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背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过去多主张物理疗法治疗,应用被动治疗与主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腰椎闯盘突出症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对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与麻木等症状有明显作用。目的:应用功能锻炼等方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前后对照试验。地点和对象:选择2000-05/2003-05辽宁中医学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6-72岁。干预:主动功能锻炼:扶物锻炼法。扶住某一物体,做屈曲(弯腰)背伸等动作三四周后,增加步行或上下楼梯等方法,时间、强度自行掌握。被动锻炼方法:在医生指导下或借助于辅助设置控制条件下的功能锻炼。进行功能锻炼前后观察症状、体征等治疗状况。主要观察指标:疗效评定结果及影像学变化。结果:腰及下肢麻痛症状改善者,直腿抬高达70&;#176;以上,生理曲度基本恢复,胜任原工作者,82例;症状基本消失,尚有轻微残余腰痛及小腿外侧麻痛,但能坚持原工作者,12例;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者,6例。总有效率为94%。功能锻炼或治疗的前后对照结果表明,CT检查的改变不明显。结论:功能锻炼方法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CT结果不能作为疗效评估的主要依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估要以症状体征为主。  相似文献   

2.
程海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04-3905
目的 研究指导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04-2008-11于秦皇岛市第三院行医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实验组7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一般常规心理及生活护理;实验组采用术后责任护士指导并督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恢复劳动能力时间及效果.结果 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后,实验组患者恢复劳动能力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 术后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可加快恢复患者工作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2003-09~2006-12我院共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70例,辅以正确、合理的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44例,女26例,年龄22~55岁,病程3个月~4 a。均经CT或M R 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本组均有腰痛伴一侧或双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均<60°。臀肌、腓肠肌等不同程度萎缩18例,脊柱侧弯14例,本组均在手术后24 h开始实施功能锻炼,住院时间22~41 d,平均31 d。治愈58例(占82.9%),好转12例(占17.1%)。1.2功能锻炼指导1.2.1功能锻炼原则先慢后快,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先轻后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指导患者术后卧床时的下肢肌肉锻炼、腰背肌锻炼及床边腰肌锻炼的方法。结果196例患者功能评定优160例,良28例,可8例,随访优良率为95.8%。结论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发生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训练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是保持手术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通过对腰间盘突出症术后进功能训练和未进行功能训练的两组患者疗效分析,强调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s,LDH)患者的社会功能,对61例LDH患者的社会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并与6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大部分条目得分明显高于后者(t=2.118~4.154,P<0.01~0.05)。提示LDH患者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休息及护腰治疗,治疗组予适当的休息及护腰治疗外,术后予长期的运动治疗。结果:3年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79%,对照组复发率为13.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43,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坚持运动治疗可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2004-01~2006-12我院利用医院与家庭、家庭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形成的康复区域网,以电话咨询、上门技术服务等方式,对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车爱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68-8868
腰间盘突出症(LIDH)是引起腰背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牵引、中药蒸气浴、电疗等治疗LIDH已有报道[1]。为进一步明确其疗效和机制,我们对2007-2009年住院的206例LIDH进行分组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李氏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确诊患者分为"李氏疗法"治疗组或对照组,参照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统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1.3%,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比较P<0.05.结论:"李氏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腹肌肌力训练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86例经治疗并取得治愈和显效的腰椎盘间突出症患者按治疗结束的时间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对照组只给予腰部防护知识教育。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并分别于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腰椎功能评定。结果:训练组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6,P<0.0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即时的腰椎功能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t=0.69,P>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较治疗后即时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1.92,1.95,P<0.05),6和12个月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65,P>0.05);对照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时的腰椎评分与治疗后即时相比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13,1.87,P<0.05)。6和12个月的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t=0.57,P>0.05);训练组治疗后6和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83,2.79,P<0.01)。结论:腰腹肌肌力训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改善腰椎功能、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训练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裴艳 《护理研究》2006,20(10):847-848
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训练的作用、内容、方法及效果评定,提出重视和强调功能训练的真正内涵、探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LIDP患者分为治疗组(七叶皂苷组)40例,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及七叶皂苷25m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治疗能量合剂、止痛药物、牵引等两组均治疗14d,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0%,Ridit分析P<0.05;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七叶皂苷治疗LIDP安全、有效,早期治疗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和腰部体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CT引导下行微创治疗30例为观察组,保守治疗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12、2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观察组术前VAS评分(8.0±1.0)与对照组(7.8±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12、24个月VAS评分分别3.7±1.3、1.4±1.0、1.3±0.8,对照组分别为2.5±1.8、3.8±3.0、4.2±3.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24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CT引导下微创治疗均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与保守治疗相比,CT引导下微创治疗长期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照组进行传统Williams运动训练,每周3次,每次45min。患者分别在运动治疗介入前与介入后进行Oswestry功能量表(ODI)与核心肌适能测试。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在治疗后Oswestry下背痛失能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核心肌适能测试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T可以改善慢性LDH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失能状况并增加核心肌群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背景躯干生物力学的变化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和病后不愈的重要因素.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背肌力测试,以了解其躯干生物力学变化.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2001-02/2002-01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为测试组,同期治疗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做对照组,均知情同意.方法利用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躯干的等速力矩进行测试.观察记录指标为腰背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到达峰力矩的时间(TPT)、0.2 s的力矩(T@0.2)、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同时测试了腰背屈/伸比值(F/E).结果利用SPSS 9.0软件包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腰背部屈肌、伸肌等速肌力评定结果.次要结局腰背部屈伸比值评定结果.结果各种收缩速度时测试组患者的屈、伸肌力量均显著下降,肌肉的爆发力和做功的效率指标也变化明显,屈肌力量的下降比伸肌力量的下降更严重.F/E评定测试组等速向心收缩60°/s,180°/s分别为57.99±5.68,65.74±8.12;对照组分别为95.25±5.18,83.03±7.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力学改变是明确的,康复治疗应在准确评定这种改变的基础上,制订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彻底纠正这种力学平衡,打断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采用理疗、牵引、电脑中频治疗配合整体康复护理。结果:经过14~21 d的治疗,显效220例,有效44例。结论:临床上常规的康复治疗配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腰椎小关节及其对称性与腰椎间盘突出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文献报道争议很大。目的:测量分析腰椎小关节方向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收集因腰腿痛行CT检查的169例患者,L4/5腰椎间盘突出35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67例,无间盘突出对照组67例。在CT终端机上选取L3~S1椎间隙的远侧椎体上终板层面,测量3个节段的腰椎小关节角。结果与结论:①L4/5和L5/S1腰椎间盘突出组L3/4、L4/5、L5/S1每个节段腰椎小关节角左侧均大于右侧(P<0.05);各组小关节前内侧角和后外侧角两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节段腰椎小关节角、前内侧角、后外侧角3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各组腰椎小关节角、后外侧角自L3/4至L5/S1节段均逐渐增大(P<0.05);而前内侧角L4/5节段最大,L3/4节段最小(P<0.05)。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小关节角左右侧不相等有关;腰椎小关节角和后外侧角自L3/4至L5/S1逐渐更偏向冠状位,而内侧角在L4/5节段更偏冠状位,可能与腰椎管狭窄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腰椎小关节及其对称性与腰椎间盘突出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文献报道争议很大。目的:测量分析腰椎小关节方向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收集因腰腿痛行CT检查的169例患者,L4/5腰椎间盘突出35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67例,无间盘突出对照组67例。在CT终端机上选取L3~S1椎间隙的远侧椎体上终板层面,测量3个节段的腰椎小关节角。结果与结论:①L4/5和L5/S1腰椎间盘突出组L3/4、L4/5、L5/S1每个节段腰椎小关节角左侧均大于右侧(P〈0.05);各组小关节前内侧角和后外侧角两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节段腰椎小关节角、前内侧角、后外侧角3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各组腰椎小关节角、后外侧角自L3/4至L5/S1节段均逐渐增大(P〈0.05);而前内侧角L4/5节段最大,L3/4节段最小(P〈0.05)。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小关节角左右侧不相等有关;腰椎小关节角和后外侧角自L3/4至L5/S1逐渐更偏向冠状位,而内侧角在L4/5节段更偏冠状位,可能与腰椎管狭窄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锻炼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某三级医院骨科住院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下肢功能锻炼方案。于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