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离及鉴定野生金线莲根内菌根真菌。方法采用平皿点种法进行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提取菌株的总DNA,采用丝状真菌ITS通用引物对其rDNA相应区段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结果结合各菌株的形态特征和ITS区域基因序列特征,将A12菌株、5号菌株、2号菌株、6号菌株、A46菌株和A55菌株鉴定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p.),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sp.或Ceratobasidium sp.。结论通过对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有望将其应用到金线莲及兰科其它濒危药用植物繁殖中去。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及金叉石斛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我国云南、四川等地采集的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和金钗石斛D.mobile根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测定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内生地具菌;所获得真菌分别与铁皮石斛种子、铁皮石斛及金钗石斛无菌性菌苗共培养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分离获得内生真菌25种,主要属于担子菌Basidiomy-cotina和半知菌Deuteromycotina;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  相似文献   

3.
高川  郭顺星  张靖  陈娟  张丽春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4):3717-3725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差异研究菌根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结合MALDI-TOF/TOF质谱方法研究了接种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 sp.的福建金线莲的蛋白组.结果:MALDI-TOF/TOF质谱分析了27个差异蛋白点,在数据库中以绿色植物为检索范围,确定了22个差异蛋白,功能大多涉及植物的信号传导、代谢调节等,光合作用及物质代谢中的功能蛋白及酶类等也有涉及.结论:菌根真菌通过影响植物的调控系统作用于植物,积极的调控使得植物物质代谢、光合作用等增强,进而表现出植株健壮、抗性增强;研究还表明植物与菌根真菌互作时可能发生某些基因的沉默.  相似文献   

4.
菌根真菌对人工栽培金线莲糖类和无机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明娟  孟志霞  郭顺星 《中草药》2008,39(10):1565-1568
目的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研究金线莲促生菌根真菌AR-18对台湾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苗中糖类成分和无机元素量的影响。方法台湾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无菌苗经盆栽接种AR-18,以不接菌为对照,分别移栽于草炭土或蛭石基质中。采用比色法和等离子光谱法分别对栽培1年后的两种金线莲苗的糖类成分和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接菌栽培的金线莲苗内果糖、蔗糖、多糖和可溶性总糖的量均高于不接菌栽培的金线莲苗。在所检测的11种无机元素中,菌根真菌对两种金线莲中无机元素吸收的影响随金线莲种类和栽培基质不同而变化。结论菌根真菌AR-18不但促进了金线莲的生长,而且提高了其中糖类成分的量,并影响其对无机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高川    郭顺星  陈娟  张丽春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6):414-418
 目的 研究干旱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的植物与未接菌植物的蛋白质组差异,探索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能力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未接菌植物作对照,采用双向电泳法首次从真菌、植物和环境3因素上研究在干旱逆境中接种丝核菌属的台湾金线莲与未接菌对照的蛋白质组差异。结果 差异表达蛋白中涉及光合作用的有8个,其中7个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相关,并且植物启动了干旱条件下的C4途径以充分利用CO2;涉及糖、脂代谢的有5个蛋白,蛋白质合成相关蛋白有3个,抗性相关蛋白2个。结论 干旱条件下接菌台湾金线莲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尤其是C4途径加强,增加了在气孔关闭情况下固定和利用CO2的能力,糖、脂代谢和蛋白合成及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均强于未接菌对照;丝核菌属菌株能够帮助台湾金线莲增加抵御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铁皮石斛及金钗石斛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 :对我国云南、四川等地采集的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candidum和金钗石斛D .nobile根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测定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 ;所获得真菌分别与铁皮石斛种子、铁皮石斛及金钗石斛无菌苗共培养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 :分离获得内生真菌 2 5种 ,主要属于担子菌Basidiomy cotina和半知菌Deuteromycotina;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其中 5种真菌可促进铁皮石斛种子萌发 ;7种真菌可与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幼苗形成共生关系 ,但仅有 3种真菌对幼菌有促生作用。结论 :分离和筛选促进石斛生长发育的适宜菌根真菌 ,是菌根技术应用于石斛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菌种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粗提物的体外抗真菌、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银杏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活性提供依据。方法:首次对天目山地区野生银杏植株树皮、枝条、树叶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采用微量稀释法测试银杏内生真菌粗提物抗病原真菌活性。采用DPPH法测试银杏内生真菌粗提物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研究发现,共计9株(16.1%)内生真菌粗提物的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薰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活性较好。其中以天目山野生银杏树皮中分离得到的青霉属T-1-2-1菌株粗提物抗真菌活性最佳,对4种供试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抗红色毛癣菌的MIC80为4 mg.L-1,与阳性对照氟康唑的抗菌活性相当;共计5株(8.9%)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较好,其中,以毛壳属T-3-2-2、炭角菌属T-6-5-7菌株抗氧化活性最好。结论:银杏内生真菌是一个潜在的、丰富的抗菌、抗氧化新药资源库,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促进金线莲生长发育的优良内生真菌。方法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将金线莲试管苗与4株分离自兰科植物的内生真菌在5种供试培养基上共培养,根据菌苗共生特点筛选适宜的双重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将17株分离自兰科植物的真菌与金线莲苗共生培养,以鲜重和增高为指标,筛选可促进金线莲生长发育的内生真菌。结果17株真菌中有1株显著促进金线莲苗增高(P<0.05),3株极显著促进金线莲苗增高(P<0.01),最高促增高可达对照的2.04倍,其中2株为金线莲有益真菌。结论双重培养基和金线莲有益真菌的筛选为研究内生真菌和金线莲的共生机制及人工栽培金线莲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金线莲一促生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粘帚霉属(Gliocladium)的一种真菌(简称F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甲醇等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MS,FAB和NMR等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得6种成分,确定它们为:棕榈酸(Ⅰ);5,5′一双取代氧甲基呋喃醛(Ⅱ);麦角甾醇(Ⅲ);6,22-二烯-5,8-过氧麦角甾-3-醇(Ⅳ);棕榈酸甘油酯(Ⅴ);D-甘露醇(Ⅵ)?结论: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粘帚霉属真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安徽省宣城市宣木瓜丛枝菌根(AM)真菌资源.方法: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处理根样并研究其浸染状况;用湿筛沉淀法分离宣木瓜根际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并进行孢子计数和种类鉴定.结果:宣木瓜可被AM真菌浸染形成典型AM;初步分离鉴定出隶属4属的18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 1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3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3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1种.结论:宣木瓜根际土壤AM真菌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真菌为宣木瓜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1.
金线莲种子诱导成苗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诱导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种子萌发成原球茎的适宜培养基是Knudson C,萌发率约60%;促使原球茎分化成苗的适宜培养基是Knudson C 6-BA0.5 mg/L 马铃薯提取物20%,成苗率可达51%。  相似文献   

12.
花叶开唇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香  龚宁  李光  郑继军 《中草药》2007,38(4):610-613
目的筛选花叶开唇兰种子非共生萌发最佳培养基。方法比较不同的基本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和培养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观察并统计种子萌发率。结果花叶开唇兰种子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4MS NAA0.1~0.5mg/L 蔗糖20g/L,液体悬浮培养。结论首次报道了花叶开唇兰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花叶开唇兰快速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线莲降血糖活性部位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筛选金线莲降血糖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7组,另设对照组,各组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胰腺组织病变程度。结果金线莲正丁醇部位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使糖尿病大鼠血清中SOD活性升高,减轻链脲佐菌素(STZ)对胰岛及胰腺细胞的损伤,减少细胞凋亡。结论金线莲的正丁醇部位是其降血糖的主要活性部位,其降血糖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以及减轻胰岛及胰腺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唐明娟  孟志霞  于雪梅  郭顺星 《中草药》2008,39(12):1876-1880
目的研究离体培养时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 sp.)真菌AR-15和AR-18对福建金线莲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作支持物,考察真菌对福建金线莲鲜质量和增高的影响;采用蛭石作支持物,考察真菌和营养液对金线莲鲜质量和增高的影响。结果在琼脂培养基上,与对照相比,接菌AR-15和AR-18可使金线莲苗的增高分别提高97%和81.5%(P<0.01)。在蛭石基质上,真菌AR-15和蒸馏水组合极显著促进金线莲的增质量和苗的增高(P<0.01),分别是不接菌的3.26倍和1.51倍;真菌AR-15和营养液组合极显著促进金线莲增质量1.41倍(P<0.01),显著促进金线莲增高1.17倍(P<0.05)。真菌AR-18和蒸馏水组合极显著促进金线莲鲜质量的增加和苗的增高(P<0.01),分别是不接菌的3.86倍和1.45倍;真菌AR-18和营养液组合极显著促进金线莲增质量1.96倍(P<0.01),显著促进金线莲增高1.25倍(P<0.05)。结论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真菌AR-15和AR-18可促进福建金线莲的生长;在人工栽培金线莲的过程中,使用真菌AR-15和AR-18为菌肥,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花叶开唇兰清除活性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花叶开唇兰的活性氧清除作用。方法:制备花叶开唇兰水提液(ARE)、石油醚提取部位(AP)、氯仿提取部位(AC)、乙醇提取部位(AE)和水提取部位(AW),分别用NBT光化还原法、Fenton反应法和钼酸铵显色分光光度法检测对O2·-、·OH及H2O2活性氧的清除作用。结果:ARE对O2·-、·OH具有清除作用,曲线为抛物线型,EC50分别为1.72mg/ml和1.94mg/ml;ARE对H2O2无明显清除作用。AW对O2·-和·OH的清除作用明显高于AP、AC和AE。结论:花叶开唇兰具有清除O2·-和·OH的能力,活性主要存在于其水提取部位中。  相似文献   

16.
三种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金线莲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高微微  郭顺星 《中草药》2002,33(6):543-545
目的研究开唇兰小菇、石斛小菇、兰小菇等3种小菇属内生真菌对兰科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金线莲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植物无菌原球茎及试管苗与真菌进行双重培养,观测原球茎增殖及苗的生长情况.结果接种3种内生真菌后,铁皮石斛苗的生长量高于对照3~5倍,石斛小菇、兰小菇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也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接种3种真菌的金线莲苗,侧芽及侧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3种小菇属内生真菌能够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生长,促进金线莲侧芽及侧根的萌发,对铁皮石斛、金线莲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究肇庆地区金线莲大棚春季种植所需的最佳光照设置,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地域特色药材金线莲。方法:以肇庆种质金线莲组培苗为材料,根据野生金线莲的自然生长习性,用遮阳网设置3种光照梯度(Ⅰ.1 200~3 500 Lux,Ⅱ.500~2 000 Lux,Ⅲ.200~1 000 Lux)培养条件,研究栽培周期为3~7月份的金线莲生长情况。结果:历经春夏季90 d的栽培过程,金线莲的叶质量指标(叶数、叶面积及叶鲜重)和植株生长质量指标(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及干重),均以光照强度Ⅲ(200~1 000 Lux)处理的植株显著优于其他两个光照处理(P<0.05或P<0.01)。叶组织结构在光照强度Ⅲ的生长发育最好,栅栏组织中叶绿体分布浓密,金红色的叶脉网纹细胞结构发育明显,海绵组织细胞花色素苷积累丰富。总酚、类黄酮与花色素苷等次生物质的含量呈现光照强度Ⅲ>光照强度Ⅱ>光照强度Ⅰ的趋势,低光照量更有利于金线莲有效物质的积累。结论:在广东肇庆地区3~7月份人工种植金线莲时,建议覆盖2~3层遮阳网(透光率15%~25%)进行严格遮阴,使其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维持在200~1 000Lux范围,以促进金线莲健壮生长,提高植株品质的道地性。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Diterpenoid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from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a precious medicinal plant, are important active components.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genetic information on the metabolic process of diterpenoids in A. roxburghii, the genes involved in 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diterpenoid metabolism are still unclear.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complex metabolic genes for diterpenoids biosynthesi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A. roxburghii by combining 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