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知识、态度以及评价医源性HIV/AIDS暴露的风险。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6所医院的13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HIV/AIDS的知识、态度及医院对侵袭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收集、消毒情况;对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病房的全体护理人员(22人)进行问卷调查,做HIV/AIDS医源性暴露情况的10年回顾性研究。结果:90.3%以上的护士对HIV/AIDS有很全面的认识,但仅31.8%的护士愿意给艾滋病患提供全护理,好们掌握HIV/AIDS知识的程度与愿意接纳艾滋病患的态度之间不呈正相关(P<0.05);从事HIV/AIDS工作的护理人员“侵袭性医疗操作”误伤率31.8%;北京市各级医院中侵袭性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率1.3%-27.1%。收集用过的侵袭性医疗器械的容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占33.3%,消毒用过侵袭性医疗器械的程序不正确的占17.2%。结论:北京护士掌握HIV/AIDS知识较好,但对HIV感染/AIDS患仍有相当的排斥。进行侵袭性医疗操作及使用、收集、消毒侵袭性医疗器械的过程中也存在HIV/AIDS医源性暴露的风险。制定有关的医疗防护政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洛阳市中学生艾滋病性行为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洛阳市中学生艾滋病性行为知识、态度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及性行为健康教育活动。方法2004年9至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6个区6所普通中学初中和高中的1980名学生进行了艾滋病性行为知、信、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没有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比例为54.5%;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传播途径不完全知道的比例为38.3%;不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的比例为28.8%;没有与亲友谈论过艾滋病的比例为76.3%,而且91.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中学生看过描写性行为的书刊、音像制品等的比例为21.7%;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为13.4%;中学阶段学生曾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1.1%;80.5%的中学生认为艾滋病及性知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18.9%的中学生希望从父母、教师或专家获得有关艾滋病及性的知识。结论中学生艾滋病及性知识缺乏,尽快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及性行为健康教育。使之安然度过性困惑期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性病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龙岩市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与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状况,探讨HIV/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HIV/AIDS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娱乐场所女服务员456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进行AIDS有关知识、避孕套使用及高危行为的调查。结果 89.7%的女性服务员曾提供过商业性服务,女性服务员对经血、性接触传播途径认识率较高,分别为56.8%和55.9%,但仅有34.2%的人认为母婴传播能感染艾滋病;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与朋友发生性关系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占12.9%,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的占32.7%。结论 龙岩市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提供性服务的比率较高,且AIDS知识知晓率低,应在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开展STD/AIDS防治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实施干预,以减少HIV的性传播。  相似文献   

4.
齐晓萍  宫俊利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2):900-902,907
目的 了解北京市监狱警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及性观念、AIDS知识来源等,为开展狱警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监狱管理局682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EpiData3.1、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2%的警察听说过艾滋病,对AIDS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2.2%,但对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AIDS知晓率偏低,仅54.4%的警察知道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对AIDS及HIV感染者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愿意与艾滋病人一起工作的人只有25.1%。性观念相对开放,安全套防病功能意识不足,安全套使用率低。AIDS知识来源广泛,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单位宣传、网络等。结论监狱警察听说过艾滋病的比较高,对AIDS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深入了解,存在认识误区,对AIDS/HIV感染者存在歧视现象,性观念比较开放,自我保护技能欠缺,需继续深化普及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学校医与健康教育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状况。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14个城市的653名中学校医及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95%以上的被调查对象知道有关HIV/AIDS的传播途径及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HIV/AIDS的危险性等知识。有关HIV/AIDS不传播途径、预防及治疗基本知识有待提高。分别有97.9%和90.5%的调查对象赞成在大学和中学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88.9%回答将愿意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71.2%表示可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有53.3%的校医及健康教育教师回答曾接受过有关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训。他们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合适的教师参考书(67.0%),希望得到培训、资料、支持和专家指导。结论:应扩大对我国中学校医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出版有关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参考书及音像制品。  相似文献   

6.
服务行业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认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人口学状况、行为特征及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某社区13家娱乐场所的245名女性从业人员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前后进行现场调查。结果首次性生活年龄最小13岁、最大25岁,中位数19岁;曾自愿接受HIV抗体检测占9.2%;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仅占13.6%;教育前: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2.0%(5/245);HIV/AIDS经性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22.0%(54/245);教育后: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16.7%(41/245);HIV/AIDS经性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35.5%(81/245)。结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安全性行为的认知度低。有必要加强教育,以减少该人群性病和艾滋病的发生。遏制性病、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高中学生2 062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阜新4所中学的2062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7.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接触传播,52.9%的学生知道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有关预防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AIDS/STD)知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性健康知识主要来自大众传媒;有82.9%的学生想了解预防AIDS基本知识;46.6%的学生同意与感染HIV的人继续做朋友;有3.6%的学生报告曾有过性交行为。结论 学校预防AIDS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得到加强,在教育中应注意培训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及AIDS患。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态度,探讨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对泰安市1030名中学生在艾滋病知识、态度、知识需求等方面进行现况调查。结果:95.1%的中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92.0%的学生知道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错认为与AIDS患者日常生活接触可以传播AIDS,仅38.7%的学生知道蚊蝇叮咬不会传播HIV。还有9.4%的学生不同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学习。结论:对中学生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提高认知水平,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艾滋病及性行为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2002年4月至6月选取105所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一、高一9246名学生,采取KAP(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比例为49.3%。艾滋病知识的掌握,3条传播途径不完全知道的比例为27.8%,不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涝病的比例为24.7%,没有与亲友谈论过艾滋病的比例为66.7%,而且86.0%学生都表示不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中学生看过描写性行为的书刊、音像制品等的比例为23.8%,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为18.5%,高中阶段学生曾发生性行为的比例2.3%。结论:用多种形式,包括同伴教育在内健康教育方法,在中学生中尽快开展艾送病预防和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514名高一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51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和对待HIV感染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大众传播媒介是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73.0%);正确回答血液、性、母婴传播途径的学生比率分别为90.6%、73.6%和55.4%;51.3%的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HIV);35.2%知道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播HIV;36.2%知道感染HIV的人都有传染性。结论 学生有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仍需要学校提供系统全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河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哎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比较严重的廊坊市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自1995年以来的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廊坊市自1995年发现首例AIDS至2004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52例。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经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占97.2%),同时已出现经性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的病例。HIV感染者年龄分布主要以30~49岁的中青年人为主,占87.26%(137/157),男女性别比为1:1.1,农民占97.6%。结论河北省廊坊市AIDS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完善综合防治措施,遏止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丽珠  杨振发  房思宁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1014-1014,1018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我市罗湖区某中学,随机选择高二级中学生2个班进行无记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在104份有效问卷中显示,艾滋病答对率平均为79.9%,除了属非传播途径的个别问题外,3个传播途径的认知正确率达到73.1%~88.5%;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较高;但仅有50.2%和46.3%对婚前性行为和网恋持反对态度。结论:深圳市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有某些不足,性观念持较开放态度。提议今后对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对有关信息加以全面系统改进,结合生殖健康内容教育学生如何避免性途径的AIDS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西省卫生部门公务员与医务人员对HIV/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的异同,为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消除社会歧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抽取山西省卫生部门公务员132人,医务人员305人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中78.4%知道“艾滋病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公务员中的比例为95.5%。医务人员和公务员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9.3%和98.0%,非传播途径知识总知晓率为70.8%和88.5%。两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超过80%医务人员和公务员支持HIV感染者/AIDS患者享有“隐私权”、“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权利”、“治疗的权利”。[结论]山西省卫生部门公务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还存在一定歧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都不如卫生部门公务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记录并完成问卷的填写.采集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在本次调查的485名女性性服务人员中,平均年龄26.4±7.1岁,中位数25岁.低于30岁者占74.8%;53.2%的人在婚或同居,46.8%的人未婚或离异;81.0%的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56.1%的人来自本省其他地区或外省;61.2%的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宾馆/酒店性服务人员对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指标、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86名梅毒阳性,阳性率为17.7%。在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HIV感染者。结论女性性服务人员年龄小、文化层次低、流动性大,性病/艾滋病(STD/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须尽快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对HIV/AIDS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不同文化程度的献血者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是否有差别,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参加无偿献血的150名献血者进行调查。结果86.7%以上的献血者听说过艾滋病,并知道它是一种传染病,82.5%以上的献血者能掌握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对于像与HIV感染者共同进餐、参加无偿献血、街头拔牙或纹身等是否会感染HIV存在错误认识,有43.7%的献血者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HIV;献血者对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认识不足,有一定比例的献血者对HIV感染者或病人存有偏见,12.1%的献血者表示会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曾主动了解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献血者只占到50.3%,96.5%的献血者表示没有过吸毒或者到非法采血点卖过血等危险行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献血者掌握HIV/AIDS相关知识普遍好于学历较低者,并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HIV感染者或病人。不同文化程度献血者对部分调查问题的回答有明显差别。结论无偿献血者所掌握HIV/AIDS相关知识总体还比较薄弱,特别是要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献血者健康教育,将有助于降低通过输血渠道造成HIV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苏南某市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对2002~2004年7月HIV/MDS的常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2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者,至2004年7月底累计报告确认HIV感染者13例。HIV感染者该市占23.08%,外地占76.92%;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为2.25:1;年龄20~39岁,占84.62%;职业以无业为主;69.23%的HIV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占61.54%,其中静脉注射毒品占75.00%,其次为性传播.占38.46%。共完成重点人群监测80565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3例,阳性率为0.16‰。结论2002~2004年HIV/MDS流行速度明显加快,面临防治HIV/A1DS的关键时期,应立即采取更有效地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钟山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与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2年钟山县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钟山县1997~2012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982例,其中HIV感染者551例,AIDS患者431例,死亡386例。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6.09%(649/982);男女性别比为2.7:1(715/267);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7.90%(765/982),其次为注射毒品传播,占17.82%(175/982)。结论钟山县艾滋病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梅州市1992—200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2—2007年梅州市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以及2000—2007年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州市自1992年报告第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底,共报告HIV/AIDS 65例,其中HIV感染者31例,AIDS患者34例(死亡24例)。感染者以男性(70.77%)、20~49岁青壮年(80.00%)为主。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53.85%;血液传播占12.31%,母婴传播占1.54%。结论梅州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进入关键时期。今后要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定海区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8—2007年定海区的每例HIV/AIDS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来,全区共发现HIV/AIDS 37例,其中AIDS 7例,死亡报告2例;3种传播途径均有发生,性接触占70.3%;发生4起家庭内传播疫情共10例HIV;艾滋病发病分为2003年以前的传入散发阶段和2003年及以后的快速增长阶段;检出途径以被动监测为主,占81.1%;感染人群以20~39岁组为主,占73.0%,男女性别比1.8: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89.1%,流动人口占59.5%,本地居民占40.5%,已婚占51.4%,未婚占29.7%。汉族为主,占83.8%,职业分布呈较分散趋势。结论:定海区艾滋病目前处于低流行期,但疫情上升势头迅猛,家庭内感染疫情严重,流动人口感染者的高检出率和高失访率给当地人群造成很大威胁,防治形势异常严峻。今后应进一步扩大各类艾滋病重点人群的主动监测覆盖面,加大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宣教和干预力度,切实有效管理流动人口感染者,遏制艾滋病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20.
862例HIV/AIDS住院患者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1998-2006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途径以及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为广西地区防治和研究艾滋病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方法提取1998-2006年HIV/AIDS住院患者862例归档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中男性居多,占83.76%,农民和无业者占75.52%;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吸毒和性传播,夫妻感染呈现上升趋势;结核病、口腔真菌感染、丙肝和肺孢子菌病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HIV/AIDS患者逐年增加,近2年增加幅度更大,并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