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们自1989年以来,对临床上具有颞颌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等患者,采用了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具有颞颌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的患者。男126例,女74例,共200例。年龄为20岁~47岁。1.2 治疗方法 (1)照射部位:病人坐于口腔治疗椅上,氦氖激光红色光点直接垂直照射颞颌关节疼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我科1998年6月~2 0 0 1年12月治疗颞颌关节综合征6 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全组6 0例,男性2 9例,女性31例;年龄18~6 0岁;其中颞颌关节疼痛者95 % ,张口障碍者87 5 % ,关节弹响者5 2 5 % ;均经过临床症状、X线平片,关节造影诊断,确诊为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院采用关节腔内阻滞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25岁~41岁,平均33岁;病程3天~6天。1.2 临床表现本组12例中左侧5例,右侧7例。均有颞颌关节区局部周围肌群疼痛,张口受限,咀嚼功能障碍。其中4例有弹响症状。  相似文献   

4.
s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又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一侧,也可发为双侧,主要表现为颞颌关节弹响、疼痛和张口受限,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笔者2003~2009年运用电针配合TDP照射治疗此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邹菁 《泰山卫生》2004,28(3):26-27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腔和面部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颞颌关节局部疼痛,关节弹响及张口受限三大症状。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本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谷来有 《中国校医》1997,11(5):334-335
口腔科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IDS)日趋增多,有关TMIDS的致病因素研究已成为学者们多年来关注的热门课题,但迄今尚无统一意见,严重制约着TMIDS的防治工作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大学生进行TMIDS调查,探讨了牙合因素与龋因素与TMIDS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于1996年9月9日~11日为东北电力学院九六级新生1065名入学体检时,统一检查,年龄17~21岁,男828名,女237(1:0.29)。1.2TMJDS诊断标准[1]凡具有下颌运动时关节弹响、关节区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即开口过大、张口受限、开口异常等症状之一者定为TMIDS…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0例分析江西省石城县医院针灸科(342700)温美祝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咀嚼肌平衡失调、颞下颌关节各组织结构之间运动失常而引起的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等综合症状。好发于青壮年。笔者运用穴位埋针疗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病因学尚不完全清楚的一组疾病 ,临床表现为关节弹响、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该病在中青年中发病率较高。我国关于青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调查已有不少报道[1,2 ]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患病情况 ,笔者对河北工业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抽取河北工业大学在校各专业大学生 2 10 0人。其中男生972人 ,占 46.2 9% ;女生 112 8人 ,占 5 3 .71%。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2 4岁。采用问卷调查与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风湿与类风湿病史、咀嚼习惯 (如偏侧咀嚼 )、不良习惯 (如夜…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临床疗效不令人满意。我院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TMJDS患者5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2例患者均经本院口腔科明确诊断,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37岁;一侧病变49例(左侧26例,右侧23例),双侧病变3例;病程2天~5年。临床表现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为主要症状,经拍X片均无颞颌关节器质性改变。2.方法:我们采用上海曼迪森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MDC-50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波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找到正畸治疗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进入兰州市口腔医院治疗的错颌患者50例,采用方丝弓技术矫正,治疗前后拍摄颞下颌关节正侧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髁突的位置进行测量。进一步深入观察矫治过程中的咬合创伤和颌间牵引等可能导致TMD的因素,真实记录关节是否存在疼痛、弹响、张口困难、肌肉紧张等症状。结果在所有患者中,13.33%发生了颌问牵引TMD,20.00%存在整平颌曲线TMD,40.00%存在咬合创伤TMD。颞下颌关节发生了各种程度的弹响与肌肉酸胀,更有甚者发生了关节疼痛、张口困难等问题。结论在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颌关系的变化确实会影响到关节结构,只是有些影响可能比较轻微,没有造成患者的不适而被忽略了。所以,正畸医师在恢复形态美的同时,还要将治疗方式对患者功能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伴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安氏Ⅱ2错牙合的颞下颌关节结构特点。方法选取伴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及正常牙合患者各20例,分别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锥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髁突内外径、关节窝前间隙、关节窝上间隙、髁突橫距大,髁突前后径及关节后间隙明显减小,试验组72.5%患者伴有髁突后移位。结论伴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的安氏Ⅱ2错牙合具有特征性的髁突与关节窝,且伴有髁突向后下外移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舌侧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对老年无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响.方法:择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无牙颌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推行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治疗,实验组实施舌侧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功能障碍指数比较:修复后3个月,实验组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但修复后0~3个月、0~6个月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颞下颌关节指数比较:实验组修复后0~3个月与0~6个月颞下颌关节指数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侧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对改善老年无牙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推拿及中医药治疗本病见效快、有效率高,我科近年来治疗本病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72例,均经口腔科确诊[1],除外关节有器质性改变者,如髁状突骨质破坏、关节盘穿孔破裂等。全部病例治疗前2周未接受中西医治疗。男34例,女38例;年龄12~62岁,平均31.2岁;病程7天~26月,平均47天;单侧发病者50例,双侧者22例;临床表现下颌关节运动时弹响、疼痛和开闭口运动受限42例,关节疼痛伴开闭口运动受限22例;诊断分型中属翼外肌功能亢进28例,翼外肌痉挛2…  相似文献   

14.
朱兆勇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804-2805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为多发病,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也是口腔常见病.症状为面部及颞下颌关节疼痛[1],弹响及张口受限.目前对于无牙颌的TMD临床报告较少,笔者通过30例患者对其进行了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徐英 《现代保健》2009,(22):182-18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它属于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一种,在20-30岁之间患病率最高,大部分是功能紊乱,也有关节结构紊乱和关节器官破坏的状况。主要症状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区及相应的软组织或者肌肉的疼痛,有时也会出现下颌运动异常、张口困难、不能咬硬物,或者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该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牙合因素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iont,TMJ)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口腔检查、调查对象填表、问诊等,对1 267名学生进行错牙合畸形和TMJ患病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6~19岁年龄段,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症状较轻,下颌运动异常构成比最高,性别、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严重错牙合畸形对下颌运动影响明显,促使口颌肌群及TMJ功能、结构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以20~40岁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处疼痛、张口困难以及关节弹响等症状,严重时则影响进食及引起咀嚼功能障碍,多以单侧发病,一般病程较长,并经常反复发作,但因本病多属功能紊乱,故预后良好.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也较多,2004-2007年我们应用单向中频脉冲碘离子药物导入配合频谱治疗仪治疗32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32例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评价反(牙合)伴单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间隙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反(牙合)伴单侧TMD患者,均进行CBCT检查,按反(牙合)牙位分为前后牙均反(牙合)组(观察组,n=23)和非前后牙均反(牙合)组(对照组,n=89)。对比患者健患侧、不同反(牙合)牙位的下颌关节骨性指标、关节间隙差异,并分析骨性结构相关指标、关节间隙预测TMD的价值及TMD患者的骨性结构相关指标、关节间隙与反(牙合)牙位的关系。结果:反(牙合)伴单侧TMD患者的患侧前间隙及关节结节斜度均大于健侧,关节后间隙小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反(牙合)患者患侧关节前间隙及关节结节斜度均对TMD有预测价值(P<0.05),其AUC分别为0.849、0.638。观察组的患侧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均大于对照组,健患侧的关节斜度均大于对照组,骨密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反(牙合)伴单侧TMD患者患侧关节前间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牙合因素对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jiont,TMJ)的影响。方法 通过临床口腔检查、调查对象填表、问诊等 ,对12 6 7名学生进行错牙合畸形和TMJ患病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6~ 19岁年龄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症状较轻 ,下颌运动异常构成比最高 ,性别、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严重错牙合畸形对下颌运动影响明显 ,促使口颌肌群及TMJ功能、结构改变 ,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颠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因此,在治疗上常有一定的难度,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配合经络仪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一般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69例均经临床诊断为颠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7岁,20~30岁32例;病程最短为一年,最长为20年,1~10年28例,10年以上10例;有开口疼痛、咀嚼功能障碍者35例,开口受限者32例,关节弹响13例,开口型异常者8例。对照组引例,其临床资料、构成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