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及临床体会。方法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行该类手术66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的要点进行详细探讨。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无感染病例,也没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示人工假体位置正常,双侧肢体等长,术后1个月X线复查,假体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术后经过6-8个月的随访,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并接受全程的临床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共有23例患者发生了术后感染,主要原因包括假体脱位、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和褥疮等。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因而需要实施系统全面的临床护理,以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结果 6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且健康良好对手术室护理表示满意。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心理特点,熟悉护理特点,掌握术中配合步骤和特殊器械的应用,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评估,加强术中护理和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正确转运患者等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骨科常见手术,术后正确的护理,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我院骨科近两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65例,现将我们的主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杰  王宏 《黑龙江医药》1996,9(5):292-29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一种手术,自1992年至1995年我科施行金属股骨头置换术6例,手术效果满意。无护理并发症,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99-2500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7岁以上老年人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结果:26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24例并存内科疾病,占92.3%。其中高血压11例,糖尿病7例,胃溃疡1例,气管炎5例。同时并存两种以上疾病者7例,占65.3%。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13~45天,平均21天。2例有并发症发生,肺部感染1例,合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褥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7.7%。结论:老年人多同时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手术治疗存在危险性。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治疗会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0岁。因“右髋部疼痛3年伴进行性加重,跛行”于2 0 0 3年1月入院。行X线、CT和MRI检查,诊断:右骨盆恶性肿瘤。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右半骨盆切除、右人工半骨盆置换术。术中行控制性降压减少出血、桡动脉穿刺直接动脉测压、右颈内静脉穿刺测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术后用硬膜外镇痛泵自控止痛。手术历时4h ,术中出血约3 0 0 0ml,输血2 80 0ml,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病理报告为“右髋骨皮质肉瘤”。术后随访半年,患者一般状况较好,右髋部无疼痛,感觉、运动正常,可依靠双拐行走。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手术主要过程:半骨盆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并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充分准备手术器械及物品,术前建立足够的静脉通道,妥善摆放手术体位及适度保暖,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进程。结果通过恰当的护理配合,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高龄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风险大,除需要手术医生高超的手术技巧外,手术护士积极有效的配合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姜国莉 《河北医药》2009,31(20):2833-2834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可导致行动障碍,使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我科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25例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和系统性生命体征监护及术后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例中男5例,女20例;年龄80~95岁;均为自行摔伤;伤前伴高血压15例,心脏病2例,糠尿病3例;入院时有褥疮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2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适应性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无1例发生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随访1年,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能独自下地行走。结论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无柄人工全髋关节是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钱本文教授潜心专研20年发明的一种断型人工关节,临床应用10年效果优于同类产品,特别适应于相对年青的股骨颈良好的髋关节晚期病变和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在围手术期间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训练指导、饮食指导、完善手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68例病人术后2周能下地行走,无其它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良好,全部患者生活能自理。结论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国内外已有大量报导,但双侧股骨头坏死一次手术置换未见报道。我们自1990年以来使用北京产双动肽合金人工股骨头一次双侧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双侧坏死20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3岁1例,25岁1例,30—40岁5例,40—50岁4例,50—60岁9例。本组均为Ⅲ期双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塌陷,髋关节运动明显受限及疼痛,影响生活自理及丧失劳动能力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配合的体会。方法对4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采取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视访、心理疏导及护理、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齐全、术中熟练配合等。结果患者合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手术室护士细致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前视访和术中积极熟练的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肩关节置换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临床上用于解除肩胛盂与肱骨头不匹配所引起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我院于2003年3月施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煜 《哈尔滨医药》2002,22(1):54-5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股骨头和髋臼严重病变的患者,手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人工所制的假关节置入人体内,利用骨水泥作为固定假关节的粘合材料,此方法能使患病关节恢复功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红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92-2693
人工髋关节置换即用人工假体代替人体失去功能的髋关节。自2004年以来,我科配合骨科成功实施了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42-83岁,平均72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病因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眈.骨性关节炎等。其中行全髋置换19例,行股骨头置换7例,行单侧置换22例,行双侧置换4例,置换假体类型: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肘关节手术主要适应证包括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类风湿关节炎,目的是减轻患者疼痛、恢复肘关节功能,以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组成,骨性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且软组织覆盖  相似文献   

20.
姜蕾  李艳军  桂文 《北方药学》2013,(7):196-196,129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术后的护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30例8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的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大多数老年患者术后基本上能借助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结论:老年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治疗风险较大。只要我们医护人员切实抓好护理工作,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