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类.最先发生于以松质骨为主的骨结构区,最大危害在于易发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msis,OP)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7位,由骨质疏松所致的骨痛和骨折可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药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主要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张金冉  田东东  刘伟 《吉林医学》2012,33(9):1949-1950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全身骨量、骨强度、骨组织微结构损害为特征的疾病,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对于医疗和社会经济是一种新的威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引起。原发性者又分为两种亚型,Ⅰ型为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Ⅱ型(老年人)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痛和肌无力、身材缩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r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5.
李昂  高莹  郭晓蕙 《北京医学》2016,(4):337-341
目的 总结骨痛的发病机制及库欣综合征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例“间断腰背痛2年,加重1周”为主诉、误诊为骨转移癌的库欣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鉴别诊断,复习文献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患者以多部位持续、进行性加重的骨痛为主要表现,通过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定性诊断及影像学定位诊断,考虑非ACTH依赖的库欣综合征所致骨质疏松症产生骨痛,并通过实验室检查除外其他常见骨痛及继发骨质疏松病因.影响破骨活性、局部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产生骨破坏的疾病可产生骨痛.骨质疏松症为本病的重要表现,其发生率为50%;库欣综合征亦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原因.不同库欣综合征病因下骨质疏松程度有差异.库欣综合征获得治疗后,骨密度可逐渐改善;同时应用钙、维生素D及抑制破骨活性药物有助于预防骨折.结论 对于骨痛为症状表现的疑难病例,应重视体格检查和内分泌检查,仔细寻找线索,并排除其他可引起骨痛的病因,以减少漏诊、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为 :1.骨量减少 ,应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的减少。仅骨矿物质减少 ,骨基质不减少 ,是矿化障碍所致。对儿童来说则为佝偻病 ,对成年人则为软骨病。2 .骨的微观结构退化 ,由骨吸收所致 ,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变稀 ,乃至断裂。这实际上是一种微骨折 ,致使周身骨骼疼痛。3.骨的强度下降 ,脆性增加 ,难以承载原来载荷。可悄然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就可发生腕部桡骨远端骨折或髋骨近端骨折。4…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好发于脊柱部位,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身长短缩及驼背等.目前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传统中医没有骨质疏松及疏松性骨折这一病名,但大量中医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应属"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肾精髓少、骨枯筋萎、脉络痹阻为其主要病机,临证特点是本虚标实.故遣方用药多按补肾填精、疏肝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等辨证施治,相关报道较多,而就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而言,复位、功能锻炼也是传统的基本疗法.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讨论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2001年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应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没有明确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蒙珍  王维佳 《医学综述》2008,14(24):3786-378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病率日益上升。现将近年来中西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防治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提出骨峰值骨密度减低1.0~2.5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诊断参考值~([1])。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发病前的一个重要阶段。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就是骨折,然而一项对671例绝经后妇女的前瞻性研究~([2])发现,48%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在骨量减少组中。因此,无论是骨量减少还是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非常重要,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诊治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在轻微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3大类.  相似文献   

12.
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丕琪  沈霖  杨艳萍  谢晶 《中外医疗》2008,27(17):68-6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相似文献   

13.
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多病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是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多发的一种常见病,它是指以骨含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发生退变导致骨的生物力学性下降、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主要症状。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它是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空、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是一种主要影响老年人群的新陈代谢性骨骼疾病,其中患者的骨质量每减少一个标差,脊椎和髋部的骨折危险性就上升2~3 倍[1].因此,骨质疏松症常引起骨痛、骨折等继发症状或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的合理有效治疗就摆在了医疗工作者的面前.体现到临床上就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更加丰富与有效.西药的治疗效果固定而单纯,临床疗效得到肯定;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笔者采用医院自制"筋骨力"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相似文献   

16.
冯佳  苏林冲  向阳 《安徽医学》2012,33(6):767-770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肌无力、身材缩短和骨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病因主要是与年龄、妊娠和哺乳、活性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水平、雌激素、遗传、钙的摄入量,还有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多因素相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骨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  张燕 《广州医药》2006,37(1):8-10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OP发生与骨转换状态失衡有关,OP可分为高转换型和低转换型,临床上据此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Ⅰ型和Ⅱ型[1].骨转换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两个方面,骨代谢标志物是一种反映骨形成、吸收情况并存在于血、尿中的物质.相对于传统的研究骨代谢状况的方法包括组织学、影像学方法来说,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除了简便、快速、无创外,更可以反映骨代谢测定瞬间及动态的情况,从而在流行病学调查,长期跟踪监测以及预防性诊断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已寻找到一些更新、更灵敏特异的生化标志物,来反映骨转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刘利民 《北京医学》2014,(10):785-786
不同疾病可出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疼痛,来源于骨质疏松症的骨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骨骼之疾病[1],是骨骼的退化,是老年退行性疾患的一种。我国界定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截止2012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4亿。随着老年人群的不断增加,伴随着年龄增长而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亦增加[2]。其实,老年OP的程度反应的是骨骼老化的程度,临床上主要体现在:①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对健康危害最大,后果也最严重。它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社会和家庭负担,而且完全可能由于一次轻微外伤所致的骨折而使患者死亡。鉴于其后果的严重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②身材变矮,骨骼弯曲、变形,驼背。其直观感觉是影响患者体形和外观,但是、由于老年人骨骼的高脆性[3],轻微外力甚至无明显外力即可能导致疏松变形、弯曲的骨骼出现骨折;③骨质疏松性骨痛。疼痛本来就是疾病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如果骨质疏松骨痛得不到有效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降低了行走和反应能力,从而使步履瞒珊老人跌倒的机率显著增加,即大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所以,在防范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骨质疏松骨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徐献明 《重庆医学》2012,41(15):1502-150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减少。临床以疼痛、脊柱变形及发生脆性骨折为表现,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骨质疏松症已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由环境因素调节的一种多基因疾病。传统上,将骨转换生化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其常用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为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将逐步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由此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日趋显著.特别是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常见于椎体、髋部和腕部),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骨折危险度的预报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