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结合中医脏象、经络及发病理论,分析《内经》中“背为阳,腹为阴”、“喉主天气,咽主地气”的含义,认为前者并非指人体前后分阴阳,而是指躯体上下分阴阳;后者亦非肺经喉与天气相通、胃经咽与地气相通之义,而是说明阳明经以喉与天气相通,太阴经借咽与地气相通。  相似文献   

2.
对中药"淡"味的概念、功效内涵进行阐述,归纳和分析淡味药的四气分布、归经分布、升降浮沉特点.并总结淡味中药在儿科疾病的配伍运用,味淡之品与小儿生理特点及病理变化相应,可准确配伍淡味药以流通津液、渗灌气血、甘淡滋脾,在肾病综合征、反复呼吸道感染、泄泻、便秘等儿科常见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期更深入理解淡味药性理论、灵活组...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辨治温病时注重对淡味配伍的运用.通过全面梳理叶天士著述对淡味的阐述,揭示淡味治疗温病的作用机制,认为淡味不仅渗利湿邪,广泛运用于温病中挟有湿邪的治疗;而且淡味具有通泄气机的作用,从而治疗上焦邪郁气闭者.总结淡味配伍在温病治疗中的具体运用:轻清淡渗宣气、淡渗佐以苦温、淡渗佐以微辛以及芳香淡渗利湿等配伍规律.并揭示运...  相似文献   

4.
5.
首先为《阴阳图》正名,其次列举见于古籍中之诸种《阴阳图》,最后对《.阴阳图》之实质及其生成加以考释。本文以《周易》、古代阴阳家之说、《黄帝内经》等为根据,阐明阴阳之基本概念。即指寒暑。寒来暑往,为自然界之最大变化。其实质便是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阳极生阴,阳消阴长,阴极生阳.周而复始之变化过程。人类万物皆遵循其变化而变化。此变化规律,便是天地自然之大道。故曰:“一阴二阳之谓道”。市《阴阳图》则是表现阴阳二气消长变化之动态图。  相似文献   

6.
<正>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1期发表了王剑先生的力作《“阳有余阴不足”辨析》,(以下简称《辨析》)读后受益颇多。但对其中某些方面,笔者尚有不成熟的看法,冒睐提出商榷,请先生和同道指正。阴阳学说并不是中医特有的内容,而是借用于《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系辞传上》曰:  相似文献   

7.
阴阳学说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思想产生很早 ,但是作为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出现 ,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初 ,《诗经·公刘》中说道 :“相其阴阳” ,是把阴阳的意思指作日光的向背。以后 ,古代思想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 ,将阴阳的这一意思加以引申 ,把自然界中所有事物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发展和相互转化的正反两个方面 ,用阴阳来进行概括。例如 :“太一出两仪 ,两仪出阴阳 ,阴阳变化 ,一上一下 ,合而成章。”(《吕氏春秋》) ;“是故阴阳者 ,天地之大理也 ,四时者 ,阴阳之大经也。”(《管子·四时篇》) ;“一…  相似文献   

8.
中医"和"之内涵起源于哲学"和"之协调和谐、适度之义,哲学"和"之内涵深深根植于中医学术中,成为影响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领悟中医生理之"和",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机能,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9.
从新世纪视野对阴阳学说提出5点新认识:阴阳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学说;阴阳是特化的对立统一;是中医学专业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深层内核";发展现代阴阳学说。重点阐述了作为阴阳学说"深层内核"的5条基本原理,即"太极"宇宙本原观,"一生二"的发生观,"二生三"的发展观,"阴阳自和"的有序观,本于"一"的元整体观,以及这些基本原理在唯物辩证法的现代创新和中医复兴中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内经>的原文,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视角,分析了从古至今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较有影响的4种注释的合理性及存在价值,并试图统一各家之说,归因于"阴阳"之根本.各家之说统归于"阴阳",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中道",减少偏误.  相似文献   

11.
阴阳无哲学与医学之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认为人身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水火之阴阳、气味之阴阳等并无二致,皆在于说明阴阳的可分性。作为阴阳本质问题的讨论,没有必要区分阴阳的本质与人身阴阳的本质。阴阳具有广泛的物质基础,气与其他事物一样,是阴阳的物质基础之一。人身并无统一之气,把人身阴阳的物质基础规定为人身之气,不符合中医学的实际。所谓人身阴阳,只是阴阳应人之象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人身阴阳本质的研究所面临的困难,在于把阴阳的本质设想并力图归结为某种特异性的物质成分。许多研究把阴阳的本质与阴阳的物质基础混淆了.阴阳的本质是抽象的,需从理论上概括,无法归结为物质实体,阴阳的物质基础是具象的,可找到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也不可能是可“提纯”的“阴物质”、“阳物质”,需要考虑更深刻、更复杂的场形态、波形态、能量形态。要取得突破,一要准确理解中医经典理论,二要运用现代科学关于物质的最新知识。  相似文献   

13.
老子思想对中医阴阳学说形成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阴阳学说源于<易经>,而又深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此影响下,通过历代医家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医所特有的阴阳学说,指导着临床实践.老子阴阳思想对中医归纳阴阳属性、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和三阴三阳等方面认识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体系特点,在中医理论的重要哲学思想——阴阳理论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与概括。现从阴阳的起源、阴阳的概念及阴阳的内涵入手,阐述阴阳的哲学思想,以体现这一理论对传统医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中医阴阳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临床上的体现和应用.着重强调了中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明确了掌握中医阴阳的关系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医理论,更有利于在临床上明确诊断、确立治疗原则和指导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医"精"的阴阳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是形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物质。凡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血、津、液等物质皆可冠以“精”名,如精气、精血、精津、精液等,因此“精”是气、血、津、液等的统称。在中医学里,气、血、津、液等都有公认的相对明确的阴阳属性,而在对“精”的阴阳归属问题上则存在较大的分歧。1精为万物本原,阴阳未判要明确精的阴阳属性,首先应了解“精”的涵义。《说文解字》中对“精”的解释是:“精,择也。从米,青声。”段注:“择米也,择米,谓导择之米。”说明“精”的本义是指“挑选出来的优质、上等的米”,…  相似文献   

17.
阴阳三议     
认为阴阳就是具有固定属性的一分为二,这体现了阴阳的普遍性、固定属性、相对性及无限可分性。阴阳的一分为二是在静止情况下的分阴分阳,一分为三是在运动状态下的分阴分阳。其属性的划分是以日为纲,以月为纪,在一定条件下从部位、趋向、运动性质及定量四个方面具体划分  相似文献   

18.
阴阳,是对一切事物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组成形式的概括。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用阴阳学说的理论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各方面的规律,认为“阴平阳秘”是健康状态。二十世纪中叶,人们为了使其含义现代化,用“阴阳平衡”来解释之。我认为,二者是不等的。理由如下: 其一,细酌《内经》原文,“阴平阳秘”不合“平衡”的意思。一般资料作如是解释:平者,和也;秘者,密也。《说文解字》注:平,舒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谨察阴阳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众多《内经》注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不同解释,分析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探讨了养阴养阳的理论依据和含义,提出了就当如何根据这一基本原则来指导四时养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中医阴阳理论精髓运用于中医术语英译分类方面,提出以中医阴阳理论规范中医英译标准,根据中医术语词汇的活跃程度分为"阴性"和"阳性",并提出具体分类方法.阴阳分类法有助于从理论上厘清和确立中医术语英译基础宏观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