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S型与RS型二羟丙腺苷(DHPA)与高压氧联用对人工感染小白鼠体内日本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整个实验用两株不同乙脑病毒分两次进行。每次一株,乙脑病毒接种小白鼠后将其分组,接种后4-6h开始治疗,连续5d,于开始治疗后第二周末结束实验,计算每组小鼠死亡与存活数。结果:对照组与(S)-DHPA/高压氧联合治疗组及(RS)-DHPA/高压氧联合治疗组效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分别<0.025及<0.01),对照组与其他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果:(S)-DHPA或/及(RS)-DHPA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可抑制人工感染小鼠体内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由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对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细胞与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以JEV的C、NS3、NS4A和NS5基因为靶点,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并构建重组传导慢病毒。对慢病毒预处理的BHK21细胞接种JEV,并通过相对定量PCR、病毒蚀斑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慢病毒对JEV的抑制作用。对慢病毒预处...  相似文献   

3.
乙型脑炎(乙脑)至今无特效治疗药物。应用高压氧治疗乙脑9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退热、降低呼衰发生率、缩短病程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具有明显控制惊厥、促进意识障碍恢复作用(P<0.05);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方面亦有明显作用(P<0.01)。高压氧治疗可以作为乙脑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明琼 《中外医疗》2009,28(28):63-64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1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观察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疗效与病程呈反比。结论高压氧对乙型脑炎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应尽早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80例初治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常规予降温、镇静止惊、激素、干扰素、脱水剂和脑细胞营养药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1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GCS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和意识好转时间分别为5.12±1.47(d),2.16±0.85(d)和3.60±2.09(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7.30±2.22(d),3.10±1.21(d)和8.27±2.79(d),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GCS评分为12.12±2.23,显著高于对照组(11.03±3.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可明显缩短患儿的发热、惊厥和昏迷时间,促进患儿尽早清醒,使近期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属于儿童常见、多发的急性传染病 ,我院 2 0 0 0年对部分乙脑患者采用高压氧 (HBO)治疗其恢复期的肢体瘫痪、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我院 2 0 0 0年传染科收治的 36例乙脑患者。其中男性 34例 ,女性 2例 ;年龄 1 2~ 7 4岁 ,平均 3 2± 0 8岁 ;中型 2 4例、重型 12例 ;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肢体瘫痪 2 8例、精神萎靡 32例、反应迟钝 18例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高压氧组 ) 15例 ,对照组 2 1例。分组后 ,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方面两组有均衡可比…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32-13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布尼亚科病毒引起的疾病,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约12%~30%,部分患者病情加重会出现神志不清、抽搐、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我院近1年来收治了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脑炎患者,采用高压氧配合临床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疾病合并脑炎的认识及诊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唐丽娟 《右江医学》2007,35(1):45-46
目的了解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儿童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及意义。方法用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用放免测定仪检测30例患儿(实验组)和28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分析其与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儿童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12参与了机体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过程,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仕菊 《广西医学》2009,31(10):1485-1486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114例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对照纽52例用常规治疗方法,高压氧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高压氧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84.6%。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乙脑病毒京卫研1株经腹腔接种昆明种小鼠,制成了流乙脑炎的动物模型;在电镜下对小脑几种神经细胞以及大脑皮质、间脑、中脑神经细胞进行了观察。描述了小脑颗粒细胞、蒲氏细胞及高尔基神经细胞的超微病变;并比较了与其大脑皮质、间脑、中脑神经细胞病变的异同。发现在乙脑病毒感染的神经细胞内可出现内质网、病毒复制多泡体以微聚体为中心形成的放射状结构,描述了其形态变化,讨论了其发展过程、重要性和意义。感染后期,发现部分坏死细胞核中可有病毒粒子存在,认为是由于病毒粒子从胞浆进入核内所致。证实了陈立明的假说乙脑病毒粒子可在小鼠感染细胞的核周间隙内形成;井进一步证实其所提出的病毒粒子释放方式;同时观察到病毒粒子多在感染神经细胞的突起处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沃尔巴克氏体介导的抗病原体特性能否干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复制,探讨沃尔巴克氏体对库蚊传播的JEV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RNA原位杂交检测Aa23白纹伊蚊细胞(天然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和阴性对照Aa23T白纹伊蚊细胞(以四环素处理清除沃尔巴克氏体感染),定量分析沃尔巴克氏体的生长浓度;通过病毒蚀斑滴定检测Aa23细胞(天然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细胞系)和阴性对照Aa23T细胞(不含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胞系)在感染JEV(P3株)后第1天至第8天的病毒复制滴度和细胞病变效应。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RNA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Aa23T细胞中沃尔巴克氏体感染呈阴性,Aa23细胞中沃尔巴克氏体的WSP基因拷贝数和靶向沃尔巴克氏体16S rDNA的荧光信号强度随细胞生长时间增长而增高;蚀斑滴定实验结果显示,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胞系(Aa23)感染JEV后出现细胞病变的时间明显延迟,Aa23细胞中病毒复制滴度(106 PFU/mL)与对照细胞病毒复制滴度(108 PFU/mL)相比明显降低。结论沃尔巴克氏体明显延迟JEV对细胞的致病变作用,减少JEV复制。本研究证明了沃尔巴克氏体对以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JEV具有抑制作用,揭示了沃尔巴克氏体具有抗库蚊传播病毒的潜力,特别是对利用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控制技术防控JEV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西乙脑高发区媒介蚊虫乙脑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区的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鉴定。方法2006~2007年在广西乙脑高发区采集蚊虫标本,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乙脑病毒,用Clustal X(1.8)、Mega4.1等软件进行分离株E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采集蚊虫12102只,从北流市和桂平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4株基因I型乙脑病毒,4株病毒之间E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最大同源性为98|3%和99.8%。结论从广西蚊虫中分离到4株基因I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71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15/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病死率为5.63%;广西乙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目前疫情呈高度散发状态。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贵港、南宁和来宾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为流行季节,以10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总体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但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要继续采取疫苗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在8月龄-10岁儿童问形成较高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型猪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株的特点。方法猪脑组织经过处理,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电镜观察,及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毒株E区段和PrM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 25只猪脑组织接种BHK_(21)细胞,有3个组织处理液能使BHK21细胞发生圆缩、集聚等病变;3个组织接种的BHK_(21)病变细胞滴片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均产生强绿色荧光反应;中和实验结果显示3株新分离株中和效价均为1∶64;电镜下可见直径40nm左右球型病毒粒子;RT-PCR产物测序结果与疫苗株E区段核苷酸比较同源性均为95%;3株新分离株均为GIII型乙脑病毒。结论实验表明小型猪场存在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为GIII型乙型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15.
王旭霞  李艺星  梁雪枫  高丽  张晓曙  李慧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04-1204,1243
目的分析甘肃省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地区分布特征,为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历年疫情资料汇编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分析1990~2008年甘肃省乙脑地区分布特征。结果1990~2008年,兰州及以西的6个市无病例,天水、陇南、平凉3市,是甘肃省乙脑发病最高的市,近19年年均发病率〉1/10万,在14个市州乙脑发病率排序中一直位居前3位,每年乙脑病例数占全省乙脑病例总数95%左右。结论甘肃省乙脑病例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兰州以西无乙脑病例报告,天水、陇南、平凉3市是甘肃省的主要疫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乙型脑炎病毒(JEV)与黄热病病毒(YFV)联合诊断基因芯片。方法基于早期实验室研究挑选出28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检测芯片。克隆于质粒上的乙型脑炎病毒和黄热病病毒基因片段用于检测探针特异性,经限制性显示技术扩增并标记,与芯片杂交后完成扫描和数据分析。结果JEV、YFV探针与相应的荧光标记样本杂交后,均能检测出阳性荧光信号,而空白对照则检出阴性信号。结论基因芯片技术为病毒检测提供了一种早期、可靠的方法,具有应用于多病毒临床鉴别诊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0~2008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973例,死亡608例,年均发病率为0.93/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3%;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几年应采取疫苗取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生物反应器制备乙脑纯化灭活疫苗.方法 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接种并培养乙型脑炎病毒,将收获的病毒液进行灭活和纯化.结果 细胞密度都增至2.4×106ml-1以上,病毒滴度都>7.25 lgLD50/ml.结论 用生物反应器制备乙脑灭活纯化疫苗的工艺合理,可以生产出高滴度的乙型脑炎病毒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0年广州市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2-2010年共报告44例乙脑确诊病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44例病例发生在除南沙区和萝岗区外的10个县。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68.18%,其次是5月。81.82%的病例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79.55%的病例无免疫史。结论广州市自2004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乙脑发病率处于低水平,控制效果显著。今后仍需提高流动儿童和农村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和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