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血瘀证评分标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评分、分级,观察评分标准的可靠程度及在ACS患者应用的可行性,为制定针对ACS的血瘀证评分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性研究,采集ACS患者中医证候资料,并对血瘀证进行评分,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及因子分析等。结果介入治疗前血瘀证评分及血瘀证主观辨证基本相符。介入术前男性血瘀证评分(35.63±12.86)分较女性(27.08±14.66)分高,有血管重建术史患者血瘀证评分(40.00±8.21)分较无该病史者(32.37±14.05)分高。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示,第一因素是皮下瘀斑、皮肤粗糙、齿龈暗红、细络、腹壁静脉曲张、腭黏膜征等,其贡献率最大,为19.682%;第二因素是患者的手术史,包括血管重建术史及一般手术史;第三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及舌暗。结论性别及血管重建术史有可能是ACS患者血瘀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因子分析结果 ,建议针对ACS患者的血瘀证特点可以适当调整条目及条目的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时间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的变化及临床结局,阐明介入前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动态转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纵向研究设计,共纳入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438例,其中气虚血瘀者211例,气滞血瘀者227例。所有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后应用Gensini评分对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同时以介入前、介入后3、6、12个月为随访时间点,动态记录入选患者1年内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介入前比较,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12个月后Genisini评分降低(P<0.01);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后血瘀证积分均出现逐渐下降,以术后12个月时下降最为显著(P<0.01)。PCI治疗前后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两种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以气滞血瘀向气虚血瘀的转化形式为主,气虚血瘀证成为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主要证候,术后6个月时这两种证候的转化最为频繁,且术后6、12个月时气虚血瘀患者比例较治疗前增加最为显著(术后6...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热结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ACS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方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瘀证评分,中医整体症状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及凝血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血瘀证评分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瘀证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6.47%,高于对照组的47.06%.观察组血瘀证评分、CRP浓度、BNP浓度、组织凝血激酶(T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TFPI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清热活血方治疗ACS热结血瘀证可以降低血瘀证评分、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疗效、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运重建围术期中医证型变化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5例ACS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术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血瘀阻证组(140例)、气阴两虚证组(42例)、心肾阴虚证组(13例)、痰阻心脉证组(10例)4组。于术后第1天、第3天再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患者证型变化;分析不同证型患者住院期间与随访6个月预后的差异。结果 20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3支病变90例(43.9%),C型病变124例(60.5%)。痰阻心脉证组复杂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血运重建术后心血瘀阻证减少,痰阻心脉证明显增加。随访6个月时痰阻心脉证组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分别为30.0%、5.0%、4.8%、0%)。结论 ACS围术期主要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血运重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小板凝溶胶蛋白(gelsolin)水平及血瘀证计分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75例ACS患者,术前收集血清标本,检测血小板gelsolin浓度;计算血瘀证计分;随访期6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血小板gelsolin水平、血瘀证计分与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预测ACS不同亚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结果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gelsolin水平、血瘀证计分是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2)当血小板gelsolin水平为282.75、253.20、324.30μg/mL时,分别为预测ACS、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3)当血瘀证计分为30、26及35分时,分别为预测ACS、UA及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4)血小板gelsolin联合血瘀证计分预测AC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15-0.987,P0.01),说明血小板gelsolin水平联合血瘀证计分对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血小板gelsolin水平与血瘀证计分可作为ACS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血小板gelsolin水平联合血瘀证计分判断ACS预后,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冠胶囊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上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治疗后第1天、第7天、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包括胸闷、胸痛等气虚血瘀症状,总有效率为92.31%,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及临床症状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应用于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循环microRN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瘀轻重判别、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0例ACS患者按血瘀证计分标准分为ACS血瘀轻证组(31例)和血瘀重证组(29例),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比较各组4种循环microRNA(miR-208a-3p、miR-222-3p、miR-16、miR-198)表达水平及患者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分层有无差异,并对microRNA表达水平、血瘀证计分与患者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瘀轻证组和血瘀重证组miR-208a-3p相对表达量上调,血瘀重证组miR-222-3p相对表达量下调、miR-198相对表达量上调(均P0.05);与血瘀轻证组比较,血瘀重证组miR-222-3p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血瘀轻证和重证组6个月全因死亡GRACE危险分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循环micro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无明显相关性;在院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6个月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与血瘀证计分呈正相关(r=0.31、0.33,P0.05)。结论 miR-208a-3p可作为ACS血瘀证与健康志愿者的判别,但不能用于判别血瘀轻重。miR-222-3p、miR-198可能在协助判别血瘀轻重方面具有一定意义。血瘀证计分越高,则GRACE预测积分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情况,找出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检测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法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其异常代谢物及代谢产物。结果:共纳入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样本进行检测,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患者与健康人的显著差异代谢物32种,关键代谢通路共4条;蕨内酰胺、烟酰胺、次黄嘌呤、乙酰肼、7-甲基鸟嘌呤、苯丙氨酸、三丙酸甘油酯、左旋缬氨酸、左旋正亮氨酸、谷氨酸、乙醇酸、花生四烯酸、α-D-葡萄糖及肌酐等代谢物可作为鉴别二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的关键通路包括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嘧啶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组分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组学相关研究对探求其生物学本质以及中医“证”的实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广东地区的多中心的前瞻性的调查研究,探讨广东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特征。方法:通过广东地区的13家分中心为期1年的病例收集,共纳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9例,主要调查辨证要素及其组合的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从急性期到亚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本研究发现入选时辨证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气虚(70.60%)、痰浊(51.40%)、血虚(31.20%),所有的证素组合中气血两虚痰浊证为最多;入选1周后辨证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气虚(61.50%)、痰浊(52.30%)、血瘀(34.00%),所有的证素组合中气虚痰浊血瘀为最多;入选2周后辨证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气虚(53.20%)、血瘀(38.50%)、痰浊(33.00%),气虚痰浊血瘀依然是占比例最多的证型。结论:总结了广东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特征演变规律,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了解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05例,分析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四诊指标变化情况,证型相兼、虚实的变化规律。结果冠脉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介入治疗后胸痛、胸闷、脉涩等均显著改善,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脉细等显著性增加;术前实证所占比例最大,术后本虚标实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介入术对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影响为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提示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补气活血、标本兼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规律。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414例,在SPSS12.0软件支持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整体分布:血瘀兼痰浊证为主。②虚实分布:以实证为主。③相关因素分析:根据年龄、性别分析,血瘀兼痰热证、血瘀兼痰浊证男性比女性多。按代谢因素分析,高血压组血瘀兼痰浊证比无高血压组多,高血脂组血瘀兼痰热证比无高血脂组多,糖尿病组血瘀兼气阴虚证比无糖尿病组多。根据患者居住地区分析,广东地区组血瘀兼痰热证及血瘀兼痰浊证比非广东地区组多。结论:以实证为主,痰浊、血瘀、痰热与各相关因素分布密切关联,构成冠心病个体化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介入术后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5C临床试验中合并糖尿病介入术后ACS患者的亚组分析,共281例。其中对照组145例患者,治疗组136例患者。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心悦胶囊2粒,每日3次,复方川芎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用药0.5年,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ACS再住院。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中,治疗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未发生非致死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5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因ACS再入院,对照组12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组6、9、12个月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9个月时心绞痛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15.4%)明显低于对照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3、6、9、12个月及对照组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皆明显降低(P0.05),治疗3、6、9及12个月时,治疗组血瘀证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介入后糖尿病ACS患者,可减少再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瘀证计分。 相似文献
15.
张志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4):124-12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使粥样斑块中具有高促凝作用的脂核部分与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及凝血蛋白接触,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它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488-2491
目的:揭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相关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其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实践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全面检索近2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相关文献,统计分析其中医证素、证型规律。结果:共纳入73篇文献,总病例数95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分布以心血瘀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气阴两虚血瘀、痰瘀互结、心气不足、气滞血瘀、气滞心胸等为常见证型,多见证素为血瘀、痰浊、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为本虚中首位,阴虚、阳虚次之;标实中以血瘀为首,气滞、痰浊次之。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急性心梗的虚实夹杂证候明显较不稳定心绞痛增多;同时急性心梗中瘀血、痰浊证素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多于不稳定心绞痛。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本虚标实为其病机,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最为常见。而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虚实夹杂证候及瘀血、痰浊证素都随之增加,提示中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在标本兼顾的基础上尤其应该注重对瘀血、痰浊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6例ACS患者中,应用抽吸导管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8例为血栓抽吸组,另外28例为常规PCI组。比较2组患者基础资料、PCI资料、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栓抽吸组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较高(P0.05),血栓积分和cTNT峰值浓度较低(P均0.05),5d LVEF较高(P0.05),1个月后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iver CE血栓抽吸是治疗ACS合并血栓负荷病变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PCI的治疗成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短期改善ACS患者左室功能,但长期预后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益气活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回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ACS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病历40例。结果ACS的主要证候是气虚血瘀;治疗方法突出了益气活血的主要治则。结论ACS病机特点属本虚标实。中药益气活和血药物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下调MMP-2、MMP-9的基因表达,抑制纤维斑块内ECM降解,起到稳定纤维斑块作用。这些机制可能是益气活血中药在临床有效性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30例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践,分析讨论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术中的重要性,其目的是为了使更多脑梗死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提高介入溶栓术的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芪红颗粒辅助西医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例ACS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于PCI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红颗粒辅助治疗。以术后1个月为评估终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紫暗、舌脉和总分均低于本组术后1 d,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超敏C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Ⅰ(cTnⅠ)和CK-MB均低于本组术后1 d,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2.22%,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P<0.05)。观察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7.7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芪红颗粒辅助西医干预PCI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够降低hsCRP、ICAM-1、VCAM-1、BNP、cTnⅠ、CK-MB水平,控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