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运用植块贴壁法进行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光镜下细胞呈长梭形"峰-谷"样生长,具有典型的平滑肌细胞特征。经传代培养至第5代,细胞生长特性未见异常改变;经考马斯亮兰R250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证实为平滑肌细胞。结论植块贴壁法可成功进行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传代后细胞生物学特征稳定,为慢性肾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运用贴块法进行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并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用免疫组化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运用贴块法成功培养了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的细胞呈典型"峰谷"样生长,免疫组化S-P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α-SMActin)表达,确认为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经传代培养至3~5代,细胞生长特性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贴块法培养的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稳定性好,且培养与纯化能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ASMC)原代.传代培养的最佳方法,并初步建立其永生株。方法 采用人脐动脉血管中膜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比较不同培养养基对原代及传代细胞增殖的影响;选择标记为新霉素(G418)的带有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 经α肌动蛋白鉴定,组织块贴壁洒可获得高纯度的HUASMC。原代培养的HUASMC1-4代细胞增殖能力强,生长旺盛,此后细胞的增殖逐渐降低,到第10代几乎丧失增殖力。原代培养以MCDB131为最佳培养基。hTERT转染细胞克隆由长梭形变为短梭形,接触抑制消失,生长速度快,目前已传至20代,增殖能力与第1代无差别。转染前后平滑肌特异的α-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hTERT转染的HUASMC保留了HUASMC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能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持续传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主动脉夹层(AD)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的方法。 方法 以AD患者手术时切除的血管为原料,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VSMC的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考马斯亮蓝染色、α-SMA及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鉴定细胞。 结果 7~10 d原代细胞从组织块边缘迁移出来,3~4周细胞生长至融合,可进行传代。原代和传代的细胞生长良好,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有多个突起。细胞呈“峰谷状”生长,具有典型的VSMC特征。考马斯亮蓝染色和透射电镜下均可见细胞内有大量沿长轴生长的肌丝,α-SMA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阴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VSMC。细胞传代至第6代以后开始出现老化现象。 结论 应用组织块贴壁培养的方法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人AD的VSMC,为今后研究AD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及纯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和纯化的方法。方法用胎儿脐带动脉为材料,植块法原代培养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过程中差异贴壁法纯化,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胞浆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结果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长梭形,生长致密时排列成相互平行的束状,未见明显异型细胞,α-actin胞浆染色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99%以上。结论用胎儿脐带动脉为材料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传代过程中同时纯化的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6.
成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建立成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体外培养模型,并保持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hVSMC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方法:运用改良的植块贴壁法,在植块贴壁过程,培养基选取,换液时间及培养液用量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改进,成功建立了成人hVSMC体外培养模型,并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培养细胞进鉴定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光镜下呈长梭形及“峰与谷”样生长,透射电镜下可见肌丝,密斑及密体,具有典型的hVSMC特征,经传代培养至35代,细胞生长特性未见异常改变,结论:改良植块贴壁法能使hVSMC原代培养的时间明显缩短,传代后hVSMC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好,细胞扩增量大,且培养与纯化能同步进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 采用酶消化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兔胸主动脉来源的VSMC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培养细胞;锥蓝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和划痕法分别测定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及其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 原代培养5 d后,VSM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传代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6%;生长曲线近似"S"形;细胞生长第3~5 d内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 h内划痕宽度变化最显著.结论 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收缩表型且活性高,生长3~5 d细胞增殖活力较强,无血清培养的细胞在24 h内迁移能力最强,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采用酶消化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兔胸主动脉来源的VSMC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培养细胞;锥蓝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和划痕法分别测定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及其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原代培养5d后,VSM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传代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6%;生长曲线近似"S"形;细胞生长第3~5d内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h内划痕宽度变化最显著。结论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收缩表型且活性高,生长3~5d细胞增殖活力较强,无血清培养的细胞在24h内迁移能力最强,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了解它们的原代和继代细胞生长情况.方法:对平滑肌细胞传统的原代细胞贴块法培养进行了改进,并对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和继代细胞生长周期进行了观察.结果:改良贴块法比传统贴块法更容易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动脉导管的平滑肌细胞生长周期最长,其次是主动脉和肺动脉.结论:改良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有独创性,更适合于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组织块贴壁法、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原代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形态、生长、表型特征蛋白表达方面的不同,为合理使用VSMCs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使用组织块贴壁法和混合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原代VSMCs,进行体外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表型特征蛋白免疫荧光亮度。结果:混合酶消化法获得的原代VSMCs 特征蛋白SM α-actin表达明显,表明在收缩表型特征方面优于组织块贴壁法,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混合酶消化法在第7代仍部分保留收缩表型特性,而组织块贴壁法在第7代已丧失收缩表型特性,转变为合成型。结论:混合酶消化法在获得较稳定的收缩表型VSMCs方面比组织块贴壁法更具有优势,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计准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