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献血反应的诱发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公民献血过程中,由于部分献血者对血液生理及献血知识缺乏认识,或因精神、身体状况不佳以及环境因素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1997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3353名献血者中有8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6%。另一项调查结果(199年)则显示在536例献血反应中轻度者占90%,中度者占7%,重度者占3%。由此可见,预防献血反应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献血反应的绣发因素、临床表现及其预防措施进行阐述。2献血反应的诱发因素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997年对80例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 相似文献
3.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如能预防和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可大大提高再次献血的比率,特别是捐献成分血,采集时间长,需双臂穿刺,易导致枸缘酸钠中毒症状,献血者极不易接受。为此,我们在献成分血前或献成分血中给献血者服用2支10ml 10%的葡萄糖酸钙对预防和降低献血反应,特别献二个治疗单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小雯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96):9706-9707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献血晕厥反应。主要表现为面包苍白、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四肢无力、出冷汗,严重的尚有意识障碍、抽搐、血压下降等。献血反应的发生,在献血人群中容易造成恐惧,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出现连锁反应,对无偿献血工作造成影响。笔者对305例献血晕厥反应者进行了调查,探讨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心理因素导致迷走性晕厥,空腹、环境因素、疼痛、疲劳也是诱因,预防从这几方面着手,采取措施减少献血晕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苏州市中心血站采血时发生献血反应的38名无偿献血员的临床表现,总结紧急处理与护理的方法。结果16名发生轻度献血反应的献血员稍作休息后恢复;7名发生中度献血反应的献血员给予平卧、头低脚高位,休息5~15rain后恢复正常;15名发生重度献血反应的献血员给予平卧、头低脚高位10~20min后,也完全恢复正常,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发生献血反应的无偿献血员经密切的观察、及时的处理,均能完全恢复正常,无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发生献血反应的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献血反应的发生同献血者性别、年龄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而同献血场所环境、献血次数、献血类型、献血量、采集护士工作年限等无统计学显著相关性。结论:献血前应加强对年轻的,特别是女性献血者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选择适合的献血量,献血过程中加强对他们的沟通交流等心理护理,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献血反应111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11例大学生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献血反应中,因精神紧张者69例、空腹饥饿者23例、疲劳11例、其他因素8例。结论大学校园应积极开展无偿献血的健康教育,重视对献血大学生的心理护理及献血过程中的观察,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防产后晕厥的发生、促进产妇排尿,减轻产妇的痛苦.方法在实行常规的饮食和安全宣教外,实验组给予产妇10%葡萄糖水加温至35~40℃在10~15 min内饮完,观察产后晕厥和排尿情况.结果 实验组无晕厥发生,膀胱排空498例,不插尿管499例,其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0%葡萄糖水可以减少晕厥、促进膀胱的排空、降低导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血站外采血献血反应中晕厥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无偿献血在采血车、单位会议室、部队营房和露天采血棚中进行,受影响因素增加,献血反应有所增加甚至出现晕厥。 相似文献
11.
12.
笔报道在采血15593人次中发生重度献血反应15例的诱因及预防护理,分析其原因有:精神紧张,空腹,疲劳,饥饿,重复采血间隔时间短,阐述其发生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加强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献血环境,做好对意识障碍,肌肉痉挛或抽搐,饥饿发生反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献血反应主要是机体因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疼痛刺激、晕针晕血、疲劳、空腹、环境等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神经系统、体液因子调节失调和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的外围小血管扩张,以致组织有效循环血量短暂减少而出现的临床症状[1].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血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对照组758例,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815例,采用心理护理。统计两组献血反应的例数。结果试验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37%(3/815),对照组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1.58%(12/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和认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在本中心无偿献血的33651人,对献血量及献血次数的不同分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献2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483人(2·21%),再次献血者19人(0·08%);献4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245人(2·26%),再次献血者15人(0·14%);献200ml与400ml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24,P>0·05),两组内献血数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χ2=0·762,P<0·05)。结论200ml与400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003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40
我站组织无偿献血40416人次,其中出现反应者1003人次,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出冷汗、脉细等。下面将探讨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1 病例简介
1003名献血反应者均是无偿献血者,按常规每人采血200ml。发生的献血反应症状分为轻、中、重。其中876人为轻型(面色苍白、头晕目眩),121人属中型(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6人为重型(除轻、中型部分症状外,尚有神志模糊、意识障碍、抽搐、心音低钝、血压下降以及心率不齐,脉细速等)。反应者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均在数分钟后恢复常态。 相似文献
19.
献血反应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当机体不能适应时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恐惧是一种应激反应,采血护士若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当刺激超过个人忍受限值(阈值),就会发生献血反应。因此,在采血过程中护士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帮助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