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建立加味左金丸中Cd、Pb、As、Hg、Co、V、Ni、Cu、Li、Sb、Ba、Mo、Sn、Cr、Na、Mg、Al、Ca、Ti、Mn、Fe、Zn、Ga、Se、Sr、Tl共计26种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 加味左金丸通过微波消解法处理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选择内标物,其中7Li、23Na、24Mg、27Al、40Ca、48Ti、51V、52Cr、55Mn、56Fe、58Ni、59Co、63Cu、66Zn、70Ga、75As、77Se、86Sr以72Ge作为内标;95Mo、114Cd、118Sn、121Sb、137Ba以115In作为内标;202Hg、205Tl、208Pb以209Bi作为内标。对标准品溶液、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ICP-MS法进行测定。结果 26种无机元素线性的相关系数r ≥ 0.999 6,检出限为0.001~1.500μg/L,定量限为0.01~5.00 μg/L,精密度与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在82.64%~106.44%,RSD均小于5%。对3个厂家的12批样品进行了测定,26种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Na、Mg、Ca、Fe 4种元素的含量比较高,均大于500 μg/g,Cd、Pb、As、Hg、Co、Li、Sb、Mo、Sn、Cr、Se、Tl的含量比较低,均小于1 μg/g。由结果可知,人体的常量元素,如Na、Mg、Ca的含量比较高,Cd、Pb、As、Hg等有害元素含量比较低。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的要求,本品中Cd、Pb、As、Hg与Cu均符合规定。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以用于加味左金丸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三七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用CoCl2制备心肌细胞(H9C2)损伤模型,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心肌细胞成活率、LDH、MDA、SOD的影响;采用H2O2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模型,观察三七粉中主要成分对内皮细胞存活率、LDH、ACP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k1、人参皂苷Rh1、三七素能够显著增加H9C2细胞存活率(P<0.05,P<0.01),多个成分能够减少LDH、MDA,增加SOD;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k1、人参皂苷Rh1、三七素可显著提高HUVEC细胞存活率(P<0.05,P<0.01),多个成分能够减少LDH、ACP。结论 三七粉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包括多种皂苷类成分、三七素,以及黄酮类成分槲皮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干燥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分离出的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对老鹳草的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CCK-8实验检测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老鹳草的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水杨酸(1)、没食子酸甲酯(2)、没食子酸乙酯(3)、1,2,4-苯三酚(4)、原儿茶酸(5)、(6S,9R)-6,9-二羟基-3-酮基-α-香堇醇(6)、短叶苏木酚酸乙酯(7)、没食子酸(8)、euphorhirtin G(9)、异柯里拉京(10)、金丝桃苷(11)、槲皮素(12)、烟酰胺(13)、山柰酚(14)、短叶苏木酚(15)、莽草酸(16)、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17)。化合物2~47810141517具有体外抗HepG2细胞增殖的活性 [半数抑制浓度(IC50)<300 μmol·L–1]。结论 化合物2469101316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91013为首次从老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4体外抗HepG2细胞增殖活性较好,IC50分别为27.95、18.24 μmol·L–1。  相似文献   

4.
阮鸣  孔令义  罗建光 《中草药》2014,45(13):1838-1844
目的 研究冠心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离得到的各个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香草醛(2)、阿魏酸(3)、2-糠酸(4)、洋川芎内酯I(5)、咖啡酸(6)、丹酚酸A(7)、异丹酚酸A(8)、丹酚酸B(9)、异丹酚酸C(10)、迷迭香酸(11)、1,3-二咖啡酰奎宁酸(12)、洋川芎内酯H(13)、对羟基苯甲酸(14)、间羟基苯甲酸(15)、邻羟基苯甲酸(16)、对羟基肉桂酸(17)、迷迭香酸甲酯(18)和丹酚酸N甲酯(19)。结论 1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制剂中分离得到;经HPLC分析检测及文献对照,化合物2351316为川芎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7111819为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1461217为川芎和丹参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三七粉活血作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集家兔血浆,采用体外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试剂盒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收集家兔富含血小板血浆,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取家兔主动脉条,置于体外组织灌流系统中,以去氧肾上腺素诱导血管条收缩,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 以蒸馏水溶解的三七总皂苷(PNS),与水溶剂组比较,可显著延长TT、APTT、PT,降低FIB含量(P<0.05、P<0.01),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以5%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单体成分,与5%DMSO溶剂组比较,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k1、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2,可显著延长TT(P<0.05,P<0.01);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b1、槲皮素可延长APTT(P<0.05);人参皂苷Re、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b3,可显著延长PT(P<0.05);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3、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2可显著降低血浆FIB含量(P<0.05);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g2、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d和人参皂苷Rb1可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d、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k1和人参皂苷Rg2可明显扩张血管动脉条(P<0.05,P<0.01)。结论 三七粉活血作用表现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方面,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3、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g1、槲皮素等可能为三七活血作用的物质基础,可作为三七粉活血作用的质量标志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中的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MCI 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广金钱草醇提取物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31个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2''-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二氢异黄酮(1)、5,7-二羟基-2'',4''-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2)、金圣草黄素(3)、异鼠李素(4)、红车轴草素(5)、parvisoflavanone(6)、3,3''-二甲氧基槲皮素(7)、5,7,3''-三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酮(8)、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9)、eriocoumaronochromone(10)、染料木素(11)、苜蓿素(12)、3''-甲氧基大豆苷元(13)、5,7,2''-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异黄酮(14)、山柰酚(15)、木犀草素(16)、大豆苷元(17)、7,3''-二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酮(18)、spicatolignan B(19)、槲皮素(20)、香豌豆酚(21)、3-甲氧基山柰酚(22)、芹菜素(23)、二氢山柰酚(24)、dalbergiodin(25)、2''-羟基染料木素(26)、木犀草苷(27)、异荭草苷(28)、染料木素-7-O-D-呋喃芹糖基-(1→6)-O-D-吡喃葡萄糖苷(29)、异牡荆苷(30)、维采宁-2(31)。结论 化合物6810141819 为首次从广金钱草中分离得到,丰富了广金钱草黄酮类成分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7.
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中草药》2014,45(1):31-36
目的 研究产自内蒙古杭锦旗的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根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RP-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乌拉尔甘草根95%、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基山柰酚(1)、染料木素(2)、柚皮素(3)、甘草异黄酮甲(4)、甘草利酮(5)、异芒柄花素(6)、半甘草异黄酮B(7)、3′-异戊烯基染料木素(8)、黄羽扇豆魏特酮(9)、甘草黄酮醇(10)、黄宝石羽扇豆素(11)、甘草异黄酮乙(12)、异甘草黄酮醇(13)、甘草宁H(14)、粗毛甘草素 A(15)、甘草西定(16)、粗毛甘草素D(17)、香豌豆酚(18)、7-甲基羽扇豆异黄酮(19)。结论 化合物1681819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12141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赵爱红  杨秀伟 《中草药》2014,45(13):1820-1828
目的 研究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脂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兴安白芷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4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补骨脂素(2)、香柑内酯(3)、β-谷甾醇(4)、欧前胡素(5)、珊瑚菜内酯(6)、花椒毒素(7)、异茴芹素(8)、去氢柳叶白姜花内酯(9)、异氧化前胡素(10)、氧化前胡素(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伞形花内酯(13)、花椒毒酚(14)、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5)、对羟基苯乙醇-反式阿魏酰酯(16)、牧草栓翅芹酮(17)、异白当归脑(18)、白芷属素(19)、二氢欧山芹醇(20)、异栓翅芹醇(21)、栓翅芹烯醇(22)、比克白芷素乙醚(23)、新白当归脑(24)、氧化前胡素甲醚(25)、异东莨菪内酯(26)、1’,2’-去氢印枳苷元(27)、当归醇A(28)、当归醇E(29)、叔-O-甲基独活属醇(30)、印枳苷元(31)、兴安白芷醇(8-[(2’R)-2’,3’-二羟基-3’-甲基丁氧基] 香柑醇,32)、水合氧化前胡素(33)、独活属醇(34)、白当归素(35)、当归醇L(36)、当归醇G(37)、反式松柏醛(38)、香草酸(39)、反式阿魏酸(40)。结论 化合物32为新天然产物,命名为兴安白芷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白芍总苷在急性CCl4 肝损伤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异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HPLC测定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后,不同时间点的Pae和Alb的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模型组大鼠体内,白芍总苷中芍药苷(Pae)和芍药内酯苷(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 t1/2分别为 5.02、4.52、4.91 h;5.22、5.04、5.05 h。ρmax分别为22.54、14.52、5.49 μg·mL-1;9.02、5.04、2.34 μg·mL-1。AUC0-t分别为(146.55±7.52)、(84.14±7.84)、(31.62±2.97)μg·h·mL-1;(56.56±8.70)、(32.18±3.49)、(13.48±1.66) μg ·h·mL-1tmax 均为 2 h。在正常大鼠体内,Pae和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 t1/2 分别为3.95、3.69、3.95 h;3.74、3.98、3.79 h。ρmax分别为19.16、11.60、4.46 μg·mL-1;7.16、4.00、1.93 μg·mL-1。AUC0-t 分别为(116.26.6±19.99)、(67.74±12.79)、(25.01±2.62) μg·h·mL-1;(45.03±5.84)、(27.26±3.57)、(10.59±1.86)μg·h· mL-1tmax为 2.5 h。结论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ρmax、AUC0-t 显著增大,t1/2延长,tmax明显缩短。模型组和正常组的tmax和t1/2不受白芍总苷剂量影响,但剂量与ρmax和AUC0-t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李曼姝  柯银铅  张紫琴  刘呈雄  邹坤 《中草药》2021,52(23):7096-7104
目的 研究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保肝护肝活性。方法 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小花清风藤茎叶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酰酪胺(1)、油酸(2)、(Z)-1,8-heptadeca diene(3)、N-反式-对香豆酰基去甲辛弗(4)、(Z)-N-formyl-nornuciferin(5)、N-demethyl-N-formyldehydronuciferine(6)、N-trans-cinnamoyltyramine(7)、油酸酰胺(8)、1,2,4-trimethoxybenzene(9)、2-(3-methoxyphenyl) isoindoline-1,3-dione(10)、景洪哥纳香胺酮(11)、squamolone(12)、桦木酸甲酯(13)、白桦脂酸(14)、3-氧代齐墩果酸(15)、牛蒡子苷(16)、2-(3'',4''-dimethoxybenzyl)-3-(3''-methoxy-4''-hydroxybenzyl)-γ-butyrolactone(17)、matairesinol(18)、lappaol F(19)、山柰酚(20)、lappaol A(21)和lappaol B(22)。结论 化合物235810121619为首次从清风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111314162022有显著的保肝护肝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青钱柳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将青钱柳叶乙醇提取物用正丁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分别萃取3次;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对青钱柳叶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青钱柳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山柰酚(1)、杜仲树脂酚(2)、(+)-松脂醇(3)、(+)-表松脂醇(4)、积雪草酸(5)、山楂酸(6)、熊果酸(7)、1α,3β-二羟基-12-齐墩果烯-28-酸(8)、石榴萜酮(9)、青钱柳苷Ⅰ(10)。结论 化合物2~48均为首次从青钱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健脾消癌方对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肝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整合素αv β5(ITGαv β5)、血清钙结合蛋白A4(S100A4)、血清钙结合蛋白A8(S100A8)、血清钙结合蛋白A9(S100A9)等肿瘤微环境转移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结肠癌肝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建立人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4、10.8、21.6 g·kg-1药液,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周。末次给药后24 h脱颈处死,观察各组裸鼠肝转移情况,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XCR4、TGF-β、ITGαv β5、S100A4、S100A8、S100A9等肿瘤微环境中转移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转移瘤面积占比分别为73%、72%、55%、42%。健脾消癌方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高、中剂量组CXCR4、TFG-β、ITGαv β5、S100A8、S100A9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高、中、低剂量组S100A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低剂量组CXCR4、TFG-β、ITGαv β5、S100A8、S100A9与模型组比较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消癌方能抑制结肠癌肝转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XCR4、TGF-β、ITGαv β5、S100A4、S100A8、S100A9等肿瘤微环境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褚纯隽  李显伦  夏龙  张健  陈道峰 《中草药》2014,45(4):458-465
目的 研究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乌饭树叶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 从乌饭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五烷(1)、三十一烷(2)、赤杨酮(3)、木栓酮(4)、表木栓醇(5)、羽扇豆醇(6)、齐墩果酸(7)、熊果酸(8)、东莨菪素(9)、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0)、柯伊利素(11)、芹菜素(12)、山柰酚(13)、山楂酸(14)、科罗索酸(15)、蔷薇酸(16)、2α, 3α-二羟基熊果酸(17)、19α-羟基熊果酸(18)、咖啡酸(19)、异荭草苷(20)、荭草苷(21)、牡荆苷(22)、异牡荆苷(2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4)、异槲皮苷(25)、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6)、槲皮素(27)、木犀草素(28)。对其中的25个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实验,化合物578111315182023252728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136141823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熊果酸的抗补体活性最强,50%抑制溶血浓度(CH50)为0.014 mg/mL。  相似文献   

14.
张明惠  朱田田  晋玲  王富胜  徐丽  康舒淇 《中草药》2022,53(19):6187-6199
目的 建立当归Angelicae sinensis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分析,确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岷归1号、岷归2号)当归差异成分,为当归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品种当归的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不同品种当归中的16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8个色谱峰。岷县产区当归的2个品种当归间存在差异的成分是绿原酸(P<0.01)、洋川芎内酯I(P<0.01)、洋川芎内酯H(P<0.01)、藁本内酯(P<0.01)和丁烯基苯酞(P<0.05),渭源产区的是洋川芎内酯I(P<0.01)、洋川芎内酯H(P<0.01)、洋川芎内酯A(P<0.01)、藁本内酯(P<0.01);临洮产区的是绿原酸(P<0.01)、阿魏酸(P<0.01)、阿魏酸松柏酯(P<0.01)、丁烯基苯酞(P<0.05);通渭产区的是阿魏酸(P<0.01)、洋川芎内酯H(P<0.05)、洋川芎内酯A(P<0.05)、藁本内酯(P<0.01)。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CA、因子分析、PCA、OPLS-DA分析可以客观、全面、有效地确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当归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差异,可为当归品种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高秀  柏旭  蔡建  范亮  王俊人  张丽芳  刘威良  董建伟 《中草药》2022,53(24):7672-7678
目的 对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MCI HP20、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方法和ABTS方法评价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三白草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里卡灵A(1)、里卡灵B(2)、二氢愈疮木脂酸(3)、rel-(8S,8''R)-dimethyl-(7S,7''R)-bis(3,4-methylenedioxyphenyl) tetrahydrofuran(4)、odoratisol C(5)、nectandrin B(6)、三白草酮(7)、surinomensin(8)、樟叶素(9)、三白草醇E(10)、三白草醇(11)、马萨婷B(12)、stigmasta-4,22-dien-3-one(13)、(24R)-24-ethylcholest-4-en-3,6-dione(14)、sauruchinenol A(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丹皮酚(17)。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11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雪上一支蒿是著名的有毒中药,但其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为进一步阐明其化学成分,作者开展了其8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方法从其块根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经过波谱学鉴定为:次乌头碱(1)、中乌头碱(2)、塔拉地萨敏(3)、尼奥灵(4)、附子灵(5)、乌头胺(6)、雪上一支蒿甲素(7)、雷乌宁(8)、宋果灵(9)、异可利定(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硬脂酸(13)、三十烷醇(14)、软脂酸(15)、苯甲酸(16)、肌苷(17)。除化合物 1,7 外,其余1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巴西甘菊花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巴西甘菊花Achyrocline sature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巴西甘菊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巴西甘菊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1)、豆甾-4,6,8,22-四烯-3-酮(2)、豆甾-4-烯-3,6-二酮(3)、clovandiol(4)、caryolane-1,9β-diol(5)、lepidissipyrone(6)、5,7-二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7)、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8)、5,7-二羟基二氢黄酮(9)、二氢槲皮素(10)、槲皮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11)、helichrysetin(12)、3-[5,7-dihydroxy-2,2-dimethyl-8-(2-(S)-methyl-butanoyl)-2H-chromen-6-yl-methyl]-6-ethyl-4-hydroxy-5-methyl-pyran-2-one(13)、槲皮素(14)、原儿茶酸(15)、(+)-(3R)-3-hydroxyl-4,4-dimethyl-4-butyrolactone(16)、(4S,5R)-5-(4''-methyl-3''-pentenyl)-4-hydroxy-5-methyldihydrofuran-2-one(17)、芫花素(18)、槲皮素-3-甲醚(19)、高良姜素(20)、新野樱苷(21)。结论 化合物1、4、5、16、17、2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16~18、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麻姜宣肺胶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麻姜宣肺胶囊的镇咳、祛痰、抗炎、解热和平喘作用。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和麻姜宣肺胶囊的高、中、低剂量组(2.49,1.24,0.62 g·kg-1),ig 7 d,分别采用氨水法、酚红法和小鼠耳肿胀法对麻姜宣肺胶囊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进行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模型组和麻姜宣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8,0.9,0.45 g·kg-1),采用内毒素致热实验观察其解热作用。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和麻姜宣肺胶囊的高、中、低剂量组(1.55,0.77,0.39 g·kg-1),采用整体动物引喘实验观察其平喘作用。 结果: 麻姜宣肺胶囊高、中剂量可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P<0.01);高剂量能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P<0.01);高、中、低剂量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5);高剂量可抑制脂多糖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P<0.05,P<0.01);高剂量可延长豚鼠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所致的引喘潜伏期(P<0.05,P<0.01)。 结论: 麻姜宣肺胶囊具有镇咳、祛痰、抗炎、解热和平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豆种皮的酚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翠  刘占云  於洪建  刘岱琳 《中草药》2013,44(24):3440-3443
目的 研究黑豆Glycine max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MCI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ESI-MS、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黑豆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1)、咖啡酸甲酯(2)、3-甲氧基-4, 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3)、原儿茶酸甲酯(4)、原儿茶酸乙酯(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6)、3-甲氧基没食子酸(7)、二氢槲皮素(8)、原儿茶酸(9)、原儿茶酸酐(10)、表儿茶素(11)。结论 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北栽秧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颜朦朦  肖世基  丁立生  周燕 《中草药》2014,45(3):314-317
目的 研究北栽秧花Hypericum pseudohenry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该植物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北栽秧花茎叶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2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 4-O-异亚丙基莽草酸(1)、莽草酸(2)、原儿茶酸(3)、咖啡酸(4)、苯甲酸(5)、绿原酸(6)、绿原酸甲酯(7)、1, 3, 6, 7-四羟基氧杂蒽酮(8)、4-羟基-2, 3-二甲氧基氧杂蒽酮(9)、1, 5-二羟基-2-甲氧基氧杂蒽酮(10)、C-3/C-8″双芹菜素(11)、山柰酚(12)、槲皮素(13)、槲皮苷(14)、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15)、金丝桃苷(16)、异槲皮苷(17)、黑燕麦内酯(18)、杜鹃素(19)、1-棕榈酸单甘油酯(20)和β-谷甾醇(2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20为首次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