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体外传代培养,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进行实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β25-35作用24 h后细胞活力变化;Hoechst 33258核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观察和检测20μmol/L Aβ25-35作用24 h后,细胞形态及细胞caspase-3、cleaved caspase-3水平的变化。运用同样方法检测不同浓度Epo预处理3 h,对20μmol/L Aβ25-35作用24 h所致细胞活力、细胞形态以及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改变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Aβ25-35作用24 h后,SH-SY5Y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10 UEpo预处理可明显抑制Aβ25-35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Hoechst 33258核染色发现10 UEpo预处理可明显减轻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现象(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10 U Epo可显著抑制Aβ25-35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P<0.05)。结论Epo通过抑制Aβ25-35引起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而对其诱导的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本实验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β-淀粉样蛋白(Aβ325—35)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后坏死样凋亡(necroptosis)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不同浓度的A[325—35(1-20μmol/L)作用于HT-22细胞24h,及不同浓度EPO(1—50U)预处理3h后再加入20μmol/LAβ25—3524h对HT-22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Aβ25—35作用HT-22细胞24h后均引起细胞活力的下降,且活力下降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EPO对20μmol/LAβ25—35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具有抑制作用。10μEPO可有效地抑制20μmol/LAβ25—35诱导的caspase-3的裂解片段表达增加。核染色表明EPO可抑制对细胞损伤后necroptosis。结论EPO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后的neeroptosis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裂解片段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藁本内酯(Z-ligustilide,LIG)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引起的人脑神经瘤母细胞SH-SY5Y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0.1、1.0、2.5、5.0μg/mL LIG作用于SH-SY5Y细胞,24h后以50μmol/L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含量。结果经Aβ25-35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细胞色素C、caspase8表达上调,但Bcl-2蛋白表达下降(P均<0.05)。细胞经过LIG一定浓度预处理,细胞存活率提高,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细胞色素C、caspase8蛋白表达下降,Bcl-2表达上升(P均<0.05)。结论 LIG具有对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Aβ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细胞自噬角度探讨远志皂苷(tenuifolin,Ten)抑制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活力和凋亡率,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检测自噬小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Ten抑制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活力降低及凋亡率增加,减少Aβ25-35诱导的自噬体增加,显著降低自噬蛋白LC3-Ⅱ/LC3-Ⅰ的表达水平.结论 Ten通过调节Aβ25-35诱导的细胞自噬,从而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灵孢多糖(GLPS)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Aβ25-35、GLPS加入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中,建立拟痴呆的细胞模型,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β25-35、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Aβ25-35处理48 h后,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GLPS低剂量(100μg/m L)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提高17.5%(P0.05);GLPS高剂量(300μg/m L)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提高30.4%(P0.05)。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证明,GLPS预处理可降低SH-SY5Y细胞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及活性水平(P0.05)。结论 GLPS预处理对Aβ25-35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细胞中MMP-2和MMP-9等炎症因子的异常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β25-35对PC12细胞凋亡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 Aβ25-35与PC12细胞共孵育48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对照组细胞不加Aβ25-35。采用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的表达和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啜玉彩  李源  胡玉珍  司瑞  黄春霞  龚卫琴 《医学争鸣》2008,29(14):1256-1258
目的:探讨Aβ25-35(β-amyloid)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氯通道阻断剂Phloretin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LDH(lactate dehydrogenase)活力检测、Hoechst33258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正常对照组、Aβ25-35损伤组和Aβ25-35 PMoretin组的PC12细胞存活与凋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3组的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10 mmol/L Phloretin可明显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减少PC12细胞核固缩、碎裂,降低P-JNK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小剂量氯通道阻断剂Phloretin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保护性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下调JNK的磷酸化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tide-25-35,Aβ25-35)诱导体外去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周期变化与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常规的去血清培养使细胞同步于G0期,采用终浓度为0~45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时特异性梯状条带(DNA-Ladder);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与凋亡的时间关系。结果随着Aβ25-35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用25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12、24h,荧光染色结果显示24h出现典型的凋亡,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DNA电泳结果显示凋亡特异性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去血清培养24h可使约90%PC12细胞停滞于G0/G1期,25μmol/L Aβ25-35诱导组8、16、24h与对照组比较,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16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峰(Ap峰)。结论Aβ25-35降低去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存活率,诱导同步化于G0/G1的PC12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随之出现凋亡,提示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位羟基激酶(PI-3K)的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对阿魏酸钠抗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凋亡作用的影响。探讨磷脂酰肌醇3位羟基激酶/Akt(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了阿魏酸钠的抗凋亡作用。方法以Aβ25-35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模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Hoechst33258核染色分析神经元凋亡,并计算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阿魏酸钠对Aβ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使神经细胞凋亡率下降。LY294002可以抑制阿魏酸钠的抗凋亡作用。结论在Aβ25-35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模型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阿魏酸钠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Aβ诱导PC—12细胞凋亡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以不同浓度Aβ25-35诱导并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应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Fura-2/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Hoechst 33258及碘化丙啶复染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后,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细胞内Ca^2 浓度显著上升;不同浓度Aβ25-35作用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出现凋 的典型形态学特征,该时间比Ca^2 浓度上升约晚6-12h。结论 Aβ25-35诱导后PC-1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内Ca^2 浓度上升及细胞凋亡,可作为较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戊酸(VPA)对6-OHDA引起的SH-SY5Y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监测其存活状态,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6-OHDA处理SH-SY5Y细胞使大部分细胞胞体皱缩,突起缩短、消失或断裂,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而VPA(1mmol/L)预处理细胞24h,可提高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出现染色质固缩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而用VPA预处理SH-SY5Y细胞可明显减少SH-SY5Y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6-OHDA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而VPA预处理Bcl-2蛋白含量明显上调。结论:VPA能抑制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Bcl-2可能是VPA神经保护作用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以NG108-15细胞作为神经元代表、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诱导凋亡的阿尔茨海默病体外细胞模型中,人参皂苷Rg1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进行Aβ25-35造模浓度与时间的选择以及Rg1预处理最佳浓度时间的选择;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数据处理系统(DMR)图像分析仪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法标记的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采用酶标光度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比色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20μmol/L Aβ25-35作用24 h可诱导NG108-15细胞凋亡,2μmol/L Rg1组的NF-κB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性提高(P<0.01),Rg1预处理组Bcl-2表达呈阳性,且caspase-3活性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高浓度聚焦状的Aβ25-35可下调神经元内NF-κB的活性,诱导细胞凋亡,Rg1通过启动神经元中NF-κB的活化从而上调Bcl-2表达,抑制caspase-3活性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Aβ1-40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8、8.0、20.0mmol.L-1)牛磺酸预处理SH-SY5Y细胞(牛磺酸组)及不用其处理SH-SY5Y细胞(A1-40模型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20.0μmol.L-1的Aβ1-40,继续培养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A1-40模型组比较,3个浓度牛磺酸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F=4.16,q=3.05~9.68,P<0.05、0.01);与0.8mmol.L-1牛磺酸组相比,8.0、20.0mmol.L-1牛磺酸组细胞存活率增高(q=4.97~6.63,P<0.01)。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3个浓度牛磺酸组细胞的细胞核呈现均匀的淡蓝色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与A1-40模型组比较,3个浓度牛磺酸组线粒体膜电位均升高(F=17.64,q=4.04~8.72,P<0.05、0.01);与0.8mmol.L-1牛磺酸组相比,8.0、20.0mmol.L-1牛磺酸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q=3.48~4.69,P<0.05)。结论牛磺酸对Aβ1-40诱导的SH-SY5Y细胞毒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而拮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处理后U87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影响.方法 方法将U87细胞分为Aβ组、Aβ+丁苯酞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Aβ组细胞用Aβ1-42(20 μmol/L)处理24 h;Aβ+丁苯酞组细胞用丁苯酞(10μmol/L)预处理0.5h后再加入Aβ1-42(20 μmol/L)处理24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检测Caspase 3活性,采用CM-H2 DCFDA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Ⅰ和LC3-Ⅱ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β组U87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Aβ+丁苯酞组U87细胞活力显著高于Aβ组(P<0.05).对照组、Aβ组和Aβ+丁苯酞组之间Caspase 3活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β组U87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Aβ+丁苯酞组U87细胞ROS水平显著低于Aβ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β组U87细胞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P<0.01);Aβ+丁苯酞组U87细胞LC3-Ⅱ/LC3-Ⅰ比值显著低于Aβ组(P<0.01).结论 丁苯酞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自噬性死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以不同浓度Aβ_(25-35)诱导并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应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Fura-2/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Hoech-st33258及碘化丙啶复染分析细胞凋亡。结果:Aβ_(25-35)作用于PC-12细胞后,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细胞内Ca~(2+)浓度显著上升;不同浓度Aβ_(25-35)作用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该时间比Ca~(2+)浓度上升约晚6-12 h。结论:Aβ_(25-35)诱导PC-1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内Ca~(2+)浓度上升及细胞凋亡,可作为较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对棕榈酸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体外传代培养,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visfatin(0~10-7 mol/L)作用24~72 h后MIN6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0.5 mmol/L棕榈酸和(或)10-8 mol/L visfatin处理24 h后MIN6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MIN6抗凋亡蛋白bcl-2、bax、激活型caspase-3和胞质细胞色素C表达的变化.结果 Visfatin作用24~48 h,MIN6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0-8 mol/L visfatin处理24 h可明显降低棕榈酸诱导的细胞凋亡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 表明,10-8 mol/L visfatin可显著抑制棕榈酸引起的细胞内源性bcl-2表达的下调及激活型caspase-3和胞质细胞色素C表达的上调(P<0.05).结论 Visfatin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并通过细胞内线粒体途径抑制由棕榈酸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体外研究葫芦素E(CuE)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用0.001、0.01、0.1、1、10 μmol/L CuE分别处理培养的Caco-2细胞24、48、72 h,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TUNEL染色法及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cleaved PARP及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Hoechst 33258染色法和TUNEL染色法结果均显示,CuE能明显诱导Caco-2细胞凋亡(P<0.05),并呈现出剂量及时间依赖性.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表明,随着CuE浓度升高,凋亡细胞占总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蛋白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用CuE处理Caco-2细胞24 h后,Caspase-3及PAR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同时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CuE能明显引起人结肠癌细胞Caco-2发生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Bcl-2表达,激活Caspase-3,从而引起PARP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黄芩素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黄芩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比色法测定黄芩素对HeLa细胞内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黄芩素作用24、36、48h后均可抑制HeLa细胞生长(P<0.05~P<0.01);黄芩素作用24h后,HeLa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细胞内caspase-3活性增强(P<0.05~P<0.01)。结论:黄芩素能抑制HeLa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增强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6-羟基-1-氢-吲唑保护 MPP +诱导凋亡的 SH-SY5Y 细胞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羟基-1-氢-吲唑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诱导凋亡的 SH-SY5Y 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SH-SY5Y,以200μmol/ L MPP +诱导 SH-SY5Y 细胞凋亡建立体外帕金森病细胞模型。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200μmol/ L MPP +和200μmol/ L MPP +联合0.1μmol/ L 6-羟基-1-氢-吲唑作用后 SH-SY5Y 细胞内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以及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200μmol/ L MPP +作用 SH-SY5Y 细胞8 h, GSK-3β、CDK5与 caspase-3活性升高。200μmol/ L MPP +联合0.1μmol/ L 6-羟基-1-氢-吲唑作用 SH-SY5Y 细胞8 h,GSK-3β、CDK5与 caspase-3的活性降低。结论6-羟基-1-氢-吲唑对MPP +诱导凋亡的 SH-SY5Y 细胞的保护机制可能是抑制GSK-3β、CDK5和 caspase-3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β-淀粉样肽(Aβ25-35)诱导凋亡PC12细胞par-4和bcl-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PC12细胞par-4和bcl-2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PC12细胞Par-4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剂量(5、10、20、30mg/L)PC预处理PC12细胞1h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减少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核固缩、凝聚和碎裂,降低par-4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增加bcl-2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结论PC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基因par-4和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