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患者男 ,3 7岁。 2个月前因燃放烟花时不慎于胸前爆炸 ,后常感胸闷、活动后心悸、气急 ,心前区不适。超声检查 :右房、右室增大 (右房于心尖四腔观下为 5 .4cm× 6.6cm ,右室于左室长轴观为 3 .9cm ) ;三尖瓣前瓣瓣尖活动范围大 ,沿瓣环附着点作大幅度的弧形运动 ,于收缩期完全脱入右房 ,瓣叶关闭错位 ,距离为 2 .3cm(图 1) ,舒张期进入右室 ,触及室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 :收缩期三尖瓣上广泛蓝色为主的反流束 ,最大反流速度为 1.88m/s ,房间隔、室间隔连续完整 ,主肺动脉增宽约 2 .5cm ,于左室后壁后方心包腔内见无回声间隙 ,宽约 1.9c…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0岁.11年前在外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矫治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发绀、晕厥,活动后未见胸闷气促,未规律随访.3个月前来本院复查,专科检查示: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正中见一术后疤痕,无胸膜摩擦感,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双肺呼吸音清,稍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1 cm处,心脏触诊无心尖抬举性搏动,心界轻度增大,心率92次/min,肺动脉瓣、三尖瓣膜听诊区闻及轻柔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表现:右室增大,右房内径正常,肺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关闭不全(轻度),室水平未探及明显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2岁。口唇青紫 2年 ,门诊以“先心病”申请彩超检查。查体 :一般情况稍差 ,口唇及四肢末端紫绀 ,心尖搏动有力 ,胸骨左缘可闻及喷射性粗糙而响亮的收缩期杂音。二维超声心动图示 :剑下四腔心见右房 2 .3cm×2 .7cm,右室 1.8cm× 2 .3cm,左房 2 .9cm× 3.6 cm,左室 3.8cm× 5 .3cm。右室窄小 ,发育差 ,左心扩大 ,三尖瓣位呈较粗带样强回声 ,无瓣叶启闭活动 (图 1)。房三尖瓣闭锁图 1 心尖四腔切面间隔中部连续中断 ,约 1.6 cm,室间隔上部靠近房室环处回声中断 ,约 1.5 cm (图 4 )。肺动脉主干内径狭小 ,肺动脉瓣明显增厚 ,开放受…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1岁.因阵发性心慌、气短一年就诊.查体心界不大,心前区未触及细震颤,心尖搏动位置正常,三尖瓣区可闻及三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非特异性ST-T改变.X线检查示:心影正常,肺纹理增粗.超声所见:(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见冠状静脉窦明显扩张,最宽处横径18mm;(2)心尖四腔、右室流入道冠状静脉窦长轴切面见窦体部增宽,向冠状静脉窦口部逐渐变窄,窦体部最宽处横径18mm,窦口部最窄处横径7mm(图1).彩色多普勒示舒张期以红色为主五色相间射流束通过冠状静脉窦口自冠状静脉窦进入右房(图2),并可见收缩期以蓝色为主五色相间返流束通过三尖瓣口自右室进入右房.脉冲多普勒测冠状动脉窦口最大流速132cm/s(图3),冠窦体部增宽,向窦口部逐渐变窄图1 患者右室流入道冠状静脉窦(CVS)长轴切面舒张期以红色为主,五色相间,射流束通过窦口自冠状静脉窦(CVS)进入右房(RA)图2 患者右室流入道冠状静脉窦长轴切面脉冲多普勒取样点置于窦口,示舒张期最大流速132cm/s图3 患者右室流入道冠状静脉窦长轴切面状静脉窦体部最大流速60cm/s.连续多普勒测三尖瓣口最大返流速度240cm/s,返流容积3.6ml;(3)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冠状静脉窦口狭窄;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对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术近期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Ebstein畸形的准确性及其对解剖矫治术的近期疗效评价.方法16例行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术的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评价三尖瓣下移的程度、三尖瓣瓣叶及瓣下腱索发育情况、房化右室的大小、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并与术中发现比较.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超声心动图,与术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查三尖瓣前叶均无下移,但发育冗长,瓣叶运动异常.隔叶及后叶均下移,其瓣叶及瓣下结构发育异常.房化右室的大小为2.0cm×3.5cm至6.0cm×8.0cm.所有病例均有右房扩大、三尖瓣瓣环扩张及三尖瓣反流,其中8例中度反流,8例重度反流.术中发现2例三尖瓣前叶的后1/4下移(分别为8mm和11mm),2例后叶呈螺旋样下移,其余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相同.术后1~17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明显缩小,房化右室消失,三尖瓣叶均在正常瓣环水平,重建的瓣膜均存活、启闭正常.13例三尖瓣反流消失,1例轻度反流,2例残余中度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全面评价Ebstein畸形三尖瓣及瓣下结构的发育情况及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术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组织多普勒右室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算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探讨其在评价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获取右室Tei指数的合理观测点.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为正常对照组和肺动脉高压组,并依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将肺动脉高压组分为轻、中、重度3个亚组.组织多普勒分别在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前瓣附着处、隔瓣附着处及胸骨旁右心两腔切面后瓣附着处记录三尖瓣环运动频谱并测算右室Tei指数.结果 (1)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2)三尖瓣前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右室Tei指数在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间均有明显差异,且Tei指数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5,P<0.05);(3)隔瓣及后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Tei指数轻、中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组较轻、中度组增高(P<0.05).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升高,提示右心室整体功能降低,且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TDI测量右室Tei指数可较准确反映右室整体功能,为临床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新的检测方法.心尖四腔切面右室侧壁三尖瓣前叶瓣环处测定右室Tei指数是较为理想的测定点.  相似文献   

7.
<正>患儿女,生后201d,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就诊。查体:双肺无显变,心前区可闻及较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20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2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15mm,右房、右室大小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60%,二尖瓣增厚,前瓣收缩期脱向左房侧,超过瓣环水平,前后瓣对合不良,二尖瓣前瓣瓣环处可见一强回声带,后乳突肌发育不良(图1),后瓣腱索回声增强,后瓣短、活动度差。CDFI:二尖瓣中-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7岁,发现心脏杂音3个月.查体:心尖搏动扩大,抬举样搏动,心尖部可闻及全收缩期4级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常规二维超声:左心增大,左心房内探及一肌束回声,横跨左心房,长约46 mm,一端连于卵圆窝处,另一端连于左心房左外侧壁,未见交通口;二尖瓣前叶增厚,近内交界区部分瓣叶(A3区)收缩期脱向左心房,致其关闭不拢;三尖瓣瓣环扩大,约33 mm,关闭不拢(图1).CDFI:收缩期于二尖瓣口探及中大量偏心性反流信号,反流束偏向左心房后侧,速度约7.0 m/s,提示:①二尖瓣腱索断裂并二尖瓣前瓣脱垂,二尖瓣关闭不全并中大量反流;②左心房内肌束形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左心房可探及肌束横跨其内,通过旋转及切割,从心尖向心底观察及从左心房左外侧向内侧观察,均可立体发现一根肌束横跨左心房,连续完整,一端连于卵圆窝处,另一端连于左心房左外侧壁部位,未见交通口(图2);提示左心房肌束形成.行左心房肌束切除术十二尖瓣置换术,术中见左心增大;二尖瓣环扩大,A3 区见一根主腱索延长、断裂,瓣口重度反流;三尖瓣瓣环扩大,瓣口轻中度反流;左心房内见类似房间隔的白色肌束组织形成,一端连于卵圆窝处,另一端连于左心房左外侧壁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探索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发生机制,并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56例左心瓣膜疾病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三尖瓣瓣环直径、瓣叶闭合高度、闭合长度、心室三维容积和射血分数.结果 根据术前反流程度将56例患者分为轻度组(组1)和中度及以上组(组2),组2的瓣环直径、闭合高度、右室容积均明显大于组1( P<0.01).与反流程度重要相关的因素分别是瓣环直径、闭合高度、右室舒张末容积、肺动脉高压.术前三维超声发现合并瓣叶器质性改变会加重反流.结论 合并左心瓣膜疾患的三尖瓣反流主要受瓣环扩张及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影响.三维超声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瓣叶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16岁,因胸闷5 d入院。体格检查:血压90/70 mm Hg(1 mm Hg=0.133 k Pa),双肺呼吸音欠清,心界扩大,律齐,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前叶发育冗长,隔叶及后叶发育不良,隔叶下移,距离二尖瓣前叶附着点约3.1 cm;后叶下移,距离三尖瓣环约3.9 cm,三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见中度反流。右房、右室扩大,房化右室大小约(纵径×横径)2.9 cm×4.2 cm,功能右室缩小,纵径约2.5 cm。三尖瓣  相似文献   

11.
1病例 例1:患者,男,37岁。1周前左侧胸部被马踢伤,胸闷、气短,逐渐加重,既往健康,查体:呼吸24次/min,Bp:100/80mmhg,口唇无紫绀。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050:/分,节律齐,在胸骨左缘第4、5肋间可闻及GⅢ/6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深吸气未增强。心电图。实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示:肺血正常,右房扩大。心脏彩色超声示:右心室内径20.6mm,右心房51mm,三尖瓣前叶可见强回声索条附着,随瓣叶运动飘摆于右房与右室之间,瓣口关闭不严,余房室腔大小及形态正常。彩色多普勒:右房内收缩期可见源于三尖瓣口的蓝色花彩血流。入院后急诊转入心处科,行体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术中见三尖瓣前乳头肌于根部完全离断,  相似文献   

12.
真菌感染引起三尖瓣赘生物1例超声所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23岁.因反复发热、咳嗽3月余入院,最高体温39.7℃,应用多种抗菌素未见疗效,1月前听诊发现心前区2/6级收缩期杂音.既往无心脏疾病史,无不良嗜好,自述发病前2周曾在私人诊所注射过"氨基酸"针剂.入院时查体:神清,T:37.6℃,BP110/70mmHg,面色苍白,HR 80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颈静脉无充盈,肝颈回流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WBC 3.38×109/L,N56%,Hb9.2g/dl,血培养提示霉菌生长、肠球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三尖瓣前瓣有一2.6cm×2.9cm大小的团状回声(图1),分叶状,密度不均,随瓣叶摆动,舒张期进入右室,收缩期脱入右房,伴三尖瓣中度返流,超声诊断三尖瓣上占位性病变,以赘生物可能大.患者于入院后1周行三尖瓣赘生物摘除、三尖瓣修补成形术,术中发现三尖瓣前瓣后1/2→后瓣范围内有一蝶形赘生物,长5cm,直径1.5cm,质软,无包膜,赘生物培养见白色念珠菌,病理证实为白色念珠菌.患者术后听诊杂音消失,症状缓解,体温逐渐降至正常,15天后出院.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2岁.因间断心悸20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4年前行左前臂骨巨细胞瘤切除术.入院检查:一般状态良,双下肢浮肿,心功能Ⅱ级.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X线诊断:心脏中度增大,右心缘双密度影,右上纵隔影增宽.超声报告:右室扩大,右室心尖部可见实性等回声团块附着(图1),大小为4.78 cm×4.5 cm×4.9 cm,形态不规则,基底较宽,基本不活动,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双房扩大,其中右房可见少许云雾状回声.三尖瓣环处未见三尖瓣叶开闭运动,心包腔内可测及少量无回声区.超声诊断:右室实质性占位,末见三尖瓣,少量心包积液.行右室肿物切除术及三尖瓣置换术,右房血栓清除术.术中发现:右室肿物大小约为6.0 cm×5.0 cm×4.0 cm,附着于乳头肌,并与三尖瓣前叶融合,三尖瓣前叶损毁,右房内大量新鲜血栓.术后病理报告为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肺动脉高压(PH)患者在多个取样位点进行右心室Tei指数的测量和计算,寻求测算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的更合理的测量点。方法对95例PH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和32例正常人进行右心室Tei指数测定。运用TDI技术分别在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前瓣附着处、隔瓣附着处及胸骨旁右心两腔切面三尖瓣后瓣附着处,三个测定点测算右室Tei指数。结果(1)TDI三个观测点测量PH患者右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尖四腔切面前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ni指数在PH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隔瓣及后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Tei指数在轻、中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组较轻、中度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升高,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前瓣附着处较隔瓣附着处及胸骨旁右心两腔切面三尖瓣后瓣附着处测量Tei指数评估右心室功能更为敏感,是一个较理想的测量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6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舒张末期面积,双平面Simpson法,测右室射血分数(R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前叶瓣环、后叶瓣环、隔瓣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率(Sa)。脱机分析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且右室收缩期峰值S及SR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其中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心肌收缩期峰值S、SR及瓣环Sa可作为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指标之一,结合右室几何学指标及RVEF等可更准确的评估右室收缩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孕妇,28岁.孕1产0,孕32周,外地来我院会诊,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内,左右侧肺环抱心脏,心尖朝向左前方,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一致.四腔心观显著不对称,十字交叉存在,左右心房间可见房间隔回声,并见卵圆孔活瓣在左房侧活动,左右心室间可见室间隔回声,未见连续中断,可见两组房室瓣,二尖瓣回声及启闭未见明显异常,三尖瓣隔叶及后叶显著下移,附着点靠近心尖,前叶冗长,固有心房及房化右室显著扩大,功能右室极度狭小.左室流出道观显示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内径7.6 mm,右室流出道观见肺动脉起自发育正常的右室漏斗部,肺动脉内径8 mm,主、肺动脉根部交叉走行,肺动脉瓣口未见瓣叶回声,仅见强回声的肺动脉瓣残迹,心动周期中不活动.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上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排列关系及内径比例未见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三尖瓣口可见起源点极低的重度反流,肺动脉瓣口收缩期前向血流暗淡,全舒张期宽大反流,三血管-动脉导管切面显示动脉导管的反向血流,并通过肺动脉瓣口反流入右室流出道,持续整个舒张期.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缺如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并经引产后尸检证实.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3天,足月难产。出生后吸奶出现面色青紫,活动及哭闹时加重。体检:发育营养中等,神清,无明显发级心前区无明显隆起,心界扩大,心率90~130次,律齐。胸骨左缘第三助间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3/6级,传导广泛,无震颤。双肺呼吸音清。X线检查:心影增大,心胸比例0.7。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室明显扩大,右房稍大。右室心腔内见数个卵圆形、实质性、均匀强回声光团,边界清,无明显包膜,表面欠光滑。最大的肿瘤4.scm×3.7cm,充满整个右心腔(图1)。右室流入道,三尖瓣环处可见一肿瘤回声,大小1.5cm×1.4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三尖瓣环位移评价不同左室功能状态下右室收缩功能的方法,同时分析左室收缩功能对右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肺心病患者,选全心衰患者为第1组,单纯右心衰患者为第2组,第3组选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心尖四腔二维图像及全容积动态图像并将其输入QLAB 6.0工作站,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1)、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及RVEF等。分析各组三尖瓣环峰值位移的差别。结果:三尖瓣环位移参数与右室收缩功能(RVEF)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正常组相比,全心衰组及单纯右心衰组三尖瓣环位移参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心衰组与单纯右心衰组比较,三尖瓣环位移参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三尖瓣环位移参数能反映右室收缩功能;左室通过室间隔纵向收缩能力影响整个右室的收缩,左室收缩功能的降低会加重右室收缩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男 ,4月龄。因口唇发绀 1个月就诊。查体 :发育差 ,目光呆滞 ,口唇紫绀 ,杵状指 ,心脏听诊于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余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超声检查显示 :右室、右房及肺动脉主干内径扩大 ,左室、左房缩小 ,室间隔连续 ,房间隔未探及明显回声失落 ,右室腔内见自右室心尖部至三尖瓣前瓣的条索影 ,厚约 4mm,将右室分为左右两腔。彩色多谱勒显示 :三尖瓣收缩期可见蓝色为主的花色血流束达右房底部 ,房室间隔未及明显过隔血流。超声诊断 :1右房、右室扩大 ,三尖瓣重度返流 ;2右室先天性乳头肌肥大 ,不排除其他先心病。后经心血…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19岁。因活动后胸闷 ,气促十七年入院。查体 :心尖搏动增强 ,位于左锁骨中线第六肋处 ,心前区无震颤 ,心界向左向右扩大。心率 78次 /分 ,律齐 ,肺动脉瓣区可闻及 / 6级收缩期杂音 ,第二心音亢进 ,无分裂 ,肺动脉瓣成分大于主动脉瓣成分强度。杵状指 ,手足、口唇紫绀。X线检查 :肺充血 ,主动脉缩小 ,肺动脉段隆突 ,右室及右房增大 ,左室似有增大 ,左房不大 ,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电图示 :右房肥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大、 T波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右房右室增大 ,房间隔可见 2 .9cm的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