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病例张阿姨,56岁,患2型糖尿病16年,双下肢无力、麻木,伴有痛觉过敏,任何轻微的触摸(如衣被、床单等的碰触)均诱发剧痛,足部疼痛夜间加重,严重影响了她的食欲、睡眠及日常生活,张阿姨日益消瘦,且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到多家医院神经科、精神科就医,并应用了许多镇痛镇静类药物治疗,均无明显好转。去年,张阿姨到北京某大医院门诊,医生拟诊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经肌电图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损害。张阿姨非常疑惑:为什么自己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神经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
刘阿姨是患病多年的老糖友了,最近血糖总是控制不达标,医生多次为刘阿姨调整治疗方案,可血糖还是高。后来医生发现刘阿姨情绪有点低落,可能有什么心结,就建议她到心理门诊去看看,原来刘阿姨患上了抑郁症!  相似文献   

3.
55岁的张阿姨,前不久查出了糖尿病。每次吃药的时候,她都会想,为什么糖尿病会找上自己,刚刚退休,刚要享受夕阳红,每日唉声叹气,血糖也控制不好。心理因素影响着糖尿病的发展,很多老年糖友都会有心理上的问题,那么,老年糖友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4.
张阿姨住在我家楼上,每天她都会出门遛狗,有一天晚上我出门遇到她也正要出门,看到她只穿了件薄棉袄,便善意地提醒她晚上温度低最好多穿点,以免冻感冒。张阿姨笑着说,厚衣服洗了没有干,着急出门遛狗随便穿的,不过她现在掌握了预防感冒的法宝,不担心。我很好奇,便虚心请教张阿姨用什么好办法来预防感冒,原来张阿姨每天吃1片维生素C,她认为吃维生素C的这个办法非常实用,而且费用也很低,一瓶维生素C有100片,每片含1000毫克维生素C,才几元钱而已。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给张阿姨打电话的时候,就觉得她是个特别干脆、利落的人。她不仅是资深的老糖友,也是一个贤妻良母、孝顺的女儿。怀着期待与好奇的心情,终于在一天上午,在小区门口见到了张阿姨。她穿着一个浅黄色的外衣,黑色的靴子,显得格外精神。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她的家,进去以后,热心的张阿姨给我泡了一杯茶水,我们的"正式"聊天才开始……  相似文献   

6.
[典型病例]病例1糖尿病患者张阿姨有个很好的习惯.每天清晨监测空腹血糖。最近一段时间.她的空腹血糖呈现日益增高的趋势,而且餐后血糖增高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医生诊断她这是“黎明现象”.张阿姨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在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很快控制了病情,血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补钙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意识到骨骼健康离不开钙元素,因此都身体力行地去补钙.市面上凡是和钙有关的商品总是受到青睐,比如高钙奶、高钙饼干等食品,或者是补钙口服液、钙片等一直销量不错.糖友张阿姨就热衷于补钙,尤其是上回体检医生告诉她有轻度骨质疏松症之后,她便恨不得把年轻时亏欠自己的一下子全补回来.每天都喝高钙牛奶,还吃各种补钙类保健食品,只要见到宣传补钙的产品她都想买来试一下.五一节张阿姨的女儿回家发现母亲的补钙热,担心母亲的这种补钙是不是过头了?于是电话求助于我.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新世界》2013,(11):28-29
张阿姨发现糖尿病十多年了,有一天她在散步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头有些晕,她马上意识到自己低血糖了,于是去就近的商店买了点糖块,过了一会儿。她感觉好了很多。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并发症之一。它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迅速缓解。但延误治疗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所有糖尿病人及其家属都应警惕低血糖反应并熟识其症状以及自救方法。  相似文献   

9.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王文英阿姨今年78岁了,是一位患病4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说起她的患病史,王阿姨先是沉思了一下,然后开始向我们讲述她的故事。原来王阿姨具有家族遗传史,父母都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去世的,她在38岁时发现自己也有糖尿病,而自己的5个兄弟姐妹随后也相继查出患有糖尿病,说到这时,王阿姨不由地叹息了一声。  相似文献   

10.
案例解读:李阿姨得糖尿病有10多年了,10年来一直用药物控制,但是最近她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说她现在最好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李阿姨却对打胰岛素有些排斥,一是不习惯每天自己"扎"自己,二是认为打胰岛素就是到了糖尿病晚期,已经相当严重了……  相似文献   

11.
在得糖尿病之前,身体有点偏胖的陈昌容阿姨,平时很注重自己的身体,每年定时检查血脂,怕自己血黏度高。1993年,陈阿姨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血脂偏高,而且血糖也7.5mmol/L了。这时医生怀疑她患有糖尿病了,在后来的几次复查中,医生进一步确认诊断,陈阿姨患上了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初见李阿姨时,她为人很热情,也很开朗。爽朗的笑声中,让你感觉不到她就是一名糖尿病病人。目前,李阿姨已退休,在小区里当起了社区文娱志愿者。小区里需要举行什么活动,都是经过她策划。然后举办的。她偶尔还会去参加画展什么的,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多姿多彩。以前李阿姨在刚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时候,非常的不理解,由于工作忙,也没来得及治疗。直到一次晕倒之后,家里人和李阿姨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去了医院做检查,然后接受治疗。现在血糖也控制得很好,但李阿姨还是不放心,每次都定期到医院做检查。  相似文献   

13.
“嘀嗒嘀嗒嘀嗒……”王阿姨努力不去听,可挂钟的声音却偏往耳朵里钻,枕头好像也在和自己作对,怎么枕都不舒服。王阿姨想翻个身,又怕把身旁的老伴吵醒了。后半夜王阿姨好不容易刚刚睡着,老伴起来上厕所冲水的声音又把她吵醒了,气得王阿姨索性坐了起来,不睡了!  相似文献   

14.
张阿姨很讲求养生,特别是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因为有糖尿病家族史,她想着,那家人的糖尿病风险也是较高的,于是更为注重养生了。其中生吃蔬菜就是她众多养生法中的一项,她说别看说生吃蔬菜看着这么简单,实际上里面也有许多讲究呢。  相似文献   

15.
糖友张阿姨,患有糖尿病10年了,她年轻的时候就比较喜欢练习瑜伽,但是后来上班比较忙,就不怎么练了。一直到她查出患有糖尿病的时候,医生建议她做的运动就有瑜伽,于是她重操旧业,又开始练起了瑜伽。她觉得,练习瑜伽不但可以达到运动的效果,还能陶冶心情,血糖就会保持的很稳定。  相似文献   

16.
王阿姨,几年前查出了糖尿病,最近她觉得自己的口腔出现了问题,因为在刷牙的时候特别容易出血,还感觉牙齿有些松动。去医院一查,医生告诉她是因为糖尿病导致了她的口腔问题,让她平时控制好血糖,注意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17.
张阿姨是位糖尿病患者,在家里经常有心慌的症状,每每这时她"断定"自己血糖低了,于是马上吃东西,可症状却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难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袁振芳指出,糖尿病患者出现心慌症状原因并不一定是低血糖,高血压、心脏病等也可能是诱因.由此看出,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准备一台血糖仪,随时随地监测血糖值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病例 崔阿姨患糖尿病9年了,因为平时不重视,空腹血糖总在10.0mmol/L左右。可是最近三个多月,她发现自己的血糖居然变正常了,多饮多尿的症状也消失了,有时忘记吃药都没关系,吃了药还容易低血糖。崔阿姨以为自己糖尿病痊愈了,暗自高兴。前两天到医院里复诊时,她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医生,询问能否停药。医生追问崔阿姨最近还有哪里不舒服时,她说别的没什么,只是觉得人没力气、没胃口,白天老犯困,特别怕冷,起床或坐位起立时头晕,眼前发黑。  相似文献   

19.
【患者基本情况】家住北京朝阳区的韩阿姨前段时间刚退休,她回家做起了全职主妇,打扫卫生,收拾屋子,给还在上班的老伴及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煮饭,做好后勤工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最近有件事将她退休之后的快乐心情一扫而光,那天韩阿姨午餐后去单位取回今年的体检报告单,看到自己的空腹血糖竟然有10毫摩尔/升,同事小李告诉她血糖高,最好去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  相似文献   

20.
案例:李阿姨三餐后血糖都高,医生让她三餐前注射诺和灵R,大概持续了两个月,李阿姨的血糖控制稳定了.但是李阿姨觉得一天三次注射胰岛素非常麻烦,于是跟医生商量调整胰岛素方案,改为口服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诺和灵N.但是,3个月后李阿姨发现在相同的饮食和运动下,自己的血糖控制得很不稳定,忽高忽低的.医生在检查完李阿姨的血糖结果后,发现应该是胰岛素吸收不稳定造成的,很可能李阿姨的胰岛素注射不规范.医生在仔细看完李阿姨的注射步骤后,问题发现了,原来李阿姨在注射胰岛素前没有充分混匀.可是李阿姨之前注射诺和灵R也没有混匀,怎么没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