody and posterior fusion via a posterior-only approach can b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reatm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3.
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由于其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大,治疗颇为棘手,腰椎和骶椎结核占脊柱结核比例较大,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逐渐认识到病灶清除的基础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对67例L3-S2椎体结核患者施行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合并或不合并颈脊髓损伤的颈椎结核患者22例。结果所有患者经10~72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结核病灶治愈,植骨块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2个月),生理曲度得以恢复,颈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术前平均20.5,°术后平均3.5°);神经功能均有改善,JOA评分提高2~6分(平均4.7分),改善率(Hirabashi公式)70.6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30例下颈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痨治疗至少3周后,采用前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7岁。术前检查病变累及2个椎体者21例,3个椎体者9例。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5例,D级13例,E级7例。术前颈椎平均后凸角为12°。[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70~100 min,出血量为50~150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个月。末次随访中,23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中,5例B级恢复到D级,3例C级恢复到D级,2例C级恢复到E级,13例D级恢复到E级。随访中结核病灶无复发,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平均时间为6.5个月。[结论]经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颈椎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9例上颈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11例;年龄2~64岁,平均33.6岁。其中9例有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 C级3例,D级6例。C1 8例,C2 11例,C1、C2 10例;骨质破坏29例,寰枢椎脱位10例,椎前脓肿13例。27例患者术前在CT引导下行病灶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结核;另2例患者因年龄小,CT引导下穿刺有困难,影像学诊断为上颈椎结核,术中活检确诊为结核。均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8个月并经不同的外科方法治疗。按照我院新制定的上颈椎结核分级系统(Ⅰ级:骨质轻、中度破坏;Ⅱ级:骨质重度破坏,寰枢椎脱位;Ⅲ级:骨质破坏或寰枢椎脱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级,观察不同分级患者的外科干预疗效。结果:Ⅰ级12例,其中11例行Halo架外固定5~8个月,1例因骨质破坏轻微仅予颈围领外固定3个月。Ⅱ级:8例,均颅骨牵引复位后行Halo架外固定,其中6例手术清除死骨并行植骨融合,术后Halo架外固定3个月;另2例未行手术,持续外固定6个月。Ⅲ级:9例,均行手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后Halo架外固定3~6个月。15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结核。随访18个月~7年,平均30个月,有神经功能障碍者Frankel分级均恢复至E级。复查X线片及CT显示椎前脓肿消失、骨质愈合、植骨融合,寰枢椎脱位患者均复位良好。上颈椎结核均治愈,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上颈椎结核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有神经功能障碍者,确定压迫因素后应通过手术或牵引复位减压;无神经功能障碍者,即便有寰枢椎脱位,经颅骨牵引复位后行Halo架外固定亦可达到良好效果。结核的最终治愈要依靠规范的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6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行颈前路植骨融合,Zephir颈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恢复。全部病例颈椎生理前凸维持良好,C2椎弓骨折线模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内固定系统松动和断裂现象存在。结论 应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具有可获得术后上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无须行石膏固定,维持颈椎生理前凸,促进骨折愈合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Ⅰ期行前路小切口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病椎置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82例腰椎结核患者,男50例,女32例;年龄17~84岁,平均50.5岁。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49例,行Ⅰ期前路小切口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B组33例,行Ⅰ期前路传统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对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Frankel分级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8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4例(A组3例,B组1例)前路手术对侧腰大肌脓肿增大,行二次手术排脓后治愈。余78例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切口疝、脑脊液漏、脊柱结核复发等发生。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肛门排气时间A组较B组早,术后VAS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ESR和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根据病椎的破坏程度采用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1-06诊治的30例胸腰椎结核,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后路内固定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Cobb角、血沉及CRP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229.8±32.1)min,术中出血量(707.3±75.6)ml,住院时间(24.2±5.5)d.30例获得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后路内定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满意,尤其在矫正后凸畸形、防止术后Cobb角的丢失、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